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李世民齊名的千古名君 貢獻影響了人類歷史 現在還有人為他守陵

2020-12-15 歷史潮河

說起隋唐時期最出名的皇帝,很多人都會想起李世民。李世民的確是唐朝的千古一帝,被尊稱為天可汗。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隋唐時期還有一位聖人可汗,他才是隋唐對人類歷史影響最大的皇帝。

此人正是隋朝的開國皇帝隋文帝楊堅,在美國學者麥可·H·哈特1978年所著中《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排行第82位。

楊堅雖然是漢人,但是他原名叫普六茹堅,是鮮卑族的名字。楊堅原本是南北朝時期北周的丞相,而北周的皇帝是鮮卑族的。

周靜帝宇文闡即位時,年僅7歲,還是個不懂事的小孩,楊堅很快把控了北周的朝政大權。他先是騙北周宗室五王趙王宇文招、陳王宇文純、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達、滕王宇文逌到長安,然後一併殺掉。

在消滅了所有對自己有威脅的政敵後,楊堅建立了隋朝,宣布大赦天下。

楊堅開創隋朝後,做得第一件事就是恢復漢姓,同時允許那些曾被迫改用鮮卑姓的漢人改回漢姓,胡漢之分,至此消除。從這點來看,楊堅絕對是一位偉大的帝王,他讓華夏民族重新找回了自己的尊嚴。

除此之外,隋文帝楊堅開創了很多首創。五省六部制是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藍圖,科舉制度直到現在還影響著中國和世界。

民生方面,楊堅廢除酷刑,推行均田制,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1969年,在洛陽出土了一座隋朝糧倉——含嘉倉遺址,內探出259個糧窖。其中還有一個糧窖還留有已經炭化的穀子50萬斤,由此可見隋朝的富裕與強盛。

楊堅除了是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卻也是一個深愛妻子的男人。他和文獻皇后獨孤伽羅四十餘年同甘共苦、真摯熱烈的愛情,歷經千年沉澱,依然柔情動人。

《劍橋中國隋唐史》這麼評價道:楊堅的夫妻關係在中國歷史中很可能是獨一無二的。一個后妃在君主的大部分執政期間對他有如此強烈和持續的影響,這實在少見。

獨孤皇后去世後,楊堅就一病不起,臨終前對皇太子說道:「我的喪事你們商量著辦吧。唉,說這些有什麼用,我實在忘懷不了皇后,如果靈魂真有知覺,一定要讓我們夫妻在地下團聚。

仁壽四年十月(公元604年),楊堅和獨孤皇后合葬太陵,夫婦二人相守已經歷歷千年。

如今1400年過去了,隋文帝的泰陵至今沒有被盜挖,這在中國歷史上絕對是少見的。當地王上村村民張彥信透露:老百姓對隋文帝的陵墓非常愛護,陵冢上的樹木,就是上世紀鋼鐵運動時,也沒有人去砍伐,村上燒磚窯用的土,也沒有誰去動陵冢的土。

