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是什麼?這個問題讓基督教四分五裂,也讓羅馬帝國痛不欲生

2020-12-10 枯藤老樹文明史

前言

狄奧多西將基督教定為國教,本意是要振興羅馬,藉助基督教信仰的力量維護政權,抵禦外敵。然而基督是什麼的問題,卻讓基督教四分五裂,讓羅馬痛不欲生。

信仰的本質是什麼?德爾圖良回答得很清楚:「正因為荒謬,所以我才相信。」信仰本質上是荒謬的。

不過要認識到信仰本質上是荒謬的這一點,談何容易。如果要想讓芸芸眾生死心塌地地信仰基督,就必須明明白白的告訴他們,基督是什麼?也就是說基督的本質是什麼?基督是人,還是神?基督是只有人性,或只有神性,還是說人性和神性都有。

狄奧多西大帝

在解答這些問題時,基督教內部產生了分歧,直接導致了基督教的四分五裂,羅馬帝國的風光不再。

為什麼會有基督本質爭論

基督耶穌是上帝的兒子,這當然是毋庸置疑的,也是大家都承認的,據新教《使徒信經》記載。

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創造天地的主,我信我主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因聖靈感孕由童貞女馬利亞所生,在本丟彼拉多手下受難,被釘在十字架上,受死,埋葬,降在陰間,第三天從死裡中復活,升天,坐在全能父上帝的右邊,將來必從那裡降臨,審判活人死人。我信聖靈,我信聖而大公之教會,我信聖徒相通,我信罪得赦免,我信身體復活,我信永生。阿門!

另外在《福音書》中也有記載。

耶穌是上帝的兒子,是由聖靈感孕童真女馬利亞取肉降世成人的救贖主。

耶穌受難圖:耶穌會復活

可見,基督耶穌是上帝的兒子,這是所有基督徒的共識。不過這樣便自然而然地產生了一個問題,也就是基督本質上是什麼的問題。

如果說基督是神,那就同時存在上帝和基督兩個神,也就不是一神教了;如果說基督是人,那神的兒子是人,豈不是很不合理。如果說基督是人,又怎麼可能死了之後再復活?如果耶穌不能復活,普普通通和常人沒什麼區別,那又為何要信耶穌呢?

因此,基督的本質問題就必須弄清楚,只有這樣,才能發展壯大,不過也正因為這個問題,基督教內部爭論不休,最終的結果也只能是東西教區分道揚鑣,羅馬帝國風光不再,如果不是法蘭克帝國,基督教的命運真不可想像。

基督的本質紛爭

對於基督的本質,基督教比較正統的解釋是三位一體,而對三位一體公認最為標準的解釋出自著名神學家德爾圖良的名著《駁帕克西亞》。

神學家德爾圖良

三位一體簡單來說就是神只有一個本體,卻有三個不同的位格,這裡所說的本體是指本質上的本體之存在,是獨一無二的,是不可分割的。很明顯,這是在維護一神的基本原則,而所謂的三個位格是指神扮演的三個不同角色,即父、子和聖靈。

打個比方舉個例子:周星馳的本體只有一個,就是香港那位受人尊敬、白髮蒼蒼的老人,但扮演角色可以有多個,比如說韋小寶、周星星、宋世傑,不一而足。

按德爾圖良的說法,神的合一就像樹根與樹苗,源頭與河流,太陽與光線之間一樣。父、子、聖靈擁有一個相同的本體,而這本體被擴展成為三種不同的模樣,但這本體是不能分割的。

這個解釋很成功,卻也很危險。因為似乎可以這樣理解:基督教表面上是一神信仰,實際上卻是多神崇拜,唯一的神又豈能有多個表述?

三位一體概念圖

因此三位一體提出之後,反對之聲便風起雲湧、不絕於耳。

在基督教外部,有猶太教、伊斯蘭教的不斷詰難。同樣作為天啟宗教,只有基督教有這個令人頭痛的問題。猶太教堅信上帝只有一個位格,他們指責三位一體教義是變相的多神崇拜,伊斯蘭教也認為真主是獨一的,並非什麼三位一體,穆罕默德只是真主的使者,是先知之一,只不過是最偉大的封印先知。

在基督教內部,更是亂得一團糟,各種反對流派,反對教義,此起彼伏,層出不窮,正統的三位一體雖然依靠羅馬政權的強力支持,依靠異端邪說批判的不二法門,將他們一個個打壓了下去。可是按下葫蘆浮起瓢,不同的意見是壓制不住的,特別是對那些信仰無比堅定的人來說,活活燒死,並不可怕,放棄觀點,那絕不可能。

