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鼓勵引導人才向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流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意見》,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人民日報,6月20日)
人才是最大的競爭力,是脫貧攻堅的最強生產力。關於人才,各地是絞盡腦汁,變著花樣去吸引,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鼓勵引導人才向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流動的意見》也是用於人才。在如此大環境下,各種各樣的人才始終面對著這樣一個問題:世界那麼大,人生那麼長,道路那麼多,我該怎麼走?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人們通常用這句話來鼓勵自己能夠不斷的得到提升,不斷的走向高處。然而社會是個萬花筒,並不能盡如人意,是順從大流,還是另闢蹊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的確會讓人感到迷茫,相信不少人內心有過這樣的掙扎:是遵循內心的想法選擇自己喜愛的事業,還是屈從於現實,選擇一條世俗的「成功之路」?
如果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條魚,那麼大海一定是我們所嚮往的地方,大家都會擠進身邊的河流,順流而下,奔向大海,但也有一種魚,叫大馬哈魚,成長於大海,卻要逆流而上,最終到達遠離大海的江河上遊去完成自己使命,這就是逆流而上的魚。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能做一條逆流而上的魚呢?
做一條逆流而上的魚,做該做的事。有句話叫做「能力越大則責任越大」,在新時代下,我們每一個人都承擔著應有的責任和義務,艱苦地區不應該一直艱苦,廣大黨員幹部、人才朋友肩上挑著的是脫貧奔小康的擔子,勇於奔向艱苦地區,勇於紮根基層一線,像大馬哈魚從大海啟程洄遊一樣,去完成使命。
做一條逆流而上的魚,做正確的事。對於大馬哈魚來說,洄遊產卵就是他一生在做的最正確是事,對於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才朋友們來說,積極投身脫貧攻堅就是當下最正確的事,這是任務、是責任,更是使命。
做一條逆流而上的魚,做有意義的事。大馬哈魚洄遊產卵,最終死亡,但死亡並不能阻礙大馬哈魚一代又一代的洄遊,對於大馬哈魚來說,這就是它一生最大的意義。對於黨員幹部來說,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應該成為人生最大的意義,對於人才朋友們來說,幫助他人,協力推動社會進步,這又何嘗不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呢?
生活中,人們應對世俗的潮流,迫於現實跟隨著水流而走的,永遠是大多數。但也有這樣一些人,他們敢於打破流俗的束縛,為了心中的理想與信仰銳意進取,創造了無數奇蹟。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有才之人,不妨遵循自己的內心,響應時代的號召,向艱苦地區和基層一線出發,帶著夢想逆流而上。這個「逆流掙扎」的過程雖然可能艱辛而漫長,但實現或者接近夢想的每一個瞬間,都會讓你歡喜。
(責編:張雋、關喜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