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地一些學校把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群眾滿意度調查問卷「標準答案」發到家長群讓家長配合填寫,甚至有學校明確表示,如果家長不會填寫,可以上門協助。為何學校對上級部門的滿意度調查問卷如此重視?甚至重視到了害怕的地步,唯恐家長給予的評價分數不夠高。作為一線教師,我非常清楚學校的滿意度如果在當地太低,會影響本單位的年度考核,進而影響樹優評先名額的分配。總而言之,滿意度調查事關學校發展的「生死」大局。
在本次事件中,教育行政部門作出了責令學校立即整改,並對相關責任人全市通報批評的處理決定。這件事可以說到此畫上一個句號,但是帶給我們的思考卻沒有停止。
從學校層面來說,無論哪所學校,不管教育教學設施多麼先進,教育理念多麼合乎教育規律,師資力量多麼雄厚,管理水平再高,都不可能讓所有家長都百分之百滿意。家長有問題要反映,有期待要訴說,甚至有不滿要「發洩」,這些都可以理解。
面對家長不滿意或評價不高的地方,作為學校管理者,明智的做法是正確面對問題:對於家長提出的合理意見或建議要大膽採納,並結合本校實際情況給予落實;對於家長反映的學校短板和不足,學校要虛心接受,制定相關整改措施並接受家長監督;對於有些家長提出的個別不切實際的要求,學校也應給予積極回應並作出合理解釋,爭取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如果學校「諱疾忌醫」,只是一味掩蓋存在的問題,用配發標準答案的形式搞形式主義,學校的所作所為一定會淪為笑柄,最終考核自然也不會高。
從教育行政部門來說,通過滿意度問卷調查真實了解學校的辦學水平高低和存在的問題,提高相關學校的滿意度,無可厚非。通過向家長發放調查問卷的形式,教育行政部門可以了解到一些深入學校而無法了解的具體情況,並以此作為考核學校的手段也是可取的。但需要將對學校的終結性評價變為過程性評價,以調查問卷的形式促進考核,通過不同時間段多次發放調查問卷的方式了解相關問題是否整改到位。如果只是一味地用滿意度調查問卷機械地評價學校管理水平高低、教學水平優劣,進而對學校各方面工作實行一票否決,那麼配發「標準答案」的荒誕做法肯定會屢禁不止。
簡而言之,要讓滿意度問卷調查不再成為教育行政部門管理學校的「撒手鐧」,而是變成督促學校提高辦學水平、補齊學校短板的有效手段;讓滿意度問卷調查不再是高懸在學校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而是成為各級各類學校辦人民滿意教育的不竭動力。
(作者單位系山東省東營市實驗小學)
《中國教師報》2020年12月09日第3版
作者:孫 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