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美尼亞共和國位於亞洲西部,高加索山南部的外高加索地區。高加索山脈是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人們習慣把高加索山脈地區分為南北兩部分,山脈以南被稱為外高加索。

這裡是連接裏海與黑海之間的狹長地帶,也是連接東歐和西亞的十字路口。自羅馬帝國以來,這裡就是四戰之地。在漫長的戰爭歲月中,女軍人廣泛地服役於亞美尼亞軍隊中。
早在沙皇而時代,沙皇軍隊就在亞美尼亞管飯徵兵——甚至大量徵召一些女兵入伍,就連沙俄精銳起步哥薩克中,亦有亞美尼亞女兵的身影。

圖中的這名女兵是一戰前夕沙皇軍隊中服役的亞美尼亞籍哥薩克女兵——穿著哥薩克的軍服,腳蹬高筒皮靴,配發的步槍也是沙皇軍隊常用的,腰間還別著一把亞美尼亞式彎刀。鑑於歷史上奧斯曼土耳其與亞美尼亞之間的矛盾,亞美尼亞亦天然親近沙俄——亞美尼亞籍女兵廣泛地服役於沙俄各類軍事組織中,效忠沙皇軍隊。
1922年12月30日,亞美尼亞作為外高加索聯邦的成員加入蘇聯。二戰期間,有50多萬亞美尼亞人加入蘇聯紅軍,佔全國總人口的15%,其中亦有不少女兵。

1988年,蘇聯行將解體之時,亞美尼亞逐漸獨立,並建立了自己的國防軍。此時的亞美尼亞,與鄰國亞塞拜然在納卡問題上矛盾日趨尖銳,最終導致了1994年第一次納卡戰爭。

圖中的這名女軍人是第一次納卡戰爭時期的一名亞美尼亞女兵:她還穿著近似於蘇聯時期軍隊的裝束(是否還保留了高筒皮靴和裹腳布就不得而知了,不過當時獨立國協國家的軍費實在是有限,大量的蘇聯老式軍服也不要花錢,都堆在倉庫裡,隨時取用)。

雖然在1994年停戰的時候,亞美尼亞控制了納卡地區,但納卡成為一個外高加索一個懸而未決之地,戰爭一觸即發。今年9月27日,納卡地區衝突再起——亞美尼亞是一個只有300萬人口的小國,所以戰爭中自然需要大量的女兵走上前線。

這一時期,亞美尼亞女兵的軍服已現代化,或者說日益接近美式裝備:米彩裝、短靴、皮帶——前蘇聯軍服的身影已逐漸看不到了。
11月9日,隨著停火協議的籤署,納卡地區的衝突暫時告一段落。但願這些亞美尼亞女兵能早日脫下軍裝,回歸正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