企業名稱的改變,也可以視為麥當勞品牌進一步中國本土化的表現。自中信股份和中信資本持有麥當勞中國52%控制權後,麥當勞中國公司成為麥當勞的最大特許加盟商。
文/張俊寶 億歐專欄作者
10月25日晚間,一則企業更名的消息讓社交圈炸開了鍋。
工商信息數據顯示,今年8月24日,麥當勞(中國)有限公司的投資者名稱從「麥當勞中國管理有限公司」變更為「金拱門中國管理有限公司」。10月12日,公司名稱也已變更為「金拱門(中國)有限公司」。
對於更名一事,麥當勞方面對億歐表示是因業務發展需要,「這一改變主要在證照層面,日常的業務不會受到任何影響。麥當勞餐廳名稱、食品安全標準、營運流程等保持不變。」
企業名稱的改變,可以視為麥當勞品牌進一步中國本土化的表現。自中信股份和中信資本持有麥當勞中國52%控制權後,麥當勞中國公司成為麥當勞的最大特許加盟商。
事實上,麥當勞的「金拱門」名稱實際上是英文名「Golden Arches」 的直譯,而麥當勞在中國大陸的早期音譯名稱則是「麥克唐納」快餐。然而,公眾似乎並不買帳,調侃其改了一個「鄉村非主流」的名字。
公開資料顯示,企業更名一般主要有六大原因:
1、改善企業形象,尤其是當企業有大量負面歷史事假時;
2、優化品牌形象,部分企業原有名稱隨著發展難以表達企業的經營狀況,不利於品牌宣傳推廣;
3、企業被收購後,收購方需要推出新品牌進展新業務;
4、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需要加強子品牌的獨立性,因此為子公司重新取名;
5、企業實施戰略轉型,從產品到品牌全部更換;
6、突出品牌優勢,多出現在多品牌企業進行品牌整合情況下。
多數情況中,企業更名的積極意義大於消極意義,在對戰略、文化、企業結構等做好鋪墊後,新形象和舊形象優勢聚焦,可以出現1+1>2的效果,但前提是修改後的名字符合消費者的心理預期和品牌定位。
而麥當勞中國此後的工作目標是:中國內地麥當勞餐廳數量在2022年由2500家增至4500家;約45%的麥當勞餐廳將開在三四線城市,超過75%的餐廳將提供外送服務。
目前來看,麥當勞名稱的改變一方面和麥當勞企業名稱產生區分,一定程度上可以改變三四線城市消費者對麥當勞「洋快餐」的印象。但似乎「用力過猛」,一時間讓消費者難以接受,與其國際化品牌的形象不太相符。
事實上,餐飲企業改名麥當勞並非先河,餐飲品牌名的改變也不止一例。比如「湘鄂情」更名為「中科雲網」、小南國餐飲控股有限公司更名為國際天食集團有限公司;一家村飯莊更名為唐都餐飲、巴奴火鍋更名為巴奴毛肚火鍋等等。
不管此後麥當勞中國還會有什麼出人意料的動作,「金拱門」確實激發了無數段子手們的創作熱情。
走,去「金拱門」看「麥當勞叔叔」。
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億歐對觀點讚同或支持;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和來源。
熱文
狂砸200多億,騰訊的醫療野心
趣店羅敏:不還錢一律不催收,就當福利送
李彥宏再次碾壓劉強東,靠的是什麼?
獨家!想加入「地產商」麥當勞,門都沒了
從市值23億美金到宣布破產,這對夫妻只用了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