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變紀念日:勿忘國恥
枯木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爆發了盧溝橋事變,從而開始了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起點!今天,是七七事變八十周年紀念日,我們隆重紀念為抵抗日寇犧牲的所有中國同胞!隆重紀念被日本殘酷殺害的國民同胞!隆重紀念為抵抗小日本拋頭顱灑熱血的中華志士!
我們要警惕小日本,不管到了任何時候都要警惕!孟子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我們不要被當前的繁榮而忘記了曾經被蹂躪的歷史!不要被一時的經濟強盛而忘了東邊時刻覬覦我們的野蠻鄰居!不要被歌功頌德的所謂抗戰片蒙蔽了雙眼!因為,我們還有很多路要走,我們還差日本很多!日本,是我們永遠的敵人,而不是友好鄰邦。針對敵人,只有完全打敗他,把他打趴下,永遠不能翻身,才能徹底讓其敬服,而不是和其講仁義道德。
我們應該看到,我們科技差日本很遠,我們團結差日本很遠,我們危機感差日本很遠,我們人均經濟實力差日本很遠,我們環保意識差日本很遠,我們國民意識差日本很遠,我們教育差日本很遠!還有很多很多,我們都差日本很遠!
知恥而後勇!只有知道差距才能夠迎頭趕上,只有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真正改變。我們不妄自菲薄,也不沾沾自喜;我們向敵人學習,不意味著屈膝投降;我們向敵人示好,不意味著我們忽視警惕;我們講究睦鄰友好,不代表忘記恥辱。
日本有很多需要我們學習和吸取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我們不能像某些憤青號召那樣抵制日貨,那只是在經濟極其落後之時的無奈之舉,那樣的結果只能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對我們毫無益處。而應當是吸取、學習、趕超、進取!
日本也不是我們所謂的抗戰片那樣愚蠢滑稽,我們也不是我們抗戰片中的誇張無敵。因為,畢竟日本蹂躪了我們幾十年,我們是靠著二戰盟軍勝利的勢頭才得以僥倖存國。試想一下,但是若日本人再聰明一點,不發動七七事變,全面入侵,只頑據東三省,建設「滿洲國」,結果我們國家統一還需要更多時日,二戰分贓的結果能不能向著我們還很難說。
我們有些國民,好了傷疤忘了痛!一味地講究仁義道德,好面子,假大方,其結果是損己利人。我們的精神有時候迷失了方向,只知安樂忘了憂患,崇拜金錢而沒看到危機四伏。我們有些人失去了信仰,失去了老祖宗真正的精粹,紙醉金迷,迷失了自我。
今天,又是七七事變周年紀念日,我希望廣大國民能夠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能夠清醒地認識到誰才是我們潛在的敵人,能夠發憤圖強,勵精圖治,頑強拼搏,知難而上,那麼我們一定會屹立在世界之巔!
七七事變紀念日,我們要牢記教訓,牢記被人蹂躪的恥辱,不能淡然應對,更不能選擇性遺忘,要知道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借用杜牧《阿旁宮賦》「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2017年7月7日於榆木齋
——————————————————————————————————
(附)我們來看看究竟日本從什麼時候就開始蹂躪我們大中華的:
七七事變(1937年7月7日—7月31日),又稱盧溝橋事變,發生於1937年7月7日,為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起點。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夜間日本軍隊以有己方士兵失蹤為藉口,要求進入宛平縣城調查。遭到中華民國拒絕後,日本軍隊於7月8日凌晨向宛平縣城和盧溝橋發動進攻,中華民國國軍抵抗。駐守在盧溝橋北面的一個連僅餘4人生還,餘者全部壯烈犧牲。七七事變是日本全面侵華開始的標誌,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也象徵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洲區域戰事的起始。
1874年5月,日本出兵3600餘人入侵我國臺灣,殘酷殺戮高山族同胞。日本侵華的侵略過程10月,迫使清政府籤訂《北京專條》,承認琉球(現日本衝繩縣)為日本保護國,並賠償日本兵費50萬兩白銀。
中日甲午戰爭
1894年(農曆甲午年)7月,日本軍艦突然襲擊在豐海面執行護航任務的中國軍艦,重創「濟遠」號和「廣乙」號;擊沉「高升」號運輸艦,造成700多中國官兵死亡,由此爆發中日「甲午戰爭」。
9月,中國北洋艦隊執行護航任務,在黃海海面遭到日本艦隊襲擊,展開激戰,擊沉4艘中國軍艦,「致遠」號管帶鄧世昌及全船250人,「定遠」號管帶林永升及全船270人已經壯烈的犧牲了。之後,北洋艦隊主帥李鴻章下令¨避戰保船",日軍由此奪得黃海制海權。
