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個城市,因為抖音的盛行,火了~
(重慶千廝門大橋)
(重慶風貌)
(重慶輕軌和過江索道)
(小姐姐、小哥哥慕名而來)
「一波還未平息,一波又來侵襲」,很多人慕名而去,讓當地的過河大橋硬生生變成了步行街。。。
(重慶洪崖洞盛況)
最先只是盛名在外,但最終給當地帶來的,確實是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
今天,本邑企媒體就帶大家一起探討下「網紅重慶」的背後,品牌轉換為銷售額,名和利是如何聯繫起來的!
扳指,曾經是北方騎射民族保護手指用的「指套」,滿清入主中原,變成貴族標配,引發士大夫和地主財爺跟風,成為那個年代的「勞力士金表」。
(扳指)
那時候的扳指已經脫離它的基礎價值,成為財富和權力的象徵!誰出門手上沒點綠油油的東西,都不好意思見人。。。
晚清百年,留存這樣的扳指是千萬級量,財富更是天文數字!
那麼問題來了,這麼大的財富,今天去哪兒了啊?
答案是沒有了,徹底沒有了。
今天的男性,幾乎沒有人戴扳指。曾經的千萬兩黃金,當漸漸沒有人喜歡時,價值迅速地淪為零。無數扳指,如垃圾一般,紛紛碎裂在歷史的長河中。
價值的消失,根源於消費群體的不復存在!
1870年是人見人愛,地主老爺人手一個,拿來送禮「體面過人」的扳指,到了2017年,因為消費者群體不復存在,扳指的價值也不復存在。
馬克思主義的「勞動價值論【1】」,是絕對錯誤的。根本不存在「內在蘊含的勞動」。
財富是一種觀念!確切的說,財富是由消費者決定的。
消費者人口是不停變動的,因此「價值」也是不停變動的,並不是一個常量。如果蚊子統治了地球,則今天留下的所有物質財富,全部都沒有價值。
注意:
我們在這裡說的是市場價值,相當於一種信用額度
信用額度要兌現到實處,還是需要無差別的人類勞動產品,服務也是如此。
1950~1990年,全世界的翡翠市場,「綠」翠根本不值錢。因為中國人以「綠」為美。而日本人以「白」為美。
整個20世紀下半葉,日本人財大氣粗。中國人萎縮貧窮。「翡翠」市場的話語權,就以日本人說了算,以白為美。
(翡翠)
直到21世紀,日本衰弱,中國崛起。翡翠市場「綠」翠以火箭般的速度崛起,迅速調整為中國人的口味。
(十字軍東徵)
基督教十字軍東徵【2】,為了奪回自己的聖物,不惜犧牲千萬教徒的性命;
而在伊斯蘭教徒看來,所謂「真十字架」並非價值連城,只不過是2塊朽木,是可以隨意放腳下踩的東西!
如果基督徒都死光了,那麼他們愛惜的「聖物」也就毫無價值。拉丁美洲有多少聖物,被殖民者當柴火燒掉。
一樣東西之所以有價值,因為有喜歡它的人!
「網紅重慶」背後的原理,和扳指、翡翠、基督教聖物一樣!
(大鯊魚奧尼爾熱火隊球衣退役)
同樣的還有大鯊魚奧尼爾的球衣、科比的球鞋、吳亦凡的籤名......這些財富的背後承載著的是球迷、粉絲們的熱愛。
有這些人,就有了購買力,品牌才有了市場。
因此這些人,才是真正賦予品牌價值的人!
本邑企媒體創始人的夫人是做藝術品拍賣的,這行對藝術品價值鑑定的方式之一,就是看這件藝術品在出版物上,出現的次數。
每多一次出版,價值就疊加一分,因為這意味著,這件藝術品被曝光的受眾和可能喜歡的人數增加了!
當一個熟悉確定、一個陌生未知的事物同時擺在面前的時候
人們大概率會選擇熟悉而確定的
回想起來,我們會時常去一些地方,例如蘇州園林、黃山、泰山、江南古鎮,何嘗不是因為我們原來在課本或書中就已認識它?
(黃金——大IP)
同樣的道理,黃金之所以成為超級大IP,也在於我們從小就被灌輸「黃金寶貴」「黃金保值」「黃金萬世不易」之類...全中國,全世界,全人類,太多人知道「黃金」這個品牌。
(鬱金香泡沫)
這其中,還包括泡沫破滅前的鬱金香【3】、密西西比公司、龐氏騙局【4】、1999年的美國網際網路【5】、2008年前的次貸【6】、部分P2P平臺...
以酒為例:
江小白和二鍋頭,是質量的本質區別還是營銷策略的定位區別?
答案是:酒沒區別,有區別的是兩者的營銷方式和對應轉化體系,從而打造了不一樣的品牌價值!
對於品牌的財富價值來說,我們可以簡化理解為信用額度。
品牌是消費者的記憶和感覺,消費者喜歡,品牌就有價值!
(唐伯虎點秋香)
銷售=具體的人一單一單的交易
市場=讓定位人群喜歡上品牌,降低銷售成本
品牌的財富不在於實用價值多少,在於多少人相信它!
只有當消費者認可時,品牌才能轉化為實際的效益,佔據市場。
實現「由名到利」的遞進,這才是真正的品牌名利場!
(本邑企媒體創始人:唐本邑)
企業自媒體營銷人,獨創企業自媒體營銷方案,從業15年有餘。
從底層代碼做起,跨越設計、前端、開發、推廣和運營等崗位,讓營銷和網絡技術充分聚合,經留學移民、鑽石珠寶、度假旅遊、生物技術等眾多行業的成功實踐,逐步形成了企業自媒體全網營銷體系。
企媒體的價值:通過大數據、技術整合和全網營銷等方式,進行流量運營和粉絲運營,為品牌帶來海量曝光,培養和引導更多的市場陌生用戶,形成強大的品牌共識,促成第一選擇和交易,佔據品牌名利的制高點,名利雙收。
【1】《資本論》——馬克思
【2】《十字軍東徵——以耶路撒冷之名》——(法)Georges Tate
【3】《通脹時代的生存智慧》——彭徵
【4】《龐氏騙局》——嚴行方
【5】《INTERNET BUBBLE》——Anthony B. Perkins
【6】《貪婪、欺詐和無知:美國次貸危機真相》——(美)比特納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本邑企媒體。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僅用於傳播和分享知識,如果覺得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繫我們,我們會立即修改或刪除。
對於內容,如果有什麼相關的疑問,又或者是任何的心得體會和經驗,歡迎在下方留言,我們可以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