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再添長期資金「活水」 養老保險第三支柱產品有望爆發式增長

2020-12-20 金融界

來源:中國證券報

商業養老保險迎來新機遇。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今日表示,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財政部牽頭,正在會同相關部門研究制定養老保險第三支柱政策文件,目前進展順利。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同時稱,擬考慮採取帳戶制,並建立統一的信息管理服務平臺,符合規定的銀行理財、商業養老保險、基金等金融產品都可以成為養老保險第三支柱的產品,通過市場長期投資運營,實現個人養老金的保值增值。

分析人士認為,這不僅意味著養老保險第三支柱產品有望迎來爆發式增長機會,A股市場也將再添長期資金「活水」。

何為養老保險第三支柱?

1994年,世界銀行出版的《防止老齡危機——保護老年人及促進增長的政策》提出了「三支柱」養老制度。

「三支柱」體系中第一支柱是公共支柱,即由政府主導強制實施、覆蓋全體公民的養老體系,主要體現了互助互濟的原則。

第二支柱是企業補充型養老保險,即採用個人帳戶儲蓄積累市場化運營的模式,只要體現養老保險的儲蓄功能。

第三支柱是個人儲蓄型養老保險,即由個人自願向商業保險公司投保,並且由政府給予一定的稅收優惠鼓勵公民獲得更高的養老保險待遇。

完善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我國已經初步建立起覆蓋範圍廣泛、多方主體參與的規模龐大、制度複雜的養老金體系。

但在取得顯著成就的同時,我國養老保障體系建設也面臨諸多挑戰,其中最大的挑戰是養老金體系的結構性矛盾突出,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一支獨大」,可持續性存在風險;第二、第三支柱補充養老金制度進展緩慢,待遇水平充足性有限。

第一支柱方面,主要分為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

雖然我國的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近幾年的結餘還在不斷地滾動累加,但目前我國養老金體系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補貼所支撐的。

與此同時,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卻在加速。在此背景下,僅僅依靠第一支柱的基本養老保險可能會面臨巨大的缺口、以及替代率大幅下降的問題,同時大量依賴政府補貼會對政府財政造成巨大的負擔。

雖然以企業年金為主的第二支柱近年來保持平穩增長,但是增速整體處於較低水平。而第三支柱即個人養老金才剛剛開始起步,規模微乎其微。

圖片來源: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董克用表示,發達國家的經驗說明,只有通過多支柱的養老金制度科學組合,實現政府、單位和個人的三方責任共擔,才能夠更好地分散風險,促進養老金體系的可持續性。

全球養老保險市場三大類型分布

圖片來源:麥肯錫諮詢

對於提高養老金待遇的問題,發改委曾提出,要推動建立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基本養老保險、企業職業年金和商業養老保險三個支柱。

2018年2月1日正式實施的《企業年金辦法》,明確企業和職工可自主建立企業年金。分析人士指出,除了從國家領取基本的養老金外,還有一部分來源於企業建立的企業補充養老保險,這樣有利於提高養老待遇水平,企業年金將成為我國養老保險體系的重要補充。

此外,財政部曾於2018年發布《關於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的通知》,率先在上海市、福建省和蘇州工業園區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的試點工作,採取個人養老金帳戶制,個人所繳納的保費可在申報應納稅所得額時進行有限額的扣除(按照工資的6%或1000元孰低原則),並且個體經營戶也同樣可以享受相應的稅收扣除優惠。並且,帳戶內資金在繳費期間暫緩徵收個人所得稅,收入部分僅需在領取時繳納個人所得稅(其中25%的部分免稅,剩餘75%的部分按照10%的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目前的試點期間的產品由保險公司開發,以穩健性產品為主,風險性產品為輔。

而今天,人社部表示,多類金融產品均可參與養老保險第三支柱,再度釋放發展養老保險第三支柱的積極信號。

第三支柱有望爆發式增長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得益於政策利好且受市場需求拉動,養老保險第三支柱發展前景可期。

全球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5月14日發布報告稱,當前中國整體社會養老儲蓄缺口大,個人養老需求日趨多元,促使商業養老產品進一步豐富,政策利好促進中國的個人養老金快速發展。在「三支柱」養老金體系中,第三支柱個人商業養老金顯示出「爆發式」增長的潛力。

民生證券指出,我國個人商業養老保險發展仍相對滯後,產品和服務供給不足,覆蓋面小,難以有效滿足人民群眾通過個人商業養老保險提升整體養老保障水平的客觀需求,因此加快第三支柱個人商業養老保險的發展已迫在眉睫。

另有業內人士表示,在推進速度上,第三支柱的發展可能會超預期,增速快於第二支柱。一個完善的第三支柱無需經由企業發起,政府可直接面向個人推廣相應的稅收優惠的養老金產品,從理論上說覆蓋的人群可遠大於第二支柱覆蓋的人群,在帳戶的靈活性和投資的靈活性上也高於企業年金帳戶。