10月,日軍分兩路侵犯我國遼寧省。
11月,日軍佔領大連、旅順。日軍進入旅順後,見人就殺,在4天3夜的大屠殺中,全市2萬多中國人全遭殺戮,只有埋屍的36人倖免於難。
1895年2月,日軍從水陸兩路夾攻駐威海衛中國海軍,不久,北洋艦隊在威海衛全軍覆沒,標誌著洋務運動的失敗和破產。
3月,日軍佔領整個遼東半島,日軍所至,燒殺淫掠,無惡不為,僅在田莊臺一地,就殺死我國軍民2000多人。
4月,日本迫使清政府籤訂割地賠銀的《馬關條約》。條約規定清政府割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並增闢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6月,日軍再一次登陸臺灣。
11月,日佔領臺灣全島。
同月,日本強迫清政府同日籤訂《中日遼南條約》,中國向日本交納3000萬兩白銀,日本才交還遼東半島。
1898年日本強行將福建劃為其勢力範圍。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900年6月,為鎮壓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英、法、俄、美、日、德、意、奧八國聯軍兩千多人,由天津向北京進犯。
7月,日軍攻陷天津,在津搶劫白銀200多萬兩。
8月,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在那裡燒殺淫掠,無惡不作,對中國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1901年9月,清政府與日、俄等11國籤訂《辛丑條約》。條約規定中國賠款4.5億兩白銀,交出稅務、使館區管理權,並禁止中國人成立或加入反帝組織,以及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帝國主義國家派兵駐紮北京至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
1905年1月,日軍再度佔領旅順。
3月,日軍佔領奉天(今瀋陽),並與俄為爭奪
年底,日本迫使清政府籤訂《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條約》,獲得在我國東北南部之特權。
1906年6月,日本成立了掠奪我國東北資源的大本營「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日本侵華戰爭
日本侵華戰爭
1907年7月,日本與法、俄籤訂秘密協定,把南滿和福建定為日本勢力範圍。
1914年8月,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把山東黃河以南地區劃為對德「作戰區」。
10月,日軍佔領濟南和膠濟鐵路全線。
11月,日、英聯軍攻佔青島。
1915年5月,日本以最後通牒方式,迫使袁世凱接受日本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要求。
1918年日軍開抵哈爾濱,攫取哈爾濱至長春的鐵路管理權。
1925年5月,日本人開槍打死上海日商內外棉紗廠工人代表顧正紅、打傷其他工人十餘名。
後又夥同英國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當場打死工人和學生71人,打傷數十人。
1926年3月,日艦炮擊大沽炮臺,中國駐軍死傷10餘人,後日本調軍艦於大沽對中國進行威脅。
3月18日,北京群眾舉行集會抗議,遭到鎮壓,47人被打死,200人被打傷,釀成「三一八慘案」。
1928年5月,日軍製造「濟南慘案」,打死中國軍民1000多人,並佔領濟南。
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瀋陽製造「九一八事變」,由於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擁兵50萬的東北邊防總司令張學良不戰而退,日軍強佔我國東北,在3個多月時間裡佔領我東北全境,實行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所到之處橫屍遍野,使三千多萬名同胞淪為日軍鐵蹄下的奴隸。
1932年1月,日製造事端,進犯上海。日軍與奮起抵抗的駐上海十九路軍激戰33天,中國軍民死傷達1.6萬餘人,財產損失達20億元以上。
3月,日本扶植溥儀成立偽「滿洲國」。濟南慘案」,打死中國軍民1000多人,並佔領濟南。
1933年1-5月,日軍先後佔領了熱河、察哈爾兩省及河北省北部大部分土地,進逼北平、天津,並於5月31日,迫使國民黨政府籤署了限令中國軍隊撤退的《塘沽協定》。同年,日本成立「關東軍防疫供水部」(即731細菌部隊),後來擴大成一支大規模的細菌戰部隊。該部隊用中國人進行鼠疫、霍亂、梅毒等細菌以及毒氣、槍彈等的活體試驗,並大量製造鼠疫、霍亂等各種細菌,用飛機播撒在中國各地,殘害中國人民。
