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範瑞鳴 文/圖)2020年上半年,成都零售市場中的不少商家,特別是購物中心內的商家,無疑是「難」字當頭。面對疫情帶來的閉店歇業、租金壓力、消費疲軟等重重困難,商家們積極開拓線上渠道,在困局中尋覓新機。眼下,疫情帶來的消極影響逐步減小,成都商業消費市場呈現出積極的回升態勢。
據成都市統計局公開數據顯示,1-5月,成都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91.8億元,同比下降8.9%,增速高於全國4.6個百分點,較1-4月提高2.2個百分點。
連日來,記者在成都多個購物中心看到,從主力店到個體商家,一系列政策措施和促銷活動正在為市場復甦注入「催化劑」,政府消費券的發放結合商家自身的努力,為快速演變的零售商業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疫情「關」得了實體店「擋」不住線上銷售
「雖然市場總是有好有壞,但今年跌得還是有些令人猝不及防。」回憶疫情帶來的影響,在成都商業市場摸爬滾打多年的世邦魏理仕成都顧問及交易服務商業部主管江南仍能感覺到當時的寒意。
「上半年租金走勢承壓,全市購物中心首層平均租金較去年底下跌1.5%,其中商業飽和度較高的次級商圈租金跌幅最大,達1.8%。」《世邦魏理仕2020年上半年成都商業地產市場報告》中,成都以835.69萬平方米的零售物業總存量位列全國第三,僅次於上海和北京。市場整體空置率系近3年來新高。
「由於部分租戶的現金流僅夠維持約3個月,部分品牌關閉業績較差的門店,導致零售商業出現退租潮。」仲量聯行成都董事總經理謝凌監測到的市場數據,進一步印證了疫情對零售物業市場造成的衝擊。在退租的業態中,以餐飲、娛樂、服裝、教育培訓等為主,其中餐飲類租戶的退租率達到12.4%,佔成都購物中心退租總面積的35.3%。
面對突如其來的危機,運營商和商家們急切地尋求出路。不能開店,就做線上直播帶貨;線下消費疲軟,就在線上開通購物渠道。今年上半年,成都大悅城提供「線上不打烊」服務,仁恆置地廣場上線「雲購物」,成都悠方多家在營品牌掃碼添加店鋪在線選購,成都伊藤洋華堂開啟線上購物通道,勁浪體育正式上線「勁享會員商城」等等,皆是商家在疫情期間的積極應對之舉。
隨之而來的,是訂單的增長、銷售額的回升。成都IFS線上線下互相轉化,到第二季度,會員消費同比增長40%,奢侈品、珠寶腕錶保持高雙位數增長;結合社群營銷加直播,王府井百貨總府店上半年線上銷售4300多萬,對比去年同期上漲150%;華熙LIVE·528上半年銷售5000萬,其中以餐飲外賣、零售品牌線上購物為主的電商銷售500萬。
自救突破「下沉+升級」組合登場
儘管疫情給商家普遍帶來客流下滑、營業額驟減等實際困難,但在挺過一季度之後,二季度的成都零售物業市場呈現出積極的回升態勢。在記者的採訪中,不少商家坦言經營狀況正在逐步恢復。
7月14日,成都市錦江區華熙LIVE·528三樓經營一母嬰店的經營者李麗感慨地說:「現在營業額基本恢復到原來的八九成,逛店的人多了,消費自然多了。」春熙路伊藤洋華堂5樓某餐飲店老闆方勇也明顯感到用餐人群的回歸:「中午就餐的人基本恢復到疫情前,有時候還需要排號。」
更多的商家及時調整產業結構,推出更為市場所接受的產品。記者走訪市場發現,不少實力餐企都紛紛推出「親民牌」,迎合消費需求,如喜茶的「喜小茶」,撈王的「鍋季小火鍋」等,成都市場也迎來了海底撈的「撈派有面兒」。
各大賣場積極利用品牌資源來調整業態,或升級店鋪,或營造場景,或引入新店。5月30日,疫情後新開業的招商花園城購物中心著重「文創+生活」的氛圍營造,引入文軒BOOKS、永輝Bravo、CGV國際影城、威爾斯健身四大主力店,共同構造以「閱」為主的家庭消費優越場景。
今年上半年,成都IFS大規模升級既有店鋪能級,Evisu Kuro、Onitsuka Tiger等多家店鋪升級為更高能級的西南旗艦店,並推出以迪奧男裝 AIR DIOR 成衣與配飾獨家限定系列為代表的多個限定、限量、首發的時尚活動。成都遠洋太古裡吸引數個服飾及餐飲首店入駐,如山本耀司中國大陸首家旗艦店、Chanel中國新概念國內首店、LeTao西南首店等,並在五周年慶聯合超60家品牌推出貨品限量首發或獨家首發。
「差異化發展是成都商業市場恢復的關鍵因素,打造新的消費場景、新的消費模式和新的產品,是市場復甦的重要動力。」成都零售商協會秘書長歐建瓴說,市場面臨著更多的機遇和挑戰,有退租的也有新開店的,在更多優質運營商及零售商的加碼下,市場有望再次提檔升級,助力成都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政策扶持 成都將迎近80萬平方米新增供應
努力尋求破題之道的,不只是商家,政府相關部門也在積極行動。
5月15日-7月14日,成都消費券第一階段「公園城市體驗消費季」啟動,累計吸引全市3萬多戶商家參與,共計發放消費券包166萬個,帶動消費超過70億元,充分激發了成都消費市場的活力。
7月24日-9月6日,「成都新消費用券更實惠」第二季將實力加碼新消費,在財政安排補貼資金1.6億元的基礎上,動員參與商家和平臺企業讓利優惠約6.25億元。
一系列助力政策,為緩解商家困難發揮了重要作用。「成都經濟與消費的恢復速度已超過多數同能級城市,超年初預期。預計下半年餐飲、教育等需求有望進一步回暖。」仲量聯行華西區研究部總監朱建輝分析說,下半年,多個大型開發商的優質項目仍有望準時開業,包括龍湖上城天街、萬象城2期、青白江萬達廣場等購物中心項目,新增面積近80萬平方米。
「未來商業開發繼續下沉,新增供應集中在非核心商圈,從下半年預計新開的項目來看,次級、近郊商圈分別佔比58%、38%。建設路、雙楠、光華、新南天地等次級商圈將成為成都商業市場的主戰場。」江南認為,經濟持續增長、人才持續引入,消費規模與結構也將不斷變化,優勝劣汰下部分國際品牌退出舞臺,使曾經一鋪難求的核心商圈釋放更多空間,而這正是內資品牌的絕佳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