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人們為了快速發展經濟而忽略了環境,砍伐森林樹木、海洋的汙染、二氧化碳的排放,導致臭氧層的空洞、全球性的氣候變暖。我們也為我們的行為付出了代價,氣候的變暖導致南極冰川的融化加快,海平面持續的上升,使得很多島國即將被淹沒。氣溫升高所帶來的熱能,會提供給空氣和海洋巨大的動能,從而形成大型,甚至超大型颱風、颶風、海嘯等災難。
地球上第1個將被大海「吞併」的國家
吐瓦魯,這個位於南太平洋,由9個環形珊瑚島群組成,國土面積約為26平方公裡,是僅次於諾魯的世界第二小島國,還是世界面積第四小的國家(僅高於梵蒂岡、摩納哥和諾魯),吐瓦魯海拔最高4.5米。由於地勢極低,持續上升的氣溫和海平面嚴重威脅著吐瓦魯,使這個國家面臨國土沉入海底的危險,2001年11月太平洋上的島國吐瓦魯領導人在一份聲明中說,他們對抗海平面上升的努力已告失敗,該國居民將逐步撤離,舉國搬遷紐西蘭。

此外受到海平面上升影響,太平洋島國斐濟計劃將40多個村落遷移到高地。該國總檢察長賽義德-海尤姆說:「我們必須把人民遷移到地勢較高的地區。我們已經遷移了三個村落,接下來還打算遷移另外43個。」
我們都知道馬爾地夫是世界文明的旅遊勝地,它位於印度洋,現有人口為38萬,而可以住人的小島僅有250個,全國最高的兩座島嶼距離海平面也只有2.4米。馬爾地夫首都馬累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僅2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擠著大約10萬人。就是這樣的一個旅遊勝地也將隨著海平面的不斷上升將沉沒海底。

日本,毗鄰中國的一個小島國,四面環海領土由本州、四國、九州、北海道四大島及7200多個小島組成,如果全球氣候持續變暖,南極的冰川融化將導致日本被淹沒,也許那時富士山將會是唯一露出海面的地方。現在日本為了防止海水湧進城市而在城市邊緣修建起高高的防水牆,人們已經看不見遠處的海灘,只剩下一眼望不到邊的高牆。

目前,我國的平均升溫幅度與海平面上升速率均高於全球水平。如果我們繼續對這一現狀漠然視之,終有一天,沿海地區淹沒而黃土高原也許就會成為新的沿海省份。
2050年全球變暖將催生2億多氣候難民
目前世界各地共有3351座城市位於低海拔(海拔10米以下)的沿海地區,如果全球變暖導致海平面繼續上升,它們將不同程度地受到影響。這些沿海城市中有64%位於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發展中國家。在包括日本在內的發達國家,人口排名前40位的大城市中有35個位於海濱或河畔。
如果海平面上升50釐米,當地將有200萬人不得不放棄家園,21.4萬個工作崗位將會消失,因此損失的財產和旅遊收入估計將達350億美元。這還不包括文化歷史遺蹟方面難以估量的損失。
雖然近幾年來全世界的國家都開始注重環保問題,也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是以往的破壞很難修復,全球的氣溫還在不斷的上升。我們要向大國呼救:如果你們不聽,我們不做,等災難來了,我們就完了,」衛維恩說,「要採取堅決行動,人類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