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為何緊盯我國阿克塞欽,甚至不惜代價發動邊境戰爭,有何魔力

2020-09-18 碧枼輕風

重要性

阿克塞欽,一個位於我國新疆和西藏兩個自治區的交匯處的地方,總面積約為4.26平方公裡,行政上大部分屬於新疆和田地區管轄,小部分歸西藏阿里地區管轄,是連接我國新疆和西藏的必經之路,作為連接我國新疆和西藏的唯一通道,對於我國而言有著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

從地形上來看,阿克塞欽屬於崑崙山與喀喇崑崙山之間的半封閉性盆地,它的背面是巍峨的崑崙山,西南面是高聳的喀喇崑崙山,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典型的高海拔地區,其境內多內流湖,例如著名的阿克塞欽湖等,也是塔裡木河的重要支流喀拉喀什河的發源地。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交通咽喉要道,向北可進入新疆南部,向南可進入西藏,向西可進入我國故土拉達克,可謂是一個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英國人也是通過阿克塞欽地區進入中國新疆腹地的。

阿克塞欽地圖

英印殖民當局私自劃分領土,我國從未承認屬外國

阿克塞欽自古以來屬於中國領土,歸中國政府管轄。由其名字就可以看出來,阿克塞欽源於突厥語,意為中國的白石灘。早在漢朝時期,阿克塞欽歸西域都護府的管轄,漢書中記載這裡曾屬于闐國的管轄區,唐朝時期于闐國王曾親自來到長安進行朝貢,此後唐朝專門在這裡設置了都督府,該時期阿克塞欽也歸於都督府的管轄內,他們始終都會向朝廷進貢。

中國故土拉達克地圖

提起阿克塞欽就不得不說與之相連的我國故土拉達克,拉達克在歷史上一直由西藏政府管轄,是傳統的藏人生活區,歷史上曾建立過古格王朝,其首府列城有「小西藏」之稱。

我們都知道克什米爾是南亞的火藥桶,自印巴分治以後,兩國為了爭奪克什米爾,多次大打出手,發生過三次大規模的戰爭,而局部的衝突更是不計其數,至今這裡也是動蕩不安。其實這都是當年英國殖民者留下的禍根,當年英國人控制印度後,便開始向周邊不斷擴張。

1834年英國支持錫克帝國出兵佔領拉達克王國,拉達克曾向中國駐藏官員尋求過幫助,遺憾的是山高皇帝遠,加上拉達克當時並不知道大清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麻煩,清廷也是無力顧及邊疆地區,因此沒有答應拉達克的請求,隨後英國人控制住了這一地區,將拉達克劃為克什米爾的一部分。

列城仿布達拉宮建築

1846年英國吞併查莫克什米爾後,公然聲稱拉達克歸英印政府統治,在未經清政府同意的情況下,英國佔領了拉達克地區。對於英國這種明目張胆竊取領土的行為,中國自清朝以來,歷屆政府從未承認拉達克屬於外國。

英國在竊取拉達克後,為了尋找一條侵略中國新疆腹地的捷徑,於1865年派遣印度測量局官員詹森,從拉達克進入阿克塞欽,最後潛入中國新疆南部的和田,通過勘查,繪製出了一條界線,這就是非法詹森線。詹森線將包括阿克塞欽在內的近3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劃給了英屬印度,讓阿克塞欽也變成了英印克什米爾的一部分,事實上該時期的英國政府所做的一切竊取行為都是自己所為,從未知會當時的清政府。

俯瞰列城

印度蓄意挑起邊境衝突

到了二十世紀50年代後期,中國決定在阿克塞欽地區修建新藏公路,卻引起尼赫魯不滿,因拉達克及阿克塞欽地區領土劃分是當時由英印殖民政府一手策劃的,屬於私相授受,從未知會歷屆中國政府,中國也從未承認拉達克和阿克塞欽屬外國,所以新中國政府並不知道印度對該地區有領土要求,當時印度以所謂的沒有依據的詹森線為由斷然對阿克塞欽地區提出領土要求,中印西段邊界問題也由此產生。

