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立人以德興村 寶雞鄉村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2020-12-12 中國文明網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所在。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傳統文化的優秀因子一直在延續,成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原動力與軟實力。在我國廣大農村,鄉親們重拾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尊重,以德立人、以德興村,讓主流價值觀更好地成風化人、凝心聚力。

青化鎮焦六村修訂完善的村規民約宣傳欄 來源:寶雞文明網 

  一個遠離城區的村莊,也想和城裡人一樣,享受環境好、服務好的生活,但頂著「髒亂差」的帽子,根本沒條件。然而,短短幾年,這個「不可能」,卻成了現實。一個文明富裕、美麗和諧的新農村建設示範村、文明村,出現在眾人眼前。

  有人會問,這「治病」的良藥是啥?淳樸的村裡人止不住嘴角上揚,談不上秘訣,他們只知道,現在村裡人變得崇禮、講禮、明事理,小日子更是過得一天比一天滋潤。

  村規民約 「約」出好民風 

  焦六村地處寶雞市岐山縣青化鎮,在縣城以東20公裡處。徜徉於村莊,處處生機勃勃。蔥鬱的植物與清新的空氣相得益彰,整潔的屋舍與乾淨的村道完美融合,寬敞的廣場與特色遊園互相映襯,勾勒出一幅村容整潔、環境優美、生活幸福的新農村畫卷。

  誰曾想,垃圾遍地、柴草亂堆,鄰裡糾紛、家庭摩擦不時發生的知名「上訪村」,會是焦六村六年前的「模樣」。

  話說「焦六」,是周武王冊封神農六子之地,取焦為氏而得名。作為西周時的京畿之郊,這裡的百姓骨子裡透著對周禮文化的敬仰。

  2010年,一直在外經營自己小日子的傅德善,當起了焦六村的「大家長」——村支部書記。樸實的莊稼人沒多想,只有一個念頭「變!」「要想富,先修路」。村裡人開始著手修路、打道渠、挖機井,但不知道為啥,幹起活來總少了一股勁,少了一股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勁頭。

  為了治本,焦六人把目光放在了挖掘傳統文化資源上。從家庭這一社會細胞入手,以「周禮文化」為引領,開展「好家風、好家訓」活動,以此帶動形成「好村風、好民風」,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上臺階、上水平。

  為了讓村民真正有「主人」意識,村裡發動黨員,挨家挨戶為村民宣傳身邊的好家風、好家訓,樹立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鮮活榜樣。漸漸地,村民對村裡的事開始上心。看到這一變化,村委會忙著向村民們徵集「治村良策」,從開始的不發言,到後來的搶著說,村民大會第一次這麼熱鬧。經商量,焦六人達成一個共識——制定村規民約。「以德為先、以誠為本、以和為貴、以禮為典……」2014年,通過全體村民代表大會商議,焦六村制定了自己的村規民約。傅德善說,村規民約旨在鼓勵村民自行化解矛盾,以村規民約來自我約束,營造一個和諧、健康、文明的良好風氣。

  63歲的村民傅永懷自幼患小兒麻痺症,行走不便。26年前,因老房隨時可能倒塌,他搬進了村裡的一間廈房,但他吃飯成了大問題,餓肚子也成了常事。原來村裡人都是各顧各的,自從有了村規民約的約束後,街坊們主動過來給他打水、送飯,誰家做了餃子也不忘給他端上一碗。傅永懷說,感謝大家對他的照顧,現在的生活充滿希望。

  通俗易懂的村規民約,規範著鄉土社會的秩序,得到了焦六鄉民的內心認可。

  常年在天水打工的傅建堂,對村裡這幾年的變化豎起了大拇指。傅建堂的父母年事已高,他在外打工期間,鄰居們經常為二老送飯、洗衣,特別是今年過年前,自己的父親突然重病,傅德善和村主任徐萬俊開車將老人送進了縣人民醫院,並墊付了醫療費。「現在沒事就喜歡回到村裡,覺得哪都沒有我們這好!」說起自己的家鄉,傅建堂非常自豪。

  鄉賢帶動 互助「一家親」 

  室外,涼風習習;室內,歡聲笑語。

  焦六村幸福院的食堂內,老人們一邊吃著熱湯麵,一邊拉起了家常。

  「兒女都在外面打工,我自己在家他們也不放心。幸福院裡的飯味道好,吃完了還能休息、下棋。」說起在幸福院的生活, 73歲的傅孝義顯得格外激動。

  「幸福院給老人『養老在鄉村、享樂在門口』『離家不離村、離親不離情』搭建了平臺,也為子女外出務工、發家致富解決了後顧之憂。」徐萬俊介紹, 2015年村裡投資 15萬元,新建了一座面積為 150平方米的幸福院,內設廚房餐廳、活動室和休息室,並在室外配套設置了健身器材,可滿足老人食宿、娛樂、健身等方面的需求。可容納 40位老人的日常生活。