現在山下的村民還有自發為隋文帝守陵的,我想哪怕秦始皇也不能做到這點吧,在我看來楊堅也許不是隋唐時期評價最高的皇帝,但絕對是評價最好的皇帝,大家對此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玄武門事變後,李世民本想再殺父親,李淵用一個成語巧妙脫險
    中國歷史上皇族奪權的戰爭是非常殘酷的,甚至血腥,為了得到皇位親生父子都能互砍,奪權奪利的過程沒有誰對誰錯,只要你最終勝利了,那麼你就是對的,李世民就是這樣一路走來的。李淵建立唐朝之後,整個大唐江山幾乎都是李世民打下來的,但李世民是第二個兒子,上面還有太子李建成,按理說皇位排隊也輪不到他,但李世民心中不服。
  • 一代雄主,文治武功,千古一帝李世民
    千古一帝李世民文/南郭居士一代雄主,文治武功,千古帝王數第一,他,就是大唐真正意義上的奠基者,唐太宗李世民。歷史上萬國來朝的時代除唐朝外也有幾個,而在唐朝統治的289年中,其歷史對整個國家以及世界的影響都非常大,現在國外一些國家因為尊敬唐代還有唐人街。就連日本也受了唐朝影響,現今為止很多文化中都含有唐朝的元素。
  • 在歷史上人才輩出,你認為誰的功勞比較大呢?是秦始皇還是李世民
    在歷史上我們都是知道的,有著非常多的名人,而且無論是在哪一個時間段都是人才輩出的。而小編在這篇文章之中要跟大家說一說的,就是在歷史上誰有著比較大的功勞?首先第1位要跟大家來說一說就是三國時期魏政權的奠基人,曹操。
  • 為什麼李世民的陵叫做昭陵?為什麼他的陵前會有六匹駿馬雕刻?
    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是陝西關中「唐十八陵」中規模最大的一座,位於陝西省禮泉縣城東北22.5公裡的九嵕山上。距西安市70公裡,距鹹陽市30公裡,距鹹陽國際機場25公裡。為什麼李世民的陵叫做昭陵?為什麼他的陵前會有六匹駿馬雕刻?這些背後,暗藏了什麼秘密嗎?昭陵陵園周長60公裡,佔地面積200平方公裡,共有陪葬墓180餘座,被譽為「天下名陵」,是世界最大的皇家陵園。
  • 「名人百科」盛世明君演繹美輪美奐的歷史——唐太宗李世民
    馬伸橋鎮歷史文化悠久,是薊縣歷史上的八大集鎮之一。為什麼叫「馬伸橋」呢?先說橋,是因為鎮周圍橋多之緣故。據《薊州志》載,在清道光年間(1821—1850),這裡還有十幾座石橋。「馬伸」又是何意呢?這就和唐太宗李世民有關係了。相傳,唐太宗李世民東徵高麗失敗,逃至今馬伸橋一帶。李世民叫人在河上搭了許多浮橋,誘敵深入。
  • 秦始皇陵的守墓人,為秦始皇守墓兩千餘年,如今隱姓埋名!
    古代帝的比較知名的帝王墓大多數都有守墓人的存在,有的守墓人是單獨的一個家族,有的是一個村,他們世代相傳來守候帝王墓。 秦始皇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他也是一個功績頗多的皇帝,雖然秦朝在我國的歷史上存在的並不久,但這不影響秦始皇時期一些先進位度的設計。
  • 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十位皇帝排名,第一女帝武則天上榜
    判斷一個好皇帝的標準,最重要的是,他為國家,民族作出的貢獻和給百姓帶來的福祉。那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十位皇帝究竟是誰呢?第十名,千古仁君——宋仁宗趙禎宋仁宗趙禎,是熱播劇《清平樂》的主角,他做皇帝以「仁」著稱,對身邊所有人都很寬厚,諫臣包拯屢屢犯顏直諫,甚至唾沫都飛到了宋仁宗趙禎的臉上,趙禎也不怪罪。
  • 為什麼不打開秦始皇陵?致命毒物和千古謎題,困擾著考古學家
    所以「秦始皇陵「這個景點,目前實際上就是一個「大土包」,除了聽導遊小姐姐跟我們科普秦始皇陵的各種知識以外,就沒有別的什麼能看得了,所以如果去西安旅遊的話,最好不要去「秦始皇陵」這個景點。因此秦始皇陵寧願讓它就保持這個樣子封著,也不能隨便說挖就挖,只能等未來科技更加進步之後能夠確保文物和環境不受影響才有可能對秦始皇陵開封。
  • 歷史還原:成吉思汗陵裡面沒有成吉思汗?為何有人為他世代守靈
    成吉思汗一生戎馬,徵戰四方,曾經評為「千古風雲第一人」,他率領著蒙古軍隊打下了大半個世界,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軍事家、政治領袖。他使中國的領土面積創下了歷史之最。也使他成為歷史最有影響力人物之一。成吉思汗形象據蒙古史料記載,古代蒙古人為了埋葬成吉思汗時候,當時用了一頭小駱駝為他陪葬了,而母駱駝沒有被陪葬,等待第二年祭祀的時候,母駱駝會記得小駱駝被殺害的地方,用母駱駝異常的舉動來判斷成吉思汗陵大概的位置
  • 歷史謎團:渭水之盟,除了李世民房玄齡和高士廉,還有三人是誰?
    公元626年的渭水之盟(也稱便橋之盟),唐太宗李世民力挽狂瀾避免了和強大的突厥提前決戰,也因此成為大唐與突厥強弱變化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此次會盟大唐這邊有六個人,不過哪六個人史書上卻語焉不詳,沒有全部提及,這也成為了一個歷史謎團,我們先來看看史書上的記載:
  • 唐朝兩位食人魔王,一位被李世民處死,一位為李世民守墓千年
