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狄奧多西將基督教定為國教,本意是要振興羅馬,藉助基督教信仰的力量維護政權,抵禦外敵。然而基督是什麼的問題,卻讓基督教四分五裂,讓羅馬痛不欲生。
信仰的本質是什麼?德爾圖良回答得很清楚:「正因為荒謬,所以我才相信。」信仰本質上是荒謬的。
不過要認識到信仰本質上是荒謬的這一點,談何容易。如果要想讓芸芸眾生死心塌地地信仰基督,就必須明明白白的告訴他們,基督是什麼?也就是說基督的本質是什麼?基督是人,還是神?基督是只有人性,或只有神性,還是說人性和神性都有。
在解答這些問題時,基督教內部產生了分歧,直接導致了基督教的四分五裂,羅馬帝國的風光不再。
為什麼會有基督本質爭論
基督耶穌是上帝的兒子,這當然是毋庸置疑的,也是大家都承認的,據新教《使徒信經》記載。
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創造天地的主,我信我主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因聖靈感孕由童貞女馬利亞所生,在本丟彼拉多手下受難,被釘在十字架上,受死,埋葬,降在陰間,第三天從死裡中復活,升天,坐在全能父上帝的右邊,將來必從那裡降臨,審判活人死人。我信聖靈,我信聖而大公之教會,我信聖徒相通,我信罪得赦免,我信身體復活,我信永生。阿門!
另外在《福音書》中也有記載。
耶穌是上帝的兒子,是由聖靈感孕童真女馬利亞取肉降世成人的救贖主。
可見,基督耶穌是上帝的兒子,這是所有基督徒的共識。不過這樣便自然而然地產生了一個問題,也就是基督本質上是什麼的問題。
如果說基督是神,那就同時存在上帝和基督兩個神,也就不是一神教了;如果說基督是人,那神的兒子是人,豈不是很不合理。如果說基督是人,又怎麼可能死了之後再復活?如果耶穌不能復活,普普通通和常人沒什麼區別,那又為何要信耶穌呢?
因此,基督的本質問題就必須弄清楚,只有這樣,才能發展壯大,不過也正因為這個問題,基督教內部爭論不休,最終的結果也只能是東西教區分道揚鑣,羅馬帝國風光不再,如果不是法蘭克帝國,基督教的命運真不可想像。
基督的本質紛爭
對於基督的本質,基督教比較正統的解釋是三位一體,而對三位一體公認最為標準的解釋出自著名神學家德爾圖良的名著《駁帕克西亞》。
三位一體簡單來說就是神只有一個本體,卻有三個不同的位格,這裡所說的本體是指本質上的本體之存在,是獨一無二的,是不可分割的。很明顯,這是在維護一神的基本原則,而所謂的三個位格是指神扮演的三個不同角色,即父、子和聖靈。
打個比方舉個例子:周星馳的本體只有一個,就是香港那位受人尊敬、白髮蒼蒼的老人,但扮演角色可以有多個,比如說韋小寶、周星星、宋世傑,不一而足。
按德爾圖良的說法,神的合一就像樹根與樹苗,源頭與河流,太陽與光線之間一樣。父、子、聖靈擁有一個相同的本體,而這本體被擴展成為三種不同的模樣,但這本體是不能分割的。
這個解釋很成功,卻也很危險。因為似乎可以這樣理解:基督教表面上是一神信仰,實際上卻是多神崇拜,唯一的神又豈能有多個表述?
