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昨天晚上大家是不是和小編一樣有看喜劇人第五季呢,相信很多觀眾和小編一樣很期待,這種綜藝節目會給人帶來快樂,而這季的歡樂人和前幾期確實有很大的差別,不但出現了很多觀眾不了解的新面孔,連原來幾季歡樂人的嘉賓都重新邀回來了,而其規則變成了由新的喜劇人表演結束之後由候場的「舊喜劇人」選擇是否挑戰,如果「舊喜劇人」的表演分數比較高的話,那被挑戰的新喜劇人則不能晉級。聽起來既有趣又嚴酷的規則真的很吸引觀眾去看,但是第一期播出後的節目產生的效果卻讓人大吃一驚。
其中很多參賽者的表演發揮的都很好,觀眾們的反響也很好,可是其中有一個有爭議的節目在今天登上了熱搜。而表演者陳漢典也在今天對此事還發了微博。原來是因為陳漢典的小品和其他人的作品比起來稍微有一些遜色,或者是說給人一種尷尬的感覺,並沒有拿到大多數觀眾的好評,但是有的網友則認為是因為臺灣文化與中國文化有差別才導致觀眾不是很認可他的表演形式。
對於這兩種聲音的爭議,陳漢典本人發微博表示上了一次喜劇人舞臺才明白喜劇人確實是不容易的,自己的表演雖然沒有讓每個觀眾都滿意,可是在表演時的每個動作每句話都是自己認真練習了很久的。在看了其他人的作品後確實發現自己有很多的不足,也可以明白網友口中所說的「尷尬」是什麼意思,感謝網友為其提出的建議。
其實說實話大陸和臺灣的文化有差別喜劇文化更是有差別,比方說那種無釐頭的搞笑大陸人就會認為其表演形式太過於直白了,並且嘰嘰喳喳的快節奏表演會給觀眾一種嘮叨且不耐煩的感覺,並且小編也看到了他的小品,發現小品在邏輯上也有點說不通,因為整個小品都幾乎圍繞讓演員扮演狗這一點展開的,真的是有一點勉強了。
而小品中的「吉娃娃」梗在私下表演的時候可能會好笑一點,在臺灣的綜藝節目裡也會很好笑,可是如果將它放在大陸的舞臺上就不好笑了。因為大陸這邊對於小品表演更傾向於接受語言上的梗而不是身體動作上的梗,所以在看到演員誇張的「吉娃娃」動作之後只會覺得有一些尷尬。但是不管怎麼說陳漢典在準備這個節目的時候也是走心了,希望他以後可以有更好的作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