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幸福」而設計/ 公共藝術裝置與泛博物館建築設計國際競賽

2021-02-22 一林設計工作室
四時四季,田園牧歌,春天的漫山的桃花和梨花、夏天長滿青苔的小橋和清冽的流水、秋天千年銀杏樹下飛舞的金色「蝴蝶」,冬天掛滿枝頭的甜蜜柑橘。這個長在川南丘陵山腰上的古村,在悠遠綿長的時間裡,從來沒有忘記呼應著土地與時節的氣息與節奏,自然而然,就是幸福的模樣。

幸福古村,儘可能保留古村原本的樣子,保護自然更好地生長,把這段美好的時光留存並收藏起來,但古村也不忘打開一扇窗,帶給人感召與啟迪。

我們將發起主題為【幸福,與原鄉共生長】的公共藝術裝置與泛博物館建築設計國際競賽,以一種豐盈、靜謐且質樸的方式,解構人與自然的幸福共生。「 質樸原鄉」是幸福古村最大的特色,土牆青瓦的川西民居院落,依山而建,面河而立,錯落有致,與自然環境相生相融,是少有的保存相對完整的古村落。

      

整個村子以蒼翠的山林為基調,以紅砂石文化為根基,以民居、庭院、古道、古樹、古橋、奇石景觀為代表,千年銀杏夫妻樹、龍抬頭、青蛙石、鷹嘴崖、清代石拱橋「趙橋」、大寨梯田、丹馬鹽鐵古道、古城牛角寨等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農業學大寨和知青歲月均在這裡留下了寶貴的印跡。幸福古村承載著鹽鐵古道千年的歷史與滄桑,以其悠久而厚重的古道文化、農耕文化、民俗文化,成為不少人心中的「詩和遠方」。

一路走在古村之中,南側的高山屏障雖然有些堵塞,但宏偉而挺拔的綠色著實讓人有些震憾。山頂一側的鷹嘴崖,顯得神聖且獨特,但隨著步道等基礎設施的完善,你也能走近神聖,俯瞰整個幸福谷。

根據丹稜縣幸福古村的在地特色,結合區域環境與人文資源,發起一個公共藝術裝置與泛博物館單體建築設計於一體的國際競賽,吸引全球頂尖的策劃團隊和優秀設計師、藝術家,將優秀的藝術作品與建築單體落地,形成自有的品牌與建築標籤,同時成立鄉創人才社群,提升幸福古村在全國美麗鄉村建設的知名度,為幸福古村的鄉建工作助力。

此次競賽依附於將整個村莊作為結合自然的同時展示文化、民俗與幸福生活狀態的博物館概念,具體分為遊線公共藝術裝置和泛博物館單體建築設計兩個板塊。遊線公共藝術裝置作為點綴,能作為幸福文化載體的同時,對景觀也是一種提升。結合相應功能,同時尊重當地文化語言,運用當地形象和材料,使古村的自然與藝術結合更和諧。

泛博物館建築則是整個村莊展示的總結,作為單體空間載體,對整個村莊的展品進行梳理。之所以不單單取名「博物館」,是希望它不單單是一種展示,更是對現有的、未來的、各類感官的、自然的、人文的、歷史文化以及民俗的一種展望和設計。設計單體的同時也要排布周邊的業態和布局,使區域更立體 。

競賽圍繞著線性的鄉村村域,古樸的鄉村畫卷、傳統的川西特色建築形式、閒適的天府生活狀態提出了公共藝術裝置設計類和泛博物館建築設計兩類獎項,對應參賽團隊對於幸福古村的場景表達。公共藝術裝置設計的選址可散布於整個村莊,結合各類感官,歷史文化、幸福有愛的閒適狀態等在地元素,對整個村莊進行點綴,同時需要考慮建造成本。
泛博物館建築的選址位於項目中絕佳的區域,南部自然的高山屏障,西部靠梯坡,面東方是風景優美的山谷。在整個約16畝地的選址上布置最多3000平米的泛博物館建築,儘量選取場地西側以保留場地東側完整的梯田狀態。建築以不破壞整體景觀面為前提,不突兀且用合理的方式進行落位,同樣需考慮建造成本。設計單體的同時需對周邊業態進行設想和排布。

