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完工的偃師市堤頂路
夏都大橋建設工地施工人員正在編鋼筋樁基
省道539線劈開丘陵,從北向南縱貫延伸;龍少線自東向西橫穿南部山區,形成偃師連接洛陽新區與少林寺的高速通道;華夏路東延工程建設現場,機聲轟鳴,工程車輛穿梭其中……
近年,偃師充分發揮區位優勢,規劃大交通,建設大通道,加快推進路網建設步伐,構建「五縱六橫」大交通路網,精心謀劃建設了一批便民惠民的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加快構建「外聯內通」的快速交通網絡,使得城市「血脈」更通暢,市民出行更便捷。
以路為先精準規劃
作為洛陽「一中心六組團」的重要組團,偃師一直以來積極打造洛陽中心城區的拓展區,著眼群眾所需所盼,科學編制了交通道路規劃,繪就了偃師交通發展藍圖。
從偃師市域交通規劃可以看出,今後,偃師將加強與洛陽中心城區及周邊組團、縣市的交通連接,規劃六縣環高速、六縣環快速、洛偃快速路、城際鐵路、軌道交通等,全面融入洛陽中心城區「半小時交通圈」。同時,構建「五縱六橫」市域路網框架,促進城鄉交通全域覆蓋,形成「外聯內通」的交通格局。
「五縱六橫」市域路網,五縱即省道539、玄奘大道、杜甫大道、夏都大道、207國道;六橫即規劃國道310、連霍高速、中州路、古城快速通道、洛偃快速通道、龍少線。其中,中州路下半年計劃把平交道口全部封閉起來,建成快速路,偃師到洛陽中心城區的車程將縮短至20分鐘。東環路向南和207國道連接通往登封、伊川,向北直達孟州,對偃師的交通意義重大。同時,東環路打通後,可以與鞏義產業集聚區對接,實現偃鞏聯動,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五縱六橫」暢通路網
「省道539打通後,便捷的交通有利於進一步降低運輸成本,拓展外銷市場,使企業不斷做大做強。」山化鎮泉興工業園負責人說。
在省道539山化段施工現場建設工地上,車輛穿梭,機械轟鳴,施工現場如火如荼,工作人員一片忙碌。
今年3月,省道539開工,該工程是連接連霍高速和國道310的重要通道,起於連霍高速東出口,向南跨隴海鐵路和伊洛河,止於國道310,線路全長10.3千米,偃師交通東起第一「縱」由此形成。
為確保省道539項目順利推進,偃師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現場辦公,察看工程進展情況,協調解決有關事宜,督促各施工單位加快工期。
「這條路通車後,我買了一輛車,早上從店裡出發去關林市場,買好貨後,中午回來還能跟上吃午飯,開車走這條路很方便。」偃師市府店鎮西管茅村村民崔桂生提起新修的龍少線,邊說邊笑。崔桂生在西管茅村開了一家農資店,距離新開通的龍少線只有300米,出行非常方便。
龍少線,是偃師市大交通南部第一「橫」。偃師段起點在偃師市與伊濱區交界處,向東止於府店鎮與國道207交叉處,全長16.67千米。
為加快龍少線的建設,解決南部山區出行難問題,偃師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協調會議,察看項目進度,進一步瞄準構建「五縱六橫」大交通格局,全力推進交通路網體系建設,使龍少線7月順利通車。
龍少線通車,有效解決了府店鎮、緱氏鎮、大口鎮出行難的問題,同時也緩解了國道207的交通壓力。
通村公路方便出行
在偃師市府店鎮安樂村通往國道207新修的水泥路上,該村黨支部書記李玉環說:「路修到了家門口,想都不敢想。我們祖祖輩輩住在大山裡,出個門都難,現在政府給我們修了這條出山路,真是解決了生產大問題,去鎮上買化肥、種子非常方便。」
偃師市在鄉鎮公路、通村公路建設中,以建設連接鄉鎮之間的「出口路」、服務產業發展的「經濟路」、打通閉塞山村的「暢通路」為重點,使農村公路與扶貧相結合、與旅遊業發展相結合、與城鎮規劃建設相結合、與新型工業經濟發展相結合,全力推進農村道路建設。
為進一步保障全市農村公路通行安全,全面恢復和提升偃師農村公路路況和質量水平,切實改善農村公路路容路貌,偃師以「四好農村路」示範縣、示範鄉創建為契機,全面開展農村公路建設和普修工作。2017年普修縣道87.5千米、鄉道70.7千米、村道52.5千米。
如今,偃師「五縱六橫」大路網建設正在積極推進,大交通格局已現雛形,城區道路和農村公路網的建設初具規模,偃師的經濟發展和群眾的幸福生活也會隨著路網的建設,步入一個新的時代。(王雷 劉龍選 張治科/文 季芳/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