其他的觀點或解釋有很多,我這裡舉一些比較常見和頗具影響力的吧。

米蘭大教堂

基督非神論基督非神論認為:基督不是神,而是人。代表有阿里烏斯派。

這樣雖然完完全全維護了上帝的唯一,也維護了基督教一神教的基本原則,剪除了基督本質的爭論,卻無法解釋上帝與基督的父子關係,也無法解釋基督救世主的身份。

簡單來講,龍生龍,鳳生鳳,神豈不是也得生神?退一萬步說,上帝生的兒子是人,不是神,那他憑什麼能復活?又憑什麼能救世?芸芸眾生又憑什麼要對其堅信不疑呢?沒有說服力呀!

基督一性論基督一性論認為:耶穌的本性是和神性在一起的,而不是和人性在一起。主張基督的人性完完全全徹徹底底地融入了神性,也就是說基督只有一個本性。

大約在五世紀中葉,這個學說在君士坦丁堡附近產生,由當時的隱修院院長歐迪奇和亞歷山大宗主教丟斯庫若提出並宣揚這個學說,不過因為一些下面即將說到的原因,該學說不久之後就被卡爾西頓公會議定為異端,也就是所謂的歪門邪道。

君士坦丁堡

不過就算是官方極力進行打壓,仍然阻止不了基督一性論的廣泛傳播,信徒們的堅定信仰豈是一個禁令所能改變的。埃及科普特教會、敘利亞教會、亞美尼亞教會一直都在堅持著這一學說,並延續至今。

基督二性論基督二性論認為:基督既具有神性又具有人性,且兩者不相混合。代表是聶斯託利派、迦勒頓會議派。

也就是說,基督同時具有完整的神性與人性,既與聖父同體,又與世人同體,神性和人性結合之後共存在一個位格,一個本性之中。

這在教會爭論史上,被認為是對基督本質問題的官方解釋,只不過不服的仍然不服,反對的依舊反對。

基督一志派基督一志派認為:耶穌基督只有一個上帝的意志,沒有人的意志。

需要注意的是,從公元七世紀開始,基督的問題便從本性方面轉到了意志方面,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因為本性最根本的,不管是神性還是人性,都會有問題,最好的辦法是存而不論,而意志卻沒有那麼敏感。

希拉克略

雖然討論的形式有了變化,但反對的浪潮卻是一樣的,一樣的驚濤駭浪,一樣的毫不退縮。當然我不得不說一句,反對有時候並不是為了信仰而反對,而是為了反對而反對,簡單來說,其實就是為了爭權奪利。

公元638年,東羅馬帝國內憂外患,基督教廷卻仍然紛紛擾擾、口誅筆伐,焦頭爛額的拜佔庭皇帝希拉克略決定發布《席哈克利厄斯敕令》,以皇帝的權威肯定基督只有一個意志,企圖一刀切,利用政治權威的根除爭論。

然而事與願違,公元641年,教皇約翰四世將希拉克略的敕令斥為一志論異端。

公元648年,拜佔庭皇帝君士坦斯二世發布《詔示》,禁止繼續討論基督的意志問題,君士坦斯二世這樣做,很可能是為了釜底抽薪,希拉克略肯定基督只有一個意志,沒有效果,那就乾脆不容許討論。

基督教教堂

結果基督的江湖平靜了嗎?

沒有!結果是激起了千層浪。

教皇馬丁一世認為基督存在兩個意志,一個是人的意志,另一個是神的意志,他不僅公開反對希拉克略的一志論,還枉顧君士坦斯二世的禁令,企圖伸張教皇在東方的權威。

結果馬丁一世被流放到了天荒地老的克裡米亞,兩年後,在那裡獨孤的死去。而君士坦斯二世則在數年之後,被隨從刺死於馬桶之上。這死法真是像極了被小惡魔射死的泰溫·蘭尼斯特啊。

基督的爭論依舊,羅馬帝國卻風雨飄搖,盡顯一片亡國之相。

紛爭對基督教的影響

基督本質問題對基督教的影響是刻骨銘心的,不僅讓基督教內部四分五裂, 沒有統一的聲音,而且在面對強勢興起的伊斯蘭教時,更是顯得力不從心。

三大天啟宗教

在內部,分為天主教、正東教、新教。派別更是浩如繁星,天主教有方濟各會、多明我會、本篤會、奧斯定會、克呂尼修會;東正教有反國教派;新教有路德宗、歸正宗、公理宗、基督復臨派、真耶穌教會、普救派、安立甘宗、衛斯理宗;其他的還有不少無法歸類的派別,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在外部,面對伊斯蘭教的強勢崛起時,基督教顯得力不從心,不僅北非,中東,伊比利亞等地區劃入了伊斯蘭帝國的版圖,還永遠的失去了小亞細亞半島,聖城耶路撒冷也成為了伊斯蘭教的囊中之物。

此後,雖然教廷多次組織十字軍東徵,卻也因為內部的分崩離析,爭論不斷,無法形成統一的對外力量,最終也只能以失敗而告終。

這些結果,那些堅持己見,不肯讓步的基督教頭頭腦腦們可曾想到?