公共藝術裝置選址可從核心區域及三條步道沿線選取

泛博物館建築在整個白線約16畝地的選址上,選取場地西側黃色區域以保留場地東側完整的梯田狀態。建築以不破壞整體景觀面為前提,不突兀且用合理的方式進行落位

評選將通過組委會初選入圍獎共14名,再由評委專家組評審決議,在入圍獎中最終評選出本次競賽兩組的前1、2、3等獎各一名1.A1(841mm×594mm)圖紙不少於2張,包含但不限於總平面圖、建築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效果圖及分析圖以及能充分表達設計構思的畫面資料。(圖版排版無特殊要求,可自定義排版)。3.圖版、圖片、圖紙等以JPG格式提交 ,精度應不小於300dpi。4.參賽者請同時提交創作草圖、工作照片及其他創作過程資料若干(圖片為JPG格式,精度不小於150dpi)。5.參賽者應根據作品的參賽內容採用相應的表達方式,形式不限、圖紙比例自定。6.不超過500字的A4紙WORD格式設計說明一份。7.參賽者(團隊)相關信息,包括姓名、地址、電話或微信、郵箱、單位、近照等資料。視頻(2-4分鐘):為使作品立意更好的呈現,可提交簡短視頻,含團隊成員亮相,結合展板對作品的設計構思進行描述,形式不限,視頻格式以MPEG、MP4、AVI為最佳。參賽者可於2019年11月23日-2020年1月6日在競賽官網提交參賽成果

主辦方

丹稜縣幸福古村發展有限公司

承辦方

四川一方文化旅遊有限公司

雲南艾思瑪特旅遊產業開發運營有限公司

推薦平臺

AIM國際設計競賽

合作機構

SMART度假產業智慧平臺、鄉創聯盟、知學學院、愛駕傳媒、好好生活

合作媒體

AC建築創作 、archrace 、設計競賽 、青年建築、日新建築、ikuku、境鑑、暢讀APP、構築空間、設計氣象臺、一林設計工作室、UniDesignLab、專築網、在藝APP、騰訊、網易、新浪四川、搜狐、人民網、今日頭條、一點資訊、雅昌藝術網、設計圈、中國西南網、中國青年網、四川新聞網、網通社成都、成都新聞網、設計之家、中國設計在線、中國公共藝術網、藝術中國、鳳凰藝術、中國建築藝術網、建築檔案

掃描下方二維碼查看現場圖片直播

更多競賽發布會信息

請持續關注近期公眾號推送

官方答疑群

官方答疑群群主

本競賽由第三方主辦,AIM作為競賽推薦平臺,

競賽的最終解釋權歸主辦方所有。

8月15日,AIM發起長春蓮花山公共藝術裝置國際設計大賽,想為東北大地帶去藝術的想像。經過25天的賽程,AIM收到了來自11個國家700多名參賽選手及團隊的報名,共收到312多份作品,經過評委認真的篩選,評選出62份優秀的作品。

同時經過評委多輪評選,選出了滿足蓮花山12個選點的入圍作品,將分別為長春蓮花山6公裡生態圈來全新鮮的氣象。此外對於蓮花本土的深度思考,依託對蓮花山在地性,環保性的解讀,也最終評選出了最終的3個獲獎作品

12個作品,分別對應參賽者對長春蓮花山生態旅遊度假區12個選點裡,生活、生產、生態的觀察和思考,大家用公共裝置創構蓮花山獨有的文化語境,為長春帶去大地藝術的可能。

蓮花四季,慧聚一方

長春蓮花山公共藝術裝置國際設計大賽

《光之分集器》

參賽者:張子嶽 袁燁

就讀院校:同濟大學

「光之分集器」選擇4號場地作為設計基礎,4號場地需要在創造公共藝術裝置的同時,改善閒置空房破敗的狀況,因此將對空房的改造本身便成為了裝置藝術的操作方法。「光之分集器」通過將閒置空房變為光的空間裝置的方法,在室內與室外、白天與夜晚營造出純粹的空間體驗。

