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業競逐高端紅利 國內巨頭蠶食百威亞太市場

2020-12-21 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黨鵬/成都報導

入夜的成都錦江旁339綜合體附近的網紅貳麻酒館,又恢復了往日的生氣。雖然入座的客人只有一半,但是桌子上擺放的啤酒瓶,讓啤酒行業盼望的夜場消費正式回歸。

但回不來的是近兩個多月的消費營收。根據華潤啤酒(00291.HK)和百威亞太(01876.HK)最新公告,預計今年前兩個月在中國市場的收入同比將大幅減少。

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1~2月,中國規模以上啤酒企業產量315.9萬千升,同比下降40.0%。但隨著啤酒行業的全面復工,多個省份將防控級別調整為三級,相應的消費場景重新開啟,引發近日啤酒類個股的集體上揚。

「因為疫情導致銷量下滑一些,不影響大局。」啤酒行業專家方剛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疫情之後中國啤酒行業仍會以關注利潤、產品結構、價格為主,向中高端轉移的趨勢不改,五大巨頭(華潤啤酒、青島啤酒、百威亞太、燕京啤酒、嘉士伯啤酒)高佔比的格局不變。

追逐轉型升級紅利

國內啤酒市場五大巨頭中,已經有兩家發布了2019年度財報。對於2019年才在港交所上市的百威亞太來說,業績並不如意。

其3月17日發布的財報顯示,在2019年報告期內,公司實現收入65.46億美元,較上年同期67.4億美元下跌2.88%。銷量方面,百威亞太銷量共達931680萬公升,較上年同期下降3.0%;實現全年淨利潤9.08億美元,同比下降5.32%。

在百威亞太看來,雖然業績下滑主要是受到中國和韓國市場的影響,但是其仍然得益於公司的高端化戰略。「儘管我們的行業在最相關市場面臨壓力,我們仍能憑藉高端化戰略在區內保持收入增長。」百威亞太在財報中如此表述,儘管2019年下半年百威的銷量因夜生活渠道持續表現疲軟而錄得下跌,但由於持續高端化,中國每百升收入持續增長。

記者注意到,在2019年,百威亞太繼續透過產品創新(例如百威Pulse魄斯啤酒)、與其他國際及本地高端品牌合作(例如百威xMoschino、百威x上海灘),以及在社交媒體及電商渠道推出創新產品,在中國市場推動高端化科羅娜、藍妹及福佳為首的超高端組合持續表現優秀,錄得強勁的雙位數銷量增長。

因全面發力中高端獲得業績雙增長的則是華潤啤酒。3月20日,華潤啤酒財報顯示,2019年華潤啤酒綜合營業額約為331.9億元,與上年同期318.67億元相比,增長4.2%;本公司股東應佔溢利約為13.12億元,相較於2018年9.77億元,增幅在34%左右。

「公司產品結構改善明顯,中高端產品銷量同比增長8.8%,其也推動華潤啤酒毛利率同比上漲1.7個百分點至36.8%。」投資研究機構格隆匯研究員如此評價華潤啤酒。

就此,食品行業專家朱丹蓬認為,百威一向都是走中高端,但是這兩年華潤、青島、燕京、珠江等都在持續打造中高端,對百威亞太的市場蠶食非常大,「因此2019年中國內資啤酒品牌都獲取了轉型升級的紅利,並改變了百威一枝獨秀的格局。百威業績的下滑,意味著中國啤酒市場品牌以及整個產品線出現變化。」

記者注意到,3月24日,珠江啤酒(002461.SZ)發布年報稱,2019年其實現營業收入42.44億元,同比增長5.06%;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97億元,同比增長35.77%。公告稱,公司對啤酒產品結構進行了升級,中高端啤酒佔比達90%,噸酒毛利同比增長19.15%。

方剛表示,2019年是過去5年來中國啤酒行業最好的一年,兩位數的增長是一個常態。隨著2019年財報的陸續發布,「其他啤酒企業的得分很高,由此也體現出百威得分下滑。」

消費場景待全面重啟

在朱丹蓬看來,2020年本該是啤酒行業的一個「大年」:歐冠賽、歐洲杯、奧運會等等,「但是隨著疫情的全球化,給啤酒行業帶來不確定性。」

華潤啤酒公告顯示,截至2月29日,前兩個月之未經審核綜合營業額、未計利息及稅項前盈利,相較於2019年同期,降幅分別在26%及42%左右。

華潤啤酒執行長侯孝海對外坦言,公司的短期產能發揮有限,同時,公司在市場中的庫存依舊很大。就此,大和證券發布研報稱,華潤啤酒在疫情期間行業庫存增加20%,部分庫存也由於過期需要銷毀。

