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8月1日訊(記者 張豔玲)記者從國家防總獲悉,第4號颱風「妮妲」預計8月2日凌晨到上午在廣東汕尾到陽江一帶沿海登陸,登陸強度為颱風或強颱風級,中心附近最大風力達13-15級。國家防總於1日10時啟動防汛防颱風Ⅱ級應急響應。
據了解,今年第4號颱風「妮妲」於7月30日17時在菲律賓以東洋面上生成,31日8時加強為強熱帶風暴,23時加強為颱風,8月1日凌晨轉入我國南海北部海域。1日8時,颱風中心位於香港東偏南方大約560公裡的南海東北部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2級(33米/秒),氣壓975百帕。
預計颱風將以每小時20-25公裡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動,逐步向廣東中部沿海靠近,強度逐步加強,預計2日凌晨到上午在廣東汕尾到陽江一帶沿海登陸,登陸強度為颱風或強颱風級(13-15級,40-48米/秒)。
8月1日上午,國家防總副總指揮、水利部部長陳雷主持召開異地視頻會商會,研判颱風「妮妲」發展變化趨勢,分析可能帶來的影響,安排部署各項防禦工作,並宣布國家防總於1日10時啟動防汛防颱風Ⅱ級應急響應,派出5個工作組赴廣東、廣西、海南、貴州、雲南等5省(自治區)協助開展防汛防颱風工作。
會商表明,颱風「妮妲」具有六個特點:一是形成緩慢,後期強度發展迅速。受副熱帶高壓、大陸高壓、菲律賓群島地形等多重影響,「妮妲」編號前期形成緩慢。擦過菲律賓進入我國南海海域後,強度快速提升,短短24小時內從強熱帶風暴升級到強颱風,中心附近最大風力超過14級。
二是能量強大,鼎盛時期正面登陸。「妮妲」雲系密實、覆蓋範圍廣,目前和未來颱風移動區域內的海水溫度均在30度以上,有利於颱風強度的維持和發展,能量不斷聚集。預計「妮妲」將於鼎盛時期正面登陸廣東中部沿海,中心附近最大風力可達13至15級,風力強度高、持續時間長、破壞力大。
三是環流複雜,後期路徑仍有變數。目前,西北太平洋大氣環流形勢十分複雜,洋面還有多個熱帶雲團活動,相互交織影響。在「妮妲」向我國華南沿海地區襲來的同時,可能還有新的熱帶氣旋生成。未來「妮妲」的走向、強度以及登陸後的影響可能還存在一定變數。
四是海況惡劣,強風暴雨高潮巨浪碰頭。「妮妲」登陸時恰逢天文高潮期,很可能形成「強風、暴雨、高潮、巨浪」四碰頭的極為不利局面。沿海地區將出現最大220釐米風暴增水,南海中部和北部海況惡劣,巨浪狂濤多,海浪波陡高,南海及東海海域受畸形波影響大,對海上船隻和作業人員、港口避風船隻和岸邊設施構成極大威脅。
五是歷時較長,降雨集中強度偏大。「妮妲」雲團對稱、水汽充沛,外圍雲系從8月1日起影響我國華南沿海,降雨影響將持續到4日。廣東、廣西、海南、貴州、雲南等地將有大到暴雨,其中廣東南部、廣西東北部等地有250-400毫米的特大暴雨,局部點雨量可能超過500毫米。強降雨極易引發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災害。
六是影響廣泛,部分地區重複受災。「妮妲」登陸後將繼續西行並深入內陸,對廣東、廣西、海南、雲南大部,貴州、福建、江西、湖南南部造成較大影響。部分地區前期受颱風及降雨影響,洪澇災害嚴重,水毀工程尚未完全修復,物資材料消耗大,颱風接連登陸、強降雨過程頻繁,增加了防禦的難度。特別是廣西梧州蒼梧縣及相鄰地區,與颱風影響區重疊,剛剛發生5.4級地震,地質條件脆弱,很可能引發次生災害。
陳雷強調,有關流域防總及省區防指要以對人民群眾生命安全高度負責的精神,立足於防強風、防大潮、防暴雨、防山洪、防內澇、防次生災害,從最不利情況出發,及時啟動應急響應,加強組織領導,落實防汛防颱風責任,著力做好各項防禦工作,最大程度避免和減少人員傷亡,努力減輕災害損失。要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切實加強監測預報預警。著力強化水庫防洪保安,嚴密防範山洪地質災害,紮實做好防洪排澇工作。要強化統一指揮協調配合。
國家防總各成員單位和有關地區高度重視颱風「妮妲」防禦工作。7月30日,國家防總向華南沿海及內陸有關省、自治區防指和流域防總發出預警通知,要求提前做好各項防禦工作。
中國氣象局、國家海洋局和水利部水文局加強監測預報,及時發布颱風、海浪、雨情和水情預警信息。民政部、國土資源部、交通運輸部、農業部和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武警部隊等按照職責分工,對防禦颱風「妮妲」工作提前作出安排。廣東、廣西、海南、貴州、雲南等省(自治區)及珠江、長江等流域防總針對各地、各流域的實際情況,對防禦工作提前進行了安排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