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亞抗災署發言人蘇託波24日說,印尼西部巽他海峽22日晚海嘯造成的遇難者人數已升至373人,另有5000多人撤離……」
12月23日,在印度尼西亞楠榜省的拉賈巴薩村,一名男子在海嘯後的廢墟中尋找物品。 新華社發(蘭吉攝)
近幾日,印尼海嘯的相關新聞不斷更新,災害導致的傷亡人數也在不斷增加。另外,今年8月,印尼龍目島的地震活動很頻繁,五級以上地震就有十多次,六級以上的有4次,最大地震達到6.9級。據新華社援引印度尼西亞抗災署表示,截至8月21日,印尼西努沙登加拉省龍目島發生的多起地震災害已經造成515人死亡、7145人受傷。
很多人看到這些新聞不禁表示擔憂,「海島遊」是不是很危險啊?
沒錯!海島度假遊確實有點危險
今年9月份,北京市朝陽法院召開的新聞通報會上發布了2015-2017年度《涉旅遊民事糾紛審判白皮書》。《白皮書》披露數據顯示,就出行目的地來看,備受青睞的海島度假遊存在較高的安全隱患。
12月23日,在印度尼西亞萬丹省板底蘭,傷者在一處診所接受治療。新華社發(韋寧攝)
其中,單純系遊客自身疾病或過錯原因造成傷害的案件數量佔7.4%,遊客與旅遊經營者雙方過錯的案件佔比22.2%,旅遊經營者承擔全部責任案件佔比45.6%。在諸多糾紛案件中,旅遊者表現出人身安全意識不足和保險意識不足的問題,同時旅遊經營者也表現出存在未盡安全保障義務的問題。
然而,眼看元旦、春節假期接踵而至,年假「清零」也進入倒計時,提前計劃好的「海島遊」真的要泡湯了嗎?
你最需要一份「海島遊安全應對指南」
選對時間再出行
颱風、大風、暴雨往往是海島遊的「生態殺手」,那麼,要想去海邊或者海島遊就要選擇最安全的時間段。
這是2017年12月6日拍攝的馬爾地夫瓦賓法魯島和附近的珊瑚礁。新華社記者宋為偉 攝
每年11月到來年3月是海邊度假的黃金時間。因為沒有颱風沒有大風大浪大雨,這也是海島海邊遊的傳統旺季。
每年4月到10月是海邊旅遊的淡季。因為有颱風,還可能遇上大風大雨大浪,這個時期不建議去海邊或海島旅遊。
準備工作要做好
選好時間、確定目的地之後,還有許多安全細節需要特別注意。中國駐澳大利亞布裡斯班總領館曾特別提醒中國公民在參加海島遊及水上活動時務必注意安全,並列出了詳細注意事項供遊客參考:
新華社發(之圖 攝)
一、謹慎選擇海島遊。選擇正規旅遊公司、供應商提供的遊船服務及活動項目。出行前,確保購買相關保險,以應對各類突發事件。
二、參加海島遊,出行前請關注當地天氣及海況預報,注意港口、碼頭髮布的公告及警示,切勿冒險下海或是乘船出海。
三、乘船出海時,請仔細閱讀遊船上的安全提示,了解安全裝備的使用方法,逃生出口等相關信息。
四、基於海況複雜,且海中遊泳體力消耗大,切勿在不熟悉的水域隨意下水遊泳。遊泳時,需慎謹行事,不可盲動,以免造成不幸。
五、凡海岸邊有禁止遊泳警示標識語的,嚴禁下海;天氣情況差或風浪較大的海域,嚴禁下海;巨石多、暗湧多的海域,嚴禁下海;夜間海泳時如發生意外事故難以被人發現,風險較大,嚴禁下海;岸邊無專職救生員的區域,即使海況適合,亦應謹慎下海,並穿戴救生衣具。
六、在公共泳池遊泳時,應留意泳池邊水深提示標識,並儘量選擇在有救生員監護的泳池及時間段活動。在夜晚時段、光線條件不佳,或水溫度低時,應謹慎下水。
七、未成年人從事水上活動時應有成年人陪護,避免在水中嬉鬧造成溺水。
八、在海中,若有皮膚受傷出血情況,應立即上岸,否則因鯊魚對血腥味特別敏感,可能會遭致攻擊。若受到水母、海蛇等襲擊,應立即登岸治療。
九、海邊浮潛活動對遊泳人的專業技術要求較高,請謹慎參與,並按照要求做好各種防範措施,並嚴格在指定區域內活動。
十、患有心臟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或有暈車經歷者,請謹慎參與任何水上活動,包括乘船赴遠海觀景等。在長途旅行後或身感疲勞的情況下,請勿參與任何水上活動。
不幸遭遇這些極端情況怎麼辦?
一旦出遊中,不幸遭遇極端天氣,要沉著應對,注意保持冷靜,採用正確方式有序自救。
新華社發(王申 攝)
遇到火山爆發時如何逃生?
