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將在2035年建成若干所世界一流高校

2020-12-12 界面新聞

記者|戈振偉編輯|林騰

近日,教育部、廣東省人民政府印發《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合作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界面新聞11日致電廣東省教育廳,對方回復稱,《規劃》屬於內部文件,全文目前沒有在網上公開。

記者從教育部和廣東省人民政府網站「新聞」板塊獲悉,《規劃》明確,到2035年,粵港澳大灣區將建成若干所世界一流水平的高校。

《規劃》重點提出五大任務:突出體制機制改革,探索「學校+」辦學模式,建設高等教育辦學創新試驗區;突出互聯互通,探索建立大灣區高等教育協同發展體系,加強協同育人;突出創新引領,強化大灣區高校科研協同創新,服務支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突出高端引育,深化人才交流合作,攜手建設世界一流師資隊伍引育高地;突出互學互鑑,打造高等教育對外交流合作樞紐。

《規劃》明確,到2025年,大灣區高等教育規模、結構、布局更加協調,科教融合、產教融合發展特色更加鮮明,資源要素自由流動機製取得突破,人才協同培養體制機制基本確立;區域高校協同發展格局基本形成,支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能力明顯增強,在若干重要領域產出引領性原創成果。

到2035年,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優質資源充裕、特色鮮明,體制先進、機制靈活,建成若干所世界一流水平的高校,各類資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動,知識溢出效應顯著,成為創新人才培養高地,湧現出若干具有強烈的前瞻性、創新性和國際眼光的戰略科學家群體,產出一批對世界科技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有重要影響的原創性科學成果,成為世界高等教育合作發展和創新發展先進典範。

2017年7月1日,《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在香港籤署,三年以來,粵港澳三地在教育、社會保障、生態環境等領域緊密合作,加快融合。

就高等教育融合這塊來看,目前在大灣區內已經有3所和香港合作辦學的高校,佛山、東莞等珠三角各個地市也在和港澳各大高校共同推進合作辦學。據廣東省教育廳網站的公開信息顯示,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已獲教育部批准籌設並動工建設,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公開大學、澳門城市大學等來粵合作辦學已籤訂框架協議或已有基本思路,目前正抓緊推進。

2016年11月,中山大學協同香港中文大學和澳門大學牽頭成立了「粵港澳高校聯盟」,目前已有40所高校加入,其中廣東24所,香港9所,澳門7所。據統計,聯盟各高校每年組織校際師生交流活動200多項,參與人數4000餘人。

2018年11月,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華南師範大學等11所高校聯合成立了粵港澳大灣區高校在線開放課程聯盟,現有粵港澳三地入盟高校63所,其中港澳高校5所,課程數1606門。聯盟已在成員高校中間開展課程學分共享試點兩批次,共享課程近200門。

近年來,港澳高校和廣東高校在招生渠道上也愈加暢通。目前有15所香港高校和6所澳門高校通過單招或統招的方式招收廣東學生。港澳高校錄取廣東考生人數逐年增加,2019年,香港高校錄取廣東考生人數增長愈40%,近2000名廣東考生被港澳高校錄取。