就此次疫情對公司經營的影響,百威亞太則表示,除電商渠道大幅加速增長外,百威的夜生活渠道幾乎停止,餐廳的活動亦非常有限,自零售渠道需求大幅減少。由此,公司預計在今年前兩個月中國市場的收入將自然減少約2.85億美元,正常化除息稅折舊攤銷前盈利將減少約1.7億美元。

國盛證券研報稱,疫情對行業一季度銷量影響較大,中長期結構升級趨勢不變。受疫情影響,預計珠江啤酒2020年第一季度的銷量同比減少30%~40%。

如今,隨著全國多個省份對疫情應對級別的下調,部分城市的夜場消費包括酒吧、KTV等開始營業。對於啤酒行業而言,消費場景的復甦已然帶來了新的希望。

「雖然晚上客人不多,但是消費畢竟開始了。」成都一位酒吧老闆表示,現在一方面就是儘快消化春節前的庫存,否則會出現過期問題;另一方面要考慮如何渡過當前的難關:畢竟要全面恢復到疫情之前的消費水平還需要一段時間的觀察。

記者注意到,在國內疫情期間,電商無疑成為啤酒行業主要的消費渠道。根據1919酒類直供相關負責人介紹,在疫情期間,啤酒消費主要是以進口和高端啤酒為主,這也成為疫情之後的主要消費趨勢,從而帶動啤酒行業的儘快復甦。

就此,記者分別聯繫華潤啤酒、百威亞太,對於目前消費場景復甦後將採取哪些營銷策略,以及產品如何調整,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對方回復。

朱丹蓬認為,2020年的啤酒行業將持續疲軟狀態。「隨著疫情全球化,以及全球經濟的陰霾,中國市場必然不能獨善其身。」這樣的持續低迷至少要延續到第三、第四季度才會有所回暖,商務活動、大型宴席才能開展,因此即使目前各地解封,也很難出現報復性消費。

中高端市場競逐加劇

「公司結構繼續提升,帶動盈利能力提高,喜力未來三年對盈利能力的提振作用值得期待。」中金證券預計華潤啤酒春節促銷活動或延後到旺季,今年下半年競爭或階段性更激烈。

繼2018年關閉13家啤酒廠後,華潤啤酒2019年又關了7家啤酒廠。與此同時,華潤啤酒於2019年4月份完成了對喜力啤酒的收購。華潤啤酒在年報中表示,此長期戰略合作將為公司提供在中國高端啤酒市場發展的一個重要和戰略性的機遇。

侯孝海公開表示,餐飲業放開後啤酒行業未必會出現「補償性消費」,但市場銷售會恢復正常,向中高端發展的趨勢也不會發生改變。

記者注意到,為了提升在中國市場的份額,百威亞太選擇了和華潤啤酒一樣的收購路徑:2019年5月30日,其完成收購捷成飲料(中國)有限公司65%註冊資本,該公司主要在中國內地(不包括香港、澳門及臺灣)從事藍妹等其他啤酒品牌及其他麥芽釀製飲品的製造、經銷、銷售及商業化。

在百威官方旗艦店,其主打的正是網紅高端產品魄斯。這個由肖戰代言的啤酒,本計劃3月份在全國鋪開,如今主要集中在線上銷售。至於是否會影響上市促銷和銷量等問題,百威未作出回復。

「啤酒企業會加大促銷,這都是追趕的動作,通過這些要素對衝一下行業下滑,全年銷售額可能不增不減。」方剛認為,疫情並不會影響啤酒高端化趨勢,利潤的增長還會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此外,五大巨頭壟斷83%~85%市場份額的格局也不會改變。

此外, 國內啤酒行業新一輪的擴產仍在持續。其中,珠江啤酒正在推進東莞新增年產釀造30萬噸和灌裝10萬噸項目建設。重慶啤酒新建一條最高設計產能年產15萬千升的啤酒拉罐生產線。

「未來企業的內生增長已經很難了。」朱丹蓬說,基本上都是通過資本端如資本槓桿、手段等作為工具撬動營收以及利潤。「中國啤酒行業已經進入一個品牌固化的局面,隨著高端化進程的加速,在高端市場則是群雄逐鹿。」

