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率先從疫情中實現經濟復甦的國家,中國在連續14年蟬聯全球經濟最大引擎之後,今年仍將充當全球經濟「火車頭」的角色。此前,IMF就曾表示,中國很可能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今年唯一正增長的國家。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全球的形勢都不容樂觀。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目前仍深受疫情打擊,經濟也面臨著二次衰退的風險;而同樣遭遇二次疫情衝擊的歐洲地區,情況同樣好不到哪裡去。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成為全球眾多跨國企業最重要的市場。據新華社周二(11月10日)報導,剛剛落幕的第三屆進博會累計意向成交額達到726.2億美元(約合4792億元人民幣),與上一屆相比增長了2.1%。
然而,在各國都忙著促進經濟的關鍵時刻,歐洲小國立陶宛卻突然發出對華錯誤言論。據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臺(LRT)11月10日報導,該國「新執政聯盟」當天做出了對華錯誤表態。報導分析稱,這一表態可能會損害該國與中國的關係。
要知道,雖然該國與中國的貿易往來不多,但是近些年來增速卻非常快。歐盟統計局此前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立陶宛貨物進出口總額為687.4億美元,同比下降1.6%,其中出口下降0.6%,進口下降2.4%。
然而,其對華進出口額卻出現了上漲。數據顯示,2019年該國與中國雙邊貨物貿易額雖然僅13.5億美元(約合93.1億元人民幣),但是其對華出口額同比增長了39%,進口額同比也增長了3%。
如今,該國卻突然發出錯誤言論,這可能會導致雙方快速增長的進出口貿易受到衝擊。而對於立陶宛的表態,中國官方已在聲明中回應,表示中國與立陶宛關係的正常發展不應受到其他因素幹擾,這不符合兩國及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
文 | 陸爍宜 題 |曾雲梓 圖 | 饒建寧 審 | 陸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