    在我國古代歷史中,有一種非常醜陋的現象,便是在天災時期,糧食短缺的時候,總會有一些難民和軍閥為了求生,出現以人為糧食的場面,而在隋末唐初便有這麼一段時期發生過這種慘劇。
  • 他是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位名人之一,卻死因成謎
    美國學者麥克·哈特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位名人排行榜》一書風靡全世界,他以獨特的視角、深刻的見解、中肯的評價贏得了世界人名的喜愛。而有這麼一位中國名人,他位列百位名人之一,功蓋千古,彪炳史冊,卻死因成謎,正史與野史對此的記載更是截然相反。
  • 古代帝王的墳墓是什麼時候開始叫「陵」的呢?看完恍然大悟!
    漢朝之後,幾乎每個皇帝陵都有稱號。如漢武帝陵稱為「茂陵」,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稱為「昭陵」等。還有生前沒有當過皇帝,因為子孫做了皇帝,死後就被追尊為帝的,他的墳墓也被稱為「陵」。又如晉武帝司馬炎因篡魏政權當了皇帝,追諡他的祖父司馬懿為太祖宣皇帝,墳墓就稱為高原陵;追諡他的伯父司馬師為世宗景皇帝,墳墓稱峻平陵;追諡他的父親司馬昭為太祖文皇帝,墳墓稱為崇陽陵。而這種追尊的情況,歷代王朝幾乎都有。
  • 印度這個島,有著與泰姬陵齊名的印度歷史古蹟,被稱為三神合一體
    印度這個島,有著與泰姬陵齊名的印度歷史古蹟,被稱為三神合一體神象島神象島是孟買著名的旅遊地,它位於市區以東6公裡的海面上,到孟買的遊客都要去這裡看看。島上樹木蔥蘢,花草飄香,但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一座座開鑿於6世紀至9世紀的石窟,它們已有一千多年時間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石窟建造雄偉,它們首先從山體表面巖石開鑿,然後直向山體內部延伸,猶如一座座地下神廟。
  • 他是太監但卻躍進《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
    蔡倫,出生於桂陽郡,今湖南耒陽市人,中國「四大發明」中造紙術的改進者,「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人類有史以來最佳發明家」之一。蔡倫的發明創新不止改進造紙術紙,他「監作秘劍及諸器械,莫不精工堅密,為後世法」,「有蔡太僕之弩,及龍亭九年之劍,至今擅名天下。在今耒陽市存在蔡倫眾多物件與足跡,如「蔡子池」《水經注》載:「(耒水)西北經蔡洲;還有學術界名人陳壽群先生根據一些史記對蔡倫人生經歷的描述,改編而成《蔡倫傳奇》,其中描述了蔡倫與籍貫——耒陽一段奇緣經歷,所以蔡倫是耒陽人更真實。
  • 大清滅亡100多年了,現在還有人在守皇陵嗎?誰給他們發工資?
    現在守皇陵的人已經不能稱之為「守陵人」了,在新時代他們有了新的稱呼——保安。關於保安就不做討論了,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大清的「守陵人」。清朝陵墓清朝是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在入關後受到漢族文化的影響,對皇家墓園十分重視,他們在入關後新建了兩個陵區,分別為:「清東陵」和「清西陵」,另外在入關前他們還建立了「關外三陵」。
  • 參觀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有感,始皇陵存在的歷史意義
    秦始皇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中的地位已經無需多言了,對中華民族的發展,可以說是千古一人,也因此被歷史上定位千古一帝。宏偉的兵馬俑當然,去參觀兵馬俑博物館,是肯定要去秦始皇帝陵去拜謁一下的,作為炎黃子孫,我們對秦始皇的心裡情感是不一樣的,他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完成大一統的帝王
  •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李世民如何排名選人?不僅與玄武門之變有關
    作為名流千古的皇帝之一,李世民的功勞自有人評說,除去他那數不盡的歷史貢獻之外,其設立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也令後人議論紛紛。 這24個功臣是李世民根據他們對於唐朝的貢獻所評選出來的,當然,李世民設立凌煙閣的初衷,絕對不僅僅只是為了懷念這些同他打下天下的功臣,這其中還蘊含了他的多層政治目的。 既然凌煙閣的功臣都是由李世民選拔出來的,那麼這些人的入選與李世民的喜好則有著必然的聯繫。
  • 李世民指揮打仗什麼水平?他的套路實在太深!
    眾所周知,唐太宗李世民手下有不少精通謀略、善於用兵的將領,諸如李靖、秦瓊、尉遲恭等人,都是萬中無一、千古稱頌的良將。這樣一來,李世民自己在軍事方面的光芒也被掩蓋了不少,甚至有人說,李世民只懂政治、不懂軍事,那些大勝仗都是秦瓊、李靖這些人幫他打的,這就大錯特錯了!他帶兵打仗的套路可謂深不可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