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一小學續寫「雷鋒日記」17年 做過十萬件好事

2020-12-21 東方網

原標題:濟南一小學續寫「雷鋒日記」17年 做過十萬件好事

  原標題:濟南一小學續寫「雷鋒日記」17年

孩子們在傳閱本校同學的"雷鋒日記"。記者 高明興 攝

  □記者 高明興

  實習生 侯修梅

  "我看到樓梯上的垃圾實在太多了,就從六樓往下一邊走一邊撿……剛走出單元門,一個白色的袋子迎面飛來,我一路小跑追上袋子,把它放進垃圾箱裡……"這篇寫於2014年2月6日的日記,出自濟南市新苑小學三年級四班學生石朝陽之手。類似的"雷鋒日記",新苑小學的師生們已經連續書寫了17年。

  把點滴好事積累起來

  今年3月5日,是毛澤東主席"向雷鋒同志學習"題詞發表51周年紀念日。3月3日,新苑小學的同學們給校內的雷鋒塑像戴上了紅領巾,2014版的《新苑雷鋒日記》也正式整理成冊並分發給孩子們傳閱。

  在新苑小學,無論是剛入校不久的一年級新生,還是即將邁入初中生活的六年級學生,他們無一例外都在書寫"雷鋒日記",而且將此當成自己的光榮。"我是新苑小學六年級二班的王子樂,我去年寫了六篇'雷鋒日記',有扶起摔倒老人的,有撿到錢包交公的,還有幫助陌生外地人坐公交車的。"王子樂的日記本上密密麻麻,記錄著一件件看似不起眼卻溫暖人心的好人好事。來自六年級三班的張榕乾在過去的一年裡寫了10篇"雷鋒日記",內容包含了撿拾路邊垃圾、給老人讓座、給患病同學捐款等。

  小學二年級孩子們的"雷鋒日記"更顯可愛,有些不會寫的字就用拼音代替,一件件真實的小事反映出了孩子們的愛心。"我們不注重行文技巧,只注重精神陶冶。"已經在新苑小學工作了24年的教師上官藝文說,之所以讓孩子們寫"雷鋒日記",就是要把點點滴滴的小事積累起來,"勿以善小而不為,好事做多了,同學們就會發現其實雷鋒就在我們身邊。"

  "雖然都是些小事,但讓孩子們養成了做好事的習慣,而且也把家長的積極性帶動了起來。"上官藝文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前些日子學校有一個學生得了尿毒症,後來學校家委會知道後,主動組織全校學生為其捐款,"捐款結束後,我們統計了一下,1000多名學生總共捐了7萬多塊。"

  17年做十萬件好事

  自1997年開始到現在的17年來,新苑小學持續開展讓學生們"續寫《雷鋒日記》"活動,鼓勵學生發現身邊的好人好事。

  "17年裡,雖然學生換了一批又一批,但是寫'雷鋒日記'的習慣卻代代相傳。"上官藝文估計,17年來,學生們至少做過10萬件好人好事。

  2002年起,新苑小學把各班級的《雷鋒日記》精選編輯成冊,在學生中間長時間傳閱。

  "學雷鋒不該是3月來4月走,我們每天、每個學期都在做。"新苑小學杜媛媛老師說,參與學生有1.7萬多人次。

  目前,"學雷鋒"成了新苑小學師生們日常學習、生活的一部分。上官藝文看到這些年來的《雷鋒日記》,看到一年年學生的進步,感到很欣慰。"1997年剛續寫《雷鋒日記》的時候,學生像是在寫作文。有的同學跟路人走好遠,盼著人家掉東西。現在不是了,學生們有就寫,沒有就不寫,學雷鋒已經成了他們的生活態度和良好習慣。"

  今年學雷鋒主題是環保

  □記者 高明興

  實習生 侯修梅

  自1997年實施寫"雷鋒日記"以來,新苑小學每年都會在3月份對學生的日記進行徵集,最後每班形成一本日記。"我們還會從徵集的日記中選出一些精品,進行電子存檔。"新苑小學副校長宋明媚說。

  在和一些學生交談中,記者發現,許多孩子通過做好事提高了自己對社會道德的認識。在全社會都在討論"扶不扶"時,六年級3班的張榕乾在遇到類似的事情時,義無反顧地將意外摔倒的老人扶了起來。"當時自己的父母都在身邊,他們都支持我這麼做。"張榕乾堅定地告訴記者,自己不怕"訛".

