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校委會成員、工學院機械工程學系副教授張祺忠因涉嫌殺妻已於8月28日被捕。
8月28日,香港警務處發布新聞公報稱,警方於8月28日拘捕一名53歲男子,他涉嫌與一宗在西區發生的謀殺案有關,案中其53歲妻子死亡。此前,警方於8月20日接獲該名男子報案,指其妻子於8月17日凌晨最後露面後便告失蹤。
警方經調查後,28日下午在西區薄扶林道一辦公室內發現一個木箱,箱內有一具屍體。屍體的頸部被電線纏著,初步懷疑是該名失蹤女子。該名53歲男子涉嫌謀殺被捕,現正被扣留調查。警方稍後將安排為死者進行驗屍,以確定其死因。港島總區重案組正積極跟進調查案件。
據香港《大公報》、香港電臺網站等香港媒體報導,上述被警方拘捕的53歲男子即為張祺忠,警方發現其妻子陳慧文屍體的辦公室是張祺忠在港大黃克競樓的辦公室。
港島總區刑事總部警司羅國凱表示,根據警方調查,8月16日晚上,疑犯張祺忠妻子陳慧文曾與長女就廁所清潔問題爭拗,其後女兒離家出走,張祺忠被陳慧文責怪「為何她與女兒爭執時不幫忙」,兩人因此發生爭執。
8月20日,張祺忠向警方報案稱,其妻子陳慧文已於日前失蹤。張祺忠聲稱,8月17日凌晨,自己因家事與妻子發生爭執,睡醒後發現妻子已失蹤,無法聯絡。
羅國凱說,張祺忠的女兒在知悉母親失蹤後,曾在港大貼出尋人啟示。根據警方調查,張祺忠無經濟問題,家庭中有爭執但無家暴紀錄。
警方在查看閉路電視後發現,陳慧文未離開居住的偉倫堂,而張祺忠其間曾搬運過一個大型木箱,被認定可疑。
經調查後,警方8月28日下午突擊搜查張祺忠位於港大黃克競樓的辦公室,發現一個木箱,打開後發現內有一個行李箱,當時已有血水滲出並伴有惡臭,行李箱內藏有一具已發脹腐爛、只穿內衣褲的女屍,頸部有電線纏繞,警方初步推測是被勒死,準確死亡時間暫未確定。
羅國凱說,疑犯張祺忠犯案動機及偉倫堂是否為案發第一現場,均有待調查,並指出張祺忠此前向警方報案妻子失蹤可能是想誤導警方。
據《大公報》報導,張祺忠1992年開始在香港大學任教,於2009年起加入港大校委會開始參與校政。
香港大學發言人回復媒體稱,該案件目前正由執法部門處理,校方會配合調查。
2018年8月23日上午,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對被告人朱曉東故意殺人案進行了一審公開宣判,以被告人朱曉東犯故意殺人罪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認為,被告人朱曉東故意殺人,致一人死亡,其行為已構成故意殺人罪,依法應予處罰。本案雖因婚姻家庭矛盾引發,且朱曉東自首,但朱曉東犯罪性質惡劣,作案後長時間藏匿被害人屍體。期間,朱曉東還用被害人的錢款、身份證,多處旅遊、與異性開房約會等,肆意揮霍享樂,無悔罪表現,社會危害極大,罪行極其嚴重,故依法對朱不予從輕處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第五十七條第一款之規定,作出如上判決。
嫌疑人朱某和死者楊某都是85後。2016年10月,面對自己即將到來的30歲生日,死者楊某在微博中寫下,希望一切安好。然而,那是一場永遠無法赴約的生日,她的微博從2016年10月4日開始停止更新,最後一條微博,楊某轉發後配上了愛心的表情。
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從警方處獲悉,2月1日下午3點多 ,警方接到報警,報警人稱自己的兒子朱某(29歲、上海籍)殺人了,報警人攜其兒子投案。民警迅速控制住兩人並展開調查。根據朱某交代,民警在小區內發現被害人屍體,被害人系朱某妻子,29歲,上海籍。經了解,2016年10月18日,朱某與楊某因瑣事發生爭吵,朱某將楊某殺害。目前,案件仍在進一步審理中。
2月6日,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來到事發的小區,雖然距離事件曝光已有好幾天,但仍令不少居民唏噓不已。熟悉該戶情況的居民介紹,夫妻倆居住的這套一室戶約三十平米,進門是廚房,向左一拐,就是臥室,陽臺與房間打通相連。據悉,用於藏屍的冰櫃放置在陽臺一角,是那種最普通的、賣冰棍會用到的冰櫃。
