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龍屢次爆出質量問題,賽道擁擠,上市能擺脫垃圾食品標籤嗎?

2020-12-21 手機鳳凰網

雷達財經出品 文|張凱旌 編|深海

11月19日,據路透IFR消息,衛龍食品計劃明年在香港IPO。中金、摩根史坦利、瑞銀等國際知名投資機構已和衛龍合作,計劃募資10億美元。

近年來,衛龍成長迅速,公司2019年營收49億元,同比增長43%。品牌創始人劉衛平在衛龍食品2020年合作夥伴大會上對外表示,今年衛龍的目標是72億元。同時,根據2018年的計劃,衛龍2021年要賣100億。

天眼查顯示,衛龍食品創辦於1999年,所屬公司為漯河市平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平平食品"),主要產品包括調味麵製品類、豆製品類、素食類和肉製品類等。

作為公司旗下主打產品,衛龍辣條已經成為了"國民級"的零食。不過,平平食品和衛龍辣條屢次被曝出質量問題。

中央財經大學訪問學者丁會仁博士表示,衛龍赴港上市無法繞開食品安全和過度使用添加劑等問題,不健康食品的標籤或許會對衛龍上市形成阻礙。

此外,公司還存在產品結構單一,賽道擁擠等隱憂。

二次被傳赴港上市

2018年12月,衛龍也曾被傳出上市消息。彼時,有靠近衛龍生產商的業內人士向媒體確認,衛龍的確是想上市,但上市的目的和時間表並不確定。

在此之前,衛龍曾頻繁進行工商變動。

天眼查和工商信息顯示,2013至2016年,劉衛平持有平平食品60%的股份、劉福平持有40%股份。

2017年9月,股東劉衛平和劉福平雙雙退出,平平食品改由漯河市衛龍商貿有限公司全資持股,公司的市場主體類型也由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變為有限責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

2018年3月,平平食品的註冊資本由3000萬暴漲300%至1.2億元,同年,公司經營範圍進行了大幅度的變更。

對此,劉衛平曾回應道,"上市也許會是我們的一個過程,但不是目標和結果,走到哪裡該上就上了。目前並沒有一定要上的想法。不為上市而上市,不著急,順其自然。"

如今,衛龍再傳上市消息,媒體報導稱上市時間或在明年下半年。據天眼查,平平食品由和和國際事業有限公司穿透三層後間接控股。

值得注意的是,和和國際為香港企業,成立於2018年7月。而由其直接持股的漯河和和食品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則成立於2018年8月,註冊資本460萬美元。相關資料顯示,若公司註冊資本以美元表示,則存在公司為中外合資或純外資的可能。

另據媒體報導稱,漯河市衛龍商貿有限公司的兩個股東註冊地都在英屬維京群島。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認為,衛龍食品的股權結構已從純內資變為純外資,這種股權結構在上市進程中將不需要內地證監會審核,從而加快衛龍食品在香港上市的步伐。

行業大洗牌"熬"成巨頭

僅以2019年營收計算,衛龍在休閒零食領域已經超越了包括來伊份、鹽津鋪子在內的一眾上市公司,雖然與三隻松鼠和良品鋪子尚存差距,但如果公司實現了預期的營收目標,就將躋身國內休閒零食上市公司第一梯隊。

從小作坊生產,到行將上市的零食巨頭,衛龍是如何脫穎而出的?

1978年,劉衛平出生於湖南東北部的平江縣。在這個貧困縣裡,流傳了1000多年的宮廷貢品醬幹,是當地人養家餬口的必備手藝。

1998年,湖南遭受特大洪災,農作物受損嚴重,醬幹的主要原料黃豆產能下降,價格大幅上漲,對原有的產業造成了不小的衝擊。為了降低成本,醬幹作坊的三位老師傅,用麵筋替代豆乾,做出了味道相仿,價格卻便宜很多的替代品,也就是如今辣條的雛形。

因為製作簡單,早期的辣條生產門檻極低,市面上湧現出大量的小作坊式"地下產商"。然而,平江是山區,當地並不產麵粉,本土企業既無原料優勢,也無銷售優勢。因此,2000年前後,許多平江人開始走出湖南,將辣條帶向全國各地,而劉衛平,就是其中的一員。

