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中旬,來自勝利、江漢、西南等多家石油工程單位的15名首席技師、主任技師、高級技師,來到中原石油工程公司「李元化技能大師工作室」參觀學習,分享了李元化從一名普通鑽井工到技能大師的成長經歷,對他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的工匠精神的給予高度評價。
李元化是中國石化集團公司技能大師、中原石油工程公司首席鑽井技師,鑽井三公司技師工作站站長,曾獲全國技術能手,中國石化技術能手、勞動模範,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十大能工巧匠」、優秀共產黨員,中石化石油工程「最美鐵軍工匠」等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是中石化集團公司首批聘任的18名技能大師之一。
初心似磐石 寒門子弟多才俊
90年代初,出生於豫東農村貧寒家庭的李元化以優異成績從石油鑽井技校畢業,成為鑽井三公司32814鑽井隊的一名鑽井工人。「選擇了鑽井,就跟著鐵人腳步走,人窮不能志短,幹啥都要幹出樣子!」上班第一天,李元化就在心裡默默為自己鼓勁。上班第二個月,正值吐哈油田會戰,他主動請纓遠赴荒漠戈壁,紮根井隊一幹就是6年,隨後又轉戰青海、陝北等國內各大鑽井市場。工作之初,工友們都會在忙碌勞累中抽空休息一下,他卻整日跟在師傅後面刨根問底,把不明白的問題隨時記錄在小本子上,下班後再仔細研究領會,直到徹底掌握為止。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起鑽反噴泥漿,他守井口打鉗子,一幹就是一個班,渾身上下全是泥漿,但從不抱怨。為了準確判斷井下情況,他常常在站臺上一站就是七、八小時,風雨無阻。
在鑽井隊多年的勤奮歷練,讓他練就了「千裡眼」的絕活,在鑽臺走一圈,就能將井下情況判斷的八九不離十。由於技術技能素質過硬,他參與施工了大陸科探井、普光1井、涪陵頁巖氣井等一批國內外「1」字號重點探井,憑藉過硬技能,對井下複雜及時處理,多次避免事故發生,挽回重大經濟損失,為油氣勘探開發作出了突出貢獻,其中「涪陵大型海相頁巖氣田高效勘探開發」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工作之餘,他最大的愛好就是看書學習,記錄 100多萬字的學習與心得筆記,撰寫17篇專業技術論文,並在國家級刊物發表。先後取得工程師、高級技師、人力資源管理師、實訓指導師等資格,自學獲得中國石油大學專、本科學歷。2002年,他代表中石化參加全國石油石化行業職業技能競賽,以總分第一的成績奪得石油鑽井工第一名,成為轟動一時的「全國鑽井狀元」,為中石化爭得了榮譽,也為全國的石油鑽井工人樹立了榜樣。
此後,李元化先後擔任鑽井三公司40598鑽井隊平臺副經理、高級技師,培訓考核站副站長兼教師,期間他率先提出了「四個一」培訓理念,參與編寫了鑽井司鑽取證培訓等十多部教材,獨立開發出井下複雜與事故處理等30餘個培訓課件,解決現場生產難題136項,創效1000餘萬元。
2015年4月,李元化獲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成為中原工程公司第一個獲此殊榮的專家人才。2016年1月,以李元化命名的中原石油工程公司首個技能大師工作室——李元化技能大師工作室在鑽井三公司正式亮相,自此,幾乎所有的節假日,他不是領著技師們跑井場找選題、搞試驗,就是召集大伙兒篩選課題、分配攻關任務,或者泡在工作室沒日沒夜地設計、繪圖、撰寫創新報告……
「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是企業為我搭建了創業平臺,為我鋪就了成長成才之路。」李元化說,「如果我不幹出點樣子,做出點貢獻,就愧對企業的培養。」28年來,他以「我為祖國獻石油,踏著鐵人腳步走」的深切情懷,從「寒門弟子」成為全國鑽井狀元,成為全國石油鑽井工的「領頭雁」,被譽為全國石油石化行業「金牌工人」。
甘霖潤無聲 桃李又是一年春
工匠隊伍的建設,技能人才隊伍的發展壯大,是實現先進技術、工藝和操作的關鍵,是決定施工安全、質量和效率的關鍵,是實現高效管理、快速發展的關鍵。李元化深知這一點。在鑽井施工中,制定的技術措施再完美,沒有強有力的操作執行層,沒有「能工巧匠」們精準操作、創新求變,就談不上有效落實。技能操作員工的技術素質、操作水平是實現企業安全高效發展的基礎和橋梁。
乘眾人之智,則無不任;用眾人之力,則無不勝。