相關焦點

  • 百威亞太 「內憂外患」:員工上演「逼宮」大戲 高端市場遭圍困
    對於具體事由以及後續發展等相關問題,《中國經營報》記者向百威亞太發去採訪函求證,截至發稿,未獲得官方消息。「如今內憂外患,都是業績惹的禍。」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向記者分析道,併購案後,百威亞太負債率偏高,某種程度上桎梏其發展。此外,華潤啤酒、青島啤酒等其他行業巨頭的競逐導致百威亞太主打的高端市場競爭激烈,市場份額遭蠶食,導致2019年業績下滑。
  • 百威亞太內憂外患都是業績惹的禍
    對此,專家表示,百威亞太內憂外患都是業績惹的禍。近期百威亞太中國市場業績受損,以及2019年營收利潤雙雙下滑,主品牌百威代表的高端組合在中國銷量下跌。疫情之下百威「肉眼可見」的損失,或許只是「聯名信」的導火索。百威在中國中高端市場優勢的削弱,才是此次員工備感「危機」的深層焦慮。
  • 疫情之下啤酒巨頭也扛不住了 百威亞太一季度巨虧3億
    來源:中國基金報「啤酒巨頭」百威亞太也沒能躲過疫情的影響。5月7日早間,百威亞太披露第一季度財報,數據顯示,一季度集團總銷量減少42.3%,收入由於銷量減少而下降39%,一季度淨虧損4100萬美元(近3億元人民幣)。
  • 啤酒業「關廠潮」仍在持續 高端之爭愈演愈烈:未來誰執牛耳?
    對此,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告訴時間財經,國內啤酒廠從2015年開始陸續關停,到現在還沒結束,部分原因是涉及到溝通問題,很難一步到位。此次華潤啤酒關廠主要是因為一些工廠太老,需要進行產能優化。此前做中低端產品時,生產基地和市場靠得很近,可以降低成本。但隨著整個啤酒行業中高端消費紅利的到來,生產基地跟市場離得遠一點也沒問題。因此,酒廠的布局與之前必然有所區別,需要作出調整。
  • 股價屢創新低,百威亞太賣不動啤酒了?
    在2019年一路跌跌撞撞登陸港交所之後,如今,百威亞太這個"啤酒巨頭"的眉頭似乎並不見得有多舒展。 在2019年一路跌跌撞撞登陸港交所之後,如今,百威亞太這個」啤酒巨頭」的眉頭似乎並不見得有多舒展。
  • 啤酒「江湖」生變,百威不再一家獨大
    而與此同時,另兩大啤酒巨頭華潤啤酒和青島啤酒,則都交出了一份靚麗的成績單。百威亞太營收淨利雙降資料顯示,百威亞太是百威英博子公司。百威亞太在全球30多個國家擁有工廠,其產品行銷130多個國家。旗下品牌包括貝克啤酒、中國哈爾濱啤酒、百威啤酒、時代啤酒及科羅娜等500多個品牌。
  • 啤酒巨頭齊聚高端市場 嘉士伯一套動作涉及11家控股啤酒廠
    此前,雄踞國內啤酒市場的其他幾大巨頭,如華潤啤酒、青島啤酒、百威亞太都已通過資本運作,實現了對資產暨生產體系的整合。  這意味著,在消費市場劇變的外部環境之下,啤酒巨頭們都完成了資本與運營體系的梳理。下一步,是否在消費需求與發展需求的牽引下,全力推進高端化與搶佔薄弱市場?
  • 啤酒巨頭百威亞太(01876)或創年內全球最大IPO,為何選擇香港?
    新股 啤酒巨頭百威亞太(01876)或創年內全球最大IPO,為何選擇香港?且中國人均啤酒消費量為35升/年,與墨西哥74升/年、美國71升/年、巴西60升/年相比較低,對啤酒的需求量存在巨大的增長潛力。可以看出,中國啤酒市場潛力巨大是百威亞太選擇在香港上市的主要原因。
  • 百威亞太業務市值超全球第二巨頭,啤酒巨無霸如何讓亞洲人都離不開
    ,截至10月28日,市值已達3774億港元,超過全球啤酒業第二大巨頭喜力(市值約310億美元)。在中國啤酒業處於存量博弈、盈利拐點已至的今天,作為亞太地區最大同時也是盈利能力最強啤酒集團的百威亞太及其母公司百威英博,其發展路徑對中國啤酒企業未來的方向有重要啟發。
  • 深度:是百威亞太物美價廉?還是本土啤酒估值虛高
    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白酒浪頭/肖恩新浪財經訊近日,全球最大的啤酒業巨頭百威英博的子公司百威亞太控股有限公司(下稱「百威亞太」)即將在港交所敲鐘上市。把全球啤酒行業的可比公司進行對比發現:(1)國內啤酒行業龍頭:華潤啤酒2019E預期市盈率64.47倍、青島啤酒37.33倍、重慶啤酒44倍、燕京啤酒82.21倍;(2)海外啤酒龍頭因處於成熟市場,增長相對平穩,估值普遍在20-25倍之間。作為成熟的啤酒龍頭,百威亞太因為聚焦快速增長的亞太市場,估值水平明顯高於海外其他啤酒龍頭容易理解。