平江對全國辣條產業的貢獻有多高?據央視2019年統計,全國辣條總產值580億元,平江縣佔200億元左右;全國1000多家辣條企業中,平江縣境內有343家;辣條產業在全國範圍內安排就業30多萬人,安排平江縣就業10萬人。另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全國上千家辣條企業中,由平江人創辦的佔比高達90%以上。

出身於"辣條之鄉"的劉衛平,將河南漯河選為自己創業的第一站。在漯河,劉衛平從傳統小吃牛筋面中找到靈感,開發出了現在的衛龍辣條。2003年,申請註冊了"衛龍"商標。一年後,衛龍成為全國首家進駐工業園的辣條企業。

2006年,衛龍的第二個生產基地在駐馬店投入使用。隨後,衛龍又在2010年和2012年先後聘請明星趙薇和楊冪代言,還開創了親嘴燒、牛肉棒等食品,逐漸切入豆製品市場。

2014年,衛龍乾脆麵、魔芋生產線建成投產。公司還在辣條行業信任危機時刻,完成了自身廠房的改造,並邀請專業團隊到全自動化的無菌生產車間拍照,試圖改變消費者心中對衛龍"垃圾食品"的理解。

2015年,乘著電商之風,衛龍先後入駐天貓、京東、蘇寧易購以及海外亞馬遜等平臺,隨著線上渠道的鋪設,衛龍的營銷團隊也屢屢在社交平臺中呈現"經典之作"。

2016年利用淘寶直播邀請網紅張全蛋到衛龍車間直播;借iPhone7發布推出Hotstrip7.0;2017年借"薩德事件"停止與樂天合作;做手遊《衛龍霸業》;2019年推出包括被子、挎包等各種周邊產品……

一系列的操作甚至引得網友評論道,"哪裡有熱點,哪裡就有衛龍食品的身影"。

2000年,河南調味麵製品企業有4000多家,2017年只剩下236家。行業的大浪淘沙卻讓衛龍逐漸蛻變為了其中的龍頭老大。

2019年,衛龍整體營收49.09億元,其中終端直售收入25.5億元,流通渠道18億元,電商渠道收入5.59億元。據悉,僅衛龍旗下的魔芋產品,年銷售就達到了8306萬,同比增長170.03%。

食品安全問題頻出屢遭投訴

衛龍與辣條產業在如火如荼地發展時,食品安全問題也接踵而至。為此,以衛龍為首的辣條企業們與監管部門進行了漫長的"博弈"。

2005年底,央視報導了平江縣一家食品廠使用違禁添加劑的事件;2007年,國家質檢總局將平江列為全國食品安全重點整治縣,對辣條行業進行大整頓。

衛龍食品也曾被浙江、貴陽、山西、湖北等省份的市場監督管理局、食藥監局查出,在其產品中添加了山梨酸及其鉀鹽和脫氫乙酸及其鈉鹽防腐劑。

2015年,平平食品生產的親嘴燒、大麵筋因以不合格產品替代合格產品被漯河市質監局發出處罰通知。有統計稱,2015至2017年5月,全國有15個省份共計131家辣條生產企業的195批次辣條登上食藥監局黑名單,其中食品添加劑不合格是主要原因。

2018年,湖北省食藥監局公告稱,衛龍等品牌辣條抽檢不合格。對此,衛龍食品卻表示,其產品是按照生產地河南省的標準生產的,產品完全合格。為了解決各地標準不統一的問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於去年12月針對調味麵製品發布公告,並以此建立了辣條行業的國家標準。

2019年"3·15晚會",辣條行業亂象再次被央視曝光。對此,朱丹蓬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雖然衛龍目前的生產硬體、環境管理還是比較規範,但315晚會曝光後,還是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對於傳言謀求香港上市的衛龍而言,食品安全問題以及過度使用添加劑始終是無法繞開的隱患。

丁會仁則稱,經過央視3.15晚會的曝光,業內將辣條視為高鹽、高糖、高熱量、高刺激的"垃圾食品",食品安全問題和過度使用添加劑,不健康食品的代名詞會成為衛龍"赴港上市"的考試難題。

