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代周報
角逐WTO掌門
時代周報記者 謝江珊
世界貿易組織(WTO)總幹事接班戰正式打響。
6月16日,摩爾多瓦宣布,提名該國前外交部長圖多爾·烏裡揚諾夫斯基(Tudor Ulianovschi)參選新一任總幹事,成為第四個宣布提名新總幹事候選人的世貿組織成員。
這場戰役的提前打響,源於現任總幹事羅伯託·阿澤維多(Roberto Azevedo)5月14日突然宣布提前一年結束任期,並將於8月31日正式離職。
現年63歲的阿澤維多來自巴西,2013年9月起出任世貿組織總幹事,2017年9月成功連任。作為首位來自拉美和金磚國家的總幹事,阿澤維多在任內享有「共識築造者」的美譽。
對於此次提前離場,阿澤維多表示是「個人決定」,符合世貿組織的「最大利益」。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經濟的當下,這個組織「現在什麼也做不了,不能磋商,一切停擺」「如果我繼續留任,一切都不會改變」。阿澤維多認為,理應選出一名新總幹事,為該組織注入新活力。
隨後,世貿組織表示,新總幹事遴選工作定於當地時間6月8日開始,各成員國可在7月8日前的一個月內提名新任總幹事候選人。
時代周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22日發稿,除了奈及利亞、埃及、墨西哥和摩爾多瓦正式提出的4位候選人,還有其他7位潛在人選。
新掌門角逐戰
由於阿澤維多的「閃辭」,本次遴選,留給世貿組織的時間只有兩個多月。
6月8日,世貿組織新總幹事遴選開始當天,墨西哥宣布提名該國官員赫蘇斯·塞亞德(Jesus Seade Kuri)參選。6月9日,定居於日內瓦的瑞士―埃及雙重國籍律師哈米德·馬姆杜(Hamid Mamdouh)獲埃及正式提名;同日,奈及利亞提名全球疫苗聯盟董事會主席恩戈齊·奧孔約―伊維拉(Ngoz Okonjo-Iweala)也獲得提名。6月16日,東南歐正式候選人即前文所述摩爾多瓦提名烏裡揚諾夫斯基。
除了這4位正式候選人,還有來自歐洲和非洲等地的多位貿易相關的官員被視為潛在人選。
其中在歐盟,有4位官員被認為是潛在候選人。
西班牙外交部長阿蘭查·岡薩雷斯·拉亞(Arancha Gonzalez Laya);來自愛爾蘭的歐盟貿易專員菲爾·霍根(Phil Hogan);來自英國的前歐盟貿易專員彼得·曼德爾森(Peter Mandelson);以及目前表示有興趣參加競選的荷蘭貿易與發展合作大臣西格麗德·卡格(Sigrid Kaag)。
在非洲,肯亞體育和文化部長阿米娜·穆罕默德(Amina Mohamed);和貝寧駐聯合國大使伊洛·拉烏魯(Eloi Laourou)則被視為潛在人選。
亞洲方面,日媒稱印尼前貿易部長、現為世界銀行常務董事的馮慧蘭(Mari Elka Pangestu)也被視為潛在人選。
沒有硝煙的戰爭
鑑於歐盟和美國是塑造全球貿易領導地位的主要競爭者,有分析預計雙方將就人選展開激烈爭奪。對於候選人的分歧或將進一步加劇成員之間的裂痕。
此前,歐盟委員會貿易司總司長薩賓·韋恩德(Sabine Weyand)在人選問題上公開表示,「一個不成文的規則,總幹事總是在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交替產生」。因此,有觀點認為新總幹事原則上應該是歐洲人。
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這一次女性官員和非洲人士可能被重點考慮。
分析認為,鑑於參選人眾多,遴選看點之一在於歐洲和非洲各國能否團結在同一位參選人身後。
非洲政府聯盟(簡稱「非盟」)自今年2月以來,一直在努力說服非洲大陸54個國家共同推舉一名候選人。「當我們能夠團結在一位候選人周圍時,非洲就會獲勝。」一名非盟發言人呼籲各國響應號召。
「每個主權國家都有權提名他們想要的候選人,但非盟想要的是最佳人選。」伊維拉說道。
歐洲也呼籲只推舉一位候選人,以提高勝算。法國、比利時和德國等國貿易部長6月9日在視像會議上強調,在面對危機時,需要「一個強有力的世貿組織」,必須讓該組織變得更好、更高效。歐盟輪值主席國克羅埃西亞表示,各國將在下個月就統一推選歐盟候選人展開正式討論,荷蘭等國則提出,歐盟不應排除支持「志同道合」的非歐盟候選人。
但迄今為止,非盟和歐盟都未能說服成員國就共同推舉一名「最佳人選」達成共識。提名時間已過半,留給他們的時間不多了。
「美國仍可能左右新總幹事人選。」德國《焦點周刊》評論稱。
有消息人士對媒體透露,儘管美國威脅退出世貿組織,但並不願意真正放手。川普政府正敦促美國、英國、加拿大、紐西蘭和澳大利亞等國物色一位候選人,以按照美國的方案推動改革。
美國貿易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此前曾表示,他不贊成美國退出世貿組織。此前萊特希澤還在針對阿澤維多辭職的聲明中表示:「在未來幾個月裡,美國期待著參與到新總幹事的選舉進程之中。」
同時,據澳大利亞媒體報導,川普政府正敦促澳大利亞幫助尋找一位令人信服的候選人來執掌世貿組織,以推動改革這個陷入困境的規則制定機構。
新掌門之困
不論花落誰家,新掌門難當已是共識。
目前的世貿組織已深陷困境,爭端解決、多邊貿易談判和貿易政策監督三大功能受阻,要求改革的呼聲日漸增多。但由於各成員訴求不同,提出的改革優先項也各有不同,因此,如何協調各方立場,推動改革,將是新任總幹事面臨的首要難題。
德國《經濟周刊》稱,下一任總幹事將面臨許多挑戰。其中包括貿易保護主義,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後的經濟復甦。新總幹事還需要推進談判,並為電子商務制定新規則。
「世貿組織面臨著合法性和效率的雙重危機。這意味著下任總幹事的任務很艱巨,」韋恩德坦言,「人們似乎正在形成一種新的認識,那就是,下一任總幹事需要的不是技術官僚、談判者或外交官,而是能夠應對所有挑戰、具有政治頭腦的部長級人物。」
瑞士聖加侖大學國際貿易學教授西蒙·伊文尼特(Simon Evenett)說,新總幹事需把世貿組織「重新黏合起來」,必須要求所有主要成員尊重其權威,因此最好由「政務資歷很深或全球地位較高」的人來擔當。
當然,首要之務是選出新掌門。路透社稱,對於一個多年沒有達成重大國際協議,指望通過共識來決定領導人選的組織來說,這是一個艱巨的任務。
若到8月31日世貿組織還無法確認新總幹事人選,總理事會須指定一名現任副總幹事擔任代理總幹事,直至任命新總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