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市空氣品質綜合指數、PM2.5平均濃度2項指標改善率均居全省第一;PM2.5年均濃度成功退出「倒十」。
新年伊始,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去年邢臺空氣品質綜合指數、PM2.5平均濃度2項指標改善率分別達16.9 %、 18.5%,均居全省第一,在京津冀大氣汙染傳輸通道「2+26」城市中均居第一。PM2.5年均濃度53μg/m3,位居全國168個重點監測城市倒18位,成功退出「倒十」。
我市是國家老工業基地,鋼鐵、煤化工、玻璃等重化工業企業多依城而建。據初步統計,城市方圓40公裡內有130多家涉煤企業,年消耗煤炭1700萬噸。這些企業生產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煙粉塵排放是大氣汙染重要源頭。
面對大氣汙染嚴峻形勢,邢臺如何突圍?市委書記錢三雄在市委九屆七次全會上明確提出,要以破釜沉舟的力度和壯士斷腕的決心,打好藍天保衛戰,力爭到年底PM2.5平均濃度退出全國「倒十」。
為此,我市生態環保工作聚焦企業靶向施策,對環城工業大戶堅持「四個一」,即:企業無論規模大小、貢獻大小、法人代表名氣大小,排放出了問題一律平等、一視同仁、一個標準、一樣追責。
我市通過「壓煤」「壓線」「壓排」等措施,倒逼企業轉型。216家重點涉氣企業實現較2019年排汙量同比下降50%以上;「中國玻璃城」沙河市在產玻璃企業20條生產線完成「煙羽消白」治理工程,實現「超超低」排放……
實行差異化管控,堅決不搞「一刀切」,多排多限、少排少限、不排不限。我市對納入生態環境監管正面清單的209家(個)企業項目,在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期間,不停產、不限產、少檢查、少打擾,支持企業項目生產建設。
行雷霆手段,更懷菩薩心腸。我市堅持治理汙染便民、利民,不擾民。去年以來,我市一次也未啟動對小車的限號措施,143個重大民生工程也未停工。這些舉措讓邢臺人收穫了滿滿的幸福感。
從「認命論」「輸入論」「投降論」到主動出擊,邢臺在轉型升級中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落後的生產線淘汰了,汙染嚴重的小企業被關停取締了,越來越多的外地客商相中了邢臺;良好的環境,產業的升級,迎來了更多先進節能的生產線,企業的經濟效益得到了持續增長。
因減排效果突出,邢臺德龍鋼鐵有限公司被國家生態環境部評為鋼鐵行業超低排放A級企業,是首家A級民營鋼鐵企業。被評為A級後,企業享受到了政策紅利,直接促進了效益提升。在去年遭遇疫情等特殊情況下,全年產值不降反升。
大氣質量的改善讓邢臺人收穫了「邢臺藍」。去年,我市優良天數212天,同比增加37天;重汙染天氣16天,同比減少18天。
來源:掌上邢臺客戶端
記者:謝曉燕 杜爍 王露橦
圖片:倪陸浩 蘇立強
編輯:徐琳爽
【來源:邢臺發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