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江南天氣好,可憐冬景是春華。霜清未殺萋萋草,日暖初幹漠漠沙。老柘葉黃如嫩樹,寒櫻枝白是狂花。此時卻羨閒人醉,五馬無由入酒家。"唐朝白居易《早冬》
初衣解詩:農曆十月,雖是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了季節的冬天,實則是一個天氣緩慢演變的過程,霜雨與晴日交替。雖然漸次有寒風凍雨,但在其中的間歇,無風無雨的日子,天色澄明,太陽溫和明麗,氣息爽淨。雖然各種樹木,因為各自的生長周期,木葉紛下,然而各種草本,因此享受到了陽光,反而青草茵茵,小花如毯,大有初春之俏麗。初冬如小春,陽氣從樹木轉向低微的草本。而古代的夏曆,曾以10月為歲首,十月陽春,既有氣候的體感,又有歷史的淵源。而與秋冬之際,再次領略依稀春色,這樣的日子雖然短暫,卻分外鮮明。
白居易是唐朝人。當時的唐朝,氣候和現在相差無幾。雖然日曆標註的是立冬,但白居易有三年蘇州刺史的經歷,酷愛西湖,江南之美,讓他詩狂如醉,除了留下大量的關於西湖的詩,詩中江南,更是不可勝數。來看看這首寫十月的江南。十月江南天氣好,可愛的冬景像春天。秋霜淺淡,哪裡就凋落了悽悽的芳草。太陽溫暖,只是吹乾了潮溼的沙土。那秋天的老柘,嫩黃的葉子,你會疑惑那是初春的發芽。那櫻花卻在此時開放,一叢一叢的白色,真佩服她的狂放與爛漫。此時你肯定會羨慕那些沒有事情的遊客。可惜我,身有官職,沒有辦法,像他們一樣隨意進出酒家。
白居易這首詩寫出了十月江南和北方不同的風景,初冬的景色也像春天,但是卻又有秋冬的特色。比如霜淺草色深,又比如氣候是收潮的乾燥,更絕美的是,柘樹的黃葉,雖秋如春,嫩黃可喜,最讓人驚異的,是櫻花此時開放,錯將冬美做春訊。這種自然界的反季開花,常常會見於溫暖的秋冬季節。在和春天相仿佛的溫度和溼度之下,有許多花卉,錯將秋冬季節的小暖,當作了春天。白居易詩中的一句狂花,來形容櫻花的反季節開放,是有著無量的歡喜。正是這些反季節的花開,襯託了秋冬短暫溫暖清新的明麗。
比起霜葉紅於二月花,櫻花秋天的開放,更有勃勃生機。無怪身為太守的白居易,想喝酒。不過作為唐朝比較有德性的官僚,白居易肯定不能夠穿著太守制服,在工作時間喝酒。所以最後的一句帶著調侃,和些微的不能盡興。有人說這是他願意買醉的證據,就這麼身為太守看見如此的小陽春的景色,直接就闖到酒家裡,要喝一壺。這也說得過去。不過白居易的平生,詩情豪放是一回事,可是他的行事沒有那麼的癲狂。那脫冠買醉的事,還是交由魏晉的名士去做吧。但饒是如此,這首詩,也讓人無酒自醉。春花秋月,四季中間,春秋兩季雖然短暫,卻各有鮮明的美麗。而有時秋天亦有春花,如同春天,也會有讓人澄澈清涼的月色。這是自然饋贈給人們的禮物。
雖然反季節開花,在自然界中亦是一種植物的生長現象,小氣候裡形成的溫室效應,但並非特別的稀罕。有人以喜,這意味著清涼裡也有春意,有人以悲,比如大觀園的海棠樹,突然開了滿樹的花,這只是見證著心境的不同。然而自然界的美麗與奇遇,平心以待,那都是饋贈給人類的禮物。在這一點上,我鍾愛白居易的詩境和詩情,我喜歡在初冬裡,櫻花開出的春天一樣的狂花。這個狂,應該是浪漫。
"十月江南天氣好,可憐冬景是春華。霜清未殺萋萋草,日暖初幹漠漠沙。老柘葉黃如嫩樹,寒櫻枝白是狂花。此時卻羨閒人醉,五馬無由入酒家。"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