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井,早在元代,這裡叫丁字街,這條曾孕育了京城最早商業的大街,直到明朝才逐漸有了名氣,但起因卻不是商業,而是王府和井。明成祖朱棣正式遷北京以前,在營建自己的皇宮同時,又在皇城根下建造了十座王府,歷時近三年才建成。到了清朝,十王府、十王府街的稱呼列入了書冊之中。
過去,皇城附近的水,主要靠打井,所以帶井字的地名很多,諸如甜水井、苦水井、三眼井等,據《明宮史》中記載:"皇城外東北角"、"牆外有井,甘冽可用",明代以後,當年的王府逐漸廢去,這一帶才更多地出現了商店,有名氣的是賣紗帽的店鋪,再有就是燈市。每年正月裡,白天集市,夜晚觀燈,雖然熱鬧非凡,可惜只是一年一度。陸續開張的店號,基本上經營的都是王公貴戚們享用的珠寶玉器、粉膏香脂。
清朝末年,東安門外整修御道,小商小販被驅趕至此,匯集成市,搭布棚,擺地攤,算命要把式 來了許多顧客,也促使這條街上的商店逐漸多了起來。東交民巷使館區的洋人也看到了這塊寸土寸金之地,隨之光怪陸離的外國公司、洋行,也摻雜了進來。王府井百貨大樓,為王府井大街注入廣新的生氣,使之成為一座新興的商業鬧市。
今天,這條著名的商業街,不僅聚集了京城享譽甚高的商店,並匯入了中外合資商店,甚至還有個體商店。這集各種經營方式為一體的商業街,雖各展風採,參與著越來越激烈的競爭,但有一條俗成和傳統的規範卻制約著他們,這就是:童叟無欺,信譽第一今天的王府井,是長安街上的明珠,長安街上的鬧市。
麥當勞快餐店,在王府井商業街南口,麥當勞餐廳。在窗明几亮、環境幽雅、清潔宜人的環境中,那些頭戴紅色小帽、身穿紅白相間工作服的服務員面帶微笑、緊張而忙碌地工作著,給人的第一印象是親切和快捷。人們常說的現代化節奏在這裡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
在北京目前有四家麥當勞餐廳,即手府井餐廳、長安餐廳、隆福寺餐廳、展覽路餐廳。現每天約有2萬人光臨麥當勞餐廳。說起來沒有什麼與眾不同,但重要的是麥當勞公司能夠使其行之有效並貫徹始終。麥當勞對產品的溫度及時間的控制是極為嚴格的。經理們每天都要檢查冷藏、冷凍室的溫度,檢測生產區炸爐、煎爐的溫度及櫃檯內冷飲機、咖啡機及各種保溫箱的溫度是否合乎標準。
生菜、吉士片在調理臺上的使用時間不得超過2小時,洋蔥不得超過4小時。顧客櫃檯排隊時間不超過2分鐘,正是由於這樣經常不斷地訓練,優良的團隊合作精神,再加之先進的技術設備,在麥當勞長安餐廳開業之日,員工們每服務一個顧客僅用了21秒,打破了麥當勞的世界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