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瑟·甘斯勒於1965年創辦晉思事務所。從舊金山的一間辦公室、三個人開始,這家建築設計事務所已經成長為員工超過5500名,全球各地辦事處超過45家的大企業。新世紀來臨之際,由於晉思在建築行業的崇高聲譽,被評為「2000年美國建築師協會年度建築事務所」,這也是一家事務所能夠獲得的最高榮譽。此外,由於對上海市做出的重大貢獻,甘斯勒本人於2016年榮獲白玉蘭終身成就獎,恰逢事務所為上海天際線帶來的最新景觀——上海中心大廈——落成。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了解到,《亞瑟法則》由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發行,是一部關於分享其創新性企業和設計理念的實用指南,融匯逸事與閱歷,言簡意駭。
澎湃新聞特此與亞瑟·甘斯勒進行了對話,談及了其自身獨特的設計理念,也回憶了其從建築設計師到創業建築事務所的往事。
亞瑟·甘斯勒澎湃新聞:據說你小時候就希望當一名建築師。所以可否談談是什麼促使你去當一名建築師的?甘斯勒:我也不清楚自己最後究竟是為何會成為一個建築師。在我成長的幼年時期,1930年左右,正是美國的經濟大蕭條時期,經濟不景氣,所以並沒有很多的建築項目出現。但是我從小就特別喜歡玩LEGO(樂高)公司生產的兒童積木,這或許就是激發我對建築感興趣的源頭。
我一開始踏入建築領域,就去了大型的建築公司當建築師。直到30歲,恰逢有一個好機會讓我設計一幢大型辦公樓的室內空間,雖然那時候我並不了解辦公樓的室內設計,但我覺得那將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這也是我第一次認識到室內設計在建築設計領域內的重要性。
在美國,學生有兩種途徑可以成為建築師,一種是讀5年的本科然後成為一個建築師,還有一種途徑是讀4年本科加上三年研究生,那就是7年。我是在康奈爾大學就讀了5年本科。康奈爾大學位於紐約州繁華的城市,在我眼中是美國最好的建築類大學。
澎湃新聞:從成立一個小型的公司到後來公司規模逐漸變大,再到如今這樣世界級的建築設計事務所,可否談談在這個過程中重要的故事和經歷?甘斯勒:從我大學畢業到創造Gensler,這中間有7年的時間。在這七年當中我經歷了很多。大學畢業之後,我加入美國軍隊,一呆就是6個月。在這6個月期間,我在美國部隊從事的也是建築性質的工作。在那之後又在美國的Shreve, Lamb & Harmon建築公司工作過一段時間。Shreve, Lamb & Harmon曾經設計過美國曾經的最高樓——帝國大廈。
帝國大廈,Shreve, Lamb & Harmon由於美國的建築事務所都比較中規中矩,在那裡我工作中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看施工圖,覺得並不有趣。因此我就帶著我的家人一起去家英國建築事務所,在牙買加(當時的英國殖民地)。我是在大學期間結婚的。
到那兒之後我發現,在建築設計的過程中,那裡有些地方與美國是相同的,但有些地方也是不一樣的。我在那學到的最好的一課就是,不同的問題需要用不同的方式來解決,這對我未來創造建築事務所也有很大的幫助。離開牙買加之後,我回到了美國東海岸,一開始是為一家小型設計公司設計學校,後來又去了美國西海岸。在那裡,因為當時的老闆在商業領域沒什麼建樹,從而讓我學到了在從事商業貿易的時候,不應該讓對方拖欠過多的項目款,這對我後來經營和管理Gensler也很有幫助。在這段就職期間,我正好又遇到了一個好機會。舊金山當時正好在設計城市的地鐵結構,我有幸成為主設計師,負責33個地鐵站的設計構思工作。
BCG紐約辦公室,Gensler那時候我和我太太已經有3個孩子了,所以需要更多的經濟收入。在和老闆商量之後,提出了是否能在上午的時候為老闆工作,從下午開始做自己的項目?我的太太是一名會計師,她跟我一步一步創立自己的事業,直到今天。當然,那時的我絕對沒有想到自己能夠創造這麼大的建築事務所,坐在這裡分享自己的故事。
澎湃新聞:在書中提到的你曾為史蒂夫·賈伯斯設計過100家蘋果零售商店的故事。賈伯斯無疑是一個擁有獨特設計理念的人。在為他設計零售商店的過程中,你們是如何交流,並解決一些不同的設計理念的?甘斯勒:不得不說,賈伯斯是我至今為止遇到的最聰明的人。我剛認識他的時候,正好是他剛被蘋果公司開除後又回到了蘋果公司的時候。當時,他就發現蘋果公司沒有一個很好的市場營銷的平臺來推銷他們的產品。賈伯斯當時也是GAP(美國一個服裝品牌)的董事會成員之一,而我與GAP也是合作了很長一段時間,所以我們就彼此認識了。