需要注意的是,分析人士表示,雖然個人養老帳戶相比企業年金帳戶具有更高的投資靈活性,但是我國投資者金融投資知識教育開展不充分的環境下,投資者可能做出盲目的選擇,或者乾脆不做出投資決策,因而在個人養老金帳戶開展合格默認投資(QDIA)制度具有必要性。QDIA是指養老金計劃參與者未對帳戶的投資做出選擇時,資金默認投資於指定範圍內的基金。

第三支柱擴容利好資本市場

除推動商業養老金融業務發展外,養老保險第三支柱擴容將利好資本市場。

分析人士表示,目前,我國養老保險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均已實現市場化投資運作。隨著未來養老保險第三支柱的擴容,第三支柱產品也將開啟市場化之旅。

業內人士指出,在美國等發達國家,養老金是各類要素市場的長線資金,不僅支撐了資本市場幾十年的長期穩定發展,同時也支撐了實體經濟的發展。「在我國三支柱養老資產配置中,的確應該全面市場化,科學、綜合、審慎地配置適量的資金在股市。這種『長錢』是社會發展的穩定基石,也是資本市場良性發展的壓艙石。」

與此同時,養老保險三個支柱在相繼市場化運作後,將相應增加投資於權益市場的絕對規模,長期來看有著積極的正面影響。

主要體現為:

第一,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將成為資本市場長期資金的穩定來源,形成A股價值發現和價值投資的穩定基石,倡導追求長期收益的投資理念;

第二,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進入股市將擴大機構投資者隊伍,投資者結構將由目前「散戶為主」逐漸向成熟市場的「機構為主」轉變;