因此三位一體提出之後,反對之聲便風起雲湧、不絕於耳。
在基督教外部,有猶太教、伊斯蘭教的不斷詰難。同樣作為天啟宗教,只有基督教有這個令人頭痛的問題。猶太教堅信上帝只有一個位格,他們指責三位一體教義是變相的多神崇拜,伊斯蘭教也認為真主是獨一的,並非什麼三位一體,穆罕默德只是真主的使者,是先知之一,只不過是最偉大的封印先知。
在基督教內部,更是亂得一團糟,各種反對流派,反對教義,此起彼伏,層出不窮,正統的三位一體雖然依靠羅馬政權的強力支持,依靠異端邪說批判的不二法門,將他們一個個打壓了下去。可是按下葫蘆浮起瓢,不同的意見是壓制不住的,特別是對那些信仰無比堅定的人來說,活活燒死,並不可怕,放棄觀點,那絕不可能。
其他的觀點或解釋有很多,我這裡舉一些比較常見和頗具影響力的吧。
基督非神論基督非神論認為:基督不是神,而是人。代表有阿里烏斯派。
這樣雖然完完全全維護了上帝的唯一,也維護了基督教一神教的基本原則,剪除了基督本質的爭論,卻無法解釋上帝與基督的父子關係,也無法解釋基督救世主的身份。
簡單來講,龍生龍,鳳生鳳,神豈不是也得生神?退一萬步說,上帝生的兒子是人,不是神,那他憑什麼能復活?又憑什麼能救世?芸芸眾生又憑什麼要對其堅信不疑呢?沒有說服力呀!
基督一性論基督一性論認為:耶穌的本性是和神性在一起的,而不是和人性在一起。主張基督的人性完完全全徹徹底底地融入了神性,也就是說基督只有一個本性。
大約在五世紀中葉,這個學說在君士坦丁堡附近產生,由當時的隱修院院長歐迪奇和亞歷山大宗主教丟斯庫若提出並宣揚這個學說,不過因為一些下面即將說到的原因,該學說不久之後就被卡爾西頓公會議定為異端,也就是所謂的歪門邪道。
不過就算是官方極力進行打壓,仍然阻止不了基督一性論的廣泛傳播,信徒們的堅定信仰豈是一個禁令所能改變的。埃及科普特教會、敘利亞教會、亞美尼亞教會一直都在堅持著這一學說,並延續至今。
基督二性論基督二性論認為:基督既具有神性又具有人性,且兩者不相混合。代表是聶斯託利派、迦勒頓會議派。
也就是說,基督同時具有完整的神性與人性,既與聖父同體,又與世人同體,神性和人性結合之後共存在一個位格,一個本性之中。
這在教會爭論史上,被認為是對基督本質問題的官方解釋,只不過不服的仍然不服,反對的依舊反對。
基督一志派基督一志派認為:耶穌基督只有一個上帝的意志,沒有人的意志。
需要注意的是,從公元七世紀開始,基督的問題便從本性方面轉到了意志方面,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因為本性最根本的,不管是神性還是人性,都會有問題,最好的辦法是存而不論,而意志卻沒有那麼敏感。
雖然討論的形式有了變化,但反對的浪潮卻是一樣的,一樣的驚濤駭浪,一樣的毫不退縮。當然我不得不說一句,反對有時候並不是為了信仰而反對,而是為了反對而反對,簡單來說,其實就是為了爭權奪利。
公元638年,東羅馬帝國內憂外患,基督教廷卻仍然紛紛擾擾、口誅筆伐,焦頭爛額的拜佔庭皇帝希拉克略決定發布《席哈克利厄斯敕令》,以皇帝的權威肯定基督只有一個意志,企圖一刀切,利用政治權威的根除爭論。
然而事與願違,公元641年,教皇約翰四世將希拉克略的敕令斥為一志論異端。
公元648年,拜佔庭皇帝君士坦斯二世發布《詔示》,禁止繼續討論基督的意志問題,君士坦斯二世這樣做,很可能是為了釜底抽薪,希拉克略肯定基督只有一個意志,沒有效果,那就乾脆不容許討論。
結果基督的江湖平靜了嗎?
