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許家印化險為夷的能力似乎是與生俱來的。
2008年,恆大衝擊港交所,力求上市。路演啟動後,迎面撞上金融風暴,IPO計劃擱淺。恆大的絕大部分資金都押注在巨量土地上,亟待動工的項目和各方欠款嗷嗷待哺,資金鍊不堪一擊,亟待資本輸血。
危難之際,草莽出身的許家印遠赴香港,四處求錢。最後陪香港超級巨富鄭裕彤玩了三個月牌,得到了鄭裕彤的信任。鄭裕彤牽頭,聯合德意志銀行等投資機構,為恆大注資5.06億美元,解了恆大的燃眉之急。
2008年11月,恆大再度進軍港交所,如願上市。上市首日,恆大股票大漲34%,收盤4.7港元/股。按收盤價計算,許家印身價猛增至479.4億港元,榮登內地新首富。
許家印在恆大上市的媒體發布會上被記者問及:「恆大的高負債問題怎麼解決?」意氣風發的許家印回答說:「我們公司負債率不高」。
七年過去,恆大股價疲軟,融資難度增加,開始謀求借殼上市A股。但恆大沒有合適的殼資源,資產負債率也高達81.2%。逆勢而上,許老闆再次發揮了他化險為夷的能力。
2016年8月,「寶萬之爭」戰事焦灼,恆大突然半路殺入,耗資91.1億元,收購萬科股票5.16億股,建倉萬科。此後,恆大5次增持萬科。到2016年11月底,恆大共投入362.7億元,搶收萬科股票15.5億股,佔萬科總股比約14.1%。在爭奪萬科股票的各方勢力中,恆大的持倉成本最高。
引戰
2016年,恆大銷售額同比大增85.4%,達3733.7億元,終於趕超萬科,位列中國第一。但恆大並沒有跟萬科較勁的意思,2017年6月,恆大折價將萬科股票悉數轉讓給深鐵集團,作價292億元。這一買一賣之間,恆大血虧70.7億元。
但買的不如賣的精。恆大用70.7億元的代價,幫深鐵坐穩了萬科第一大股東的位置。作為回報,恆大也收到了深圳回贈的乾淨殼公司,即深深房。恆大回A上市,終於有「殼」可依。
深深房A正式發布公告前,恆大悄無聲息地將註冊地從廣州遷往深圳。2016年9月13日,恆大地產在深圳市場監督管理局獲得牌照,成為深圳重點引入的500強企業之一。次日,深深房A停牌,靜待恆大資產注入。
巧合的是,恆大獲得深圳牌照三年後的同一天,許家印榮獲了中國慈善領域的最高獎——中華慈善獎。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為降負債,達到A股上市要求,優化股本結構,從2016年12月底開始,恆大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先後引入3輪戰投。戰投企業合計24家,總金額達1300億元,創房地產行業融資規模之最。
恆大戰投方信息匯總 縱橫Plus制表
戰投企業包括蘇寧、正威、中信、中融、山東高速、深業集團等,世界500強企業、央企、大型國企和金融巨鱷應有盡有,還囊括了眾多恆大的「關係戶」。恆大的「吸金」能力和「朋友圈」實力可見一斑。
山東高速作為最大的出資方,兩輪參投,總投資額達230億元。一個是深圳地產巨頭,一個是山東國企「大哥大」。看似關係不大,但早在2013年5月18日,山東高速就曾與恆大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利用雙方優勢資源,共同拓展城市基建和房地產開發業務。
在籤約儀式上,許家印表態,要把與山東高速的戰略性合作列為恆大當年的「三件大事之一」全面推進。山東高速時任董事長、黨委書記孫亮認為,牽手恆大將助力山東高速的多元化戰略轉型。
進行兩輪跟投的還有睿燦投資投資總額為65億元層層向上穿透,發現睿燦投資背後的出資方竟多達28家,其中深圳華建控股出資最多,佔比23%。除了通過睿燦投資注資外,在第一輪戰投中,華建控股還單獨投資恆大50億元。我們向上進行股權穿透發現,華建控股為深圳翠林實業的控股企業,同屬於翠林實業的還有二輪戰投出資35億元的鍵誠投資。
2016年9月,恆大出售水糧油業務,接手方均與翠林實業相關。當時就有媒體質疑恆大此舉玩的是左手倒右手的把戲。而翠林實業的法定代表人王忠新,也是恆大農牧集團宜昌有限公司的現任法人。
除了深圳華建控股之外,睿燦投資身後還隱匿著索菲亞家居、顧家家居、東鵬陶瓷、立邦塗料、友邦吊頂、三棵樹塗料、福興玻璃、萬和電器、花都通用(電梯)、老闆電器、美塗士、深圳世聯行等一眾恆大「關係戶」。