第三,有利於減少股指波動的幅度和市場投機成分,遏制市場大起大落。

相關焦點

  • 養老保險第三支柱有望快速擴容 多類金融產品均可參與
    養老保險第三支柱產品有望迎來快速擴容。人社部目前正在研究制定養老保險第三支柱政策文件,未來符合規定的銀行理財、商業養老保險、基金等金融產品都可以成為養老保險第三支柱的產品。多種產品同臺競技,究竟誰能技高一籌?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政策紅利 第三支柱金融產品有望「擴圍」
    而就在此次會議召開前的一個星期,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表示:將商業養老保險納入養老保障第三支柱加快建設。不斷釋放的政策紅利顯示,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的發展有提速之勢。「規範發展第三支柱個人養老保險,首先就要開發多樣化的個人養老金產品。
  • 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加速對接資本市場 明年A股將迎多路「活水」
    養老金加速入市  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與資本市場銜接,可以獲得更穩定和更高的長期收益,保障養老資金的長期可持續性。目前,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有必要進一步提升入市比例,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持有股票比例仍然較低,由各省級社保機構改為全國統籌規劃的形式,有助於統一管理資金,增加帳戶的穩定性,因而長期投資規劃可以更加合理進行,以獲得更高收益。第二支柱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入市步伐正在加快。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制度,包括了養老目標證券投資基金和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
  • 助商惠民伴聚消費養老創新模式拓展第三支柱資金來源
    社會體系 三大支柱應對老齡化,我國養老保險制度逐步建立起一個「三支柱」的體系。其中「第一支柱」是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現在覆蓋了9億多人;「第二支柱」是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覆蓋了6000多萬人;「第三支柱」是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
  • 展望保險業2021: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存機會
    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與《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監管辦法》落地,以及更大層面上部署促進人身保險擴面提質穩健發展一道,共同完善、促進了保險行業的發展。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加大養老保險產品創新當前,我國老齡化趨勢不斷加深,截至2019年底,全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佔比達18.1%,人均預期壽命達77歲。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
    其中,會議認為「要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 從世界各國來看,解決養老保障問題比較多的都是政府、企業、個人共同來承擔,政府承擔部分為基本養老,企業承擔的就叫企業年金,個人的叫養老金。有一種形象的說法,即「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第三支柱」,政府的基本養老稱作第一支柱,企業的企業年金稱作第二支柱,個人養老金稱作第三支柱。
  • 國常會提速「第三支柱」建設 為老有所養提供保險力量
    新華網北京12月11日電(黃浩)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將商業養老保險納入養老保障第三支柱加快建設。那麼,養老保障第三支柱究竟該如何理解?商業養老保險又將在未來養老保障體系中充當怎樣的角色?據了解,我國正逐步建立起多層次(三支柱)的養老保險體系。政府主導並管理的基本養老保險為第一支柱;政府倡導並由企業自主發展的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為第二支柱;包括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在內的個人養老金制度為第三支柱。
  • 開展專屬商業養老險試點,提升第三支柱保障水平——總理點題...
    商業養老保險納入養老保障第三支柱統一規範,有利於充分發揮其長期性、安全性和收益性的特點,建立更為科學合理的制度標準,進一步提升第三支柱的保障水平。加大養老保險產品創新。開展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適當擴展保險責任,提供更加靈活的養老金積累和領取服務。支持保險機構立足消費者需求,創新發展提供具備長期直至終身領取功能的養老年金保險,特別是能夠與其他養老金融產品所積累的養老資金有效對接的即期年金產品。鼓勵保險機構面向創新創業就業群體保障需求,開發有針對性的養老產品。
  • 養老保險制度新政策 三支柱養老金體系有哪些
    至誠網(www.zhicheng.com)6月17日訊  近日,人社部官網發布消息稱,正研究制定養老保險第三支柱政策文件,擬考慮採取帳戶制,並建立統一的信息管理服務平臺,符合規定的銀行理財、商業養老保險、基金等金融產品都可以成為養老保險第三支柱的產品。
  • 養老第三支柱單靠制度推動還不夠,應鼓勵市場創新發展
    原創 CF40研究部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 收錄於話題#CF40閉門圓桌乾貨合集2#養老1「上周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這意味著發展多樣化的養老金融業務勢在必行。
  • 夯實養老保障第三支柱根基
    原標題:夯實養老保障第三支柱根基   近年來,我國人身險
  • 老年人保險產品覆蓋5900多萬人 平安養老險:養老保險將走向「產品+...
    為推進商業養老保險發展,引導保險公司加強老年人保險產品供給,加大保障和理賠力度,充分發揮商業保險在參與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建設中的作用,近年來,銀保監會出臺了《關於促進社會服務領域商業保險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推動銀行業保險業參與第三支柱建設等政策舉措。
  • 中國式養老困局:養老金三大支柱發展不平衡!未富先老,怎麼辦?
    目前我國的三支柱養老金體系基本框架結構為:第一支柱是由政府主導建立的「公共養老金」,包括法律強制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員主要為從業人員)和自願繳納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員主要為無正式工作的一般居民)兩大組成部分;第二支柱為由企事業單位發起、由商業機構運作的「職業養老金」,包括「企業年金」(主要由企業發起
  • 對比美國和日本的養老三大支柱體系,我國個人補充養老保險迫在眉睫
    我國養老保險體系由三大支柱構成: 一是政府主導的基礎保險,包括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是我國最主要的養老支柱; 二是企業主導的補充保險,主要是企業年金,其規模還比較小,企業參與度也不高; 三是個人商業養老保險
  • 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副秘書長陳有棠:目前市場對個人養老產品和...
    一、保險資金參與養老金三支柱建設成效顯著  二、構建養老金與資本市場良性互動發展  三、協會助力推動養老金市場發展方面的工作  因為時間關係,第一部分,我簡單一帶而過,目前第一支柱方面基本養老保險資金方面,應該是運營快速增長,我們有一個調研的數據,2019年末10家保險資管機構通過帳戶及產品形式管理的基本養老金超過1500億元,增速比較快。
  • 銀保監會將提速「第三支柱」建設
    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定調人身險「擴面提質」措施,包括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將商業養老保險納入養老保障第三支柱加快建設,提升保險資金長期投資能力等。「有一個形象的說法,就是『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第三支柱』,我們把政府的養老保障叫第一支柱,企業年金叫第二支柱,個人養老金叫第三支柱。」
  • 新華人壽原董事長萬峰:未來10~15年一定是養老保險、健康保險大...
    財經網訊 「相信未來10-15年一定是養老保險、健康保險大發展的時期。瑞士在保險研究院預計,未來10~15年內,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保險市場。按照加大我國養老保險第二、第三支柱發展力度、加大健康保險業發展來看,隨著壽險業務的穩定增長,保險業資產未來5年達可以到30萬億、10年超過40萬億。」
  • 平安養老險甘為民:加速構建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商業保險迎發展新機遇
    為鼓勵商業養老保險發展,12月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表示:將商業養老保險納入養老保障第三支柱加快建設。對此,業內人士認為,政策的出臺可謂「及時雨」。平安養老險黨委書記、董事長兼CEO甘為民接受央視財經採訪,就大力發展商業養老保險建言獻策。他建議國家相關部委出臺相關政策,便於養老保障體系第二、第三支柱的資金帳戶打通。
  • 推動養老保險三大支柱改革,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
    2019年5月個稅遞延養老制度試點轉常規有望如期啟動,我國個人養老金制度也將真正實現落地。這對於提高養老金待遇水平以及促進資本市場發展都將是重大利好。我國養老保險制度體系分三個層次或者說三大支柱,即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個人商業養老保險。
  • 大咖說 | 讓銀行成為養老第三支柱主力軍,亟需明確的政策推動
    與會監管專家表示,目前我國的養老群體一部分在儲蓄端,還有大部分在保險機構服務端,目標客群信息在過去的很長時期中,精準地沉澱在保險體系。因此,要激發理財的養老優勢,銀行理財需要更加細顆粒度的沉澱過程。劉麗娜建議,可以從合格金融產品和專業管理機構入手,引導金融機構開發普惠性、激勵性和規範性的合格金融產品,同時鼓勵設立專業管理機構,為投資者提供更多的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