裝置的靈感來自物理學原理「光的色散」,自然光在通過稜鏡後,分解成為單色光的現象。而場地中的7處相似房屋通過改造成為採納天光的新建築,扮演了收集7種單色光的角色。較小的房屋則被掀去屋頂,成為承接自然光的發生器。

首先將閒置房屋的屋頂全部去除,並對門窗洞口進行填補與結構加固。在保證結構安全的前提下,將輕鋼部分安裝在保留牆體之上,並對室內部分進行修整,為了體現色彩的抽象和純粹,室內選擇白色方型瓷磚作為主要材質。新結構完成後,使用板材對內部和外部進行封閉並粉刷,並安裝彩色玻璃。建築保留了斑駁的建築山牆,同時帶有鮮豔色彩的採光屋頂,帶來耳目一新的體驗。

水泥步道將房屋串聯在一起,強調了藝術裝置的人工感。雜草將被清除,取而代之的是短草組成的草坪,在晴朗的季節甚至雪季,人們可以在遊覽裝置後,漫步在修整的草坪之上,建築從主角變為背景,一切回歸自然。

《蒲公英的希望》

參賽者:Dharma Wijaya 陳富城

就讀院校:清華大學

作品以蒲公英作為設計基礎,不僅提供優美、輕盈、透明、平靜、謙遜和自然感的印象,更展現了形狀裡的未來主義、結構的現代性以及本身對於蓮花山周圍環境、人的融合性與互動性。

《找回四季的「大棚」》

參賽者:吳昌亮、喬炯辰、張雅楠

就讀院校:東南大學

大棚,拒絕了四季的變遷,將時間定格,為人類提供各種反季的瓜果蔬菜,卻失去了季節更迭的驚喜與不經意的改變。

作品以兩片鏡牆為基本單元,通過鏡面反射與視錯覺的原理,再造了一個虛擬的「大棚」,由於沒有了物理上的隔絕,「大棚」找回了屬於它的四季,在經歷不經意的改變。

將虛擬的大棚至於採摘園中,放在真實的採摘大棚旁邊,是一種真實與虛擬的對比,是反四季與正四季的對比,也是人工與自然的對比,既是矛盾,也具有戲劇化的張力。

1號勸農大街全線

《百鳥歸林,風舞蓮花 GO WITH WIND》

參賽者:吳曉帆、徐樂

就讀院校: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

長春蓮花山生態旅遊度假區位於吉林省長春市東部,而長春長白山區域作為候鳥遷徙路線上的一環,受中亞以及東亞澳大利亞兩條候鳥遷徙路徑的影響。吉林省鳥類共289種,其中候鳥佔83% (240種)。為了喚起人們對於候鳥的關注和弘揚與自然共生的主題,我們的設計有兩部分組成:

 

一部分是對勸農大街兩側地形的塑造,通過起伏的地形幫助遮擋道路的噪聲和揚塵,創造獨特的微氣候,種植本地植物和草地,創造供鳥類棲居的合適生境。地形的形態模擬蓮花花瓣,車輛開過可以動態的方式感受兩側蓮花瓣翻飛的獨特景觀。

 

另一部分通過設計每一個單元都能獨立隨風飄動的候鳥雕塑,組成動態的天際景觀。每個單元的頂部設有膜狀太陽能板,夜晚雕塑承載了燈光的功能,用白天收集到的太陽能供給夜晚的燈光。燈光設計遵循黑夜原則(不往天空打光),最大程度降低對野生動物的影響。

2號 花海大道北側入口

《Loop of Awareness》

參賽者:孫鳴飛

工作機構/就讀院校: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中央美術學院

是什麼維持著我們的親密關係?「渴望」與「恐懼」。你可以靠近我,但我始終需要安全距離以維持真相。無論真相是什麼,人們都在試圖將個人自身的清晰形象一步步地推向自然空間的邊緣。正如居伊·德波所說:「人對自身本性的佔有也是他對宇宙展開的把握。」反之亦然。

