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藍天生紅利 綠水青山留鄉愁

2020-12-14 城市小小

炎炎夏日,昌寧縣城的大街小巷、公園廣場、河畔路邊,到處都能看到綠樹成蔭、鮮花絢爛。傍晚時分,天和醫院的幾名護士從醫院下班後,沿著醫院旁的小河,一邊走一邊聊著:「前幾年剛來這裡上班時最怕夏天了,一到夏天這小河簡直就是『龍鬚溝』,臭得受不了。這幾年的治理後,現在不僅不臭了,還通過綠化美化後成了一道風景,每天從這裡走著上班下班,心情舒暢得很。」

天堂山

幾位護士走過的小河叫大溝橋河,是穿昌寧縣城而過的右甸河的一級支流,長度1.59公裡。由於河流流經區域為老舊小區和分散居住居民區,沿河兩邊的排汙管道不健全,汙水無序排放,一度時間大溝橋河水環境質量受到嚴重汙染。2014年11月,昌寧縣結合城市人居環境綜合治理,對河道進行工程治理,在河底鋪設汙水管網2650米。截汙工程實施後,沿河兩岸居民排出的生活汙水全部接入汙水管網,有效淨化大溝橋河水質。同時,通過與其他大小河道一起,全面落實「河長制」,加強河道巡查檢查,加強宣傳教育,使臭水河終於變成了風景河。

這條小河只是昌寧縣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亮點。近年來,昌寧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創建為抓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統籌好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空間布局,妥善處理人、自然與社會的關係,馳而不息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積極探索「保護與發展並重、防治與發展並聯、治理與發展並舉」的生態文明發展之路,建設「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雲南最美縣城,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同頻共振,把「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鑲嵌於3888平方公裡土地,用「來了就不想走、走了還想回來」的鄉愁家園,詮釋「昌寧」昌盛安寧的內涵。

具體工作中,始終堅持打好轉型升級系列組合拳,持續傳遞生態文明建設「正能量」,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空氣優良率、生態環境狀況綜合評價、綠色建築面積佔比、森林覆蓋率、林草覆蓋率、縣域環境質量、用水總量控制等均達標或超額完成。

始終堅持生態經濟化方向,以綠色經濟實現「生態資本」向「富民資本」轉變,生態經濟水平得到不斷提升。通過堅持立足生態和資源優勢,大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積極發展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遊、生態林業,優先發展綠色GDP,綠色GDP佔比連續5年超過98%。

雲影湖觀雲

始終堅持統籌城鄉發展,構建生態文明建設「立體空間」,城鄉人居環境有效改善。昌寧縣城先後成功創建國家園林縣城、省級文明縣城、雲南省「美麗縣城」,省級生態文明縣通過驗收,全縣申報創建國家級生態鄉鎮11個、省級綠色學校7所、省級綠色社區4個、市級綠色學校23所、市級生態村119個,縣幼兒園被環保部授予國際生態學校「綠旗」。

農田
春茶

始終緊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持改革創新,加強制度建設,堅持齊抓共管、人人參與,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凝聚起生態文明建設的強大合力。全面推行河長制、建立湖長制、實施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 不斷強化生態底線思維,持續宣傳引導不斷增強生態文明意識,激發了公眾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和低碳發展漸成共識,2019年公眾生態文明創建滿意率達92.84%,普及率達到92.35%。

櫻花村莊

據了解,昌寧縣將直面發展與保護的矛盾,堅持「五位一體」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磁力加快構建綠色產業發展體系,加快建設雲南最美生態城市,不斷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實現生態「紅利」全民共享,夯實和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探索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互融共生、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昌寧模式」。

(吳再忠)