除了被監管機構點名外,衛龍在也曾受到包括經銷商和消費者在內的上下遊用戶投訴。

黑貓投訴中,有消費者稱收到的辣條已發黴或在包裝袋中吃出蟲子、頭髮、石頭等異物。

天眼查顯示,平平食品和其股東衛龍商貿今年以來分別涉11起、27起開庭公告,平平食品歷史上更是涉及101起法律訴訟,案由多為產品責任糾紛和產品銷售者責任糾紛。

賽道擁擠產品結構有待拓展

"去年辣條有幾千萬元銷售額,今年公司要正式進入辣條行業,爭取5年內(辣條單品)銷售額達到10億元。"今年4月,鹽津鋪子董事長張學武在接受採訪時曾說道。

如今,以三隻松鼠、良品鋪子為首的休閒零食巨頭們都開闢了自己的辣條業務。

"2018年中國辣條產業規模為580億元,辣條的平均毛利率接近50%,高毛利自然引得資本競相加入。"朱丹蓬表示。

此外,雷達財經瀏覽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發現,三隻松鼠、良品鋪子、鹽津鋪子、衛龍的辣條價格均在10-15元左右,參與折扣後價格可降至10元以下,三隻松鼠、鹽津鋪子甚至可低至8元以下。

同時,相關零食企業常會推行滿減活動,消費者可以任選相同店鋪內不同種類的零食參與活動。但在此類活動方面,擁有更多產品種類的店鋪或更具選擇性。目前,三隻松鼠、良品鋪子等的店鋪中所擁有的堅果、麵包等產品是衛龍所不具備的。

而根據太平洋證券的研報,10月的休閒零食線上品類銷售數據顯示,銷售額排名前三的零食分別為糕點/點心、餅乾/膨化和山核桃/堅果/炒貨。

丁會仁向雷達財經表示,食品消費品品種繁多,結構複雜,目前衛龍的品牌優勢遠不及同類產品,更難與"三隻松鼠"等綜合零食品牌相類比。過度依賴明星產品,會讓上市進程變得緩慢,從目前的衛龍產品結構分析,其研發能力還需進一步提升。