  46歲的魏朝陽時不時來幸福院轉一轉,看看老人們生活上缺點兒啥,如果有短缺的東西,他總會及時填補上。魏朝陽是村裡鄉賢理事會評選出的「助人為樂示範戶」之一,雖然經營著小本生意,但得知村裡要建幸福院的消息,便無償為老人們捐贈了廚房的灶具及配套電器等。他說,「崇德向善」是自己的家訓,能為老人們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很暖心。

  焦六人以身邊人為典範,倡導鄉賢文化。今年 8月,一則《通知》在村裡引起熱議——焦六村鄉賢隊伍理事會成立。這支隊伍由群眾威信高的老黨員、熱心和有威望的村民組成,共有成員 32人。他們制定出接地氣的「鄉土教材」,從愛黨愛國、遵紀守法、尊老愛幼、鄰裡互助等方面,評選出「崇尚禮儀」「愛黨愛國」「關心集體」「傳承家風」等示範戶,並統一掛牌,引導村民爭當新鄉賢、文明人、好公民。

  67歲的上官長林,是一名有著43年黨齡的老黨員,他也是村裡的鄉賢理事會的會員之一。他告訴記者,建立鄉賢理事會後,村委會可以通過這個平臺來徵詢鄉賢的意見,通過他們可以廣納民意,知道老百姓心中的想法,避免決策失誤帶來的負面影響。而評選出的示範戶也採用流動機制,鼓勵更多的村民講公德、講文明、樹新風、做好事。

  幾年前,在村容村貌整治中,要拆誰家的牛棚,要推誰家的圍牆……無論村幹部如何做工作,村民就是不願意讓出一分地:「髒亂差早已習慣了,為整治佔我家的地,絕對不行。」現如今,焦六人的心態變了,不論村裡誰家有事要忙活,大家都會放下自家的事去幫忙,他們笑呵呵地說:「鄉裡鄉親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特色遊園 育人細無聲

  「看鏡頭,一、二、三!」在焦六村的周禮文化園內,幾名鄰村的青年人合影后興奮地說:「早就聽說這裡環境好,沒想到,這麼漂亮!」去年,村上在村東建起了一座「周禮文化園」,在村中心修建了孝文化主題廣場。

  周禮文化園佔地六畝多,西面圍牆上的浮雕「禮」字成點睛之筆,凸顯出周禮主題。園內綠草如茵、鳥語花香,磚石鋪就的甬道直通園中的「至德亭」,此亭以泰伯奔吳典故而命名,亭邊立有一石碑,正面碑文記述泰伯奔吳故事,背面書寫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仁、義、禮、智、信」等字。

  傅德善說,當初也有人提議把村中的休閒地建成純花園,但這個提議很快被村民大會否決了。大家紛紛表示,一定要突出周禮文化,讓村民在欣賞美景的同時,受到潛移默化地薰陶。

  經過一系列改造之後,這個「髒亂地」變成「大觀園」。焦六村「媳婦」杜曉梅說:「原來一下雨,村道上到處是牛糞,泥濘不堪,現在村裡處處有綠色,真的沒想到我們村子會變得這麼美!」

  環境好了,村民的精氣神足了,村裡的經濟建設自然也有了生機。在大力發展果樹種植的同時,憑藉著環境美、政策好的焦六村,成功引進投資 1230萬元,在村裡開辦禽業公司,年產值 3200萬元,有效帶動全村經濟快速發展。

  「錢袋子」鼓了,精神食糧也不能丟。近年來,村裡先後投資 3萬元,建成圖書室、活動室、書畫室。「以前最多的娛樂就是搓麻將、打撲克,現在不一樣了,一有空就來圖書室看書。」村民傅潤懷放下手中的書本,樂呵呵地說。

  秦腔自樂班的鏗鏘旋律、籃球少年的矯健身影、老人們的爽朗笑聲……如今,焦六村裡的各大文化園,成了村民精神文化建設的主陣地。

  「周禮」為鏡 美德記心間

  村中的不少村民家的牌匾上,鐫刻著「禮敬為先」「耕讀傳家」「至德為上」的字樣,這些源自周禮文化的家風家訓,一直影響、教化著一代代的焦六人。

  立冬前幾天,天空飄落著零星小雨。雖然空氣中透著涼氣,但焦六村的村活動室內卻格外熱鬧,「周文化大講堂」又在村裡精彩開講。「周禮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人為善、寬容待人,也是一種禮的表現。」縣文化館的老師在上面講,村民們在臺下認真聽。「每一期的大講堂我都沒落下,在了解周禮文化的同時,也可以學到關於岐山的歷史,很有收穫。」上官長林感慨道。