相關焦點

  • 萬峰湖:還原綠水青山碧水藍天 讓老百姓共享生態環保紅利
    從2016年開始,黔西南州加大對萬峰湖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力度,對網箱養殖以及湖面釣魚棚等附屬設施進行拆除,經過近兩年的努力,如今的萬峰湖湖面,煙波浩渺,飛鳥翱翔,碧水藍天,一派生機盎然。「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除了生態養殖初顯效益,在湖岸坡地上,地方黨委政府結合地理區位優勢,引導群眾轉產上岸,發展芒果、檸檬、五星枇杷等精品水果特色產業,目前,部分已進入初果期,長勢喜人。貴州龍豪生態農業發展有限檸檬基地負責人 楊生財:去年今年,我們都是在網上銷售,一般就是在15到20塊錢一斤,消費者回饋的信息都還是比較好的。
  • 山西盂縣萇池鎮:美麗鄉村小獨頭 綠水青山留鄉愁
    構建和諧社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黨建引領之下,小獨頭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正邁步走上新臺階。正是:古樹鄉愁藏詩意
  • 看得見山,望得到水,楊家堂村又如何在青山碧水間把鄉愁留住?
    上周,我們從無錫自駕去了位於浙江西南部的麗水[音lí shuǐ]——一個「看得見山,望得到水,留得住鄉愁 百度上說,麗水是浙江省面積最大的地級市,佔到全省土地面積的六分之一,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踐創新基地。
  •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兩山」理念提出十五周年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兩山」理念提出十五周年 「兩山」理念提出十五周年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作為「兩山」理念的發源地,這些年來,浙江安吉圍繞轉化做文章,奏響了綠色變奏曲。「綠水青山,現在真的成了金山銀山。」 劉教清攝(人民視覺)河西走廊,祁連山下,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八步沙林場三代人治沙近40年的故事至今仍在延續。八步沙林場三代職工接續奮鬥,書寫了從「沙逼人退」到「人進沙退」的綠色篇章。
  • 鄉愁中的「金山銀山、綠水青山」!
    鄉愁中的「金山銀山、綠水青山」, 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太湖村,位於湖北、安徽、江西三省相鄰的大別山脈下的自然村,這裡森林覆蓋率高,山川秀麗,整個山脈氣勢雄偉,風景迷人,歷史人文底蘊深厚,山脈連著佛宗道源發祥聖地橫崗山國家旅遊風景區,雲端山國家森林公園是湖北省度假避暑休閒勝地,更是是四大歷史名著之一《西遊記》裡原型創作地。
  •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寶豐縣多措並舉打造碧水藍天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寶豐縣多措並舉打造碧水藍天 2018-05-23 16:23:00來源:央廣網河南分網
  • 海南省委書記:把綠水青山、碧海藍天留給子孫後代
    12月10日,海南省委書記沈曉明在海口、澄邁就「把綠水青山、碧海藍天留給子孫後代」進行專題調研,強調全省上下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保護好海南的綠水青山、碧海藍天,建設高水平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
  • 【熱點】留住鄉愁|鄉村旅遊|國家旅遊局|綠水青山_網易新聞
    留住鄉愁,也能創造就業。鄉村旅遊不再單單是農村居民的機會。「百萬鄉村旅遊創客行動」,計劃通過加強政策引導和專業培訓,3年內引導和支持100萬名大學畢業生、返鄉農民工、城鎮退休職工、藝術家、專業技術人員等通過開展鄉村旅遊實現自主創業。鼓勵文化界、藝術界、科技界專業人員,發揮專業優勢和行業影響,在有條件的鄉村進行創作創業。
  • 詩意鄉村入畫來 山水農家留鄉愁
    詩意鄉村入畫來 山水農家留鄉愁 2020-08-07 19: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頭條作業丨鄉愁留心底,夢想伴我行
    這是我此生永遠不會忘記的鄉愁!>臍橙採摘(話說這會兒又到了橙子採摘季節了呢)除了橙子,我的鄉愁還有好多,曾經的親人,曾經的好友,現如今都各奔東西.....但我相信大家的心中依然舍不下這份鄉愁。而我們這些遠離家鄉在外奮鬥的人兒自然也就有了滿滿的鄉愁。可不知從何時起,耳邊總是響起:回去吧,城市你是留不下了,家裡雖然實現不了你的夢想,但至少可以讓你安居樂業吧。也不知道從何時起,我已經把鄉愁留在了心底,心中只有夢想伴我前行。也許是雞湯喝多了,營養過剩吧。但是那又如何呢,這就是我的選擇,我選擇留下,而不是逃離。
