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秘而美麗的中俄邊境線,有這樣一座城市,黑龍江在城邊波瀾流淌,森林溼地營造出天然氧吧,多個民族文化傳承融合,俄羅斯風情無處不在……
這裡,就是黑河。
黑河這座邊境城市距今已有百餘年歷史,它與俄羅斯阿穆爾州的首府布拉戈維申斯克隔黑龍江相望,最近距離只有600餘米,是中俄邊境線上距離最近、規模最大的對應城市,從空中俯瞰宛如「雙子」星座,所以這兩個城市也被譽為「中俄雙子城」。
在黑龍江大橋公園,可以最直觀地感受到雙子城的魅力。登上觀光塔,一江兩岸的中俄風光盡收眼底,一邊是黑河熱鬧熙攘,一邊的布市建築清晰可見。
黑龍江大橋還未通車,但它仍宛如一條紐帶連結著兩岸的兩個國家,兩個城市。
聽說在黑河只要自帶護照或辦理一次性護照,只需要十分鐘便可以到對岸體驗歐式風情,實現「一日跨兩國 朝夕看中俄」。
夜幕降臨,這座中俄浪漫之都用絢爛的霓虹詮釋了什麼叫作「越夜越美」。
人潮和車流褪去,黑龍江的河水靜靜流淌,水面倒映著兩岸燈火。這幅光影偶爾被調皮的我們用拋進水中的石子打碎,然後又慢慢恢復原本的樣子。一群大人變成任性的小孩,在遠離自己城市的地方,用最原始的方式釋放心緒。
作為一個承載著悠久歷史的城市,黑河聚集了多個少數民族,締造了豐富燦爛的民族文化。如果想在最短時間內了解這些歷史文化和民族傳統,那麼最好的方式就是去中俄民族風情園看一看。
這是東北地區最大的民族主題公園,是《這裡的黎明靜悄悄》、《玫瑰綻放的年代》、《闖關東》等影視劇的拍攝地。園內有滿族、鄂倫春、達斡爾、俄羅斯四個民族村,繼承傳播著這些少數民族的文化瑰寶。
雖然沒有去過俄羅斯,但走在俄羅斯風情街,我仿佛已經置身於這個國度。
白樺樹,小木屋,這一刻好像穿越到電影中的俄羅斯郊外。
鄂倫春被譽為「馬背上的民族」,是中國五個人口不足萬人的民族之一,全國僅8000多人,有2800人生活在黑河。
木版畫、圖騰柱、樺樹皮斜仁柱……這些都是鄂倫春這個原始而神秘的民族文化縮影。
黑河是「醉美龍江331邊防路」自駕路線的必經之地,位於愛輝區的中國璦琿國際汽車營地現在也成為新晉網紅打卡地。
它是黑龍江省首個投資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綜合性汽車露營地,距黑河市區約15公裡,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結合,有汽車營地、獨棟小別墅和星空泡泡屋、沿江步道、風味餐廳等。在這裡小憩或留宿一晚,賞日落觀星河,駕駛的疲憊全然消散。
1935年,人口地理學家胡煥庸先生在中國地圖上指出了一條分界線:璦琿-騰衝線。在2009年地理學界評選出的「中國地理百年大發現」中,它僅次於「珠峰測量」,名列次席。
它是一條人口地理分界線,以此線為界,約有94%的人口居住在約佔全國土地42.9%的東南部地區,約6%的人口居住在另外57.1%的西北部地區。
它還是一條自然地理分界線,基本和中國400毫米等降水量線重合,兩邊地理,氣候迥異。
現在,黑河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一座特有的主題公園:璦琿-騰衝中國人口地理分界線主題公園。
胡煥庸先生的雕像矗立在公園的廣場長廊前,軸線上刻印著璦琿-騰衝這條分界線的28個地標城市,詮釋了特有的地理文化紀念意義。
在黑河悠長的歷史書卷中,革命歲月是其中厚重的一筆。
這裡是曾經激情燃燒的革命熱土,璦琿歷史陳列館以反映中俄東部300年關係史為基本陳列內容,建築、遺址、陳列令人震撼。
「知青」一詞對年輕人來說有些久遠甚至陌生,但對於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那是刻入骨血的難忘記憶。黑龍江是當年知青最集中的省份之一,而黑河又是全省知青數量最多的地區,所以把這裡描述為「全國知青們的青春故鄉」一點都不為過。
在愛輝的知青博物館,知青時期的生活場景被還原,一些人、一些事被記錄定格。認真閱讀牆壁上那些故事,瞻仰一張張年輕的面龐,不知不覺已淚水盈眶。
在黑河停留的時間不多,卻見到了這座邊城不同的樣子。
厚重的歷史帶給它滄桑,現代文明也讓它擁有了活力和無限發展的可能。
它的包容,它的浪漫,它的開放……這座充滿魅力的城市,我很期待下次與它再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