此外,丁會仁還指出,從衛龍的營收結構來看,公司在短視頻及電商網絡平臺還有很大潛力,並且在上市後,衛龍還可能在高檔食品方面進行賽道布局。

註:本文是雷達財經(ID:leidacj)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衛龍屢次爆出質量問題:賽道擁擠 上市能擺脫垃圾食品標籤嗎?
    來源:雷達財經作為公司旗下主打產品,衛龍辣條已經成為了「國民級」的零食。不過,平平食品和衛龍辣條屢次被曝出質量問題。此外,公司還存在產品結構單一,賽道擁擠等隱憂。作為公司旗下主打產品,衛龍辣條已經成為了「國民級」的零食。不過,平平食品和衛龍辣條屢次被曝出質量問題。中央財經大學訪問學者丁會仁博士表示,衛龍赴港上市無法繞開食品安全和過度使用添加劑等問題,不健康食品的標籤或許會對衛龍上市形成阻礙。此外,公司還存在產品結構單一,賽道擁擠等隱憂。
  • 賽道擁擠,質量爆雷,「辣條王國」衛龍能否借上市擺脫垃圾食品的標籤?
    據了解,此次已是衛龍食品第二次傳出上市的消息。2017年-2019年,衛龍食品頻繁進行股權變更,尤其是在2018年9月,衛龍食品進行了一次重大工商變更。此後,衛龍食品欲赴港上市的傳聞便甚囂塵上。2018年12月,國際金融報曾報導衛龍食品的確想上市,但上市目的和時間並不確定。
  • 營銷「出圈」衛龍被傳上市,營收結構單一 、難撕「垃圾食品」標籤
    營銷「出圈」衛龍被傳上市,營收結構單一 、難撕「垃圾食品」標籤 哪裡熱,哪裡就有衛龍食品的身影,衛龍的營銷方式可謂是讓杜蕾斯汗顏、讓iPhone無奈。  產品營收結構單一,賽道擁擠難離辣條主線  雖然衛龍玩的花,但一套組合拳下來,衛龍的銷量確實有了明顯提升。據衛龍食品的2019年財報顯示,公司整體營收49億元,同比增加了43%。同時,創始人劉衛平表示,2020年衛龍的營收目標為72億元。
  • 營銷「出圈」衛龍被傳上市 營收結構單一 難撕「垃圾食品」標籤
    上市準備已久,靠營銷「出圈」衛龍意欲赴港上市的傳聞並不是空穴來風,此前,衛龍曾頻繁地進行股權變動,被業內看作是為上市鋪路。如2018年底,外界發現平平食品發生了工商變更,外界猜測是衛龍在為境外上市鋪路。
  • 賣辣條的衛龍擬明年赴港上市 難撕"垃圾食品"標籤
    11月19日,有消息稱,衛龍食品計劃明年在香港IPO,募資10億美元。作為辣條界的「扛把子」,近年來,衛龍食品依靠花式營銷走紅網絡,獲得了不錯的收益。在業內人士看來,尋求資金支撐加速實現營收目標是衛龍食品登陸資本市場的主要原因,不過,在這之前,衛龍食品還需考慮如何撕掉「垃圾食品」標籤。
  • 辣條「一哥」衛龍食品「上市記」:營銷易玩,標籤難改
    事實上,2018年衛龍就曾被傳出上市的消息,但頻繁爆出的食品安全問題,導致此事不了了之。兩年後的今天,衛龍食品似乎又要站在IPO的大門之外。這一次既要面對鹽津鋪子、金絲猴等明星企業對衛龍市場地位的衝擊,還要繼續堅持「消費者教育」,改善辣條食品「低端」、「不健康」的標籤印象,IPO之路可謂任重道遠。
  • 5毛錢辣條吃出一家上市公司,衛龍何時撕掉「垃圾食品」標籤?
    在業內人士看來,尋求資金支撐加速實現營收目標是衛龍食品登陸資本市場的主要原因,不過,在這之前,衛龍食品還需考慮如何撕掉「垃圾食品」標籤。擬赴港上市11月19日,有消息稱,衛龍食品計劃明年在香港IPO,募資10億美元。
  • 衛龍上市辣條逆襲?男版「老乾媽」北上創業 難撕「垃圾食品」標籤
    不過,衛龍對此事尚未回應。事實上,這並非衛龍首次傳出上市的消息。此前,衛龍曾頻繁地進行股權變動,被業內看作是為上市鋪路。2018年12月,有消息稱衛龍欲赴香港上市,但隨後因為頻繁曝出食品安全問題,導致此事不了了之。
  • 衛龍擬赴港上市:辣條撐起50億營收 20年發展難撕「垃圾食品」標籤
    記者致電衛龍食品欲就上市傳聞進行求證,未獲回復。手工作坊出身 難撕「垃圾食品」標籤1999年成立的衛龍食品陪伴了不少90後的學生時代,衛龍辣條也因此被不少人冠以「童年記憶」稱號,但隨著年輕人逐漸長大,圍繞衛龍「重油」、「多鹽」的「不健康」標籤也顯得越發扎眼。
  • 從垃圾食品到年營收近50億,辣條「扛把子」衛龍也要被吃上市了?