在意識之環中,每個人所能夠佔有和感知的空間被觸手可及的彩色紗所裹挾和限定出來。這種材料曖昧模糊的屬性,包容無限複雜性在其中產生。虛實之間的相互預示賦予了這一空間容器更大的景深和張力,使得人們需要通過不斷的「空間漫遊」來感知周圍的存在,參與者即被視作為一種裝置元素,但不等同於物化。置身其中,人們用整個身體參與,感受,閱讀這個裝置,在這個過程中人與材料、與整個環境被彼此灌注了生命能量。此刻身體成為了優雅的符號,被賦予指向自我意識最純粹的實現,世界頓時幻化作充滿意義的舞臺。

歐根紗具有質地輕柔、良好的透光性、便於加工、價格低廉等優點,並可以從大量二手廢棄織物中回收再利用以保護資源和環境。紗織物堆疊組合形成一系列連續動態的模糊界定的空間,結合鋼化玻璃頂面板和照明系統對於自然與人造光源的引導和控制,可以形成影姿綽約,如夢似幻的效果,在白天與夜晚均具有極為豐富與生動的表現力。

3號 主題驛站

《 一步一禪花》

獨立藝術家:蔡雅玲

作品頂視圖為中國傳統紋樣中的吉祥寓意的蓮花,選用長春老工業基地常見的不鏽鋼網這種環保材料,巧妙地變成一個迷宮。讓人們可以充分地和這個裝置產生互動,中間蓮子心的部分設計成不鏽鋼椅子,可以讓人們在其中休息。透明的網又能看到周圍的一切景物,顯得通透又有詩意。夜晚加入燈帶,暖黃的燈光把這朵蓮花襯託的更為璀璨高雅。

我還希望利用不鏽鋼網的特點,在上面用塑料瓶蓋之類的去拼一些字,人們可以從入口處開始閱讀,走完全程就是一個閱讀一個故事的過程。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其中,當遇到岔路口,人的選擇就決定了故事的走向。五顏六色的瓶蓋既環保,又增加了很多趣味性。

整個裝置從高空看下,仿佛一朵不會凋謝的聖潔雪蓮花在田野開放。和東北這個著名的雪國完美融合,材料環保好實施。在蓮花山這個美麗的風景區盛開這麼一朵雪蓮,必然吸引好多遊客參與其中。

4號 鴕鳥山莊閒置空屋

《光之分集器》

參賽者:張子嶽

就讀院校:同濟大學

「光之分集器」選擇4號場地作為設計基礎,4號場地需要在創造公共藝術裝置的同時,改善閒置空房破敗的狀況,因此將對空房的改造本身便成為了裝置藝術的操作方法。「光之分集器」通過將閒置空房變為光的空間裝置的方法,在室內與室外、白天與夜晚營造出純粹的空間體驗。

5號 鴕鳥山莊水庫

《入口》

參賽者:孫雪怡

工作機構:元初建築設計事務所

沿道路一側放置的入口,通向水下未知空間。樓梯在人視線越過水麵以下時戛然而止,透過深藍色玻璃望見的湖水與對岸的樹林交織在一起。兩條筆直的燈帶在水面延續通道的方向。通過創造非日常空間,改變觀者的位置和視角,引起參與者對習以為常的自然景象的重新認識。

6號 力旺孔雀林

《VISUAL DATA LANDSCAPE》

參賽者:Santiago Gomez Plata、Enrique Villamuelas

Cayetana Maldonado

工作機構:ETSAM UPM

Visual Data Landscape is a fenomenological device that displays de unique climatological features that Echoes of the Valley provides throughout the course of the seasons.

A recycled rope covers the vast majority of the river standing on a light structure on   both sides. During the cold winter it enhances the 「Rime Miracle」 by capturing mist and fog from the ambiance and cristalizing on each thread.

During Spring dew substitutes frost allowing moss and greenery to grow. After that, in the summertime the high rates of humidity and precipitation soak the net, and the water starts to drizzle cascading into the river. In autumn the net collects the surrounding fallen leaves and the wind makes them soar through the net, not allowing them to touch the water’s surface.