紛爭對羅馬帝國的影響

羅馬將軍

基督教廷對基督本質問題喋喋不休,對羅馬的衰敗和亡國是有一定責任的。

教能興國,因此狄奧多西才將基督教定為國教,目的也很直接,希望振興羅馬。可是事與願違呀,基督本質問題,久久得不到解決,基督教內部風起雲湧,帝國邊界強敵環繞,條條大道通羅馬,基督教卻通了昔日的蠻族法蘭克,九泉之下的狄奧多西,不知該做何感想。

就拿上面說過的基督一志派來說,羅馬皇帝希拉克略,教皇約翰四世,羅馬皇帝君士坦斯二世,教皇馬丁一世這四位延續幾十上百年的針鋒相對、爭權奪利,給風雨欲來的羅馬帝國帶來了怎樣的影響,恐怕不言而喻吧。

更不用談,東西分道揚鑣了。因此可以說基督是什麼?這個問題讓羅馬皇帝焦頭爛額,痛不欲生,也讓羅馬成為了歷史。也許這就是歷史的邏輯和意志吧,而耶穌只是一顆精緻的棋子,也許吧。

結語

宗教信仰在本質上是荒謬的。既是荒謬的,便不可理解,也無需理解,反過來說,如果可以理解,那就沒必要去信仰。

因此最正確的做法便是放下爭端,攜手共進,然後純粹的信仰。只有這樣才能維持基督教的統一,才能鞏固羅馬帝國的統治。

最偉大封印的先知穆罕默德

這一點,同樣是三大天啟宗教之一的伊斯蘭教便是證明,《古蘭經》記載。

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一切讚頌全歸真主,眾世界的主,至仁至慈的主,報應日的主,我們只崇拜你,只求你襄助,求你引領我們正路,你所襄助者的路,不是受譴怒者的路,也不是迷誤者的路。

穆聖說:「誰每天念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一百遍,復生日他被復生起來時,面如皎月般的亮堂。」

古蘭經明確表示安拉是宇宙唯一的真主,穆罕默德是人,是最偉大的使者,也是封印的先知,這便剪除了爭議,也沒有先知性質之類頭痛的問題。唯其如此,伊斯蘭才能在短短一百年之間從一個比丘之國彈丸之地,蓬勃發展,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帝國。

基督教四分五裂

不過在這裡,我想說一下,基督教之所以有這個令人十分頭痛的問題,是因為他們宣稱基督耶穌是上帝的兒子,是救世主,因此就必須解釋與上帝的父子關係,也必須要解釋救世的能力和原因,否則就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就是一個不稱職也不精緻的騙局和謊言。

