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9月1日,中午時分,還處於攝政階段的日本裕仁天皇正在東京赤坂離宮舉行盛大國宴,宴請各國時節。這時候,地面突然劇烈震動起來。這是怎麼回事呢?裕仁天皇顧不上賓客了,踉踉蹌蹌地衝到殿外,發現了東京已經變成山崩地陷的「人間地獄」。
這就是著名的日本關東大地震。
日本關東大地震的震級達到了7.9級(一說8.1級),災區包括東京、神奈川、千葉、靜岡、山梨等地。由于震源深度較淺,這次大地震給日本造成了嚴重的生命和財產損失。據統計,約有15萬人在這次大地震中喪生,200多萬人無家可歸,財產損失達到了65億日元。1922年,日本國民生產總值約155億日元。這次大地震的財產損失相當於全年國民生產總值的一小半。
關東大地震為何造成如此嚴重的生命和財產損失呢?有幾方面的原因。
一是關東地區有日本重要的工業區——京濱工業區,這裡人口密集,廠房林立。
二是大地震引發了海嘯,導致沿海地區許多人被溺死。
三是大地震在城市密集區域引發了火災——當時東京許多建築為木造,導致許多人死於火災之中。
很快,日本發生關東大地震的消息傳到了中國。在這之前,中國與日本雖然是一衣帶水的鄰居,但從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以來,歷經八國聯軍侵華、「二十一條」事件等,雙方關係如同仇敵。1923年3月,中國社會各界還在推行「對日經濟絕交」的政策,使得日本對華出口額度大幅萎縮。
幾乎沒有經過什麼猶豫,剛剛還在推行「對日經濟絕交」政策的中國社會各界,立即開展了「賑濟日災」行動。他們認為,「對日經濟絕交」和「賑濟日災」行動可以並行不悖。
當然,在「賑濟日災」行動開展以後,「對日經濟絕交」逐漸停止,無疾而終。
中國上下動員全力賑災:
中國紅十字會總辦事處理事長莊得之親自率隊,帶著一支醫療救援隊伍,以及2萬元賑災款、10餘箱賑災藥品星夜奔赴日本,成為到達日本的第一支國際醫療救援隊伍。
上海總商會和輪船招商局聯合,購買了1萬包麵粉、3000包大米,由「新銘」號輪船運送到日本,成為日本接受到的第一筆國際援助。
未能親往日本的社會名流們,則在國內「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開展各種募捐活動。京劇大師梅蘭芳、餘叔巖、楊小樓通過義演籌集了5萬元大洋;上海書畫保存會通過書畫作品拍賣,為日本賑災籌集款項;上海《申報》、天津《大公報》發布募捐公告後,收到了44萬元善款;就連上海中小學生,都拿出了他們的零用錢……
在參與捐款捐物的人群中,還有一個特殊人物——他就是末代皇帝溥儀。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回憶:「日本地震的損失驚動了世界,我想讓全世界知道『宣統帝』的『善心』,決定拿出一筆巨款助賑。」
那時候,溥儀已經下臺,日子過得比較窘迫,並沒有什麼錢來捐助日本,便給日本人送去了「據估價在美金三十萬元上下的古玩字畫珍寶」。在1923年,30萬美金相當於300萬銀元,堪稱巨款。為此,日本駐華公使芳澤謙吉陪同日本國會代表團專門來向他表示致謝。
關東大地震給日本帶來了深遠的影響。日本意識到交通系統和建築物抗震的薄弱,要設計和修建能夠抗擊地震的建築,並在民眾裡普及抗震避災的知識。日本的努力沒有白費,1987年東京再次遭遇一次大地震,結果只造成2人死亡和53人受傷。
【參考資料:《1923年日本關東大地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