7號 花海帳篷營地

《蒲公英的希望》

參賽者:Dharma Wijaya 陳富城

就讀院校:清華大學

As we know nature in Chinese called 「自然」, which we can break down into character 「自」 which means self and 「然」 originally from 「燃」 which means burn or process of evolution.From this step, I have an idea to use a dandelion flower as an analogy in myinstallation.

Dandelion is an ordinary flower and definitely can not competewith another beautiful flower, like rose and lotus, but its life cycle isenough to represent the core value about what we call 「nature」 and 」ecology」.Even the flower is small, it can survive through 4 seasons. Dandelion is alsonot like other flowers, the beauty of dandelion appears after the flower haswithered, It brings life in every seed it has and flying toward the sky with ahope that they can grow and bloom again in different time and place. 

 

This never-ending cycle life and death of the dandelionillustrates well what is meant by 「自然」 and it has perpetual meaning in it which alsorepresent The Lotus Mountain.

The design intended not only to give a beautiful, light, floating, transparent, calm, humble, and nature-like impression visually but also to show the futuristic side of its geometric shape, the modernity of its structure and interactivity with its surrounding. This overall design is expected to successfully showcase a combination of art, science, and nature.

8號 世茂蓮花山小鎮

《指引》

參賽者:唐徵維

就讀院校:中央美術學院

作品的安置點在世茂蓮花山小鎮,是蓮花山的重鎮,所以以蓮花為意向進行幾何抽象造型。蓮花地下破土而出,只露出尖尖角,欲意「出淤泥而不染」。不鏽鋼的鏡面材質,使得蓮之聖潔,不染超脫,斜面的的鏡子反射著天空,將美麗的蓮花山的天空帶進地面,讓觀者在俯看體味蓮花山的獨韻的同時,也能看到蓮花山的美好天空。

9號 採摘園

《找回四季的「大棚」》

參賽者:吳昌亮、喬炯辰、張雅楠

就讀院校:東南大學

大棚,拒絕了四季的變遷,將時間定格,為人類提供各種反季的瓜果蔬菜,卻失去了季節更迭的驚喜與不經意的改變。

作品以兩片鏡牆為基本單元,通過鏡面反射與視錯覺的原理,再造了一個虛擬的「大棚」,由於沒有了物理上的隔絕,「大棚」找回了屬於它的四季,在經歷不經意的改變。

將虛擬的大棚至於採摘園中,放在真實的採摘大棚旁邊,是一種真實與虛擬的對比,是反四季與正四季的對比,也是人工與自然的對比,既是矛盾,也具有戲劇化的張力。

10號 花海農田

《山·脈》

參賽者:宋猛猛

就讀院校:中央美術學院

工作營活動中在花海現場,一行人站在路邊,山給你的空間和味道,有一種喚醒感,直覺上特別想鋪一條「近」山的路,成為了一個觸發點。

 

希望通過個體的角度,提供一個人與自然之間尺度關係上的思考,由視覺到內部力量轉化的的激發。也是由一個微小的觸發(A·懷特海德的十三張多米諾),形成一種漣漪感的內在邏輯,一個開放性連結的建立。

 

人可以順著視覺的腳步,一直層疊過去,感知那種無限接近的力量。反過來看,是山對人的打量,是山腳的延伸和一種儀式感的邀請。一來一回,互為觀照。每個個體對自然(山、大地、土壤)的理解過程,自助形成的共識,也是對個體自我形成的過程。

 

註:第一塊為初生兒的腳印,最後一塊為蓮花山地貌。

11號 亞泰蓮花山生態小鎮

《距離》

參賽者:餘梓梁、馬琳

就讀院校:東京工業大學

蓮花山這片廣闊的土地上有著更廣闊的天空。該設計希望通過建立新的人,鳥和風三者之間的關係。使人重新思考人類的生產生活應該和自然保持怎樣的距離。

 