資料來源:《羅馬史》,《基督簡史》,《使徒信經》,《福音書》,《古蘭經》,《駁帕克西亞》

如果喜歡小編的文章,就幫忙點個讚,評個論,加個關注,鼓勵一下唄。以後小編會多多的給各位老爺奉送更加精彩的歷史類文章哦。

相關焦點

  • 基督教不斷遭羅馬帝國打壓,為什麼教徒反而越來越多?
    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影響力更是位居三大宗教之首。基督教創立於公元一世紀,最早發源地位於羅馬帝國的巴勒斯坦省(今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約旦地區)。羅馬帝國早期信仰多神論,也就是凡事得到大家所公認的神,都是羅馬人信奉和崇拜的對象,羅馬皇帝也是諸神中的一位。
  • 歐洲史之羅馬帝國崩塌 羅馬帝國滅亡的罪魁禍首是什麼?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歐洲史之羅馬帝國崩塌 羅馬帝國滅亡的罪魁禍首是什麼? 不知道有沒有同學,看過澳大利亞人約翰赫斯特寫的《極簡歐洲史》。他用簡單另類的文字,不到幾萬字就把歐洲史說了個明白。本文綜合書中內容,用最少的話來重複一下歐洲歷史。
  • 上帝摧毀了皈依的狼之子孫,基督教的發展與羅馬帝國的分裂
    耶穌改造猶太教的目的是為了拯救猶太民族,可新興的基督教雖然不再保守,卻又變得進攻性十足。驅趕了朱庇特,趕走了戰神,實在沒的可鬥了,就窩裡鬥,鬥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直到把羅馬帝國鬥得分了家。一、曲線救民族上帝是猶太人的發明,可是在猶太人遭到殘酷打擊時,上帝一次也沒出來拯救它的子民。
  • 當異教徒把羅馬帝國的淪陷歸咎於基督教時,他寫了《上帝之城》!
    公元378年,哥特人不堪忍受羅馬帝國的壓迫,在弗裡蒂格恩的領導下掀起了全民族的起義。並迅速得到了羅馬境內奴隸及部分匈人和阿蘭人支持。同年8月,在阿德裡安堡大敗羅馬軍隊。瓦倫斯皇帝本人及其許多部將陣亡,羅馬軍損失約4萬人,元氣大傷。瓦倫斯的繼承人狄奧多西憑藉自己的才能阻止了哥特人的入侵向東部蔓延,使羅馬帝國帝國可以東方(拜佔庭)繼續留存,直到中世紀的結束。
  • 「基督教」和「天主教」、「東正教」到底是什麼關係?
    人們經常說起「天主教」、「基督教」都傻傻分不清,不知道是什麼關係?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說一下,要想搞清楚它們之間的關係,要從基督教的歷史開始說說。基督教是對奉耶穌基督為救世主的各教派統稱,亦稱基督宗教。公元1世紀,發源於羅馬的巴勒斯坦省(今日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約旦地區)。它建立的根基是耶穌基督的誕生、傳道、死亡與復活。
  • 耶穌基督的存在仍然是一個備受爭議的問題
    這是最後一期,也是圍繞這一期的爭議,自18世紀末以來,這一問題一直爭論不休。我們不應該驚訝辯論的激烈進行。基督教徒通常為了他們的最大利益來捍衛他們的宗教所建立的人的存在,而那些站在這一(通常是暴力的)爭論的另一邊的人則很容易成為挑戰基督教超人創始之父的歷史性的目標。有什麼比問「他還活著」更好的方法去治療頸靜脈疾病呢?」
  • 基督教歷史真相之(二):羅馬帝國迫害耶穌事件
    但是歷史上的耶穌是什麼人,一直以來都有不同的說法:一種觀點認為他是猶太民族反抗羅馬帝國暴政的領袖,一種觀點認為他是一個講道人和教師,還有一種觀點認為他是同時代被張冠李戴了的一個同名的普通人。而事實上,耶穌被羅馬帝國處死這個故事通過基督教的講述早已經是深入人心,其中的很多細節很難達成一致,但耶穌被處死這件事情本身最大的問題在於羅馬帝國為什麼要這樣做。
  • 基督世界的那些分支
    前幾天跟一個朋友聊天,她說她是基督徒,我弱弱的問了一句,基督教的哪一派?她說不知道!我說好吧:阿彌陀佛,願真主保佑你,阿門!今天我們就來簡單的818 基督世界的那些個分支,好讓下次有人問到你類似問題時避免尷尬的發生,畢竟,讓人臉紅的事實屬不多。
  • 基督教的成神之路
    所以先天的基因密碼,為基督大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保證它能夠頑強生存下來,然後才有資格談其他的東西。 比如儀式。 當時基督的儀式極其簡單,根本沒有什麼繁文縟節,不管多麼沒文化的人,只要看一遍也能學會。 這又降低了入教的門檻。
  • 信基督與信基督教有何分別?
    答:教有什麼好信的?你信基督教,教說,你信我,什麼叫基督教?唐崇榮牧師你信的是耶穌基督。你當信耶穌,你和你一家就都必得救。耶穌基督在地上不建立教會,耶穌基督到地上來要領人回到天上上帝面前。這六套原因就是為什麼你信耶穌的原因,而不是信基督教。