1962年,印度在美蘇的支持下率先越過實控線在阿克塞欽向我國發起進攻,並引發戰爭,這就是中印自衛反擊戰,戰爭的結果是我國在很短的時間內將印度完全擊敗,此時我國還收復了藏南達旺等地,之後出於國際關係大局及戰略方面的考慮,我國主動停止進攻,並從藏南等地撤軍到1959年的實控線,僅保住了阿克塞欽地區,而後在1993年和1996年中印兩國籤訂了協議表示尊重實際控制線。

班公湖

我國的資源寶庫

在我國9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可以說到處都是寸土寸金,沒有一寸土地是多餘的,也絕對不能少一寸領土。阿克塞欽在當初回歸祖國的時候,它的GDP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現在看來,這裡已經是祖國最值錢的地區,可謂到處都是寶藏。近年來,我國在阿克塞欽發現了規模龐大的鉛鋅礦地質帶,對比印度來看,印度鉛鋅礦的品位為鉛1.8%鋅14%,而我國的阿克塞欽地區鉛鋅礦的品位竟為鉛4.58%鋅23.92%,這意味著我國的鉛鋅礦更易開採。因為鉛鋅礦的單價非常高,所以對GDP的拉動作用顯得極為明顯,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如果有大量人口的遷入,阿克塞欽必將成為第一個超越鄂爾多斯的城市,對此大家是怎麼看的,歡迎留下自己的想法