  在焦六村,每個月村裡都會舉辦文藝演出活動。這個舞臺不請明星大腕,村民「唱」主角,所有節目自編自導自演。

  你看!臺下還是果樹能手,轉身就成了臺上高歌的「明星」;小品裡的家長裡短,都是自家真實的故事;快板裡的改革開放好,唱出老百姓的心聲……

  幾位「明星」表演結束,更多的村民自告奮勇登臺當起「明星」。「我也想表演!」…… 1個多小時的演出結束後,還有村民圍著傅德善詢問。

  在寓教於樂中,焦六人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手搖式粗布紡織機、渾圓的青石碾子、鏽跡斑斑的鐵鍬……一件件老物件,都在講述村子的故事。為了更好地挖掘焦六歷史,村裡建起了自己的村史館。

  村史館位於村委會三樓,今年 10月份建設完成。打開村史館的大門,一幅幅介紹村莊概況、村落起源和發展的資料圖片,懸掛在牆壁上,向大家展示了焦六村的歷史沿革和村容巨變。

  用一件件物品記住歷史,用一幅幅圖片記錄進程。傅德善說,是為了傳承和保護歷史文化,把焦六人的勞動生產、生活的歷史展示給後人,讓後代記住家鄉的歷史和文化。

  大樹,在沃土裡紮根;花兒,在陽光下綻放。我們有理由相信,優秀傳統文化會在更多的西府村莊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寶雞日報 記者 王星)

