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國家,一個城市的發展和興衰很大程度上不僅取決於它能佔據的經濟資源,而且還依賴於行政規劃,細數中國的四大一線城市,基本上不是直轄市就是經濟特區,最不濟也是一個副省級,在GDP總量動輒上2萬億的時代,城市的行政地位和自身的經濟發展已經是密不可分。
蘇州
不過在眾多的地級市中卻依然有這樣一個城市能憑藉自身一己之力同樣達到接近2萬億的GDP體量,在無數省會和直轄市中以地級市的身姿獨當一面,這個巨無霸就是江蘇的蘇州,那麼為什麼江蘇蘇州的經濟規模可以在地級市中一枝獨秀呢?
蘇州博物館
碾壓級的絕對實力
在近來網際網路革命崛起之後,江蘇蘇州的威名已經開始有些淡出大家的視線,畢竟以縣域經濟發達而著稱的蘇州並沒有在信息技術方面有太多建樹,但這依然不影響中國第一地級市的絕對實力。小到遍布全市的百強縣(崑山,張家港都是穩居前三的GDP強縣),大到成批的外資企業,臺資企業入駐高新產業園區,蘇州可以說是改革開放後各產業結合,市區縣區協同發展的典型城市。在省會旁落的局面下,蘇州充分利用了靠近上海的地緣優勢,通過簡化辦事流程,提高效率,提供外資優惠這三大核心政策,把大量來自上海和海外的資金吸收到了自己的地盤上,其中產業園政策無疑是最值得其它城市參考借鑑的,外來強勢企業佔據市區,自生本土企業佔領縣區,高中低檔差異化分布,在產業政策上各有傾斜,最後才打造出了這個GDP總量接近1.8萬億,下轄百強縣超過4個的光輝戰績。
金雞湖
水陸樞紐大平原
和鄭州、石家莊這樣純粹靠陸運火車運輸崛起的城市不同,蘇州不僅扼守著北去上海的路上咽喉要道,而且地靠長江和太湖,航運優勢也異常明顯,特別是長江黃金水道的存在打通了蘇州乃至整個蘇南片區的交通運載能力,養殖、航運、製造業甚至於鋼鐵化工等重工業都因為發達的交通而在這裡生根發芽。
蘇州夜景
具體到每個居民的生活來看,蘇州的社會環境給了普通人更多的賺錢選擇,你既可以在家裡選擇種植經濟作物,養殖水產,也可以選擇去鋼鐵或者化工廠上班,既有港口航運又可以依靠上海外包的代工廠創造基本就業,自然條件和龐大的人口數量結合之後,自然就誕生了蘇州這種外資和鄉鎮企業相結合的經濟模式。從人均GDP來看,蘇州高達17萬人民幣的數字高舉江蘇榜首,比之北上廣等一線城市也毫不遜色,靠的就是經濟多點開花的能力,畢竟靠著單一資源和自然優勢雖然能讓很多城市在短時間內一躍登天,但隨著外在環境的變化也很容易被打回原形,只有做好內功,把人口素質和地緣優勢結合起來才可以持久獲得發展,蘇州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歡迎點擊關注,更多精彩內容和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