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旅遊景點推薦,被歲月遺忘的地方——黃姚古鎮!
黃姚古鎮,位於廣西賀州昭平縣東北部,是中國最美的十大古鎮之一。已有近千年歷史。因鎮上以黃、姚兩姓居多,故名「黃姚」。黃姚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奇峰聳立,溶洞幽深,清溪環繞,古樹參天。全鎮有八條街道,房屋多數保持明清風格,街道均用青石板砌成。與麗江、鳳凰等諸多人聲鼎沸的古鎮相比,黃姚養在深閨人未識,她安靜、秀氣,如同小清新一般淡雅。曾有人這般形容:「黃姚古鎮如同一本千年的詩集,被人遺忘在圖書館僻靜的書架上,當人們不經意地走過,翻開這美麗的篇章,古樸而優雅的格調立即徵服了人心。」
1、黃姚古鎮石板街是黃姚古鎮較出名的景觀之一,目前有8條,分別為金德街、迎秀街、天然街、中興街、安樂街、連理街、龍畔街、山磅街。石板街是黃姚古鎮建築的精髓,尤其是雨後的聖母院更是光彩奪目。左右兩側是簡單的老房子和商店,大多是兩層樓。一些孤獨的青石街失去了昔日的喧囂和繁榮。雕花的欄杆和過梁的顏色不再鮮豔,但仍能感受到舊時代的熙熙攘攘。歷史的變遷給那些斑駁的灰瓦白黛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真的很繁榮和衰落。仍有古蹟
2、帶龍橋帶龍橋始建於明代萬曆年間,該橋長22m,寬3m,是黃姚15座古橋梁中最大的一座,也是古鎮景致的地標。其以青石板為材料,由兩個橋拱組成,拱橋呈半月形橫跨在新興街東面的小珠江上。此處風景幽美,吸引了眾多鏡頭和畫者,電影《面紗》就曾在此取景為了捕捉帶龍橋的美麗景色,有必要在清晨水面如鏡般平坦的古橋上拍攝朝陽。帶龍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帶龍橋除了供行人使用外,還可用於洪水時的分洪。石橋幾千年來一直保存完好。正常情況下,江水流經大拱門。在洪水期間,小拱起到了防洪的作用。橋面均採用當地厚石板鋪材料,石板與專用鐵製插座連鎖,將橋面牢固平整地連接成一個整體,並在橋拱上投下中性天平,防止石板向兩邊分離。
它靜靜地矗立在河面上,見證著這裡幾代人的相遇與分離。
3、仙人古井是黃姚古鎮景點之一,古井的泉水常年翻騰而湧,無論多旱多澇,始終保持不變。據說,水是在農曆七月初七早晨的春天獲得的,可以保存三年而不腐爛。人們喝酒後不會生病。傳說可以追溯到傳說。經專家檢測,發現井水中確實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即使對生命不利,也能保持健康。在我們看來,仙人古井最獨特的地方在於它的外觀——它不是一個圓形的泉水,由五個分工明確的水池組成。泉水終年清澈甘甜。廣場遊泳池功能性很強,分為飲水池、洗菜池和洗衣池。泉水孔流出的水先飲用,然後依次進入洗菜池、洗衣池,最後流入河裡。
4、龍爪榕龍爪榕因其氣根形似龍爪而得名,已有500多年樹齡。從正門進入沿右岔路尋去即可見。古樹竟是在石頭中生長,與巖石緊緊相擁,根須沒法充分伸展,故又名「石上榕」。是當年拍攝釋小龍《奪寶奇兵》的外景地。它巨大的樹幹伸向小溪,樹枝和藤蔓從空中垂下,一根扎入水中。樹上的鳥,清澈的水,在水裡遊動的魚,還有不時在岸上「咕咕」叫喚同伴的小雞。它的頭是一棵茂密的茂遮天樹,樹下是一塊光禿禿的石頭。坐在石頭上,黃姚古鎮、賀州市、昭平縣都有一種優雅和世俗的感覺。從正門和右岔路可以看到它。
5、石跳橋又名錠步橋,始建於清嘉靖年間,距今200多年。整座橋長19m,黃姚古鎮中最具特色的橋,由31個石頭墩子排列而成,高石墩露出水面,矮的石墩埋在下面,起到支撐固定作用。而且,被埋在河床下的松樹是固定在一條直線上的,小上大下,小而結實。31個橋墩間距按人行步道布置,方便人行,不影響行洪。尤其是在陽光下,石條橋會呈現出一種朦朧的紫色,特別漂亮。一步步之間,吊著心頭的喜悅,似乎所有的煩惱都在一瞬間一躍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