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樊旭
今年「五一」勞動節是新冠疫情進入常態化防控後的首個小長假,全國範圍內再現人口大規模流動,那麼,消費表現如何?
界面新聞在對文化和旅遊部、美團、微信支付和阿里巴巴支付寶等發布的數據進行分析後發現,餐飲、娛樂等消費在這個假期出現了一定反彈,但旅遊業依然沒有恢復足夠的元氣,還處在艱難的爬坡狀態中。
縱觀整個假期,「宅消費」和「周邊遊」是今年「五一」的兩個關鍵詞。
生活性消費正在復甦
各大平臺公布的數據顯示,「五一」期間,除了電影院尚未營業外,餐飲、娛樂等生活性消費都表現出了較大的反彈。
美團研究院數據顯示,截至5月4日,全國生活服務業消費復甦率已達91.5%,相比4月30日的75.9%出現較大幅度提升。
微信支付線下消費的數據顯示,環比3月份同期,「五一」期間休閒娛樂行業增幅達到521.60%,餐飲行業增幅216.25%,零售行業增幅48.44%,出行行業增幅64.48%。
數據來源:微信支付隨著天氣漸暖,「夜經濟」也逐步恢復。美團數據顯示,4月29日-5月3日對比3月30日-4月3日,健身中心夜間消費增長40.30%,按摩和足療門店夜間消費增長高達105.22%。
同時,在消費券的刺激下,小店經濟得到「補血」。根據支付寶的統計數據,「五一」期間,全國800多萬小店實現單日收入超去年同期水平,其中500多萬小店單日收入是去年五一的兩倍以上。這是自2019年12月底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小店經濟」後,疫情考驗下中國小店交出的首份成績單。
此外,線上網購表現也十分突出,假期四天快遞攬投量突破10億件。據國家郵政局郵政業安全監管信息系統數據顯示,5月1日至5日全國郵政行業共攬收快遞包裹11.02億件,同比增長41.8%;投遞快遞包裹10.38億件,同比增長38.93%。
旅遊業仍處於低迷
根據文化和旅遊部發布的數據,今年「五一」小長假(5月1日-5月5日),全國共計接待國內遊客1.15億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75.6億元。
由於今年「五一」假期比去年多了一天,我們使用日均數據進行了比較。從日均看,今年「五一」假期,國內日均接待遊客0.23億人次,日均旅遊收入95.12億元,分別較去年同期下降53%和67%。
由此可見,在疫情衝擊下,即便假期有所延長,民眾的旅遊消費意願仍處於低迷的態勢。而大量景區、景點尚未恢復開放和疫情防控要求下開放景區的限流措施也抑制了旅遊業的復甦。
不過,相較於一個月之前的清明小長假,旅遊業在一定程度上還是有所恢復。今年清明假期(4月4日-4月6日),國內日均旅遊接待人數同比減少61.4%,旅遊收入同比下降82.8%。
此外,受海外疫情影響,出境遊仍處於停滯狀態。以香港為例,根據香港入境處公布的數據,5月1日至5月3日,合計僅有361名內地訪港旅客入境,同比暴跌99%。而2019年時,僅5月1日單日的內地訪港旅客量就接近50萬人次。
假期消費兩大特徵:宅、周邊遊
一邊是旅遊業的相對低迷,一邊是餐飲、娛樂、網購消費大幅增加,由此可以看出,「『宅』在本地消費」是今年「五一」假期的特徵之一。
另一方面,既受制於疫情尚未結束的顧慮又不甘心完全「宅」家,「周邊遊」成為這個假期消費的另一個關鍵詞。阿里巴巴旗下夸克搜索的數據顯示,今年「五一」出遊的整體搜索量較去年同比減少,但周邊遊搜索量增長了120%。
「周邊遊」的熱度還體現在租車業務的火爆上。攜程大數據顯示,「五一」假期,該平臺租車業務同比增長10%,成為疫情後攜程首個超越去年同期的業務。
總體來看,長三角地區居民是「周邊遊」的主力。來自鐵路部門的數據顯示,「五一」期間,全國鐵路共發送旅客3385萬人次,其中,長三角鐵路發送796萬人次,佔全國將近1/4的比例。長三角鐵路發送的旅客中,又以短途客流為主,佔比達到83%,上海、杭州、南京、蘇州、無錫、常州、黃山、寧波等城市旅遊客流增幅明顯。
從旅遊收入來看,則以湖南和江西為代表的華中地區表現較為突出。界面新聞匯總各地文旅部門的數據後發現,江西和湖南暫列各地「五一」假期旅遊收入的第一、二名,分別實現153.83億元和140.99億元,總額(294.82億元)超過了江浙滬皖所在的長三角地區(280.28億元)。
數據來源:各地文旅部門(河北、四川、重慶、寧夏、黑龍江、西藏數據暫未可知)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