    日前,有媒體報導稱,衛龍食品計劃明年在香港IPO,募資10億美元。公司正與中金公司、摩根史坦利和瑞銀合作,商討明年下半年上市事宜。從學校對門零食攤上5毛錢一包的垃圾食品,到火到國外的中國美食。近年來,衛龍靠著花式營銷一路走紅,也讓大家開始注意到,賣辣條原來可以這麼賺錢。
  • 衛龍擬赴香港上市 難擺脫垃圾食品標籤
    衛龍之前的先行者  考慮到今年食品公司上市不斷,衛龍上市也是一種必然。  2個月之前,來自湖南平江的華文食品(003000.SZ)也在A股上市。  2010年,異鄉創業多年,在休閒食品領域摸爬滾打近二十年的平江人周勁松返鄉創業,成立華文食品。
  • 辣條「一哥」衛龍尋求赴港上市,網友見怪不怪:榨菜醬油都能上市
    一包對中國人來說平平無奇的辣條,卻能打入美國市場,賣出10倍高價,如今更是以500億市值謀求港交所上市。辣條「一哥」衛龍不再只是小朋友的最愛,也成為資本市場無法被忽視的一股力量。不過,在國人越來越注重健康養生的今天,一向被歸類為重油重鹽垃圾食品的辣條類食品,真的能撬動數十億元融資嗎?
  • 衛龍辣條逆襲背後:品種單一 與垃圾食品難以擺脫關係
    為了徹底洗清消費者對衛龍「垃圾食品」的誤解,衛龍一手打造自身硬功夫,一手開足馬力搞宣傳。2014年,衛龍投入大量資金,建立了衛來食品第三個生產基地,乾脆麵、魔芋生產線建成投產。衛龍採用全自動化的無菌生產車間,還特別邀請了專業團隊到生產車間拍攝照片。隨著照片在微博上走紅,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為衛龍的乾淨、衛生、現代化買單。然後,衛龍就在網紅的路上一發不可收拾。
  • 衛龍上市,湖南辣條企業怎麼看
    近日,「辣條一哥」衛龍衝擊IPO的消息有了新動向。據媒體報導稱,目前衛龍正與中金公司、摩根史坦利和瑞銀合作,計劃於2021年在香港IPO,擬募資10億美元。目前,衛龍官方對此事尚未回應。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此次衛龍食品的上市勢在必行,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 衛龍靠視頻成「辣條槓把子」,摘掉垃圾食品標籤,輕鬆年入30億
    一說到辣條我們基本上想到的都是油膩的豆製品和環境惡劣的小作坊,食品成分上亂七八糟的添加劑還有父母的嚴詞拒絕?但有一款辣條卻以乾淨衛生的形象始終留在顧客的心中,並且也是準備上市的唯一一家辣條公司,沒錯,這家公司就是衛龍。
  • 衛龍要上市:一根辣條的生意經
    11月19日,有消息稱,衛龍食品計劃明年在香港IPO,募資10億美元。作為辣條界的「扛把子」,近年來,衛龍食品依靠花式營銷走紅網絡,獲得了不錯的收益。在業內人士看來,尋求資金支撐加速實現營收目標是衛龍食品登陸資本市場的主要原因,不過,在這之前,衛龍食品還需考慮如何撕掉「垃圾食品」標籤。
  • 衛龍,要上市了?
    說實話,看著衛龍一個個億的目標,耳邊又響起王健林的「先賺他一個億」,不禁感到疑惑,難道「億」是最小單位嗎? 其實衛龍要上市這個消息,從18年就開始每年一刷新,不過久久都沒有看到衛龍真正的上市。
  • 聽說,做辣條的衛龍要上市了?
    衛龍,從幾毛錢一袋的辣條產品成長為如今的年營收超49億元,風靡全國的辣條品牌,成為「辣條一哥」。走過20多年的風風雨雨,衛龍是如何讓一包辣條甩掉「垃圾食品」標籤,變成網紅產品、地方名片,乃至開啟資本之路的?坐上行業龍頭寶座的衛龍,在辣條之外還有下一張王牌嗎?
  • 揭秘衛龍的網紅之路:從小作坊到地方名片 努力擺脫不健康標籤
    衛龍,從幾毛錢一袋的辣條產品成長為如今的年營收超49億元,風靡全國的辣條品牌,成為「辣條一哥」。走過20多年的風風雨雨,衛龍是如何讓一包辣條甩掉「垃圾食品」標籤,變成網紅產品、地方名片,乃至開啟資本之路的?坐上行業龍頭寶座的衛龍,在辣條之外還有下一張王牌嗎?
  • 漯河衛龍上市,年營收超50億,辣條逆襲?
    一次偶然的機會,在路邊吃到一碗牛筋面,由此獲得靈感,開始生產麻辣麵筋(辣條),並創辦衛龍食品。誰能想到,隨後20年就靠著這包辣條一步步發家致富。 2003年,公司開始打造「衛龍」系列休閒食品,並陸續在河南漯河、駐馬店、扶溝多地投放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