  3月5日是學雷鋒日,今年新苑小學的主題與環保有關。大隊輔導員杜媛媛介紹,學校一直鼓勵學生回收垃圾,將自己的廢紙、廢本子在班內收回。"這些賣了之後,我們會將錢用在學習雷鋒主題活動中。"杜媛媛說,孩子們今年賣廢品得到的收入,將用於購買樹木。明天將會帶領學生到新苑小學黃河北的共同體學校,與他們一起將買來的樹木種在校園裡。

  延伸閱讀:

  山東絲綢紡織職業學院學生無償獻血 踐行雷鋒精神

  淄博42臺雷鋒車掛牌全國「工人先鋒號」雷鋒日免費坐

  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志願服務 隨處可見「活雷鋒」

  淄博"愛心原山"雷鋒私家車隊成立 百餘車主送溫暖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

相關焦點

  • 讀10篇續寫雷鋒日記,贏取「限量版」雷鋒日記本!
    在我的家鄉雷鋒鎮,有一位家喻戶曉的人物,他平凡又偉大的事跡感動了所有中國人民,他便是那個做好事不留名的英雄——雷鋒。雷鋒出生於1940年,卒於1962年。在他短短二十二年的人生中,做過了無數的好事。為了紀念他,黨和國家號召全國人民向他學習,建設了雷鋒紀念館、雷鋒小學、雷鋒中學、雷鋒故居。而雷鋒故居就坐落在雷鋒紀念館旁。
  • 學雷鋒精神 做雷鋒傳人——杏花嶺區錦繡苑小學
    雷鋒,一個名字,更是一種精神。雷鋒精神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三月五日是毛澤東主席為雷鋒題詞「向雷鋒學習」的日子,是老一輩革命家集體號召向雷鋒學習的日子。今年因為疫情,讓本該結束的寒假也不斷的延後,杏花嶺區錦繡苑小學本著「停課不停學」,「離校不離師」的理念,在網上班主任通過微信、釘釘等的軟體,向學生發起「傳承雷鋒精神 踐行雷鋒精神」的號召,並開展了四個一活動。一、雷鋒歌曲人人唱,唱出新希望1-2年級在家學唱雷鋒的歌,學生放開歌喉,虔心歌唱,唱出了豪情,唱出了氣勢,唱出了新希望。
  • 雷鋒故居,永遠的仰望
    1940年12月18日至1956年11月,雷鋒在此生活了16年。1958年故居房屋因年久失修被拆,後由雷鋒堂叔雷光明在原址重建了3間茅屋。1993年修復對外開放,正房陳列著雷鋒祖孫三代用過的兩張床、一個大櫃、一張書桌和幾條凳子。1940年出生的雷鋒,在這裡度過了坎坷的童年。而今年逾八旬的雷孟宣老人,是雷鋒的鄉鄰和幼時玩伴。
  • 雷鋒做好事不留名,照片是哪裡來的?「攝影師」張峻回憶拍照往事
    小學畢業後在鄉政府當了通信員1956年夏天,他小學畢業後在鄉政府當了通信員,不久調到望城縣委當公務員,被評為機關模範工作者,並於1957年加入共青團。1958年春,雷鋒到團山湖農場,只用了一周的時間就學會了開拖拉機。
  • 參觀雷鋒紀念館有感:神聖道德殿堂
    有一個人,他的名字歷經幾十年傳頌而更加響亮,他以一個普通黨員的追求、信念和操守,紅遍了半個世紀整個中國,他就是雷鋒。  1962年,年僅22歲的雷鋒在其服役的連隊因公殉職。雷鋒是平凡的,但是人們提到雷鋒,無不贊其偉大。因為他「一輩子只做好事,不做壞事」,更因為他把好事做得連貫、如一,做得長久、自然。  雷鋒的家鄉在長沙望城。
  • 西安這個雷鋒計程車隊今年已經15歲啦!好事做了5600餘件,拾金不昧...