相關焦點

  • 俯瞰邊境——守衛阿克塞欽、新疆西藏、守衛華夏的喀喇崑崙走廊
    在克什米爾及我國與其交界地區,我國實控了兩塊區域:阿克塞欽以及喀喇崑崙走廊。阿克塞欽的重要性以及相關情況在很多資料中都有過介紹,包括本博主之前的文章也有過介紹。今天來介紹另一塊——喀喇崑崙走廊,如圖中上的黃色區塊。
  • 阿克塞欽地區對於中國具有重大戰略價值
    接下來,我們一起簡單了解阿克塞欽,了解這裡為何如此重要,以至於我國甚至可以放棄藏南某些地區,也必須要堅守此處。「阿克塞欽」最早得名於古突厥語,意為「白色的石灘」,位於我國新疆和西藏的交界處,是由喀喇崑崙山及阿里高原所環繞的一塊小型盆地,總面積約21平方公裡。
  • 中越戰爭中,我軍繳獲了越軍什麼?武元甲:不惜一切代價要奪回!
    中越戰爭中,我軍繳獲了越軍什麼?武元甲:不惜一切代價要奪回!在越南被美國進攻的時候,我國選擇了伸出援助之手,但是後來越南不但沒有記得我們的恩情,反而調轉槍口指向我國,頻道的在我國邊境地區進行騷擾,所以我國軍隊選擇了絕不忍讓,我軍在廣西雲南等地開展了對越反擊戰,在強大的軍事實力的保障下,我國擊退了越南的軍隊,這場戰役我國的打算就是速戰速決,但對於越南的這種行為絕不輕饒!
  • 為什麼俄羅斯不惜一切代價,不怕發動戰爭,也要吞併克裡米亞
    為什麼俄羅斯不惜一切代價,不怕發動戰爭,也要吞併克裡米亞克裡米亞屬於蘇聯,哪怕在蘇聯成立之前都屬於俄羅斯管轄也,應該不會有人反對這個邏輯吧,克裡米亞在蘇聯時期被領導層強行從俄羅斯劃給烏克蘭,但是這違背了蘇聯的憲法。
  • 日本為何不惜代價,也要收回北方四島呢?原因只有四個字
    【歷史】從世界歷史來看,作為戰爭的戰敗國,割地賠款那是最正常不過的。而且因為近代戰爭失去的土地,基本上很難收回來。我國近代因為戰爭和不平等條約,失去的幾百萬平方公裡領土,到現在也沒收回來。但是這個也有例外,最典型就是日本,日本二戰失去北方四島後,卻一直要收回來,幾十年鍥而不捨,現在日本甚至要為了北方四島不惜一戰。為此很多人不明白了,為何日本非要收回北方四島呢?為何不惜代價呢?其實原因只有四個字。
  • 印度在邊境修建隧道,為何速度如此之快,是誰幫助修的?
    但從外媒資料看到,近日印度還有一件事引起了外界注意,印度宣布一條通往中印邊境的隧道修建完畢,誰都知道印度基建水平一般,為何悄無聲息修建了隧道?修建的什麼隧道?印度修建隧道,實際上就是一條邊境運兵路,為了戰爭時能迅速把兵力運到邊境地區的路線,其中難度最大的是一條隧道。
  • 62年中國為什麼放棄藏南而死守阿克塞欽?真相都在這裡
    上個月,中印邊境部隊在加勒萬河谷爆發衝突對峙,雙方互有傷亡。其中據聞印度死亡了20名軍人,中方則傷亡不詳。亞洲兩強相爭,在世界掀起了軒然大波!如今事件已過去了20多天,但暫時表面的平靜之下,有可能孕育著更大的風險。
  • 中印交界是非之地——阿克塞欽
    海拔和嚴寒可能是造成周一印度軍隊17名士兵死亡的原因。阿克塞欽目前在中國控制下,實際控制線是1962年中印邊界戰爭的結果。阿克塞欽是大克什米爾的一部分,1947年印巴戰爭導致該地區分裂,中印邊界也由此模糊。 印度聲稱該地區是拉達克的一部分。
  • 300名敢死隊等候命令,全套56衝配鋼芯彈,不惜代價襲擊印軍
    據「今日印度」網站7月15日報導,日前印度陸軍駐克什米爾地區的邊防部隊拉響了警報,印度第19步兵師指揮官維倫德拉少將證實,印軍在印巴邊境地區打死了2名武裝分子後掌握了最新情報
  • 300名敢死隊滲透越境,不惜代價襲擊印軍!裝配全套56衝配鋼芯彈
    然而跟據情報顯示,在邊境地區大約有300名「敢死隊員」正在滲透越境,伺機不惜代價發動襲擊。對此,印軍克什米爾邊境地區處於高度警戒狀態。在7月15日,據「今日印度」網站報導稱,印軍陸軍駐克什米爾地區的邊防部隊近日拉響了警報,因印度第19步兵師指揮官維倫德拉少將得到情報稱,證明有大約300名「敢死隊員」試圖越過邊境地區,在尋找機會對印軍發起軍事打擊。
  • 邊境衝突持續!為何張召忠認為印度會派出廓爾喀僱傭兵?有何來頭
    著名軍事專家「局座」張召忠就在社交媒體上表示,面對如今的新局面,印度方面下一步有可能派遣廓爾喀僱傭兵上陣。如此看來,這支廓爾喀僱傭兵似乎是印軍的「殺手鐧」,他們又是什麼來頭?為何印度人要派這支部隊?這事,還得先從200年前說起,19世紀初,英國軍隊入侵南亞大陸,奪取了印度大片領土,並且很快便把矛頭對準了印度的鄰居尼泊爾。1814年,英國以印度與尼泊爾邊境糾紛為由,從三個方向大規模入侵尼泊爾,雙方不僅僅在武器裝備上存在代差,當時尼泊爾僅1萬多軍隊,而英軍則有3萬之多,但尼泊爾人憑藉勇猛的戰鬥意志,抵擋了英軍2年,甚至在一些戰役中重創英軍。
  • 暴雪席捲拉達克峽谷,印軍面臨慘烈一幕,莫迪:不惜代價救援
