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郭光昊】
今年第21號颱風「飛燕」昨天直擊日本關西地區。第二大國際機場關西機場完全癱瘓,重開時間至今仍不能確定。
日本東有東京,西有大阪。關西國際機場就是大阪的空中大門。根據國土交通省2017年數據,關西國際機場全年旅客量達到歷史最高的2880萬人,運送貨物85.2萬噸。依國際旅客和到港國際航班數量排名,關西機場位居日本第二,僅次於成田機場。
4日下午,關西機場A跑道及停機坪一片澤國(每日新聞 圖)
雖說颱風強悍,但這個西日本的門戶,怎麼說完了就完了呢?
飛來橫禍,油輪撞大橋
昨天最有衝擊性的畫面莫過於油輪「寶運丸」撞斷機場聯絡橋。
(每日新聞 圖)
日本廣播協會(NHK)9月4日報導,油輪「寶運丸」全長89米,標準排水量2591噸。該輪歸日之出海運所有,平時負責向機場運輸飛機航空燃料。所以颱風來襲時,輪船就近停泊在附近。
4日下午1時30分左右,海保接報「該輪進水,船員已經下機艙避難。」隨後在強風和大浪的驅使下,輪船橫著拍向關西機場聯絡橋。
聯絡橋全長3.75千米,為公鐵兩用橋。兩側是三車道公路橋,中間稍矮的是供JR和南海電鐵使用的鐵路橋。平時旅客可以坐電車直接上島。
寶運丸撞擊的是聯絡橋南側半幅。現場畫面顯示,被撞的部分橋板嚴重錯位,深深地嵌進輪船上層建築。橋面上,燈杆、警示牌、護板等雜物也散落一地。
颱風經過後,於4日傍晚趕至現場的救援人員(日本海事新聞社 圖)
初步調查顯示,寶運丸在報警前15分鐘開始從停泊點緩緩移動,懷疑發生走錨。之後隨波逐流一路向北,最終以8節的速度撞擊大橋。
事後船上11人均安然無恙,但發動機暫時失靈,無法自行拖離現場。海保調來拖輪,最終在下午3點將其拖離至400米外的安全海域。
油輪上層建築也受損嚴重(每日新聞 圖)
這橋板為什麼一撞就錯位?運營方及專家解釋:「設計之初,考慮到防震。但並沒有設想到輪船直接撞擊的情況。」
國土交通省相關人士分析,聯絡橋中央淨空達25米,可供輪船通行。但這回撞擊的地方離岸很近,就沒有想到會有油輪撞上來。
關西機場建在人工島上,與陸地唯一的陸路通道就是聯絡橋。這一撞意味著關西機場徹底變成了一座「孤島」。
目前北側暫可通行,機場組織大巴車外運滯留旅客,但不對公眾車輛開放(每日新聞 圖)
水淹機場
油輪撞大橋衝擊力十足,但撞橋並不是機場癱瘓的主要原因,這個飛來橫禍只是讓關西機場的狀況雪上加霜。
機場癱瘓的主要原因是跑道發生了大面積淹水。
機場人工島由兩個部分組成。1994年東側(靠近陸地)的一期工程營運,包括長3500米的A跑道和1號航站樓。2007年二期啟用,包括2號航站樓和長達4000米的B跑道。原則上A跑道起飛用,B跑道著陸用。但因為A跑道更靠近1號航站樓,所以各航空公司都更喜歡使用A跑道。
關西機場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