瀾滄江畔,金塔佛寺之下,一個華燈初上、熱鬧非凡的星光夜間集市能不能滿足你對人間煙火的所有幻像?如果能,位於西雙版納自治州景洪市的湄公河·星光夜市就是這樣一個夜市。
伴隨著每天剛剛西下了落日,初上的金色燈火染盡黑夜,星光夜市伴隨著熱鬧的、繁華的、生生不息的煙火味道全然甦醒,使其成為大金三角區域規模最大、最具南亞、東南亞特色的夜間集市。
湄公河·星光夜市以升級傳統的傣家民族文化為基礎,融合了東南亞飲食、人文、民俗工藝及特色「夜市」文化,集結了來自中國、泰國、寮國、緬甸、越南、柬埔寨六國創意攤販3000餘家,一攤一位之間已然成為景洪這座城市居民和眾多遊客夜間出行遊覽、休閒、娛樂的首選之地,也為這座邊陲小城帶來了濃濃夜間煙火的生活氣息。
這裡融合了東南亞飲食、人文、民俗工藝及特色「夜市」文化,涵蓋了民俗活動、民族文化培育、文旅產業孵化、教育實踐、影視基地、文化演藝、景區景點、旅遊購物等綜合性服務功能。上千個特色攤位布局與大金塔寺恢弘的宗教建築群、壯美的瀾滄江江景交相輝映,成為西雙版納的城市形象新地標,熱帶夜生活風情的最佳體驗地。
隨著旅遊業在我國經濟結構中的重要性不斷提升,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積極推進,告莊西雙景作為西雙版納州全域旅遊發展的示範點,近年來通過豐富的綜合性旅遊業態布局、精品夜間商業產品打造和持續不斷的特色文化體驗活動組織,如今已經形成了西雙版納極具品牌影響力和市場引流能力的文旅產品。
告莊「湄公河·星光夜市」的打造也藉助告莊西雙景的影響成為了西雙版納繼自然旅遊、村寨旅遊之後,以文化創意和文化互動為新先特徵的新產業亮點和夜間遊覽體驗產品的補充,為西雙版納旅遊產業提質轉型提供了優秀的產品實踐。
美麗的告莊西雙景為傣語,漢意為「九塔十二寨」,是2009雲南省九大重點旅遊項目之一,是一個匯集了「文化旅遊、休閒度假、娛樂體驗、商貿居住」等功能於一體,涵蓋建築、居住、商業、遊覽、餐飲、娛樂、節慶等生活方式元素的沉浸式文化旅遊模式體驗地。而「湄公河·星光夜市」也躋身其中,為西雙版納的旅遊產業發展添加了流光溢彩的畫卷。
同時,湄公河·星光夜市滿足創客們低成本創業的要求,成功為5000多人提供創業和就業的機會。
湄公河·星光夜市承包了景洪這個城市人們對於夜間煙火的所有嚮往和想像。在這個活色生香的夜市背後,也集納了一個不同職業、不同需要、不同背景和夢想的人群集像。
人們帶著各自的手藝、產品和目標而來,在茫茫夜色之中共同構建出一個生生不息的繁榮場面。
星光夜市裡的「手藝人」們
告莊西雙景湄公河·星光夜市趕擺場西區72號的「手作雜貨鋪」由一個96年女孩經營。「無臉男、小狐狸、柴犬等形象的鑰匙扣;青蛙、向日葵等樣式的髮夾、胸針;兔子、小熊、大象等樣式的掛墜;草莓、花朵等樣式的耳環......一個個手工編織的手作物品都格外好看、精緻,引得路過的遊人頻頻駐足觀看。攤主是一個年輕的女孩,在這裡擺攤只為了完成她對編制手作的熱愛。
大學畢業後回到西雙版納,在一次夜遊告莊西雙景湄公河·星光夜市的時候,她看到一個個小攤位上擺著琳琅滿目的商品,遊人閒庭漫步挑選自己喜愛的商品,品嘗各色美食,整個夜市一派現世靜好的景象,於是萌發利用自己編織技藝到這裡擺攤的想法,而湄公河·星光夜市正好給她提供了一個實現夢想熱愛的平臺。
今年夏天什麼包包最火?一定是自帶降溫屬性的草編包。草編包攤位攤主王浩,「只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室內裝修師傅王浩因為在街上看到一款類似稻草編織的包包,頓時被它簡約不失時尚、精緻不失個性的獨特氣質所吸引。如今,王浩已經在星光夜市上開起了大金三角最具有規模、最具有特色的草編包攤位。
王浩說,草編包源於中國民間廣泛流行的一種傳統草編手工技藝,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有著獨特的工藝技術,更承載著中國厚重的文化底蘊,但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滲透,這種慢而精緻的手工藝品日漸消退。「傳承草編工藝盡,顯一份責任。」成了王浩開始入駐星光夜市的最初的夢想。