1934年5月,日軍在天津南開八裡臺和吉林伊蘭縣強佔民地修建機場,並動用飛機轟炸伊蘭縣,炸死我民眾2萬餘人。
1935年11月,日本唆使漢奸殷汝耕在通縣成立「冀東防共自治委員會」。冀東22個縣宣告脫離中國政府管轄,淪為日本殖民地,促使北平學生爆發「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
1937年7月7日,日軍製造「盧溝橋事變」,(也就是「七七事變」)開始全面侵華,之後日以重兵三路進攻華北。
8月,日軍大舉進攻上海。
11月,日軍佔領上海,在南市放火連燒9日,軍民死傷無數,上海5255家中國工廠被佔,損失超過8億元。
12月13日,日軍攻下首都南京,進行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在6周內燒殺淫掠,殺死30多萬手無寸鐵的中國軍民,燒毀南京三分之一的房屋,造成了城內幾乎無中國人的驚人局面。
1938年5月,日軍佔領徐州並在城外製造數起屠村事件,其中有數名五歲小女孩被姦殺掏心生吃,令人駭然。 6月,日軍攻佔開封,導致花園口決堤放水,豫、皖境內17個縣成為一片汪洋,140萬人無家可歸,數十萬人被淹死。日軍還在蘇北決運河大堤,致使蘇北數縣成為澤國。
9月,日軍匯集5萬餘兵力,分25路進攻八路軍晉察冀抗日根據地,連續燒殺淫掠兩個月。
10月日軍佔領武漢、廣州。
1939年2-6月,日軍相繼攻佔海南島、南沙群島和汕頭等地。
7月,日軍用14萬兵力對晉東南抗日根據地進行長達兩個月的9路圍攻,打死打傷我民眾15萬餘人,糧食被焚劫一空。日軍還乘晉察冀邊區淫雨成災之機,決堤淹沒1萬多個村莊,使300萬人淪為災民。
10月,日寇2萬多人分12路圍攻晉察冀抗日根據地。
11月,日軍攻陷南寧。
12月,日本與汪精衛在滬籤訂把中國完全變成日本殖民地的《日支新興關係調整要綱》,其主要內容為:將東北割讓給日本;綏遠、察哈爾、山西北部、華北、長江下遊和華南島嶼由日軍長期佔領,中央至地方政府由日本監督;偽軍警察由日籍教官訓練;偽政府經濟由日控制;一切資源由日開發;禁止一切抗日活動。
1940年5月,日軍對重慶城進行了20多天的轟炸,死傷者無數,半個山城被炸毀。
從1938年10月至1940年10月日軍逐步把主力轉移到解放區戰場,動用50多萬兵力對我華北根據地進行100多次千人以上規模的掃蕩,再次實行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導致我八路軍官兵傷亡10餘萬人。
1941年1月,日軍包圍冀東豐潤縣潘家峪村,焚燒該村全部房子,集中屠殺和燒殺1340多名村民,類似的屠殺在各抗日根據地和遊擊區比比皆是。
6月,日機夜襲重慶,在校場口防空洞內躲避轟炸的3萬多居民窒息而死。
8月,日軍集10萬以上兵力,採用「鐵壁合圍」、「梳篦式清剿」等戰術對晉察冀北嶽區進行空前大「掃蕩」,燒毀我房屋15萬餘間,搶掠糧食5800多萬斤,殘殺虜掠我國同胞2萬餘人。
1941年-1942年日本把75%的侵華日軍用來對付我抗日根據地,頻繁向晉察冀等各抗日根據地進行「掃蕩」,千人以上的「掃蕩」達170餘次,投入兵力共達83萬。
1942年春,日軍在冀熱遼區,自古北口到山海關約200多裡的長城兩側,承德、密雲、遷安等9個縣內製造無人區,使大片土地荒無人煙,近50萬中國人過著非人的生活。
5月,日軍五萬兵力對冀中根據地進行了殘酷的大掃蕩。
1943年秋,日軍以4萬多兵力在河北省
1944年4月,日本發動豫湘戰役,至8月先後佔領鄭州、長沙、衡陽等地。
9月,日軍發動柳桂戰役。
12月,日軍攫取了大陸交通線。
日本投降
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向全國廣播宣布接受《波茲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的詔書。
1945年9月2日上午9時,在停泊於東京灣的美國戰列艦密蘇裡號上舉行向同盟國投降的籤降儀式。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陸軍參謀長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國大本營在投降書上簽字。隨後,接受投降的同盟國代表: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上將,美國尼米茨海軍上將、中國徐永昌將軍、英國福萊塞海軍上將、蘇聯傑列維亞科中將,以及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荷蘭、紐西蘭等國的代表依次籤字。
從1937-1945年8月15日,8年中,除西藏、西康、新疆、陝西、甘肅、寧夏、青海、四川外,我國其它省份皆遭日軍鐵蹄踐踏,傷亡人數達3500多萬,直接和間接財產損失共達620多億美元,凍死、餓死者不計其數,被抓到日本的華工大約1000多萬,從1874到1945日本侵華時期,中國非正常死亡累積人數至少達2.8億,經濟損失50萬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