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敬堂
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是一座依山傍田、溪流穿插的農居小鎮,素有「六山一水兩分田,一分道路和家園」的美譽。不僅如此,這裡還是江西廬陵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其現存古建築縱貫宋、元、明、清各個時代,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從吉安市往南46公裡,便到了青東公路廬陵景觀帶的重鎮——富田古鎮。下車伊始,只見滿眼蓊鬱,翠綠的樟樹掩映著青磚灰瓦的小小村落,讓人不由得想起民間對富田人家的形容:「開門見山,舉步即水,出門遇樟。」
說到富田,不能不說到它的樟樹。富田的樟樹多,樹齡長,古老的樟樹見證著這裡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其中,陂下古村享有「樟樹之村」的美譽,據當地人介紹,該村現存80棵500年以上的古樟,富水河畔更有10多棵千年古樟。
「合歡樟」是陂下村最奇特的古樟,樹冠佔地面積200多平方米,約10個大人才能合抱起來。更神奇的是,樹中間長出了一棵「涼傘樹」,猶如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站在丈夫的肩頭向遠處眺望,為這個古老的村落平添了一份神秘、浪漫的色彩。
迎賓樟
走進富田古鎮,古色古香的氣息撲面而來:百米古街店鋪林立,「布匹染坊」、「糧食雜貨」、「醩坊」、「藥鋪」俱全,出售著琳琅滿目的地方土產;古舊的私塾掛著「半邊天」的牌匾,道盡了前朝教育的盛況和滄桑;隨處可見的宗祠盡顯明清風範,訴說著慎終追遠的家族制文明;千餘條紅白標語交相輝映,再現了革命戰爭時期珍貴的歷史鏡頭……
古街
宗祠是富田古鎮最負盛名的文化遺產。據了解,整個富田鎮現存古祠堂200多座,其中,陂下古村保存完好的古祠堂即有25座,其堂構迥異,包含了聚巢式、門樓式、孱亭式等各種樣式;王家大祠堂建築大氣、結構精巧,被譽為「江南第一祠」。
江南第一祠
豐富的歷史遺存和濃鬱的傳統文化,為富田古鎮贏得了一系列榮譽稱號:其中,陂下村、橫坑村入選首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並分別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和江西省歷史文化名村;文天祥墓、王家祠堂成功申報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陂下喊船」民俗被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附註:「匡家有個匡娘娘,文家出了個文丞相,王家有個大祠堂。」這是在陂下古村流傳已久的一段民謠,其中就提到了三座十分著名的祠堂。
崇孝堂
匡家娘娘祠—崇孝堂
始建於明成化年間,呈兩院三廳結構,由照壁、聚星池、孱亭、廂房、朝樓、享堂等組成,是吉安地區最長的祠堂,佔地面積達到了3501平方米。據匡家家譜記載,明高帝六世孫建安簡定王朱拱樋娶了匡氏匡鵬中的長女為妻,被誥封為一品夫人,這座祠堂式的朝樓就是專門為了紀念匡娘娘建造的。
門樓粉白色調,門框是寬大的紅條石,堂前是一個寫有「魁」字的大照壁,照壁前是一水塘,祠堂內有別具一格的娘娘梳妝樓,體現出了令人生畏的皇家氣派。
文丞相祠
文丞相祠在歷史上曾得朝廷「敕令」修建而成,歷經三建三毀。如今,經過精心的維修復原,文丞相祠再次呈現在世人面前。文丞相祠佔地1036平方米,為二井三進式結構,祠館結合,祭祀成列。
走進這座歷經風雨的祠堂,你是否還能隱約感觸到文天祥用生命鑄就的氣節和堅貞呢?
江南第一祠—誠敬堂
始建於明朝中期,祠堂長82.3米,寬44.3米,總面積為3645.89平米,是江西省目前發現的最大的古祠堂,有「江南第一祠」的美譽,在全國範圍內極為罕見。
祠堂建築構思奇特。最大的特點是全棟祠堂的木料構件數以千計,但所有木料銜接部位卻都用木榫,沒用一顆鐵釘,特別是正廳的穹頂和門樓的鵲閣,這樣高難度的建築不用一顆鐵釘,實在是匪夷所思,令人嘆為觀止。此外,祠堂座東朝西,俯瞰呈「丁」字形,與對面呈「人」字形的照壁相對應,暗寓王姓「人丁興旺」。當然,整座祠堂的布置和風格都非常講究,各有寓意,走進祠堂,你可得好好地品一品哦!
「喊船」喊出吉祥
「喊船」,是江西所特有的民俗,具有濃鬱的地方特色,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通俗地講,「喊船」就是民間「求神祭神」或「接神送神」的祭祀活動,以祈求神靈保佑一方百姓平安,風調雨順。
喊船活動開始後,村民們燃燒起一堆旺火,10多名壯年男子手執紅黃藍各色小旗,小旗上分別書有「祝福」、「平安」、「一路順風」等吉祥語,他們圍坐在熊熊燃燒的火焰旁,隨著幾聲轟鳴的神銃聲,「喊船」便開始了。「喊船」詞分段,念起來猶如唱歌,既對仗又非常押韻。「唱」完喊船歌,村民們便浩浩蕩蕩地舉彩旗抬彩繪龍舟沿著整個村環遊一周,穿插其間的舞龍、打獅、神舞、放河燈等民俗節目更是令人嘆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