沒有!結果是激起了千層浪。
教皇馬丁一世認為基督存在兩個意志,一個是人的意志,另一個是神的意志,他不僅公開反對希拉克略的一志論,還枉顧君士坦斯二世的禁令,企圖伸張教皇在東方的權威。
結果馬丁一世被流放到了天荒地老的克裡米亞,兩年後,在那裡獨孤的死去。而君士坦斯二世則在數年之後,被隨從刺死於馬桶之上。這死法真是像極了被小惡魔射死的泰溫·蘭尼斯特啊。
基督的爭論依舊,羅馬帝國卻風雨飄搖,盡顯一片亡國之相。
紛爭對基督教的影響
基督本質問題對基督教的影響是刻骨銘心的,不僅讓基督教內部四分五裂, 沒有統一的聲音,而且在面對強勢興起的伊斯蘭教時,更是顯得力不從心。
在內部,分為天主教、正東教、新教。派別更是浩如繁星,天主教有方濟各會、多明我會、本篤會、奧斯定會、克呂尼修會;東正教有反國教派;新教有路德宗、歸正宗、公理宗、基督復臨派、真耶穌教會、普救派、安立甘宗、衛斯理宗;其他的還有不少無法歸類的派別,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在外部,面對伊斯蘭教的強勢崛起時,基督教顯得力不從心,不僅北非,中東,伊比利亞等地區劃入了伊斯蘭帝國的版圖,還永遠的失去了小亞細亞半島,聖城耶路撒冷也成為了伊斯蘭教的囊中之物。
此後,雖然教廷多次組織十字軍東徵,卻也因為內部的分崩離析,爭論不斷,無法形成統一的對外力量,最終也只能以失敗而告終。
這些結果,那些堅持己見,不肯讓步的基督教頭頭腦腦們可曾想到?
紛爭對羅馬帝國的影響
基督教廷對基督本質問題喋喋不休,對羅馬的衰敗和亡國是有一定責任的。
教能興國,因此狄奧多西才將基督教定為國教,目的也很直接,希望振興羅馬。可是事與願違呀,基督本質問題,久久得不到解決,基督教內部風起雲湧,帝國邊界強敵環繞,條條大道通羅馬,基督教卻通了昔日的蠻族法蘭克,九泉之下的狄奧多西,不知該做何感想。
就拿上面說過的基督一志派來說,羅馬皇帝希拉克略,教皇約翰四世,羅馬皇帝君士坦斯二世,教皇馬丁一世這四位延續幾十上百年的針鋒相對、爭權奪利,給風雨欲來的羅馬帝國帶來了怎樣的影響,恐怕不言而喻吧。
更不用談,東西分道揚鑣了。因此可以說基督是什麼?這個問題讓羅馬皇帝焦頭爛額,痛不欲生,也讓羅馬成為了歷史。也許這就是歷史的邏輯和意志吧,而耶穌只是一顆精緻的棋子,也許吧。
結語
宗教信仰在本質上是荒謬的。既是荒謬的,便不可理解,也無需理解,反過來說,如果可以理解,那就沒必要去信仰。
因此最正確的做法便是放下爭端,攜手共進,然後純粹的信仰。只有這樣才能維持基督教的統一,才能鞏固羅馬帝國的統治。
這一點,同樣是三大天啟宗教之一的伊斯蘭教便是證明,《古蘭經》記載。
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一切讚頌全歸真主,眾世界的主,至仁至慈的主,報應日的主,我們只崇拜你,只求你襄助,求你引領我們正路,你所襄助者的路,不是受譴怒者的路,也不是迷誤者的路。
穆聖說:「誰每天念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一百遍,復生日他被復生起來時,面如皎月般的亮堂。」
古蘭經明確表示安拉是宇宙唯一的真主,穆罕默德是人,是最偉大的使者,也是封印的先知,這便剪除了爭議,也沒有先知性質之類頭痛的問題。唯其如此,伊斯蘭才能在短短一百年之間從一個比丘之國彈丸之地,蓬勃發展,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帝國。
不過在這裡,我想說一下,基督教之所以有這個令人十分頭痛的問題,是因為他們宣稱基督耶穌是上帝的兒子,是救世主,因此就必須解釋與上帝的父子關係,也必須要解釋救世的能力和原因,否則就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就是一個不稱職也不精緻的騙局和謊言。
資料來源:《羅馬史》,《基督簡史》,《使徒信經》,《福音書》,《古蘭經》,《駁帕克西亞》
如果喜歡小編的文章,就幫忙點個讚,評個論,加個關注,鼓勵一下唄。以後小編會多多的給各位老爺奉送更加精彩的歷史類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