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前的文化砥礪往往是從催offer開始的。
1
隨著跨年鐘聲敲響,2020年到來了。對已經申請英國大學、還沒拿到offer(錄取通知書)的朋友們而言,這個元旦假期可能在忐忑不安、望穿秋水中度過。
一般來說,英國大學處理申請的周期是4—8周,運氣好的時候,可能提交申請後兩、三周就有消息了。
有些英國大學中國辦公室有處理申請、發offer的權限,在這種情況下,offer往往處理速度較快。
但這並不是常態。
特別是2019年11月、12月遞交申請的同學,期望2019年年底前拿到offer幾乎是不可能的,畢竟是聖誕前後。
2020年1月6日周一是英國人(聖誕、元旦)節後上班的時間。不過,也要允許有些英國大學的工作人員在聖誕節「黃金周」的基礎上補幾天帶薪休假。也就是說,我們在等待offer的規定時間基礎上再加上一個星期的延遲比較理智。
等兩三周就急著催促英國大學是不合時宜的,畢竟籤發offer的主動權和最終解釋權在大學手裡,適時等待也是對招生官、錄取辦公室、英國大學的尊重。
說實在的,一兩周就發的offer有時也可能給申請人留下大學不正規、不高大上、急於招生的印象。
2
申請後的第6周往往是開始催offer的時點。
按照英國人的商務習慣,寫郵件是最正規的。但畢竟實施催促的是咱們中國人,一板一眼、循規蹈矩不是咱們的傳統風格。
中國有句老話叫「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不過在留學申請過程中,中國學生和家長「兩手都要抓」,既要「耳聽」,又要「眼見」。
也就是說,在與英國大學溝通過程中,中國學生和家長盼望拿到文字確認的offer,而此前最好能聽到招生官、錄取辦公室工作人員的口頭答覆。
與英國大學工作人員加微信的可能性小,於是就給他們打電話。
在英國大學官網上會有錄取辦公室(Admission Office)或國際辦公室(International Office)電話,為了留學,打國際長途的成本算不了什麼。
3
但這樣做在大多數情況下收效甚微。這與申請人的英語表達能力往往關係不大,而與英國大學的工作程序有關。
接到電話的人無論是不是審核申請的人,回答都是一樣的:No worries. Your application is being processed and you will be informed of the development soon.請別著急,你的申請正在審核中,結果會儘快通知。
其實什麼也沒說,但也挑不出毛病。潛臺詞是,不接受電話問詢。
有些申請人付服務費由留學中介代理申請業務,出現過催中介打電話的情況,更有甚者,向中介施壓,「我今天非要個結果不可,沒有答覆我就不走了。」
不管有沒有中介,不管誰去打這個電話,結果沒什麼區別。
4
該怎樣催呢?
還是回到書面郵件最踏實。讓我們以伯明罕大學的申請為例。
To: International Office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Edgbaston, Birmingham B15 2TT
United Kingdom
Re: inquiry about my application to MSc Marketing (app no. xxxxxx)
Dear Sir or Madam,
Hope that this letter finds you well.
I am writing to see if my application to MSc Marketing (app no. xxxxxx) has been approved.
On November 15th, 2019 I applied the course for September entry 2020. It seems that there has been no any further development by now.
I wondered if you could let me know any latest news then.
Your confirmation will be highly appreciated.
Best wishes,
Andrew Zhao
Room 222, Building 15
No. 3 Bei Yuan Xi Lu
Chao 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11
P. R. China
當然,也不要指望英國人一定能回復這封催offer的信,但一般情況下,相關工作人員會在內部系統裡查一下處理進度。
如果已經做好offer或拒信,還沒來得及發出,很可能就不回復了,畢竟offer或拒信比任何回復都實在;
如果還在處理中,英國人會回復與電話回應相同的內容(見上文),所不同的是,電話回應基本上是敷衍,書面回復也可能是敷衍,但基本反映實際情況。
由此看,從有效性方面分析,郵件比電話更有效。留學前的文化砥礪往往是從催offer開始的。
老趙(Andrew)英國格拉斯哥大學MBA,任英國大學中國區首席代表十年之久,海外大學校代協會創始人之一,面試中國學生數千人。英國駐華大使館文化教育處留學培訓師、北京城市廣播教育專家。出版《留學的邏輯》《到英國去》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