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手吉林市打造東北新引擎!長春,攪動東北城市格局的一條鯰魚!繼山東省會濟南合併地級市萊蕪之後,日前吉林省省會長春也推出了一個野心勃勃的計劃,聯手吉林市捆綁式一體化發展,立志成為東北經濟發展的新高地,帶領吉林甚至整個東北三省走出轉型泥潭。如此口氣,儼然一副東北一哥指點江山的模樣。沒錯,長春的野心毫不掩飾——劍指東北第一城!而且,這僅僅是一個小目標!
東北最有實力的城市只有4個,瀋陽、哈爾濱、大連、長春,100多年來,東三省的首府一直在瀋陽、長春、哈爾濱之間打轉,繼上世紀末大連崛起後,東北各大城市你來我往之間就更熱鬧了,彼此誰也不服誰。那時的東北大地,發達城市雲集,讓關內諸省好生羨慕。
那是東北最好的時光,可惜好景不長,當年自詡北方深圳的大連,已難望今日深圳之項背,即便與青島寧波相比,也是疲態盡顯,不復當年之勇。東北最耀眼的經濟明星城市況且如此,東北衰落可見一斑!
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東北地區無論如何是要一個中心大城的,瀋陽義無反顧的站了出來,這個時候,環顧四周,還有哪個城市堪當東北中心重任?瀋陽自信滿滿,然而大連、長春、哈爾濱三大山頭並不願意完全臣服,嘴上不說,心裡可嘀咕著。
也是,細細究來,瀋陽自詡東北中心,總覺得不那麼「硬氣」。論經濟規模,瀋陽在4大城市中墊底;論行政級別,大家都是副省級省會甚至計劃單列市(大連),憑什麼一定是你瀋陽?事實上,瀋陽那麼點經濟總量,想要輻射東北,只怕勉為其難!
那麼大連如何?目前大連仍是東北地區GDP最強城市,但大連偏於一隅,地理位置決定了,在最輝煌的時期都沒有,現在更不可能。強省會時代,濟南、南京聲勢日隆,大有趕超省內強市青島、蘇州的苗頭,大環境下勢不可違,大連能夠穩住已是對東北振興的極大貢獻。
長春這一次精心規劃,主動出擊,可謂謀略已久。前有合肥三分巢湖,後有濟南兼併萊蕪,南京也對周邊縣市虎視眈眈,長春和吉林市捆綁式一體化發展,正是應時之舉,夯實長春都市圈基石,做強省會,此時不做,更待何時?
長春一直有個念念不忘的雄心:東北亞的中心大城!此次推出以自己為中心的都市圈規劃,即是向這一光榮夢想踏出的第一步。規劃中明確:吉林省全力支持長春打造新興產業、總部經濟,加強交通樞紐建設,以更大的開放舉措,讓長春儘快成為東北地區的高端服務中心,在政策上,也全力爭取內陸自貿區在長春落地開花。
縱觀規劃,長春急迫之情躍然紙中,東北的首核之城,需要一個又強又壯的大長春,以留住東北的人流、物流、財物,沒有東北大城市的復興,又談何東北的振興呢?
長春正以超常規的手段,踐行著自己的計劃,除了捆綁吉林市一體發展,更將公主嶺市劃入長春,由原本省一級直管變為長春代管,變相開疆擴土,也取得了事實上的行政管轄權。如此「不擇手段」,那麼,長春到底能不能擠落瀋陽成為東北一哥呢?
機會當然有,既然能和吉林市捆綁發展,未來極有可能合二為一,濟南都兼併了萊蕪市,長春並區吉林市自然也有可能,二市相加,GDP近萬億,毫無懸念將成東北第一經濟大市。
然而,簡單的物理相加並沒什麼意義,長春可以這樣做,瀋陽、哈爾濱自然也可以效仿,能不能做到產城融合,留住人口,達到1+1大於2的效果,才是誰最終勝出的關鍵。
相較於瀋陽、哈爾濱,長春有個獨特優勢,即瀋陽偏南,哈爾濱偏北,真正的東北地理中心在長春,而且地理優勢屬於老天爺賞飯吃,誰也奪不走!
但瀋陽也有殺手鐧,威力最大的即是國家中心城市的待字閨中,不過,耐人尋味的是,靴子始終沒有落地,可以確定的是,東北必然有一個國家中心城市名額,這意味著地處東北幾何中心的長春自然也有希望。
不管最終長春能否染指東北第一城,它近來的動作頻頻已經讓瀋陽、哈爾濱感受到了壓力,某種程度上,多年波瀾不驚的東北城市格局,確實需要像長春這樣的鯰魚來攪動一下了,重新洗牌,對東北地區的發展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以上觀點你有異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