同時,廣東高校通過全國聯招、香港文憑試招生、澳門保送生等方式招收港澳考生,2019年共錄取1000多人次。

相關焦點

  • 粵港澳大灣區將打造高等教育國際示範區 2035年建成若干所世界一流...
    粵港澳大灣區將打造高等教育國際示範區 2035年建成若干所世界一流高校金羊網  作者:孫唯、粵教宣  2020-12-09 在若干重要領域產出引領性原創成果
  • 2035年粵港澳大灣區將建成若干所世界一流水平的高校
    2035年建成若干所世界一流水平的高校《規劃》宣布,到2025年,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規模、結構、布局將更加協調,科教融合、產教融合發展特色更加鮮明,資源要素自由流動機製取得突破,人才協同培養體制機制基本確立,區域高校協同發展格局基本形成,綜合實力、創新能力和國際聲譽顯著提升,支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能力明顯增強,在若干重要領域產出引領性原創成果
  • 到2035年大灣區將建成若干所世界一流水平高校
    《規劃》提出,到2035年,粵港澳大灣區將建成若干所世界一流水平的高校。《規劃》提出,到2035年,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優質資源充裕、特色鮮明,體制先進、機制靈活,建成若干所世界一流水平的高校,各類資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動,知識溢出效應顯著,成為創新人才培養高地,湧現出若干具有強烈的前瞻性、創新性和國際眼光的戰略科學家群體,產出一批對世界科技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有重要影響的原創性科學成果,成為世界高等教育合作發展和創新發展先進典範。
  • 前海將成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新中心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前海將成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新中心&nbsp
  • 粵港澳攜手邁向世界一流灣區
    記者近日走進廣州通向海洋的唯一通道、連接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樞紐性節點——廣州市南沙區,目睹了南沙區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建設的飛速進展:粵港跨境貨棧、粵澳跨境電商直通車開通,粵港澳遊艇「自由行」首航完成;廣深港高鐵開通,大灣區「半小時」交通圈加快形成……南沙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的建設成績,是粵港澳大灣區加速向世界一流灣區邁進的縮影
  • 對標世界三大著名灣區,粵港澳大灣區成全球新的經濟增長極?
    對標世界三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存在怎樣的優勢和現實難題?如何破題?乘此東風,接下來的幾個月,證券時報將推出「聚焦粵港澳大灣區」欄目,每月一期,從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交通網絡建設、金融功能定位、產業協同互補、制度協調機制等方面出發,實地調研探究這四大問題,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提供決策參考信息。
  • 粵港澳大灣區氣象發展規劃(2020-2035年)
    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一國兩制」方針,依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和《國務院關於加快氣象事業發展若干意見》,圍繞建設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統籌構建現代氣象監測預報預警服務體系,最大程度地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提高生態文明水平,協同推進氣象強國建設,加快提高中國氣象的國際影響力和在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地位和作用,編制本規劃。
  • 世界高校最新排名,中山大學力壓香港名校,成粵港澳大灣區No.1
    曾幾何時,香港的高校就像神一樣的存在。雖然知名度沒有清華北大他們高,但是由於有高額的獎學金,以及香港特區特殊的身份地位加持,還有未來的發展等因素的影響,居然也吸引過比較多的高考狀元前往。也曾引發過比較多的諸如去清北好,還是去香港高校好的討論。
  • 粵港澳大灣區將發展出入境自駕遊
    中新社廣州12月31日電 (記者 程景偉)文化和旅遊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廣東省人民政府近日聯合印發《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明確,到2025年,人文灣區與休閒灣區建設初見成效;到2035年,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一流灣區全面建成。
  • 廣西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總體規劃(2018-2035年)
    廣西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總體規劃(2018-2035年) 關於印發《廣西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總體規劃(2018-2035
  • 《粵港澳大灣區氣象發展規劃(2020-2035年)》發布
    粵港澳大灣區氣象發展規劃(2020-2035年)粵港澳大灣區(簡稱大灣區)包括廣東省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東莞市、中山市、江門市、肇慶市,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
  • 粵港澳大灣區水務論壇將在廣州舉行,攜手打造世界一流水務環保產業...
    以「創新·發展·共贏」為主題的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水務論壇將於2020年11月17日~19日在廣州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環境學院教授馬軍,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唐建國等專家學者,以及來自大灣區的水務單位代表共聚一堂,聚焦新時期灣區水務行業的共同責任和使命,為建設水清岸綠的美麗中國貢獻力量。2020年,新冠疫情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 粵港澳大灣區應注重包容性發展 打造世界一流的自由港
    原標題:專訪世界銀行高級經濟學家曾智華:粵港澳大灣區應注重包容性發展 打造世界一流的自由港   「灣區經濟」和「城市群」概念已經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熱詞。
  • 粵港澳大灣區高校加強在線開放課程聯盟建設
    中新社廣州12月19日電 (記者 郭軍)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高校在線開放課程聯盟年會19日在暨南大學召開。記者解到,大灣區高校在線開放課程聯盟建設與合作進一步加強,聯盟會員高校增至82所,其中包括7所港澳高校。
  • 粵港澳大灣區地圖範圍面積城市名單 四大中心城市規劃
    製圖 中新網  2月18日,籌備多時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布,從粵港澳大灣區2017年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到粵、港、澳三地政府籤署《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再到《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的發布,粵港澳大灣區前景可期。而隨著綱要的公布,一個國際一流的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正逐漸顯現。
  • 塌陷的珠江西岸,如何撐得起粵港澳世界一流大灣區的夢想?
    但是,一個經濟塌陷的珠江西岸、和東西兩岸發展嚴重失衡的粵港澳大灣區,在前進的道路上註定步履蹣跚,會走得異常艱難,從而無法支撐和助力粵港澳大灣區更快更好的發展,儘快全面趕超世界三大灣區,成為世界級的第一大灣區。
  • 東南亞記者眼中的粵港澳大灣區:聯通 活力 多元 共贏
    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交通布局加快「落子」,依託以高速鐵路、城際鐵路和高等級公路為主體的快速交通網絡與港口群、機場群,加速形成高效連接的網絡化空間布局。預計到2022年年底,粵港澳大灣區交通基礎設施支撐保障能力將得到進一步提升,高效便捷的現代綜合交通體系基本形成,基本達到世界一流灣區水平。
  • 解密世界四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人均GDP居倒數第一,前兩名均來自美國
    以下內容整理自鳳凰網、新浪房產等近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臺,引發媒體熱議。這是一份綱領性的文件,分為近期和長期,近期規劃到2022年,遠期到2035年。與世界其他三大灣區相比,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土地面積、常住人口遠超三大灣區,經濟總量亦遠超舊金山灣區(0.78萬億美元),2017年達到1.41萬億美元,與紐約灣區(1.4萬億美元)持平。2.世界四大灣區經濟那些事兒在粵港澳大灣區正式成立前,世界早有三大一流灣區。
  • 民航局:到2025年基本建成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
    ,努力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民航深化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和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的先行區,為建設世界一流灣區提供有力支撐。到2025年,基本建成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大灣區民航整體規模、綜合競爭力和創新能力持續保持國際領先。其中,到2022年,基本形成多核支撐、多點互動、共建共贏的大灣區區域民航協同發展格局和政策體系。第二階段是全面提升期。到2035年,全面建成安全、協同、綠色、智慧、人文的世界級機場群,為全面建成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一流灣區發揮戰略性、基礎性作用。
  • 王緝憲:簡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王緝憲:簡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王緝憲/博士、大灣區香港中心研究總監 2019-02-20 17:07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