亞泰蓮花山生態極佳,60多種鳥類棲息於此。該設計為鳥兒提供了一個人工休憩地,層疊垂下的裝置隨風擺動,鳥兒的活動與偶然經過的風共同構成這一裝置的景觀表現。風速是決定鳥兒分布的因素之一,風速較大時,受力矩影響,下層擺動幅度增大,鳥兒向穩定的上層移動。

人的參與則賦予了裝置更多的偶然性與互動性,當人靠近或進入裝置,下層的鳥兒受到人的擾動,或是向上層移動,或是飛離裝置。人們可以用手觸摸下層裝置,感受鳥兒棲息過的場所。

 

當鳥兒受到風或人的擾動飛向天空時,人們的目光也隨之向上。在許多人關注土地以及土地以上的花時,我們希望人們不要忽視這片天空,這片與土地相互滋養,哺育一方人的天空。同時,通過人與鳥兒活動的相互影響,思考人類活動對自然的擾動。

12號 勸農大街入口轉盤

《彩色森林》

參賽者:張洪濤、李亮、周大成

工作機構:吉林省本元建築設計有限公司

五彩斑斕絲綢給你給人以活力和生機勃勃的感覺。蓮花山是可以近距離接觸大自然與大自然零距離接觸的地方,入口的地方一定是能帶給大家視覺衝擊的地方,讓人有脫離城市的界限融入自然感覺,五彩斑斕的色彩是城市所不具有的,讓旅遊者剛到轉盤的路口就有心情愉悅的感覺,使人快速融入環境。

圓環的材質採用中國傳統的絲綢主要材料,因為絲綢的根源的源於自然,也更親近於自然,顏色採用彩虹的七色系,用過顏色漸變形成一個彩色弧面,看上去非常的漂亮,給人以視覺衝擊,震驚的感覺。

有了這個簡單卻包羅萬象的概念,我們便開始尋求一種能夠將其展現得淋漓盡致的方式,希望通過一系列最常見、最簡單的元素如:結構、光線、透明度、陰影、輕盈度、形式、敏感度、變化、驚喜、材料等,讓參觀者能夠沉浸式地體驗自然,其中絲綢仍然毋庸置疑地佔據著絕對主導的地位。

恭喜以上獲獎及入圍團隊!

藝術創作應該沒有好壞之分,只要是發源於本心的創造和探索就值得被看見,本次競賽的獲獎及12入圍作品也只是一個充滿偶然性的選擇和階段性的肯定,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參賽者能通過一次競賽,一次全身心的創作過程來獲得對大地,對區域,對鄉村甚至是對人的思考和理解,這個過程有可能更珍貴。同時,未能入圍的作品也並未喪失落地的可能性。