一名知情人士告訴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男子的父母曾轉述兒子的說法——小楊喜歡吃些牛肉、羊肉、三文魚,冰櫃是為這個買的。然而,他們並不知道,從10月18日之後,多次上門未見的兒媳小楊,其實一直都在屋內。最終,這一事實讓所有人毛骨悚然。
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了解到,夫妻倆所住的是一處老式居民小區,女方小楊娘家在普陀,是去年5月才嫁到這裡。在此之前,嫌疑人小朱與母親同住,因父母離異,他的父親住在小區內的另外一戶,相隔不遠。
有樓裡鄰居表示,在婚後的幾個月裡,有時會看到這對小夫妻,幾乎沒有聽到過一絲爭吵。在採訪中,其他小區居民對小夫妻倆了解不多,但是對男方一家,還是相熟的。從相熟的鄰居處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了解到,男子從小就和父母住在該小區,可說從小看大。後來雖然父母離異,但關係尚可。本來自首那天,是小夫妻雙方的家庭湊在一道,準備吃一頓團圓飯,「之前一直在騙,可能壓力太大了,他(嫌疑人)就跟爸媽坦白了。」知情人士這樣告訴記者。
知情人士介紹,本來兩個家庭是約了2月1日也就是初五下午5點一起見面去吃飯,下午1點,嫌疑人先撥打了母親的電話,說有事要說。母親致電父親,父親先到。一根煙功夫,母親也趕到,並詢問怎麼不見兒媳。兒子此時坦白,妻子已被自己殺害,就藏在冰櫃中。三人決定前往警局自首,下午3時左右警方接到母親報案,警方趕到後,刑警、法醫進行勘察。晚9時左右,圍觀居民看到,殯葬車進入小區,將被害人遺體運離。
在這一室戶內,楊某與朱某度過了新婚後的日子。
據悉,兩人相識於一次同學間的聚會,年齡相近的兩人隨後墜入愛河。婚房是朱某從小長大的屋子,為了迎接新婚妻子,朱將舊房重新裝修。知情者說,他們結婚時就和雙方家裡人擺了幾桌酒,也沒有請司儀,也沒有拍婚紗照,結婚時頗為低調。
老式的小區和鄰居的講述勾勒出朱某的人生軌跡:在家門口附近的小學讀書,在小區中同鄰居家的孩子玩耍,叫著阿姨伯伯爺叔……當殺妻案的新聞在網上流傳時,朱某的形象變得陌生起來,從小見著朱某長大的街坊鄰居說:「他一直性格偏內向,想不到,想不到……」
這一事件造成的後果難以估量,原本幸福的家庭因此分崩離析。嫌疑人朱某年初五被捕後,其八旬的奶奶年初六不幸逝世。有鄰裡揣測,孫子的事可能給了她很大的打擊。
而另一邊,則是女兒莫名喪命的悲傷父母。大年初七,一大家人來帶到小區,為女兒燒紙祭奠,情難自已。
楊某身前是教師,就在案發前不久的10月14日,死者與嫌疑人一道去楊某工作的學校收拾了物品辦理離校手續。人們以為這位漂亮、溫柔、善良的女老師馬上就要過上新的生活了,不料此後人間蒸發,僅僅「活」在了社交網絡的騙局之中。2月1日,死者楊某父親六十歲大壽時,竟等到了心碎的消息。
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根據此前媒體報導的內容以及現場走訪的相關情況,整理了該事件的部分時間線,內容如下:
2016年10月1日,雙方家屬聚餐,這也是兩個家庭的父母最後一次見到楊某。當時兒媳下廚,婆婆還發朋友圈讚不絕口。
2016年10月18日,案件發生,前後並沒有太多動靜,無人發覺。
2016年11月28日,因小夫妻兩人生日靠得很近。原本定於兩家一起為兒子、媳婦過生日,但因嫌疑人的父親突然遭遇車禍,聚會取消。
2017年1月26日,小年夜。嫌疑人冒充死者的口吻向被害人母親發微信稱在外旅遊,初二回來拜年。
2017年1月29日,年初二。被害人母親再次發微信詢問,嫌疑人謊稱當晚到家。
2017年2月1日,年初五。被害人父親六十歲生日,本約定下午五時一起吃飯。下午一時,嫌犯召集父母表示有事相告。下午三時左右在其父母帶領下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