相關焦點

  • 山東實施「十大行動」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山東實施「十大行動」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2015-01-14 22:59:06,山東省文化廳決定實施包括規劃建設「曲阜經濟文化特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故事會」徵集展演、縣級以下歷史文化展示工程、推動齊魯文化走出去等在內的十大行動。
  • 海南人如何看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何傳承與弘揚,這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12月6日,為更好地探討這一話題,讓更多的人參與其中,一場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研討會」 在海口市瓊山區海南海世界貝殼文化博物館舉行。其中,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和重要組成的千年蘇學,自然也不能被忽視。而海南省是蘇東坡最後的精神家園,在東坡文化中,蘊含並展示著「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展示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三個方面主要內容,即核心思想理念、中華傳統美德和中華人文精神。
  • 天津授牌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校
    本報天津12月26日訊(記者徐德明)今天,天津市教委召開首批天津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傳承學校」授牌大會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傳承工作交流活動。  通過綜合評定,天津西青區實驗小學、和平區鞍山道小學等108所學校被市教委授予天津市第一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傳承學校。
  • 德興村的孩子背上了新書包
    這天,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北山鄉德興村的孩子們背上了新書包。青海西北實業集團黨委為德興村的孩子送去了價值5000元的文具和體育用品等,勉勵孩子們在自尊自信自強自立中茁壯成長。德興村原來在海拔2700米以上的乾旱淺山地區,屬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是典型的「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的貧困村。
  • 寶雞著力打造獨具特色的文化城市
    挖掘文化內涵,增強城市「生命力」選擇一座城市,就是投奔一種生活。很多外地年輕人都選擇到寶雞創業,寶雞鄉村、城市的年輕人大都願意回到這方熱土,為它的繁榮興盛出力。而這座城市是我們共同的家園,不僅在於物質,更在於精神。
  •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2020-12-04 14: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湖南長沙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實現「雙創」發展
    二、傳承弘揚,用優秀傳統文化涵育德行。一是讓傳統文化「新」起來。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文化,有效發揮村鎮祠堂等文化陣地作用,在祠堂裡懸掛木質家訓、張貼勵志楹聯,開展家訓族規誦讀會等活動。圍繞傳統曲目和民間習俗,以「群眾唱主角」的形式弘揚傳統文化,讓群眾在「我唱、我演、我看」中得到心靈滋養。二是讓湖湘文化「活」起來。
  • 杜劍彬:鄉村旅遊,讓傳統文化在鄉間地頭中傳承
    鄉村旅遊寄情於山水田園,發遠古之幽思,續遊子之鄉愁,蘊含著無數的農耕文化基因,是農耕文明的集大成者,淳樸且稀缺。作為離傳統文化最近且流傳農耕文明最廣的鄉村,無論時間過去多久,空間跨越多大,始終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承載的廣袤土壤。發展鄉村旅遊,讓傳統文化在民俗體驗中傳承,是鄉村旅遊的初心,也是民俗體驗的靈魂。
  • 傳承紅色文化 推動鄉村振興
    文化振興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其中,紅色文化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精神結晶,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世界優秀文化的繼承、發展與創新。我們應堅定傳承和發展紅色文化,充分發揮紅色文化在鄉村振興中的引領作用。   挖掘紅色文化內涵,涵育鄉村文明新風尚。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
  • 平度市南村鎮舉辦優秀傳統文化大講堂 助力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後,平度市南村鎮進一步突出文化建設在全局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傳承好家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為鄉村振興注入精神力量之源。  近期,南村鎮相繼舉辦了多場以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的大講堂活動,活動特別邀請到北京「孝行天下」講師團資深講師,中華孝心示範村講師團團長郭芙蓮老師前來授課,為全鎮機關幹部、農村四職幹部及廣大群眾帶來文明新風。
  • 網絡文學以藝術的方式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網絡文學以藝術的方式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2020年01月08日 12:46   來源:光明日報
  • 海南舉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研討會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主要由儒、佛、道三家文化為主流組成,為國人提供了立身處世的行為規範,以及最終的精神歸宿。海南傳統文化大講堂舉辦了多場講座,收穫了大量的「文化粉絲」。2020年12月6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研討會在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海南海世界貝殼文化博物館舉行。
  • 山東發布《曲阜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示範區建設規劃》
    優化文化資源配置,加強協作區與核心區的對接,統籌推動優秀傳統文化挖掘闡發和弘揚傳承,統籌推動文化資源開發和文化產業發展,加強各類遺址保護區、主題公園、博物館、紀念館、旅遊城、文化街區建設,打造一批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平臺,提高核心區與協作區協同發展水平。
  • 傳承川劇火種 努力傳播優秀傳統文化
    「鐵梅作為代表發言,這不僅是我們川劇院的驕傲,也說明了習總書記對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和傳承的重視。」國家一級導演、市川劇院副院長曾幀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從事川劇藝術表演60多年的國家一級演員、市級川劇傳承人熊平也興奮不已,「現在黨中央對中華傳統文化、地方戲曲的重視,讓我們這些老同志真正感受到文藝的春天來了。
  • 石鼓園將成為傳承中華文化的聖地,成為寶雞新的城市名片
    石鼓自唐初出土以來,一直備受歷代帝王、文人墨客和考古學術界尊崇,有中華第一古物、書家第一法則的美譽,其文其書皆屬中國文化、文明之瑰寶。具有極高的文史價值和藝術價值。一個城市的標誌性建築,總是代表區域發展過程的文化元素的。身臨石鼓閣,不能不了解石鼓。石鼓,發現(出土)於寶雞,學界曰陳倉石鼓。作為文物,作為文化遺產,石鼓是出土、還是發現?原出三疇原(鳳翔地名)、還是石鼓山?始制是周、是秦?
  • 河南省首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名單公示
    8月26日,省教育廳對河南省首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評審結果進行公示。根據省教育廳《關於開展省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建設的通知》(教體衛藝〔2019〕314號)精神,經高校申報、專家評審,評選出河南理工大學等11所高校入選首批省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
  • 美麗的中國傳統文化,優秀的物質文化遺產,值得我們傳承
    在現在這個交通便利、手機電腦等等都十分發達的現代社會中,我們的一切好像都被機器智能等高科技產品代替了,以至於我們從古代到今天有些傳統文化都被漸漸忘掉了,比如崑曲、剪紙等。剪紙在字面上看就是用剪刀去剪紙,再加點東西的話就是用剪刀在紙上去刻字或者刻花紋。
  • 傳承優秀家規家訓 培育文明新風 駐馬店市文明辦發出倡議書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陣地,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教家風、傳承優良家訓,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每個家庭的深情寄語和殷切希望,為引領全社會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黨的優良傳統,助推文明家庭和文明城市創建,12月4日,駐馬店市文明辦向駐馬店市各級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校園廣大黨員幹部
  • 天津舉辦首屆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活動 展現中國韻味
    天津舉辦首屆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活動 展現中國韻味 2016-03-05 17:42:043月5日,由天津市茶葉協會和觀修文化共同舉辦的「觀修文化2016年首屆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主題活動」在水晶宮酒店揭幕,天津市詩書畫藝、文史哲商各界人士匯聚,感受和研討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中國是擁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國家,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其中茶文化、花藝、香藝及書畫等都是中華傳統文化中最具有生命力和象徵性的重要組成部分。
  • 【文萃】新時代傳承與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方法論探析
    但如何準確認識、科學把握和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者們見仁見智,並未達成共識,在一些重大問題上甚至各執一端、彼此對立,亟須加強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指導,自覺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把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和認識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