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連雲港,古稱「海州」。因面向連島、背倚雲臺山,又因海港,得名連雲港。這是一座有著2200多年歷史的城市,境內的藤花落遺址是中國龍山文化城址之一。千百年風雅沐浴,無數美好的古村古鎮散落其間。他們孕育了文化的發展,承載了遊子們的鄉愁。天長日久、歲月留痕、形成了一個城市獨特而豐富的村鎮文化。
在連雲港有一座古城名為海州,從先秦時期置朐縣開始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可以說是連雲港這座城市的前身。古城始建於梁武帝天監十一年,明永樂十六年,加砌城牆,全長九裡一百三十步,約4600米,高兩丈五尺約八米。城有四門,分別為:東「鎮海門」、西「通淮門」、南「朐陽門」和北「臨洪門」。
自建城之初一直是海、贛、沭、灌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素有「淮口巨鎮」、「東海名郡」、「淮海東來第一城」的美稱。但古城歷史上卻是多災多難,1668年郯城地震、1939年日軍轟炸,再加上上世紀那段動蕩歲月的破壞,古城遭受滅頂之災消失在歷史的進程中。
1991年,連雲港市海州區對方圓2平方公裡的海州古城實施了改造,建成、恢復古街巷8條,恢復了朐陽門,修復了鐘鼓樓,重塑了古城昔日的形象。沿街樓臺錯落,畫梁雕棟,色彩紛呈,被遊人稱譽為「蘇北的夫子廟」。
鎮遠樓兩層的青石臺階和漢白玉的欄杆襯託出它的高大巍峨,鬥拱交錯、花窗映日,十分精美。但如今的鐘鼓樓,少了往日威嚴,多了幾分親切,許多當地居民將這裡作為休閒散步的場所。到了傍晚,這裡除了休閒聊天的古城人,還有跳廣場舞的大媽們以及跳交誼舞的人群。
說是古城,但給人的感覺都是仿古建築,但其實當你深入其中,還會發現很多古老的東西。比如海州市橋,有一條巷子叫蔣巷。巷子中有一座宅院,這是民族英雄鄭成功下屬將領蔣國均的故居,距今已有近400多年歷史。走進院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三十六塊巨大條石。這些條石是當年建造宅院時,工人在冬天利用地面灑水結冰從馬陵山運至這裡的。
海州二營巷,一個帶有民國特色,富有民國文化的小街!因民國名將孫立人將軍早期任職的海州稅警團二營駐紮於此而得名。老街安靜悠長,精緻的老海州銀器,可口的小吃,總讓人輾轉流連。
如今的海州古城雖被稱為「蘇北夫子廟",但是相比於南京的夫子廟人氣卻清冷很多。走在大街上的多是本地的居民,少有外地遊客慕名而來。雖然現在大力發展旅遊業,整體也得到一定的恢復。但在開發利用上面,總沒有像樣的手筆,宣傳的也不是很到位。古建築周邊的民居雜亂無章,磚混結合的房屋高低不一穿插其間,形成了水泥樓房與老式的庭院媲美;粉牆黛瓦與幕牆裝飾鬥豔的格局,實在是令人惋惜和悲哀!曾經輝煌的千年古城,未來的道路該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