  • 啤酒巨頭二次衝擊IPO,原因是「替母還債」,百威亞太能否如願?
    百威英博如此執著地分拆百威亞太上市,是對自身高築的債臺的無奈,是對消費升級後的高端市場的覬覦,也是為前景廣闊的亞太市場尤其是中國市場的激烈競爭儲備彈藥。進擊的英博,輸血的百威百威啤酒在全世界的響亮名聲,有一半來自其深厚的歷史。
  • 啤酒市場高端對決 喜力追百威
    喜力啤酒在被華潤收購後,正藉助華潤渠道進一步搶奪高端啤酒市場。百威啤酒的市場佔有率居高不下。在北京宣武門附近的沃爾瑪超市內,設置了酒類產品促銷專區,其中設有啤酒特價專區,專區內擺放了百威、喜力、嘉士伯等多款進口品牌啤酒。值得注意的是,百威啤酒在整體貨架的佔比較高,且有部分百威啤酒貨架出現產品售罄情況。
  • 百威、喜力高端市場狹路相逢
    喜力啤酒在被華潤收購後,正藉助華潤渠道進一步搶奪高端啤酒市場。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高端啤酒市場競爭逐漸激烈,百威啤酒在亞太地區銷量逐漸下降,喜力啤酒市場佔有率逐漸上升。未來,啤酒市場也將呈現出集中化、高端化發展趨勢。市場:終端競爭加劇百威啤酒的市場佔有率居高不下。
  • 青島啤酒遜色於百威亞太背後暗藏四大「迷失」
    編者按:作為國內啤酒曾經的「老大哥」青島啤酒,百威亞太為何在中國市場無論是盈利能力還是銷售額均超過青島啤酒。百威亞太究竟做對了什麼?青島啤酒又錯過了什麼呢?作為國內啤酒行業品牌價值第一(世界品牌實驗室發布)的青島啤酒,無論是盈利能力還是市場銷售額,似乎均遜色於百威亞太。青島啤酒市場份額增長、盈利能力均遜色於百威亞太從盈利能力看。
  • 啤酒之王赴港IPO 國內啤酒再洗牌?除燕京、青島啤酒還能剩下誰
    截至2016年,國內啤酒行業排名前五分別為華潤雪花、青島啤酒、百威英博、燕京啤酒、嘉士伯,前五大啤酒廠商佔據了74.7%的市場份額。從營收來看,百威亞太2017年營收為534億元,比華潤和青島要分別高出79%和103%。到了2018年,百威亞太就要比華潤和青島高出82.4%和118%。
  • 百威啤酒圍困高端:千億市值蒸發,業績變臉提價難
    2018年3月,百威啤酒已將批價由57元/件提至85元/件,漲幅近50%。而燕京啤酒、華潤啤酒、青島啤酒等國內啤酒廠商,漲幅都在5%-15%之間。中國市場情況不容樂觀。從整體趨勢來看,國內市場對啤酒的需求在減弱。
  • 百威亞太(01876)重啟IPO,香港啤酒股「狼煙」再起
    1   從名不見經傳到世界啤酒巨頭   根據智通財經APP的了解,百威與啤酒的淵源最早可以追溯到 1852年,彼時一位名叫喬治·施耐德的德國移民,在密西西比河畔的聖路易斯市創建了一家小型啤酒廠。同為德國移民的肥皂製造商艾伯哈特·安海斯是這家釀酒廠的股東之一。
  • 2019中國啤酒市場5大巨頭比拼圖鑑
    中國近代的啤酒業是從西方傳入的,據史料記載,1900年由俄國人在哈爾濱建立的烏盧列夫斯基啤酒廠,1903年,英德商人合資在青島建立了英德釀酒有限公司(青島啤酒廠的前身),啤酒生產能力約300噸,這是在中國土地上出現的最早的啤酒廠。百年後的今天,中國擁有啤酒企業幾百家,連續12年因巨大的消費市場,蟬聯世界第一啤酒大國的稱號。
  • 國產啤酒品牌布局高端市場,消費升級紅利將來臨|高端市場|百威啤酒...
    百威啤酒是百威英博集團旗下啤酒品牌,誕生於1876年。作為「啤酒巨頭」,百威已經成為英國銷量第一的啤酒製造商,而其在中國的影響力也比較大,品牌市佔率一直居高不下。根據慢慢買大數據顯示,位居銷量市佔率第一的是國產品牌「青島啤酒」,百威以7.2%市佔率位列第二。燕京、哈爾濱、千島湖、雪花等品牌緊跟其後。
  • 前三季度營收、淨利雙降,百威亞太的夜場之王還能當多久?
    受到電商渠道的加持,百威在中國6月藉助618的流量紅利,甚至創下了銷售史上的單月最高銷量。但在剩下的印度和韓國兩大主要市場百威亞太的情況仍不太樂觀。在印度,自三月底對全國零售渠道的封鎖雖然逐步解除,但是多個邦對於餐飲渠道仍保持著非常嚴苛的限制。在韓國,由於八月中旬再度爆發疫情,餐飲渠道再次受限。這些因素都嚴重衝擊了百威亞太的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