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廈門日報訊(文/圖 記者 羅子泓 廖閩瑋)空中自行車道運營不到半個月,低齡兒童騎車嬉鬧、大人載著孩子騎行、遊客散步穿行車輛中、禁停區變停車區……各種不文明現象時有發生,讓這條被譽為「空中最美」的車道,風景大打折扣。
在每個入口處,都有明顯的禁停、禁載人、禁止12歲以下兒童及行人的標誌,也有一份紅頭文件《廈門市公安局關於自行車專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通告》。儘管入口處的工作人員一再勸導、阻攔,攔下了部分違規人群,但架不住有大人或者大人帶著孩子,無視標誌、通告和口頭勸阻,強行「闖關」,結果帶來了車道上的亂象。
昨日,記者走訪自行車道各入口處,了解車道亂象的源頭所在——「闖關」亂象。
【亂象1】
「我把孩子帶上去,自己負責總可以吧」
父母載孩子闖關教孩子虛報年齡
昨日下午2點,空中自行車道洪文BRT站入口的市民絡繹不絕。
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前來,載著孩子邊往車道裡走邊問:「我能帶孩子上去體驗一把嗎?」現場執勤的工作人員明確告知,不能載人。令人哭笑不得的一幕出現了,有的家長直接指著提示標語上的「違者後果自負」幾個字說:「我把孩子帶上去,我自己負責總可以了吧。」邊說邊硬往裡闖,幾番勸說攔阻無效,工作人員無奈地搖了搖頭。
一位騎著雙人單車,載著年約三四歲的女兒的年輕媽媽說:「管理方既然在站點邊的公共自行車租借處放置了雙人自行車,就表示可以騎。」工作人員解釋雙人車可能是別的租借者停放在這裡的,這位年輕媽媽不依不饒:「你們這既然是公共設施,為什麼不讓公眾使用?孩子的安全我自己照顧,不用你們擔心。」同樣闖關進入。
另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之前在過關口要進入車道時,有孩子不假思索地告訴他,自己「今年只有11歲」,但聽到回答後,孩子家長立即跑過來,一邊教訓孩子「你要告訴人家已經12歲了」,一邊帶著孩子往車道上走。
據記者觀察,有些父母帶著幼小的孩子,在車道上騎行一會後,孩子哭鬧或口渴要喝水等,父母就會將車停下照顧孩子,有時直接停在車道中央,給後方騎行者造成不便;而一些低齡兒童,往往會邊騎車邊嬉鬧,或騎行得歪歪扭扭,影響其他騎行者。
【亂象2】
「走個路有什麼不行?太小題大做了」
市民執意步行理由千奇百怪
據工作人員稱,每日試圖步行進入自行車道的行人也不少,雖然大部分都會被勸阻,但也有少數「強硬分子」。
「有些不講道理的,可犟了!」在市行政服務中心站執勤的工作人員張先生回憶道,幾天前,一位戴眼鏡五六十歲的男子,背手踱步走上空中自行車道,被正在執勤的張先生攔下。「先生,這上邊不能走人,請走下方人行道。」張先生說。男子竟反問:「不走這裡,那我怎麼散步?」說罷非要闖入車道。
昨日下午,市行政服務中心站入口處,一位女士帶著三個小男孩從扶梯走上了自行車道。兩名12歲以上的男孩騎車上了車道,該女子則牽著另一位年紀幼小的男孩,走在自行車旁邊。「我們是一家人,當然要一起進去,兩個孩子騎車,我在邊上走著,還能照顧他們呢。」這個女子同樣有著自己的一套說辭,帶著孩子步行闖入車道中。
另一名想要在車道內散步的老太太,聽到勸阻則表示:「走個路有什麼不行的?太小題大做了。我靠邊上走,又不到中間,不妨礙他們騎車,上面也沒有機動車,走路和騎車,速度都比較慢,真的撞上了,最多皮外傷,怎麼會對我和他人造成危險呢?」
【連結】
空中自由騎行 不要丟了文明
空中自行車道頻現不文明亂象,停車拍照、「橋」上步行、電動車違法進入
廈門網-海西晨報訊(記者 陳小斌)空中騎行,風光無限好,但請別讓素質「掉了線」。
廈門空中自行車道雲頂路示範段,系全國首條、全世界最長的空中自行車道。已投入試運行近半月的它,不僅吸引諸多市民前往體驗,也成為全國關注的一大焦點。大多數市民對它愛護有加,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不文明行為,帶來不小的安全隱患。