    一個人做一件好事容易,難能可貴的是堅持許多年。在西安,就有這樣一支雷鋒車隊,已經成立整整15年。創建於2004年8月5日的西安市出租汽車集團雷鋒車隊,已從當初36人的隊伍壯大到目前130人。西汽雷鋒車隊成立15周年雷鋒車隊「元老」王志忠:做好事 市民是看在眼裡的8月5日,恰逢西汽雷鋒車隊成立15周年。為進一步弘揚雷鋒精神,鼓勵帶動更多駕駛員持續為我市出租汽車行業做貢獻,西汽集團特舉辦雷鋒車隊成立15周年活動。
  • 雷鋒的小學畢業感言是……
    雷鋒曾給六叔祖父當過童聲伴唱當時安慶鄉人民政府決定送雷鋒讀小學懷著感恩之心的雷鋒發奮圖強 成績名列前茅 在小學畢業典禮上表達了他人生三個願望戰士以後的生平雷鋒日記裡記載了他最真實的想法可能他這一輩子沒有做過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
  • 雷鋒誕辰紀念日,千萬個「小雷鋒」傳承雷鋒精神
    12月18日是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雷鋒同志誕辰八十周年紀念日。12月17日,撫順市雷鋒第二小學的學生們手捧蠟燭唱起了歌曲給雷鋒獻上生日祝福。當日,雷鋒第二小學舉辦了「學雷鋒、做英模,爭當新 時代小雷鋒」主題系列活動,給雷鋒過生日,並與來自省外的4所小學建立聯盟,共同學雷鋒。
  • 《雷鋒日記》:穿越「時光隧道」的青春印記
    如果說,此前雷鋒日記還屬私人物品的話,《雷鋒日記》便從一個純私人的物品變為社會公共財富。雷鋒遺留的日記本、記事本共有9本,其中有一本是沒有用過的。其餘8本若按雷鋒成長經歷來劃分的話,有3本是雷鋒參軍前寫的,時間跨度在1958年至1959年;另外5本是雷鋒參軍後寫的,時間跨度在1960年至1962年。雷鋒遺留下來的日記從嚴格意義上講,並不完全是日記體裁。
  • 濟南宏開教育培訓學校開展學雷鋒報告會(圖)
    為此,濟南宏開學校,一所專門戒網癮的學校,開展學雷鋒報告會,引導學生學雷鋒、做雷鋒,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現場座無虛席:劉成德與雷鋒的故事回放  偌大的報告廳內座無虛席,學員們身著軍訓服,整齊端坐,認真聽取老師講述的每段故事、每個細節。
  • 田永清將軍答雷鋒團戰士問:出了雷鋒學雷鋒 學了雷鋒出雷鋒
    我每天堅持寫日記,從1985年到現在,31年過去了,沒有中斷過一天寫日記。  第三個問題,我首先建議你們,作為雷鋒團的戰士,要認真閱讀兩本書,一本書是《雷鋒日記》,一本是《雷鋒的故事》。毛主席、周總理都說他們也要向雷鋒同志學習,我們還不應該向雷鋒同志學習嗎?除了這兩本書,當然讀書越多越好,知識面越寬越好。過去常說「開卷有益」,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 湖南望城-雷鋒事跡陳列館-實拍
    雷鋒生平事跡陳列館以雷鋒不同時期寫的日記為線索,集中展示雷鋒同志的成長過程及雷鋒精神的形成過程,而此前則是以雷鋒同志「四種精神」為線索布展。展館中收藏了雷鋒生前親友、戰友、同事、領導提供的有價值的實物20多件,包括雷鋒日記等在內的捐贈、複製、仿製的各類展品400多件。紀念館總面積達9.4萬平方米,由雷鋒生平事跡陳列室、文化活動中心、接待服務中心等組成。
  • 雷鋒的人生叩問: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
