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消息(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崔沂蒙):今年是南京大屠殺80周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這一天,中國各界將繼續舉行一系列的活動。二戰期間,日本侵略者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眾多亞洲國家犯下滔天罪行。專家介紹,在泰國,抵抗日本對泰侵略的過程中,無論是泰國人民還是在泰華人華僑都是抗日運動的主力。
在「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前夕,記者在曼谷專訪了泰國朱拉隆功大學訪問學者、南京大學中國南海問題研究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虞群。虞群研究員是泰國二戰史的專家,他介紹,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夏威夷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隨後美國對日宣戰。實際上就在珍珠港事件第二天,日軍在泰國南部的幾個府強行登陸,對泰國實施侵略。
虞群指出,在抵抗日本對泰侵略的過程中,無論是泰國人民還是在泰華人華僑都是抗日運動的主力。「二戰期間,泰國人民包括在泰的華人華僑都是抗日運動的主力。泰國人民在日軍入侵的當天也就是1941年的12月8日組織過在沿海地區的抗擊,阻止日軍的入侵。而泰國人民在二戰後期的抗日運動主要體現在『自由泰』運動。當時泰國的海外的學生以及海外的僑民效仿戴高樂將軍的「自由法國」運動,組織了『自由泰』運動抗日組織。「自由泰」運動當時在盟軍的支持下,還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的,在泰國的抗日活動中立下汗馬功勞。」
虞群還列舉了在泰華人華僑以實際行動表達愛國熱情、抵制日貨的生動實例。「至於在泰的華人華僑呢,據我們了解,當時我們的華人華僑愛國熱情高漲。其中有一些著名的愛國人士比如說蟻光炎先生,他當時是泰國中華總商會的主席,領導過整個曼谷唐人街一代的抵制日貨活動。蟻光炎先生是一家船運公司的老總,日本和泰國之間的大米主要是經過他的公司來進行運輸的。他當時抵制給日本那邊運輸泰國大米,導致泰國和日本之間的貿易急速下降。最後蟻光炎先生被日偽暗殺了。這也是讓我們非常痛心和唏噓感慨的。」
虞群表示,時至今日,泰國的土地上仍留有日軍當年侵略的遺蹟,成為日軍罪行的見證。「在泰國西部的北碧府,那裡有一座『死亡鐵路』大橋,叫桂河大橋。當時日軍佔領泰國以後,派遣大量的日軍,徵召大量的民工,包括把英美和中國的很多戰俘都拉到北碧府這一代進行鐵路的修建。這座橋當時修的原因是日軍需要儘快地打開泰國和緬甸之間的通道,把軍力運送到緬甸,去切斷中緬公路這一當時盟軍向中國運送戰略物資的唯一通道。桂河大橋可謂這段悲慘史實的物證,基本上每一條枕木下面都有一個亡靈。現在桂河大橋那裡還有戰爭博物館以及二戰時期的戰俘墓地,可供後人憑弔,研究當年的歷史。」
談起泰方人士對於南京大屠殺的認知,虞群介紹,在接待泰國代表團的過程中,他感覺泰國人對於這段歷史是知道的,但是態度不盡相同。「我在南京的時候呢,也經常接待一些泰國代表團。聊到南京這個城市,他們知道南京曾經有過被日本侵辱的一段歷史。我也明顯地感受到,泰國人民對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很難感同身受,畢竟不是自己親身的經歷。他們只是從一些史料上了解到一些知識和當時的一些情景。對於日本人的所作所為,一部分泰國人是非常同情我們南京同胞的,但也有一些泰國人相對而言淡漠一點。」
由於政治、經濟和社會等因素,現在有一些泰國人對日本抱有親近感,而對中國的近現代史和現狀了解得不夠全面。對此,虞群也提出了他的幾點建議。「所以我想這一點也需要我們反思。我們的軟實力建設,我們在文化推廣方面,對泰的公共外交方面,都是需要加強的。怎麼樣能夠讓泰國人民知道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我們不需要他們同情,但我們需要讓他們知道,同時他們可以有一個更客觀的更公正的標準來看待這段歷史。我們一定要藉助各方面的渠道來加強中國形象在泰國的樹立,講好中國故事,讓泰國人民發自內心地喜歡中國,認識到中國是他們真正的朋友。我想這是我們應該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