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上海,佔地5.28平方公裡的世博園區、242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相聚浦江兩岸。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在當今人類社會面臨世界經濟從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轉向漫長復甦、城市時代來臨、又一輪新科技革命來臨三個歷史大轉折之時,一次借鑑各種各樣先進的發展經驗、探討新世紀人類城市生活的偉大盛會,即將在這裡正式拉開帷幕。
「一切始於世博會」,道出了世博會對人類的巨大影響。蒸汽機、電燈、電話、電影、電視、汽車、飛機、太空飛行器……正是通過世博會,這些重大發明深刻改變著人類的生活。
從4月下旬開始,上海就被濃濃的世博情結所包圍。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匯聚這裡,匯聚在凝聚著人類智慧、思想淬火的上海世博園……
進入上海世博園,以「東方之冠,鼎盛中華,天下糧倉,富庶百姓」為構思主題的中國國家館,表達著中國文化的精神與氣質。在由國家館、各省區市聯合館等組成的中國館區中,以獨特的「中國紅」呈現著中國在城市化發展過程中作出的努力、取得的成就、未來所面對的挑戰,是上海世博會主題演繹的主要展示區和重要載體。
除中國國家館外,最為搶眼的莫過「世博軸」了。
世博軸是世博園區空間景觀和人流交通的主軸線,全長約 1000米,寬約 110米,是世博園區內最大的單體項目。說它是主軸線,是因為它處於浦東世博園區中心地帶,左右分別連接中國館、浦東主題館群、世博中心和世博演藝中心,這5大永久建築有著「一軸四館」的合稱。作為世博會主入口和主軸線,地下地上各兩層,為半敞開式建築,是世博會集商業、餐飲、娛樂、會展等服務於一體的大型商業、交通綜合體,總建築面積25.2萬m,總造價近30億,為鳥巢及水立方的總和。
世博軸還是上海世博園區裡的「大動脈」,錯落有致地分布著6個極具視覺衝擊力的倒錐形鋼結構,稱作「陽光谷」,一個讓自然光灑落的「谷底」。6個「陽光谷」造型各異,尺寸也不盡相同。它們的上部開口面積相當於一個足球場那麼大,整體高40多米,有十多層樓高。整個建築像一朵玻璃的喇叭花從地下悄然綻放,晶瑩剔透。「陽光谷」內部以火焰、樹木、大地、水、金屬和大氣等自然資源為主題,通過庭院表達,體現自然與技術的交融。當陽光、空氣、雨水等來自天空的要素,被這些「開放的花朵」引入地下空間時,世博軸上就會平添了幾許浪漫、幾許愜意。
按照設計理念,除視覺美感之外,「陽光谷」還蘊藏著重要的科技理念———營造舒適的「綠色地下空間」。它不但把陽光從40多米的空中「採集」到地下,也把新鮮空氣運送到地下,既改善了地下空間的壓抑感,還實現了節能。此外,雨水也能順著這些廣口花瓶狀的玻璃幕牆,流入地下二層的積水溝,再匯向7000立方米的蓄水池,經過處理後實現水的再利用。這些水將滿足「陽光谷」兩側下沉式花園的灌溉,並可用作廁所衝洗。據估計,通過「陽光谷」的收集,可以使世博軸的生活用水量打個「對摺」,足足省去5萬立方米。
當人們信步走在在這巨大通道裡,面前是豁然灑下的陽光,抬眼望去,天地相連,令人感慨萬千……「綠色世博」、「科技世博」理念在這裡得到詮釋,一曲以「創新」和「融合」為主旋律的交響樂在這裡唱響。
上海世博會將成為人類文明的一次精彩對話。這一世紀性宣言,匯集著各國人民在世博會上的真知灼見,承載人們對全球未來合作與人類未來發展的深邃思考和廣泛共識,從而成為上海世博會為世界人民留下有關城市主題的一份豐厚精神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