李元化在不斷鑽研業務、提升自己的同時,通過實施員工創新創造計劃,加強勞模創新工作室、技師工作站等群眾性創新團隊建設,廣泛開展技術革新、發明創造、創新成果等評選推介活動,讓創新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凝聚。他利用鑽井隊倒班培訓、班組長輪訓、新員工入廠教育培訓等有利時機,開展「鐵軍名匠」巡講活動,帶領公司首席技師、主任技師、技能競賽獲獎選手等高技能人才進行成長經歷分享、工作經驗交流、創新成果展布,推動全員爭當操作能手、爭做崗位標兵。根據生產一線生產情況及培訓需求,組織工作室成員到生產一線進行「一對一」「一對多」培訓指導,籤訂師徒協議,接成師徒對子,全方位全過程進行技藝傳授,讓「帶徒傳藝」活動成為提升一線員工技能操作水平、增強隊伍實力的重要推手。近年來,他每年義務授課300課時以上,帶出的150多名徒弟全部走上重點崗位,其中90人取得技師、高級技師資格,22人獲局級以上比賽名次,其中10多人獲全國金、銀、銅牌,65人獲創新成果和國家專利541項,為石油工程行業培育出了一支素質高、能力強、作風硬的「鐵軍工匠隊伍」。
他以技能大師工作室為依託,發揮拔尖技能人才團隊智慧,組織開展難題攻關、專題研討等活動,形成了「技能大師領銜帶動、首席技師分工負責、主任技師主力實施、在聘技師廣泛參與」的人才培養新模式,帶動了廣大技能人才隊伍健康發展。先後開發《鑽井司鑽》等教材10餘部、「石油鑽井工崗位能力模型學習地圖」等配套課件175個、仿真模擬實操項目12項,編寫《液壓盤剎起放空遊車》等10多個競賽項目操作規程,參與開發「鐵軍e學堂」移動學習平臺等,目前這些教材、課件、學習平臺均廣泛應用於石油行業職工培訓和業務競賽。
他敏銳地覺察到,海外將成為石油鑽井隊伍角逐的主戰場,要想搶佔先機,必須加大人才儲備力度。於是提出了「依託普光電動鑽機,建立涉外電氣師培訓基地」的建議,並成功實施,有效解決了電氣師匱乏的問題。近年他組織開展了《油田企業拔尖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等7項課題研究,獲得中國職協科研成果一、二等獎,被國內外同行廣泛借鑑應用。
名匠鑄利器 劍拔沉埋顯鋒芒
石以砥焉,化鈍為利。作為新時代的石油工人,李元化堅守初心,不忘使命,壯志在胸。始終以「解決現場難題」為己任,圍繞一線生產重點和難點問題,做實現場生產難題徵集、論證、立項與攻關活動,組建立項攻關項目組,以攻關項目帶動推進現場解難,將制約現場生產和安全的重點工況、關鍵工序及生產施工難點作為攻關創新的課題,精研細磨,反覆試驗。累計解決現場生產技術難題600多項,獲得3項國家發明專利、46項實用新型專利、7項國家級創新成果、60多項省部級和局級創新成果,50多項創新成果在國內外推廣應用,推廣應用創效9000多萬元,被譽為「鑽井創新潮人」 ,他研製的《鑽井泵兩檔鏈條變速箱》填補了國內空白,被國內外石油行業廣泛應用,並獲得國家專利、全國職工技術創新成果一等獎及石油質協QC成果二等獎。
針對鑽井施工中「下套管、甩鑽具」兩個關鍵作業環節安全風險大、作業時效低的難題,他帶領團隊集中攻關,研製出滿足不同鑽機的《管具自動移送裝置》,應用後提高了鑽具移送自動化程度,作業時效提高40%,大大降低了安全風險,獲得國家專利和局級科技進步一等獎。該裝置作為石油企業科技創新產品,在全國石油裝備展展出推廣,創效1000多萬元。
他定期梳理優秀技能創新成果,甄選推廣項目進行成果孵化,形成成熟產品進行推廣應用,帶領成果研發人和成果產品下基層鑽井隊進行推廣應用巡講,讓基層員工充分理解結構原理、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提高作業時效,減低勞動強度,保障操作安全,助力安全高效施工,讓一項項創新成果在基層、在一線、在施工現場落地開花、枝繁葉茂,成為促進安全高效施工、促進提質增收創效的不竭動力。
君心如磐石,磐石無轉移。近幾年來,李元化多次拒絕國內外石油企業高薪聘請,堅守崗位,紮根一線,攻克了一道道生產難題,排除了一次次鑽井險情,研製了一項項創新成果,踐行著新時代「大國工匠」忠誠企業、矢志不渝的真純初心,踐行著石化員工「愛我中華、振興石化、為美好生活加油」的光榮使命,踐行著中原鑽井人「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擔當、特別能超越」的鐵軍精神,詮釋著新時代賦予產業工人的神聖使命,激勵著一批又一批石油人崗位創新,敬業奉獻,再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