從堅守傳統到磨練技藝,逐漸打造精品,守護草編手藝人的「情懷」,星光夜市的精彩就在於這樣一批有熱愛、有夢想的人群的守護。
認真的「你」「我」最美麗
2013年,湄公河·星光夜市正式開市的消息不脛而走,當地的居民紛紛前來擺攤,販賣商品。2014年,正當為開店困惱的小哲在夜市星光璀璨、人頭攢動、鼓樂喧天、繁華熱鬧的景象中找到了自己的「事業」,他選擇星光夜市開始自己的攤販生涯。四年擺攤經營中,根據遊客的需求不斷調整貨物,從最初的1個小攤位到現在的2個大攤位;小哲的生意越來越好,從寥寥數人到現在的人氣爆棚,在這個夜市裡,他收穫頗多。
慕和也是這個大大的集市裡小小的一員,從小喜歡採集和收藏各類奇石和美石,參加工作之後,業餘時間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藝石盆景創作,並從中獲得樂趣,20年,他始終如一鍾愛「點石成花」。
因為喜愛,每天清晨,他每天堅持去河邊或者石料廠收集石頭,精心挑選形狀獨特的鵝卵石,回家之後用鐵釘在木板上把石頭固定好,然後開始打磨和打孔,根據石頭天然紋路打造適合的造型,之後根據石頭造型選擇搭配的綠植,就這樣一盆漂亮的藝石盆景就造成了。綠植與雅石,一花一石,相得益彰,有的花大石小,重點觀花,就好像山頂中生長的花朵那般豔麗,不僅彰顯自然,更突出一份寧靜與自然。
因為從小與石頭接觸,打磨無數,讓他對石頭認識更深,生活的經歷讓他更懂得石頭的可貴。2019年,因為偶然來到西雙版納旅遊,被瀾滄江湄公河波瀾壯闊的美麗,以及河邊的美石和奇石所吸引,於是萌發了留在這裡的想法。2019年4月,他正式入駐告莊西雙景的湄公河·星光夜市,日常工作之餘便在這裡擺攤,向遊客展示瀾湄石頭的獨特魅力。截止目前,他共打造了50多件精美的產品,深受廣大遊客的喜愛。2019年10月初,憑藉在湄公河·星光夜市積攢的人氣和財力,他在湄公河·六國水上市場開設了自己的專賣店,希望越來越多的人喜歡。
星光夜市「小人物」夢開始的地方
帶著金鍊子鉤織玩偶的「大叔」有點萌,帕雅真廣場星光夜市西區111號,暑氣難消的夏夜裡,一位男士在湄公河·星光夜市上溜達。忽然眼前五彩繽紛的針織玩偶吸引了目光,拿起一隻小黃雞迷你兜兜愛不釋手。抬頭詢價卻驚奇地發現,攤主竟是一位戴著金鍊子、陽剛氣滿滿的「大叔」,他正手握鉤針坐在攤位上斯條慢理地鉤織著。
「大叔」是80後,來自四川,這些針織玩偶是他和妻子共同完成的,他常看妻子鉤織,久而久之也就學會了,誰說男人不能心靈手巧呢?這對80後夫妻所織就的玩偶大多都源自經典動畫形象,再加上自己的一點點奇思妙想,小小的玩偶就這樣在一鉤一織間煥發出了獨特的生命力。
星光夜市裡也有不少「歪果仁」,夜市裡的清邁姑娘,不當溫室花朵,卻能指尖生花,雕花師ISAWAN SAENDEE在帕雅真廣場星光夜市的北區169號,美麗的景色、美麗的商品和美麗的人們組成了夜市裡最美的風景。
ISAWAN SAENDEE(泰名讀音「安」)是一位來自泰國清邁的姑娘,仿佛因了是鄧麗君最鍾愛的小城,安也出落得溫婉甜美。1996出生的她,家境優渥,父親從事建築行業,她原可以選擇一份輕鬆的工作,過著舒適的生活,可她不願如此度過自己的一生,只因愛上了雕刻。
12歲的時候,安無意中在網上看到關於雕花技藝的視頻,深受撼動。於是開始自己在家對著視頻、握著小刀像模像樣地「照葫蘆畫瓢」,可是任憑自己怎麼練習都雕刻不出一件像樣的作品。小小的安並不氣餒,反而腦筋一動,「我需要一位老師!」可這個想法當即遭到了家人的反對,家裡人都覺得做手藝人著實辛苦,可最終拗不過安的執著,開始為安尋找老師。
開啟11年雕刻人生,雖然有了家人的支持,但是拜師之路遠沒有想像中那麼順利。安每日勤加練習、苦心鑽研,雖然她雕得慢,但極其認真,嬌小的身體裡卻蘊藏著堅毅的力量。無論是受傷、疲憊、還是老師的嚴格教導,都沒有影響到她對水果雕刻的熱愛。從泰國到中國,尋夢之路遙遠,卻在星光夜市裡閃閃發光。
每晚的華燈初上,星光夜市總是以她閃耀的星光聚集一群人,溫暖一群人,讓他們感受美好幸福的夜市,也讓一個群體的夢想借著夜市的平臺得以實現,一個攤位足以撐起一個小小的夢想。
雲南網記者 龍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