與上述供應商等「關係戶」的間接投資不同,嘉寓集團直接進行了兩輪投資,總額達70億元。嘉寓汽車除了做汽車配件,也經營門窗、幕牆等多元業務,旗下的嘉寓股份是國內首家節能門窗上市企業。嘉寓股份曾公開表示,恆大是其「重要的戰略客戶」,佔其年度銷售額的34%。
直接投資的「關係戶」還有廣田集團控股的廣田投資。廣田控股主營建築裝飾,是恆大地產的長期合作夥伴;同樣,廣東唯美所屬的唯美和新明珠都是恆大的瓷磚供應商,與恆大的合作時間超過十年。其中到2017年初,唯美向恆大供貨就已超1000萬平方米。
層層股權穿透發現,作為信託戰投方的中信聚恆,背後是中信信託。中信信託與恆大也有過多次合作經歷,比如2015年3月,中信信託和中信銀行曾與恆大籤訂了600億元的授信合約。
除了中信信託,恆大的戰投中也有中融信託的身影。韜蘊資本出資,中融信託管理的中融鼎興在第一輪戰投中向恆大投資30億元。因為債務糾紛,中融信託2019年兩度拍賣中融鼎興,幾經輾轉,最後由地利投資接手。地利投資的股東戴永革與許家印關係匪淺。2010年恆大入主足球,許家印曾向更早投資足球的戴永革訴苦。戴永革在球場上還曾公開表態:「我就喜歡和許家印玩!」戴、許在球場上的友情進一步延續到商場上。
在恆大的眾多戰投方中,還有蘇寧和正威兩家世界500強企業。其中大眾知名度相對較低的正威排名第91位,遠高於蘇寧的324位。
正威2019年營收超6000億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銅業公司之一,其創始人王文銀更有「世界銅王」之稱。在恆大發起的第三輪戰投中,正威入資50億元,股權佔比近1.2%。兩家企業同屬深圳,創始人都白手起家,2013年又同時擠入胡潤百富榜前20榜單。如此種種,這次戰投多了一些惺惺相惜的意味。
眼尖的人發現,今年正威將持股的華彧實業公司和傑仕華實業公司轉讓給恆大烏魯木齊公司。巧合的是,這兩家公司均成立於2018年11月,註冊地址為深圳福田區的同一棟辦公樓,分別對外投資了新疆盛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和新疆崇勝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與其說是轉讓給恆大,不如說是為恆大「量身定製」。
在企查查仔細翻閱恆大的戰投機構資料,我們發現其中有10家都來自深圳,其中包括深圳國資委全資企業深業集團的控股子公司茂文科技。茂文科技在第二輪戰投中投資55億元,標誌著深圳國資正式參與恆大戰投,起到了很好的帶頭示範效果。
絕大多數時候,英雄都所見略同,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即將回A上市的恆大是一塊肥肉。肥水不流外人田,恆大主動邀約,從國資和本地企業,再從供應商到融資機構,聚作一團火,共赴資本盛宴。
引火
沒有無源之水,也沒有免費的錢,資本帶血,成則蜜糖,敗則砒霜。
在引入戰投前,永續債是恆大最重要的融資手段之一。到2016年底,恆大的永續債規模高達1129億元。在2016年業績發布會上,恆大總裁夏海鈞提到,2017年上半年,恆大將償還50%的永續債。
彼時恆大根本沒想到,計劃融資150億元的第二輪戰投,最後融到了395億元,大大超乎預期。巨量戰投資金到帳,2017年上半年,恆大償清了永續債,姿態豪橫。身處行業永續債規模持續走高的大勢之中,恆大鶴立雞群,風光無兩。
2017年,受戰投消息刺激,恆大股價不斷向上突破,從1月3日的4.95港元/股,上漲到10月31日的28.9港元/股,刷新歷史高價。當年銷售業績超額完成,創下5009.6億元的銷售記錄,前景一片大好。
2018年3月31日,恆大在上海舉行2018年度戰略合作夥伴高層峰會,包括大部分戰投方在內,有1000餘位知名企業家到場。
許家印動情地說道:「每當恆大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有我們的合作夥伴在鼎力支持我們。在恆大22年的發展過程中,所有的合作夥伴和我們一起克服各種艱難險阻,戰勝一個又一個困難,所以才有了今天的恆大。」情到深處,許主席還向在場的夥伴高層深鞠了一躬。
恆大2018年戰略合作夥伴高層峰會現場許家印與正威王文銀(左二)、山東高速孫亮(左三)、張近東(右三)等合影
但商場上的喜怒哀樂,向來難辨真假。有深圳政府和雄厚資本加持,恆大的回A路途本該一馬平川,但好事多磨,恆大港股上市遭遇金融危機,回A上市又撞上「房住不炒」。中央不歡迎房地產回歸A股,胳膊擰不過大腿,恆大「板上釘釘」的回A計劃一拖再拖,最後無疾而終。許家印和 「夥伴」們的友情也蒙上了一層陰影。
