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旅遊景點分布比較廣,數量上也很多,不過個人去雲林縣幾次經驗來說,雲林縣旅遊有幾個地方必須去看一看,名勝古蹟有朝天宮、義民廟、振文書院、湖山巖寺、拱範宮等。雲林縣是臺灣省下轄縣,位於臺灣中部,地處嘉南平原,處於彰化與嘉義兩縣之間,東接南投縣,西臨臺灣海峽。屬南亞熱帶溼潤氣候,年平均溫度22.0℃,年降水量1500毫米。雲林縣縣名之由來始於清朝在嘉義縣與彰化縣之間設置新縣時,縣治位在沙連堡林圯埔近郊的九十九崁雲林坪上,遂將之命名為雲林縣,但日後因第二任臺灣巡撫邵友濂認為縣城的位置太靠近內山,縣治遂移到鬥六,之後進入日治時期後,雲林自1897年6月後不再作為行政區名,直到民國時期的1950年8月才重新設置雲林縣。
朝天宮,位於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朝天宮街道水西門內冶山,是江南地區現存建築等級最高、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築群。朝天宮之名,系明太祖朱元璋下詔御賜,取「朝拜上天」、「朝見天子」之意。朝天宮所在的冶山是春秋時期吳王夫差修築的冶城所在地,是南京主城的發源地之一,之後歷經滄桑,或為寺院、或為道觀、或為學宮。明朝時期,朝天宮是朝廷舉行盛典前練習禮儀的場所,以及官僚子弟襲封前學習朝見天子禮儀的地方。清同治年間,在原址上改建,從宋元明代的道教建築變成了儒家的文廟和江寧府學(江寧府學舊址則改為南京武廟)。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政府將南京朝天宮闢為南京首都高等法院。1956年朝天宮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1978年闢為南京市博物館,現已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振文書院,位於臺灣彰化。西螺振文書院為雲林縣定三級古蹟,前身為文昌帝君祠,旁邊有間文昌帝君廟與之為鄰,振文書院建自西元1813年,清嘉慶18年,由當時振文詩社王有成等人,提倡建於螺陽南端。到西元1852年再由當地士紳張明德及振文詩社人士重新整建,並設有詩社學堂。直至清光緒18年,西元1892年,因失修而頹壞,由振文詩社當時人士再度重建,這也是奠立在規模的大修,此書院為清朝當時雲林四大書院碩果僅存者。
道教廟宇。在臺灣省新竹縣新埔鎮下寮裡四十三號。據《臺灣寺廟大觀》記載:創建於清代乾隆五十三年(1788),光緒二十一年(1895),毀於日軍兵火,光緒二十五年(1899)興工重建。歷時五載建成;後因年久失修,廟貌漸舊,1964年八月興工修繕,迄1971年12月竣工,殿宇煥然一新,始具今貌。前有朱瓦白柱牌樓,旁塑青龍、白虎兩將,入樓建有喜雨亭,兩側築有鐘鼓二樓,主體建築褒忠亭內主祀義民爺、配奉神農、觀音、福德正神等;後闢建花園,園內假山碧水,花草蔥籠,點綴亭臺樓榭,造有尋詩覓畫、花蔭長廊等十八處景點。是臺灣許多義民廟的祖廟,為臺灣義民廟中香火最旺、信徒最多的廟宇。
拱範宮位於臺灣省雲林縣麥寮鄉麥豐村,於清康熙24年(公元1685年)創建,迄今已有300年的歷史,意求拱衛範圍之生靈平安永康,因此才拱範宮為此廟宇的名稱。拱範宮奉祀湄洲媽祖廟正六媽神像,由於聖母威靈顯赫,香火鼎盛,居民感受神恩,祈求崇敬者日益眾多,每年農曆的3月23日,為宮內天上聖母聖誕,從各地前來朝香膜拜者人潮洶湧,熱鬧非凡。並與北港朝天宮、臺西安西府、褒忠馬鳴山鎮安宮等合稱雲林縣四大廟。除此之外,雲林縣還有好多地方。以後的文章小編還會繼續訴說,你們的關注就是我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