有人隨意停車拍照、年輕男女牽手並行、電動車違法進入、行人上去行走……昨天,晨報記者通過現場走訪,發現這樣一些不文明行為。
不僅是空中自行車道,風靡廈門的共享單車也受了不文明的「傷」。記者走訪發現,一些共享單車坐墊遭毀壞、剎車線被拔、號碼牌被刮,甚至輪胎都不翼而飛。
這些不文明行為,您是否也曾遇到過?是否有好的提議想說?如果有,請您撥打8080000或通過海西晨報官方微信和微博聯繫我們,把您的遭遇和建議告訴我們。
此外,我們也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進來,一同倡議文明出行,善待和尊重美麗的車道和單車,一起向不文明騎行行為說「不」,做文明廈門人。
【現場直擊】
鏡頭1
電動車來「湊熱鬧」
空中自行車道為自行車專用,但有一些電動車騎手也「拖家帶口」來「湊熱鬧」。
昨天17點30分左右,在BRT金山站附近的空中自行車道上,記者看到一名男子騎著一輛電動車,後座上還載著一名女子。從電動車旁經過時,記者看到了更為令人驚詫的一幕,該電動車的前方竟還坐著一名小孩。
「電動車不能上空中自行車道,在空中自行車道上行駛禁止載人,你不知道嗎?」當電動車行駛至空中自行車道與BRT人行通道連接處時,一名工作人員示意電動車騎手停車,對電動車拍照取證並警告說,「下次看到,就要扣車了」。騎手稱,他不知道這些規定,為圖方便就騎上來了。
該工作人員稱,空中自行車道現在還是新鮮事物,不少人是第一次上來,目前主要以勸導為主。
鏡頭2
隨意停車影響通行
橋上的人停車看風景,橋下的人正為你捏一把汗。記者沿著空中自行車道騎行10多公裡,發現最為突出的亂象當屬隨意停車。
昨日16時40分,在空中自行車道蔡塘段(往機場方向),一名年輕女子在專用道上騎行。突然,她停下車,拿出手機,撥弄好頭髮,調好角度,來了一張自拍。後面的騎手趕緊轉向,從她身邊疾馳而過。
仙嶽路正上方的空中自行車道呈「U」型,有不錯的觀景角度。昨天下午,記者看到,有5位市民留戀這裡的美景,有的直接把車停在路中間。他們有的互相交談,有的拿出手機為對方拍照。當記者上前勸說時,有市民表示:「我們拍完照就走,不礙事。」
此外,還有個別「無主」的共享單車,被「遺棄」在過道上。
鏡頭3
年輕男女牽手並行
根據《關於空中自行車道交通安全管理的通告》,市民不得在空中自行車道上扶身並行,這樣不僅易引發交通事故,當事人也將面臨警告或罰20元的處罰。
但有些年輕男女無視該規定,在空中自行車道上「耍浪漫」,任性地扶身並行。
昨日17時許,記者騎行至仙嶽路正上方的空中自行車道上時,發現一男一女並行,男騎手時不時把手放在女騎手背上,遇到有坡度的地方時,用力一推,讓女騎手「奔向前去」。
無獨有偶,昨日17時15分左右,在蔡塘段,一男一女時不時並行牽手,男騎手也時不時把手放在女騎手肩上,女騎手則撒開右手,用手指著遠方的美景,叫男騎手看遠方的美景,極其危險。
鏡頭4
行人在專用道上行走
空中自行車道禁止行人進入,僅供自行車和執行特定任務的車輛通行。記者在多個出入口處發現,一些不知情的市民,要步行進入車道時被工作人員攔下,但也有不少行人還是上去行走。
昨天17時45分左右,記者發現一名行人行走在空中自行車道蔡塘段,他邊走路邊接聽電話,並沒注意護欄上的提示牌。行經的騎手們紛紛按響鈴,然後小心翼翼通過。(記者 陳小斌 見習記者 朱加良)
【相關新聞】
遭人破壞被加鎖共享單車很受傷
廈門網-海西晨報訊(記者 陳小斌 潘達 見習記者 朱加良)共享單車入廈,更加方便市民出行,但有個別人把共享單車整得「遍體鱗傷」,令人遺憾。
昨天下午,記者在呂嶺路鐵路橋下發現兩輛共享單車,一輛剎車線被拔,另一輛則前輪破胎。
隨後,記者又來到蔡塘廣場,這裡停放著十幾輛共享單車,但一些市民卻找不到共享單車騎,這是什麼情況?原來,已有近10輛破胎,一輛被加裝私鎖,兩輛號碼牌不翼而飛,只有4輛可以正常使用。
在公共自行車道忠侖公園入口天橋下,一輛共享單車的前輪已丟失,孤零零地躺在天橋下。
將共享單車化為「私有」也是常見的不文明騎行行為。昨日下午,記者在湖濱北路的兩處小區看見數輛被戴上「鐐銬」的共享單車。有市民告訴記者,他多次見過共享單車鎖頭被撬掉,被私有化。
展開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