1300億巨額戰投變成沉重的枷鎖。
在恆大與戰投籤訂的投資協議中,對恆大的未來利潤提出明確要求,2018年到2020年,恆大目標淨利分別不少於500億元、550億元和600億元。履約期間,恆大每年需分派最少68%的淨利給戰投方。
按照補充協議,恆大最晚2021年1月31日前需完成重組上市,否則戰投方有權在相關期限滿後兩個月內向恆大提要求,包括以原有投資成本回購戰投所持股權,或由凱隆置業(恆大地產控股股東)向戰略投資者轉讓部分恆大地產股份,轉讓比例為戰略投資者所持股份的50%。
有意思的是,在第三輪戰投的回購條款中,恆大還寫到:「如果投資者要求凱隆置業回購其在恆大地產的股權,凱隆置業有權選擇不回購。在此情況下,投資者有權要求許家印代替凱隆置業根據回購條款按照投資者原有投資成本回購相關恆大地產的股權。」
向資本發出邀請時,許老闆可能怎麼也沒想到,出於江湖義氣的承諾,真有需要兌現的那天。但情商和手段高過許家印的不多,經受過大風大浪洗禮的許老闆,當然具備延續化險為夷佳話的能力。
9月24日,一份加蓋恆大公章的文件《關於懇求支持重大資產重組項目的情況報告》流出,迅速引爆社交輿論場。
恆大在文件中訴苦,如果恆大不能如期回A,不僅要償還戰投方1300億元的投資本金,還需要支付137億元的股東分紅。救火戰投變巨額負債,恆大的資產負債率將大幅攀升至90%以上,現金流這條生命線也可能因此斷裂,後果不堪設想。
恆大當晚緊急闢謠,痛斥該文件「憑空捏造、純屬誹謗」,並向公安機關報案。可能時間太過匆忙,這份闢謠文件還沒來得及蓋上公章。「造謠」事件後續如何我們不得而知。但這份報告無疑大大加速了恆大處理回A上市和1300億戰投的進程。
5天後,恆大與863億戰投籤署補充協議,戰投同意將持有的恆大股票轉為普通股長期持有,股權比例保持不變。籤署協議的戰投方包括蘇寧、正威、廣田和嘉寓等合作大戶。債務警報解除大半,恆大的肩頭上輕鬆了不少。
11月22日晚間,恆大發布公告,正式宣布1300億元戰投全部協商完畢,1257億元戰投轉為普通股,剩餘43億元由恆大回購。恆大回A和1300億戰投終於塵埃落定。恆大以43億元的代價,化解了恆大1300億元的財務危機。
戰投方為何放棄唾手可得的機會,放棄贖回戰投本金,以及附贈的高額分紅?除了許老闆的個人魅力,恐怕還考慮到與恆大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
在恆大的戰投方中,蘇寧最為耳熟能詳。實際上,蘇寧負債連年飆升,到今年6月底,蘇寧電器的總負債高達3003億元,資產負債率73.8%,網上關於蘇寧深陷債務危機的消息不脛而走。11月以來,蘇寧多支債券持續大跌。
在財務緊張的大背景下,蘇寧仍然懷抱恆大股票,為恆大站臺,絕不僅是因為張近東和許家印當年對飲交杯酒的濃情蜜意。實際上,2015年11月,蘇寧接手江蘇國信舜天足球俱樂部之後,張近東和許家印兩位商界大佬在球場上就多有接觸,這也讓蘇寧戰投恆大有跡可循。
蘇寧通過南京潤恆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持有恆大4.7%的股票,按照68%的派息率,每年都能獲得巨額分紅。除此之外,蘇寧牽手恆大,也有利用恆大布局廣泛之便,拓展零售和新零售業務的考量。
如蘇寧與恆大籤署投戰略投資協議半年後,又籤署了合作協議,蘇寧出資98億元,恆大出資102億元,共同成立恆寧商業,進一步加大蘇寧易購廣場的布局。與恆大合作,一方面可以低成本加快蘇寧易購廣場的建設進程,另一方面也能保障其運營和回報。
再如今年6月,蘇寧易購上線房產頻道,聯合恆大推出特價房活動,覆蓋恆大619個樓盤,1000套房源,甚至涵蓋了學區房和地鐵房。
名利場上的故事真奇妙,這邊蘇寧和恆大在足球場上打得難分難捨,那邊張近東和許家印把酒言歡,聯手賣房。
在恆大的戰投方中,與恆大展開合作的並不止蘇寧一家。大家各取所需,實現共贏,順帶賣許老闆一個人情。
當年鄭裕彤牽頭投資恆大,也不只是看中許家印的牌技。彼時,恆大土儲直逼5000萬平方米,已然是行業一霸,上市只差臨門一腳。魚躍龍門,不僅豐厚的利潤回報,還有源源不斷的投資機會。但許老闆的手段,也不是每個人都有的,畢竟房地產行業之大,也只有恆大的朋友圈最為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