但是賈伯斯並不想讓他的同行知道他想做一個市場的平臺,所以我們找了一個很大的工廠,從一開始的店面設計到最後的落地都是在這個工廠裡面(秘密的完成的)。
他覺得設計一個手機或者手錶與設計一個商鋪是完全不一樣的,設計商鋪的時候要考慮不同商鋪的地點和旁邊人的需求,所以在這期間,我與他有過一些周旋,就空間、材質等問題討論了多次。他是一個極其追求完美的人。比如,他要求標準的商鋪一定是50英尺,但是有時候我們找到的場地只有48英尺或者是稍超過50英尺,這在賈伯斯眼中是絕對不行的,他甚至會要求再蓋一面牆,使商鋪變成50英尺,但這會導致除牆以外剩下來其他空間就沒辦法租出去了。在當時,美國一般的商鋪差不多是300美元一英尺,但是因為賈伯斯追求完美,他要用到最好的材料和最好的設計,所以到了最後商鋪落成的時候,差不多需要花費1000美元一英尺。於是我就跟他說,雖然設計已經完成,但是你的費用不足以建造100個零售商店,但是賈伯斯還是堅持,他跟我說,「沒關係,我會想辦法」,那時候我也還不知道他除了電腦還有iPhone,iPad等產品。
現在看來當時賈伯斯是對的,而我是錯的,因為現在蘋果的零售商店在全世界都是最賺錢的。
蘋果零售商店澎湃新聞:你在書中提到要僱傭比自己聰明的人。對你來說,如何與比自己聰明的人進行合作,並傳達你的想法?甘斯勒:我自認為不是個很笨的人。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肯定有一些領域是你不太了解的。在我每天的生活當中,我會花很多時間看不同的報紙和雜誌,我每天都會看華爾街日報、中國日報和一些地方性報紙。一個月下來,基本上會看到50份不同的雜誌和報紙,我並不執著於單一領域,我想獲取的是更多領域各個方面的信息,我獲得的信息越多,越能夠幫助我在遇到事情的時候做出正確的決策。
Gensler是一個很大的家庭,事務所中有一句話叫做「每個人都是星星」。一般的公司通常會有一個領導,下面是助理等一層層往下劃分,但Gensler是一個沒有等級差異的公司。很多人常常問我,Gensler現在快有6000名員工了,如何控制這麼多人?我的回答就是,「沒有辦法控制這6000個人,只是招募這些優秀的員工,並讓他們做自己擅長的事情。」
Facebook,Gensler是的。因為建築事務所是一個為業主提供服務的公司。一些設計公司在設計完一件作品以後,通常會自我感覺非常驕傲。但是在Gensler,每當我們設計完一棟樓,無論這棟樓是大是小,我們都會覺得這應該是業主的驕傲。
我個人其實更喜歡較為小型的項目,因為從開始到結束,可以更快地看到成果。有些小一點的項目,甚至只需6個星期,而上海中心花了6年多才建完。
作為建築事務所,我們秉承著為業主提供服務的信念,設計每一個項目。
PNC Tower,Gensler我認為這是非常重要的理念。無論是設計一個杯子,還是設計一個ipad,設計理念都是非常關鍵的一步。
在中國也許存在著著名建築物和小型建築項目的差異化表述,但是我覺得在一個城市中,這兩者是可以共生的。在設計的時候必須要考慮到這棟建築物周圍的環境和它附近的居民,只有這些相互之間呼應,才能讓一座城市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我認為建築事務所不是專門銷售某種類型的設計的,而是根據業主的需求和社會需求來提供設計服務的。
澎湃新聞:上海中心項目無疑是Gensler最為著名的項目之一,可否談談其設計理念和成功競標的故事。甘斯勒:提出最初的設計理念的是曾經事務所裡的一位設計總監——夏軍。上海中心的設計理念可以細分成多個重要的部分。第一是塔樓需要扭轉120度才能最大程度地減少風力的影響;第二是塔樓兩邊都有v形凹槽,對減少風的阻力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第三則是塔樓上的垂直的花園,每個區域上都會有一個兩層高的公共空間;最後是考慮人們如何進入塔樓,一共是有5個入口,包括辦公、觀光層、商業以及通往地下的入口。
上海中心建築模型這些總共大約花了1年半的時間來設計,每一個部分都是交給專家小組來評審的,所以又大概花費了兩年半的時間。後來競標的時候有四個國際的設計公司和4個本地的設計院一起競標,但最終我們很辛運,成功中標了。
上海中心澎湃新聞:迄今為止最喜歡的設計作品是什麼?甘斯勒:這些都是我最喜歡的建築作品,我喜歡我設計的每一個建築,他們對我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現在,我或許會說是上海中心,但我最喜歡的也是下一個新項目。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