感謝大家對AIM的關注與支持!接下來AIM將有更多探索區域生活方式與人文環境的競賽會發布,期待繼續看到大家的作品。

相關焦點

  • 「無想而為」南京溧水無想山全域旅遊公共藝術裝置設計競賽TOP100...
    2018年,9月17日  第9屆AIM年度大賽  「無想而為」南京溧水無想山全域旅遊公共藝術裝置設計競賽  一場本土化的大地藝術季拉開了序幕  36個競賽選點  721份來自海內外的作品  歷經秋冬兩季  終於迎來了揭開第一輪初選作品的時刻
  • 建築師馬巖松設計的現代藝術裝置
    馬巖松傾力設計VERTU現代藝術裝置 馬巖松傾力設計VERTU現代藝術裝置2011年10月,在米蘭市中心美麗而著名的歷史建築塞爾貝羅尼宮(Palazzo Serbelloni)上演了一場歷史與現代交匯、藝術與靈感交融的盛大場景
  • 深圳歌劇院建築方案設計國際競賽日程安排延期
    ____記者2月6日從深圳市城市設計促進中心獲悉,根據疫情防控需要,深圳歌劇院建築方案設計國際競賽日程安排延期,公開徵集階段參賽文件提交截止時間調整至2020年3月10日15:00前。____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延長2020年春節假期的通知》、《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企業復工和學校開學時間的通知》等工作要求,由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深圳市建築工務署主辦的深圳歌劇院建築方案設計國際競賽,日程安排延後。
  • 國深博物館建築方案設計國際競賽 確定10家設計機構入圍
    原標題:國深博物館建築方案設計國際競賽 確定10家設計機構入圍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5月9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秦綺蔚)記者5月9日從深圳市城市設計促進中心獲悉,國深博物館(暫用名)建築方案設計國際競賽資格預審會日前舉行。
  • 2019臺達杯國際太陽能建築設計競賽成果發布
    在中國舉辦的「國際太陽能建築設計競賽」正是以此為宗旨----始終關注最具現實意義的熱點問題,通過設計手段和工程實踐向全球傳播低碳節能環保的建設與生活理念。這項活動由國際太陽能學會、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主辦,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太陽能建築專業委員會及國家住宅與居住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承辦,臺達冠名,以組織競賽的形式推動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在建築、生活中的應用,傳播環保節能理念。
  • 深圳歌劇院建築設計方案國際競賽正式啟動
    國際競賽新聞發布會 在市政府新聞發布廳舉行 會上正式啟動深圳歌劇院 建築設計方案國際競賽工作 並對競賽項目的有關情況進行了通報
  • 「世界級」深圳歌劇院建築設計方案國際競賽正式啟動
    1月16日,深圳歌劇院建築設計方案國際競賽新聞發布會在市政府新聞發布廳舉行,國際競賽工作宣布正式啟動,目前,正面向全球公開徵集優秀創意設計方案。記者從會上獲悉,「新時代十大文化設施」各項目穩步推進。2.用地和建設規模情況設計用地範圍17.5萬平方米,由望海路分為南區、北區。南區為歌劇院主體功能地塊,用地面積14.4萬平方米;北區為歌劇院配套功能地塊,建設用地面積3.1萬平方米。設計範圍西北側為現狀蛇口山公園,北側為未建設綜合開發用地,東側為現狀深圳灣運動公園,西南側為現狀居住區。總建築面積約為22.2萬平方米。
  • "UIA-霍普杯"2013國際大學生建築設計競賽評獎揭曉
    房天下   2013-09-26 15:01 [摘要] 2013年9月25日,「UIA-霍普杯2013國際大學生建築設計競賽評審會」在重慶大學A區主樓一層正式舉行。
  • 講座預告:LIXIL國際大學建築設計競賽:NEST WE GROW
    就在這樣一個地方,曾開展過一次以「北海道生態生產空間」為主題的國際大學建築競賽:第四屆LIXIL國際大學建築競賽。LIXIL國際大學建築競賽第四屆主辦的主題則是圍繞北海道開展:「生態生產空間 – 全感官體驗北海道」。
  • 東角頭將有世界級文化地標,深圳歌劇院建築方案設計國際競賽啟動
    1月16日,深圳「新時代十大文化設施」之首——深圳歌劇院傳來新消息,選址已敲定南山區深圳灣畔的東角頭片區,佔地共17.5萬平方米,採用「全球邀請+公開海選」的方式向全球徵集優秀創意設計方案。現已通過全球邀請,遴選出8家在國際公共設施設計領域有所建樹的設計機構參與,並將於7月1日前完成共計三階段的設計方案國際競賽,確定最終實施設計方案。
