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雪梨9月4日電《經濟學人》智庫最新發布的2019全球宜居城市報告顯示,澳大利亞墨爾本連續第二年被奧地利維也納擊敗,獲評全球第二宜居城市,而雪梨在此次排行榜中上升至第三名。
其實我在墨爾本生活的時間不長,也就半年的樣子。那年我19歲,還是天不怕地不怕,好奇地想要看世界的模樣。幾年過去了,我終於把墨爾本忘得差不多,回想起來有一點久遠和模糊。直到最近反反覆覆又想起,會覺得墨爾本在我生活裡陰魂不散,不明不清,也不知道怎麼回事。翻看當年的日記,總還能看到自己當時無拘無束無憂無慮的樣子。
按理來說,墨爾本是不會想念我這個過客的。我喝了那麼多杯Mojito也沒從杯子的倒影裡見到一個他。Mojito是我最喜歡的酒之一,不濃烈,但是喝一杯下去,臉上會泛起紅暈,象少女的羞澀。味道很清新,有點青澀,有點甜蜜,單純得像青檸般的初戀。
美好的日子回憶起來,總像夢一樣。
很久很久以前,對澳洲的記憶就只停留在袋鼠和無數的樹袋熊。初中的時候看《島》,喜歡看安東尼寫的東西,知道他在墨爾本。來到這裡的人都喜歡叫它貓本,像一種親密的暱稱。偌大的澳大利亞,我最先認識它。總是在夏天的時候看安東尼描述冬天,又在冬天描述夏天,覺得南半球是一個神奇的存在。
剛到墨爾本的時候是二月,從北半球刺骨的寒冷裡一下子進入到溫暖的夏天,一出機場看到那麼湛藍的天空和白雲,感覺腦子裡嗡的一下,什麼都不知道了。墨爾本像個巨大的陽光罩子,天空總是藍得很肆意,似乎它原本就該這樣。有時遇見陰天或是白雲朵朵,甚至是下一場雨,也會覺得藍天就在後面,怎麼樣也抹不去。在這裡,人們很容易就遇見晴朗,也許因為這樣,幾乎見不到誰的臉上帶著愁苦。
我一直覺得靠海的城市幸福指數特別高。墨爾本不僅有海,還有電車。慢吞吞晃悠悠的電車,很少會查票,我記得我總是抱著僥倖心理不買車票,也很幸運從來沒有被抓到過。墨爾本的司機好像有大把的時間,可以等乘客慢慢上車,再等欠費的乘客掏半天的錢充了公交卡,妥妥地走到座位旁了才開車。在這裡,電車巴士總會有座位,沒有擁擠和催促,沒有人會來不及下車,沒有人需要追著車跑。這裡的車輛也非常客氣,人還在路口站著,司機就停下來,招手讓你先走。
靠近海灘的St Kilda,遠離市區的高樓大廈,道路兩旁全是低矮的別墅小屋和圍繞著屋子的大樹,是我在墨爾本最喜歡去的地方。在剛到墨爾本時候的夏天,我常常去那裡看海,買一小盒冰淇淋,坐在長椅上,聽遊樂場裡人們的尖叫。後來快要離開的時候已經是墨爾本的冬天,我還是會自己一個人坐電車跑去,坐在海邊看冬天的大海,聽著海浪聲就這麼一整天。
我喜歡每次從Melbourne Central的超市買完雜貨,提著大包小包出來的時候,一邊走一邊看著行人們臉上的微笑,有時候會故意繞路不走熟悉的路回家,一不小心就會邂逅一家美麗的小店,邂逅我來不及期待驚喜的心情。其實這也不是什麼美景,只是一種超級舒適的日常生活。沒有浮華的裝飾,沒有過分的修飾,就是這樣的一切,自然而然地在那裡。走在其中,仿佛自己也乘上了風,身體輕盈盈地飄起來,得意得忘了形,捨不得停下來。
還有著名的大洋路。我記得坐在開往大洋路的汽車上時,聽著歌兒的我,眼皮慢慢沉下去。醒來的時候,窗外層雲密布,然後又昏昏沉沉睡過去。再次醒來,從厚厚的雲層裡穿射來的陽光晃得我睜不開眼,牧場上成群的奶牛排著隊在吃草,海浪拍打著礁石,城市的 skyline 在身後越來越遠。
有時候城市和人一樣,一轉身,就是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