  • 羅馬帝國曾對基督教進行打擊,最後卻被一人扭轉,為什麼?
    公元200年前後,羅馬帝國開始對基督教進行嚴厲的約束和打擊,不止一個基督徒被處死,基督教把這歸罪於羅馬皇帝對其宗教的迫害,但其實有大部分原因是他們自找的。雖然羅馬帝國對於宗教不會過分限制,可它也是有底限的,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不管你信仰何種宗教,都必須對羅馬皇帝給予足夠的尊敬,這種尊敬不能低於你所信仰的神靈。猶太人第一個觸犯了這個底限。在遠古的希伯萊王國,幾乎所有的猶太人都篤信上帝所傳授的律法,而律法中第一條就是禁止偶像崇拜,且就連上帝也在律法管轄範圍內。
  • 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發生瘟疫,為什麼對基督教來說反而是機會?
    因為當大的災難發生時,人們往往會第一時間向當時處於主導地位的宗教求助,而我們都明白,這遠遠不是宗教可以解決的問題。於是,人們就會立刻失去對傳統宗教的信任,轉而尋求新宗教的幫助,而這,便是基督教得以在公元2世紀以後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 東正教、天主教和基督新教到底是怎麼來的?
    基督教與伊斯蘭教、佛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其實是對信奉耶穌基督為救世主的所有教派的統稱。公元1世紀,基督教誕生於羅馬帝國統治下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中,最初被認為是猶太教的一個分支,信徒基本為猶太人,但由於教義和禮儀等方面與猶太教的不同,逐漸從猶太教中分離出去,形成基督教。基督就是彌賽亞,即救世主,也是耶穌的尊稱。
  • 使徒保羅:基督教的真正「創始人」
    基督宗教到底有多少個教派?恐怕永遠是一個不可能準確回答的問題。不說那些曾經在歷史長河中浮出水面,後來又復潛入深深河底的教派,僅僅是現存的教派數量,也很難具體統計,以「林立」來形容,恐怕不算言過其實。
  • 【歸正之窗】中世紀歐洲觀念的基督教淵源
    從這個角度看,歐洲觀念是在反對外部異教文化中培育起來。十字軍東徵使得歐洲人發現他們與信仰伊斯蘭教、甚至信仰東正教是不一樣的人,使得他們認為自己是歐洲人,是信仰基督的歐洲人。黑格爾曾這樣評價十字軍東徵的歷史作用,「在 『聖寢』旁邊,『西方』向 『東方』告了永恆的長別,而對於它自己的原則———主觀無限的『自由』———獲得了一種理解」。
  • 當初的基督教是如何走向分裂的?東正教、天主教和新教有啥聯繫?
    基督教是信仰耶穌基督為神之聖子與救世主的一神教,發源於西亞的巴勒斯坦地區,以《聖經》為最高宗教經典,以耶穌基督為中心,核心思想是福音,信徒稱為基督徒。由於部分教義源流自猶太教,因而被認為是亞伯拉罕諸教之一,與伊斯蘭教、佛教共為世界三大宗教。
  • 讀蘇菲:基督教壟斷的中世紀,哲學討論的是些什麼呢?
    從這個時候起,艾伯特不再以信件的方式,而是直接出現在蘇菲面前,和蘇菲進行面對面的哲學交流。艾伯特說:「如果每一個小時代替一百年的話,歷史就是這樣的」。午夜:假設耶穌是在午夜誕生的。約凌晨1點半:保羅四處遊歷、傳教,一刻鐘後死於羅馬。
  • 唐崇榮牧師與彌賽亞大教堂(二):橢圓頂建築基督教之最
    一直到主後325年,君士坦丁宣布基督教為國教才停止逼迫。當時他們將君士坦丁堡的一座萬神殿獻給耶穌基督,萬神殿是羅馬帝國唯一留至今日最完整的大建築。他的圓頂是沒有柱子,直徑四十多公尺的偉大圓頂。內部沒有鋼筋水泥,沒有任何窗口。唯一的窗,就是正中的圓窗。當時萬神殿改名為基督教的禮拜堂,那是全世界第一個圓頂的禮拜堂。 到了拜佔庭在威尼斯最有錢的時候,建了一個聖馬可禮拜堂。
  • 基督教世界的三次大擴張
    其中,中 國儒家學說體系常被西方稱為儒教信仰,儒 釋道合流後,可置換概念的中華文化圈一度龐大到囊括東北亞、中亞和東南亞大部分地區,但這個三者中最古老的文化圈卻被後來者「削肢斷臂」——伊斯蘭教文化圈之後奪取了中亞、東南亞、中 國 新 疆甚至中 國內 地部分地區;基督教文化屬性的現代化強國又控制了朝 鮮半島、日 本甚至東南亞等地。
  • 古羅馬藝術的遺風 | 早期基督教藝術
    在君士坦丁統治時期,它享有特殊地位,這位歸信基督的信徒在君士坦丁堡建立了羅馬帝國的新都。君士坦丁一定沒有料到,遷都不過百年,羅馬就一分為二:以君士坦丁堡為首都的東部帝國和以羅馬城為中心的西部帝國。雖然早期的基督教信仰中心是地中海東部沿海城市,但數量最大的存世藝術品在羅馬。這些作品包括地下墓窟的繪畫裝飾,地下墓窟是早期基督教徒的地下墓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