  • 邛崍開展「種子力」公共裝置設計競賽徵集活動
    四川新聞網成都7月28日訊 2020年7月27日,由成都邛崍市旅投集團主辦的「種子力」公共裝置設計競賽,正以「一粒種子,讓創意自然生長」為主題,面向全球設計師、建築師、藝術家、創意人等進行公開招募。本次活動還邀約包括日本設計大師黑川雅之、日本花道大師吉元燁子等多位設計、建築、創意、藝術相關的大咖助陣,除了在競賽單元中評選出最具創意的公共裝置設計作品,在天府大地上,還有一場關於「大地藝術」的盛事即將拉開帷幕。「種子力」公共裝置設計競賽作為最重要的單元之一,將為天府文化的發展與公園城市的踐行,探索出更多來自全球新銳創意力量的可能。
  • ennead建築事務所摘取長江口中華鱘自然保護區國際設計競賽桂冠
    2019年3月6日 —— 近日,長江口中華鱘自然保護區國際設計競賽結果正式公布,由ennead建築設計事務所與Andropogon景觀設計事務所合作完成的作品在眾多方案中脫穎而出,摘取競賽桂冠。獲得該項目設計競賽冠軍,是繼主創備受矚目的上海天文館設計之後,ennead建築設計事務所在中國公共和人文建築領域取得的又一成果,充分反映了ennead在人文空間塑造方面的遠瞻性和豐富經驗,彰顯了事務所通過建築實踐助力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可持續理念與人文責任感。
  • 如何創意設計主題公園互動式燈光藝術裝置?
    燈光藝術裝置都有著別具一格的構思,運用常見的造型、常見的材質設計出絕妙的藝術品,抓住聲、光、電的融合,表達設計師的所思所想,使得互動燈光裝置藝術比其他藝術形式更具有親和力,更容易被人們所接受和喜愛,更好的營造旅遊景區的公共氛圍。
  • 中山大學附屬(南沙)口腔醫院啟動建築方案設計競賽
    中山大學附屬(南沙)口腔醫院啟動建築方案設計競賽金羊網  作者:張豪  2019-08-31 未來打造成為南沙新區、粵港澳大灣區醫療科研新高地和國際醫療中心
  • 競賽廣場方案設計_2020年競賽廣場方案設計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深圳灣文化廣場位於深圳南山區的後海中心海濱,這裡是近十年來飛速發展的經濟新區和世界科技創新的集合點。整個項目由屋面覆土廣場、地景建築以及地下公共展覽空間三部分組成。 項目總佔地面積約9.7萬平方米,MAD設計的南北展館建築群——深圳創意設計館和深圳科學生活館——佔地約5.1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為18.2萬平方米。其中的創意設計館位列深圳「新十大文化設施」之一。    1.
  • 競賽——塔蘭託老城區重建復興國際設計競賽
    本次塔蘭託老城區重建復興國際設計競賽的目的是通過一個行動計劃來創造一個未來的老城和啟動的發動機再生的方法。競賽試圖激活城市潛在的能量和天賦,未知和未充分利用的資源,尋找創新的方法來解釋資源,畫出記憶,創造力、靈感、思想和方法。設計成果應有助於加強老城區在一個城市和更廣泛的領土範圍的公共功能的重要性,,強調塔蘭託作為義大利的一個大型的具有文化吸引力的城市。
  • 愛空間攜「RESET」 藝術裝置亮相北京國際設計周
    2020年9月23日,東經115.7°,北緯39.4°,中國,北京,這座擁有3000多年歷史的偉大城市,又一次迎來了全國藝術設計領域最大規模的行業盛會,愛空間標準化家裝與madeofDNA、三生ONEWOOD聯合策劃並發起「RESET:疫情後的島」藝術裝置巡展,亮相第十一屆北京國際設計周——「設計中國北京」特邀平行展。
  • 未來已來 · 2015中國國際酒店設計競賽
    8月29日,2015「未來大師」中國國際酒店設計競賽於海寧市名力朗豪酒店正式開幕。未來聚焦在趨勢上,趨勢如何擴大,在趨勢創造者,趨勢領袖,趨勢追隨者,主流群體,保守者、反創新者中間找到設計師的本我,在酒店設計領域的競賽中尋找到關於「未來」的趨勢,關於設計師在趨勢中的自我定位的集體判斷,是第二屆「未來大師」中國國際酒店設計競賽的目的與意義。
  • 「新 新街區」城市街區設計國際競賽落幕
    「新 新街區」城市街區設計國際競賽落幕 房地產門戶房天下
  • 向海而築:佳兆業金沙灣濱海公園生態建築國際設計競賽啟動
    12月28日,由佳兆業國際樂園集團主辦的 「向海而築」大鵬金沙灣濱海公園生態建築國際設計競賽正式啟動。本次競賽由深圳市大鵬新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指導,得到了深圳技術大學藝術科技研究所和深圳雕塑協會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