不論是休眠火山還是活火山,都有可能隨時噴發。火山爆發時,一團團的火山灰把天空遮蔽得黑沉沉的,石塊從高空飛墜,熔巖衝下山坡;火山口和火山側的裂縫噴出大量毒氣。火山噴發是巨大的災禍,非人力所能挽回。但爆發時如能當機立斷,採取適當行動,也有可能幸運地絕處逢生。 ◆尋找堅固封閉的地下建築物躲避火山爆發的威脅。 ◆如果身處火山區,一旦察覺到火山噴發的先兆,應該立刻離開。火山一旦噴發,人群慌亂,交通中斷,到時離開就困難多了。 ◆如果火山噴發,更要馬上離開,使用任何可用的交通工具。火山灰越積越厚,車輪陷住就無法行駛,這時就要放棄汽車,迅速向大路奔跑,離開災區。 ◆倘若熔巖流逼近,應立即爬上高地。切記保護頭部,以免遭飛墜的石塊擊傷。 ◆穿上厚衣服,保護身體,更要注意保護頭部,以免遭飛墜的石塊擊傷。最好戴上硬帽或頭盔,即使把塞了報紙團的帽子待在頭上,也有保護作用。 ◆利用隨手拿到的任何東西,做衣服簡易的防毒面具,以溼手帕或溼圍巾掩住口鼻,可以過濾塵埃和毒氣。 ◆有條件的應戴上護目鏡、潛水面罩或眼罩,以保護眼睛。 ◆因火山爆發而形成的氣體和灰球體可以以超過每小時160千米的速度滾下山。如果附近沒有堅實的地下建築物,唯一的存活機會就是跳入水中,屏住呼吸半分鐘左右,球狀物就會滾過去。 ◆某些火山地區設有緊急庇護站。如果附近沒有庇護站,也不可輕易在其他建築物內躲避,除非熔巖快湧到眼前。牆壁雖然可擋住橫飛的巖屑,屋頂卻很容易砸塌。 ◆如火山在一次噴發後平靜下來,仍須趕緊逃離災區,因為火山可能再度噴發,威力會更猛。 遇到海嘯怎麼辦?
◆收到海嘯警報,或者強烈地震,發現海水退卻或聽到像即將來臨的火車一樣咆哮聲時,要立即離開海岸,到高處安全地點避難。 ◆不要去觀看海嘯,不要在海嘯中衝浪,停止水上活動,以免危險來臨時,來不及逃脫。 ◆當身在船上時,如果船在深海,就不要駛向近岸;如果船在港口,應迅速離開船並跑往高處。 ◆在海嘯發生期間,當地的民防、警察部門和其他應急組織機構將會幫助你脫險。請與他們充分配合。 ◆海嘯暫時停止後,堅持收聽收看救援安全信息,在主管部門沒有解除安全警報之前,不能靠近海岸。 遇到地震怎麼辦?
◆當地震發生時,一定不要慌亂,而應有組織地從多路口快速疏散;若無法迅速逃離,應就地蹲下躲在柱子邊以及內牆角處蹲下,保護好頭部,並避開弔燈、電扇等懸掛物及玻璃門窗和玻璃櫥窗,等第一波災害過去後,再有組織地撤離室內。 ◆地震發生後,若不幸被倒塌的建築物覆蓋,要在周圍穩定後,迅速調整姿態,儘量保持自己的手腳活動,清理壓到身上的物件和塵土,擴大身邊的活動空間。同時,要觀察四周是否有物件能夠加強自身防護,或者挪動身邊的東西支撐起上方的物件,穩定周圍結構,以免因二次倒塌傷害自己;如果是與其他人一起被壓埋在同一個地方,要互相交流鼓勵,吸引對方的注意力,嚴防精神鬆懈。 ◆在第一時間做好自我保護後,要努力尋找和打開通道,設法朝著有光的方向或寬敞的方向移動;若因阻礙無法脫離困境時,一定要保存體力,不要隨意浪費力氣,並就近尋找水和一些生活代用品,為自己爭取延長生存的時間;為提高被救機率,要在被掩埋的空間裡尋找可以向外界傳達呼救信息的物品,比如水管、煤氣管等金屬硬物,並通過敲打這些硬物及牆壁等,與外界救護人員取得聯繫。 ◆被困時還要保持清醒,不要睡覺;若周圍可能有煤氣管道等危險設施時,不要用明火,以防煤氣洩漏引發危險;若在周圍取得了食物和水,不要消耗太快,要合理分配,儘量延長等待救助的時間。 另外,海上活動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還建議:
◆如果在出遊途中遭遇大霧天氣,通航條件均較差,首先要及時關注天氣變化,合理安排行程;如預報有霧天氣持續時間長,請前往附近酒店住宿等待,避免港口滯留。 ◆如當出遊途中遇到颱風,那麼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靜。參加團隊遊的遊客要聽從領隊和導遊的指揮,不要私自活動;自由行的遊客要準備好食物、淨水、藥品以及有關的生活必需品,遇上颱風天氣,儘量不要外出,留在室內。 ◆遇到滯留的情況,第一時間在旅遊地區預訂酒店房間,而自由行的遊客更加要儘快到當地酒店訂房,或者聯繫旅行社訂房,因為遇到颱風滯留之後,酒店的房間很快就會爆滿。 遇緊急情況時,儘快報警並與總領館聯繫!
外交部全球領事保護與服務應急呼叫中心熱線:+86-10-12308/59913991
編輯:趙燕飛
校對:趙磊
監審:韓晶晶
中國搜索綜合新華社、中新網、北京晚報、中國日報、中國僑網、應急中國網、駐布裡斯班總領館官網等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