    這則雷鋒1958年6月7日寫於團山湖農場的日記,是對人生價值的叩問——一個人該如何活著? 「我活著,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做一個對人民有用的人。」一個令許多人苦思冥想而不得其解的命題,被一名年輕士兵用行動釀成了一壺甘醇。
  • 學雷鋒爭做節約小達人
    匡山小學製作了「節約小妙招」展板  3月5日是學習雷鋒紀念日,濟南各中小學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來紀念雷鋒同志學習雷鋒精神,濟南匡山小學召開「弘揚雷鋒精神人人爭做節約小達人活動」,讓學生們通過實踐勞動來體會雷鋒精神
  • 昨天是雷鋒誕辰八十周年紀念日 嘮嘮他與瀋陽的不解之緣
    釘子精神 火車上做好事 雨中送大嫂 還有那張最著名的手握鋼槍標準照您知道嗎?從1960年底開始,雷鋒經常應邀外出作報告,出差的機會多了,那時候開始流傳一句話:「雷鋒出差一千裡,好事做了一火車。」而他做好事的中心地點就是瀋陽站。1960年冬季的一天,雷鋒要到某部隊作報告。在瀋陽站準備換車的時候,他突然發現一群人圍看一個背著小孩的中年婦女。原來這位婦女從山東老家去吉林看丈夫,不小心將車票和錢弄丟了。
  • 他做了一輩子好事,沒做過一件壞事!這句話最初不是評價雷鋒的
    1917年,吳玉章創辦了中國赴法儉學預備學校,那些想去法國留學的人,一定要經過吳玉章的親自挑選,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去過法國留學的周恩來、鄧小平、陳毅、聶榮臻等人,都是由吳玉章推薦去法國的人。吳玉章曾經介紹過一位元帥入黨,這位元帥就是劉伯承。
  • 做好事,應該成為人們的本分
    毛主席說「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這些天一段年輕人默默做好事的視頻在網上流傳,據說感動了青島一城的人。幫人推車、背米、劈柴、帶路、拾金不昧……無數那個時代的大人小孩都做過這些事。
  • 雷鋒精神在「疫」線閃光|非常時刻 他們續寫《雷鋒日記》
    2020年3月5日《遼寧日報》T07版重溫1959年12月4日我一定要把自己最可愛的青春獻給我們的祖國,做一個真正的共產主義革命戰士……1958年6月7日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
  • 12年後帶著孩子再去參觀遼寧撫順雷鋒紀念館,這裡的變化真大
    我2008年去過一次雷鋒紀念館,這次帶著孩子去撫順玩,我決定帶他去一次撫順雷鋒紀念館。在我們這代人心中,不管自己承認不承認,心中都多少有一個雷鋒情結。撫順雷鋒紀念館在撫順市望花區和平路東段61號,原雷鋒生前所在部隊駐地附近,佔地面積99900平方米。紀念館門前廣場上有一組鑄銅雕塑《雷鋒和少先隊員在一起》。雕塑中,雷鋒和一群孩子們打著紅領巾,歡快地行走著。當然,這群雕塑中的孩子,現在應該都是60多歲左右的老年人了。
  • 揭秘雷鋒照片背後的不為人知的真相
    在那個年代,為什麼雷鋒這樣在當時再普通不過的士兵,做好事的瞬間身邊總有一名攝影師碰巧在場,並拍攝下來呢?這個曾經被淹沒在狂熱崇拜下的疑問,在那個時代結束後,已經引起越來越多的質疑。那麼在那些中國人都很熟悉的照片到底隱藏著什麼樣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