  • 【隆昌古宇湖】碧水青波景色秀,候鳥天堂欲久留 分車信息
    狼行天下戶外11月11號(周三)【隆昌古宇湖】碧水青波景色秀,候鳥天堂欲久留  分車信息可以不帶路餐,大家一起AA制吃羊肉湯
  • 生態「紅利」惠民生
    近年來,該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把生態建設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相結合,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使綠水青山產生巨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讓群眾惠享生態紅利。
  • 廈門同安:綠水青山生態好 宜居宜業幸福城
    綠水青山生態好 宜居宜業幸福城同安區將做好「加減乘法」,加力創建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同安全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守護藍天碧水淨土。近年來,同安區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力創建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不斷優化環境質量、提升市民幸福指數,將綠色、生態等一系列閃光印記留在了銀城大地上。未來三年,城市宜居空間還將大大拓展。
  • 走進略陽,踏入綠水青山的畫卷
    昔日的「龍鬚溝」變為碧水清澈、移步見景的公園,河水變清了、變多了,魚兒更密集了,白鷺、野鴨紛沓而至,外地遊客越來越多,呈現出一幅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畫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好生態環境,抓住生態資源優勢,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讓人民群眾分享生態綠色發展的紅利。」略陽縣委書記吳維強說,當好秦嶺生態衛士,守護略陽綠水青山,堅持環境立縣、生態惠民戰略,造福一方百姓。
  • 中央黨校副校長王東京:綠水青山怎樣成為金山銀山
    前不久回湖南作鄉村調研,走訪了14個縣、28個村,看到貧困地區農民開始富起來,由衷感到欣喜,從而對習近平同志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有了更深領悟。正是由於人們對生態環境有了需求,綠水青山才能變成金山銀山。但這又引出一個問題。這次走訪的鄉村大多山清水秀,有的地方農民已經脫貧,有的地方農民卻並未脫貧。這是為什麼呢?通過比較發現,綠水青山要變成金山銀山,還得有相應的贏利模式作支撐。
  • 總書記來過我們家,綠水青山帶來了金山銀山
    「這些年過去了,綠水青山帶來了好光景。」袁其忠暢想著,「真盼望總書記有空能再來我家看看,嘗嘗我做的海鮮。」  先富帶後富,大家富起來  「總書記仔細看了院落、客廳、餐廳,同我們算客流帳、收入帳。好想告訴總書記,這幾年生意都很好,以前還有淡旺季,現在一年到頭都是旺季!」
  • 陝西略陽:綠水青山入畫來
    昔日的「龍鬚溝」變為碧水清澈、移步見景的公園,河水變清了、變多了,魚兒更密集了,白鷺、野鴨紛沓而至,外地遊客越來越多,呈現出一幅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畫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好生態環境,抓住生態資源優勢,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讓人民群眾分享生態綠色發展的紅利。」略陽縣委書記吳維強說,當好秦嶺生態衛士,守護略陽綠水青山,堅持環境立縣、生態惠民戰略,造福一方百姓。
  • 記憶裡的鄉愁 | 綠水青山與文化代代相傳——烏雲村
    烏雲村為了守護這一片綠水青山,付出了很多。「綠水青山」保住了,「金山銀山」是不是失去了呢?並沒有。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
  • 讓油嘴灣留得住鄉愁看得見幸福
    經營農家樂的主人為當天的營生準備著食材,一輛輛從四面八方趕來的小轎車開進村裡,一波又一波遊客踏上了體驗鄉村、感悟鄉愁的旅途……站在生態文化景區的花海間環顧四周,蔥蘢的綠色已被大自然裝點成了金黃,夏日婀娜的花枝又在醞釀來年的盛放,體驗鄉村遊的旅遊「大軍」並未受季節影響而減少,男女老少或攜親帶友、或成群結隊,在山水間體驗生活的愜意和美好。
  • 鄉愁常留心中——江西吉安市青原區富田水生態文明建設掠影
    眼見的,青山、碧水,還有掩映在綠樹叢中的一座座廬陵民居;聽到的,鳥鳴、蛙聲,還有生態公園裡傳來的朗朗笑聲。久違的鄉愁,頓時湧上心頭。同行的鎮水務站王秋發自豪地告訴筆者,眼前的喜人變化,皆源自於富田實施的水生態文明建設。2014年,富田鎮列入江西第一批水生態文明鎮村建設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