    當前,新冠狀動脈病大範圍流行,印度莫迪政府已決定採取措施,引發邊界衝突,以緩解印度國內的社會矛盾。與周邊國家的戰略競爭並未使印度國內的整體社會局勢緩和下來,相反卻使邊境地區的印度軍隊在嚴冬中面臨更大的威脅。
  • 尼泊爾向邊境增兵,誓要討回被侵佔的土地,印度:不承認尼方地圖
    印度自從擺脫了英國人的殖民統治獲得了獨立之後,就一直有稱霸南亞次大陸的野心,強烈的領土擴張欲望讓印度與周邊國家的關係沒一個好的,在過去數十年的時間之內,在印度身上發生的軍事衝突基本上都和領土糾紛有關係,比如三次印巴戰爭,1962年邊境衝突等等。
  • 印度熱炒為「15天激烈戰爭」做準備,有何目的?
    12月14日,印度國防參謀總長在接受採訪時公開表示,目前印度的海陸空三軍都已經集結完畢,並且"正在進行高水平的準備工作"。不過,有分析人士指出,從目前各方面的情況來看,印度雖然叫嚷得十分大聲,但更多地是出於政治考量,發動戰爭的可能性並不大。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部主任錢峰指出,印度國內鼓吹戰爭,本質是希望推動境內的軍事改革進程,真正發動大規模軍事行動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 1962年,印度在對印自衛反擊戰中慘敗這場戰爭對印度有何影響
    影響較大的是中印邊境反擊戰,戰鬥前後持續32天,其中真正作戰時間約10天,中國取得了大勝。當時,印度多年來無視兩國和平共處的原則,多次佔領我國領土。在中國提出停止衝突和恢復談判的外交聲明等諸多建議下,印度政府仍獨斷專行,威脅繼續佔領我國領土。
  • 1962年中印戰爭,中國快打到印度首都新德裡,我國完勝印度!
    很多人潛意識中一直以為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就一直和平發展至今,但實際上中國在抗戰勝利之後,因為邊境領土問題也曾與少數周邊國家發生過武裝衝突的,比如說越南和印度。  第三次越南戰爭就是很好的例子,由美國的暗箱操作,然後在前蘇聯的漠視之下,中國迫於無奈發起的自我保護戰爭。無獨有偶,中印戰爭也和越南戰爭一樣,印度在美國的支持之下多次進犯我國在中印邊境的合法領土。「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我國在多次勸說、譴責無果之後,終是忍無可忍對印發動了對印自衛反擊戰。
  • 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中國打服印度,打出50年和平
    實際上,中印邊境一直都不曾清晰地進行劃分過,但是古代中國與印度一直都在一條習慣性的邊界上保持著安全距離,始終未給對方帶來不便。但是英國在撤出印度殖民地之前,就開始不斷為印巴兩國之間製造矛盾衝突,而這時便有一個叫麥克馬洪的英國人把中印分界線劃到了中國領土上,這也是導致中印衝突的一大原因。
  • 胃口太大,印度稱印度洋是印度的「後花園」,為何我國不承認?
    緣由印度為何視印度洋為自家的「後花園」?印度之所以把印度洋視為他們的「後花園」,主要還是印度近幾年經濟增長,使印度實力不斷增強。印度還擁有核武器,甚至發射火星探測器,在與巴斯斯坦的衝突,印度佔有優勢。數年間,印度已經失去潛艇戰線上的陣地,因此有必要加快建設更多潛艇」。我對印度這一說法,並沒有承認。那麼我國為何不承認呢?印度洋是世界重要能源貿易通道。隨著我國發展,我國對貿易增長,特別是能源是貿易中最重要的一項。而我國目前常用的通道是馬六甲海峽、印度洋航線。
  • 暴雪籠罩中印邊境,美衛星拍到印軍慘烈一幕,莫迪:不惜代價救援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冬季並沒有造成什麼特殊影響,甚至只會認為在寒冷冬季可以欣賞到了不一樣美景。然而對於中印邊境戰士來說,情況則恰恰相反,暴雪籠罩中印邊境後,帶來的不再是美觀享受,而是身體遭受寒冷侵襲。陷入困境印度之前決定使用人海戰術,先從氣勢上壓倒中方,調集20萬部隊到達邊境地區。這一想法開始倒是不錯,不過自從大雪封山後,印軍就陷入了困境,拉達克地區屬於高原,氧氣稀缺且氣壓比較低,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很好地適應。
  • 1962年中印戰爭:困擾毛主席十天十夜,沒想通印度為何打中國
    大航海時代以前,因為喜馬拉雅山的逶迤矗立,我國和印度從沒有爆發過什麼爭端,而且時常有文化上的交流,特別是來自於印度的佛教文化,對我國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可是到了近代,我國和印度卻是一對難兄難弟,我國自清朝末年被列強欺凌,印度也同樣被英國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