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難以忘卻的偉大勝利|「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2020-12-20 騰訊網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美國當局推行全球遏制共產主義戰略,立即進行武裝幹涉,支援南朝鮮軍作戰。同時命令其海軍第7艦隊侵入臺灣海峽,幹涉中國內政。7月7日,美國操縱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授權組成以美國為首侵朝「聯合國軍」決議,將美國在朝鮮的武裝幹涉行為披上了聯合國的外衣,將本是內戰的韓戰變成了侵略和反侵略戰爭。美國侵略朝鮮的空軍飛機,不斷侵入中國領空,轟炸掃射中國東北邊境城鎮鄉村。9月底,美軍地面部隊全線進抵三八線,準備越過並繼續向北進攻。

對美國的侵略和挑釁行動,中國政府和人民發出了強烈抗議和嚴厲警告。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部長周恩來,代表中國政府警告美國當局:「中國人民熱愛和平,但是為了保衛和平,從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戰爭。」(《周恩來外交文選》,中央文獻出版社1990年版,第23~24頁)「美國軍隊正企圖越過三八線,擴大戰爭。美國軍隊果真如此做的話,我們不能坐視不顧,我們要管。」(《周恩來軍事文選》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66頁)

然而,美國當局認為中國政府的警告只是「虛聲恫嚇」,中國沒有力量,更沒有膽量同美國軍隊進行較量,因而對中國的警告不屑一顧,一意孤行。10月7日,美軍地面部隊大舉越過三八線向中朝邊境進攻,將戰火燒到了中國大門口。朝鮮處境危急,中國大陸的安全受到嚴重威脅。朝鮮勞動黨中央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請求中國出兵給予援助。

此時,新中國成立剛剛一周年,統一大業尚未完成,長期戰爭創傷造成千瘡百孔、百廢待興的爛攤子尚未治理,國家一窮二白;新解放區土地改革工作剛剛展開,土匪、特務尚未肅清;軍隊武器裝備遠遠落後,並且大部分野戰軍部隊已擔負支援國民經濟恢復的工農業生產任務,缺乏作戰訓練;一部分幹部和軍民有和平厭戰情緒。國家政治秩序、經濟秩序和社會生活秩序都未完全走上正軌。

出兵援助朝鮮就要同美軍直接作戰,無論經濟力量還是軍隊武器裝備,當時我國與美國都無法相比。美國資本主義發展已有175年的歷史,工業發達,技術先進。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躍居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頭號強國。1950年,其國民生產總值達2848億美元,鋼產量8772萬噸。而中國由於近代以來遭受帝國主義列強不斷侵略掠奪,工業發展極為緩慢,技術水平嚴重落後,不能生產汽車,更不能生產飛機大炮,經濟力量十分薄弱。1950年,中國工農業總產值574億元人民幣,相當於229億美元,僅是同期美國國民生產總產值的1/12;鋼產量僅有60.6萬噸,相當於同期美國鋼產量的1/144。

美國軍隊是世界上現代化程度最高的軍隊。美國有強大的海軍和空軍,還有原子彈。從韓戰一開始就將海空軍投入作戰,作戰飛機已達1100餘架,海軍艦船近300艘。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海軍和空軍尚在組建過程中,沒有形成戰鬥力。美軍地面部隊一個師即裝備有各種坦克140餘輛、裝甲車35輛,各種火炮950餘門,各種車輛3800餘輛,無線電機1688部、密碼機145部。解放軍裝備最好的部隊,東北邊防軍(志願軍)沒有坦克和裝甲車,沒有對空作戰武器,反坦克武器也只有每個步兵營的3具火箭筒。一個軍才編有各種火炮520至540門,沒有車輛編制,有線電話、密碼機數量不到美軍一個師的1/4。

中國出兵與美國軍隊作戰,能打贏嗎?中國的經濟力量能支持與美國進行一場戰爭嗎?這些實際問題,毛澤東也是思之再三。正是因為中國面臨的困難太多太大,毛澤東於10月2日下午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書記處會議、4日下午和5日下午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會上許多人有顧慮,主張不出兵或緩出兵。直到10月5日下午的會議上,大家才統一了認識,一致作出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重大戰略決策。

周恩來、彭德懷、聶榮臻、胡喬木都曾談及,中共中央當時下決心作出這個決策是很不容易的。

胡喬木曾回憶:「我在毛主席身邊工作二十多年,記得有兩件事是毛主席很難下決心的。一件是1950年派志願軍入朝作戰,再一件是1946年我們準備同國民黨徹底決裂。」(《胡喬木回憶毛澤東》,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2頁)

毛澤東自己也說,討論這個問題,有很多天是睡不著覺的(《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一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版,第230頁)。

中國面臨著那麼多嚴重困難,並且經濟力量和軍隊武器裝備與美國差距明顯,中共中央為什麼決策出兵抗美援朝?其中當然有多種原因,但主要有如下三個原因:

第一,直接原因是朝鮮提出了請求。朝鮮勞動黨中央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以金日成和樸憲永聯名的形式於10月1日致信毛澤東,信中提出:「在目前敵人趁著我們嚴重的危急,不予我們時間,如要繼續進攻三八線以北地區,則只靠我們自己的力量,是難以克服此危急的。因此我們不得不請求您給予我們以特別的援助,即在敵人進攻三八線以北地區的情況下,極盼中國人民解放軍直接出動援助我軍作戰!」(《抗美援朝戰爭史》修訂版,上卷,軍事科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160頁)

朝鮮與中國一江之隔,唇亡齒寒、戶破堂危。在中國東北解放戰爭期間,朝鮮幾乎發揮了東北民主聯軍(東北人民解放軍)總後方基地的作用,許多朝鮮人為中國革命戰爭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第二,根本原因是維護中國的國家利益。古今中外,任何國家的最高決策層,在作出重大戰略決策時,首先需要考慮的是維護國家的根本利益。中共中央決策出兵抗美援朝也不例外。維護國家利益具體表現如下:

維護國家主權。美國武裝幹涉朝鮮內戰的同時,就命令其海軍第7艦隊侵入臺灣海峽,幹涉中國內政,中國當然做出強烈反應,當時除了抗議、聲討之外,中共中央和國家領導人已經感覺可能要同美國打一仗。用周恩來的話說,就是「六月二十五日韓戰爆發,給了我們新的課題:支援朝鮮人民,推遲解放臺灣。」(《周恩來軍事文選》第四卷,第43頁)

保衛東北地區的國防安全。美國投入韓戰的空軍飛機於8月27日起不斷轟炸掃射中國東北邊境地區城鎮、鄉村,地面部隊越過三八線向中朝邊界推進,嚴重威脅中國東北地區安全。彭德懷在自述中說:「美國佔領朝鮮與我隔江相望,威脅我東北;又控制我臺灣,威脅我上海、華東。它要發動侵華戰爭,隨時都可以找到藉口。老虎是要吃人的,什麼時候吃,決定於它的腸胃,向它讓步是不行的。它既要來侵略,我就要反侵略。不同美帝國主義見過高低,我們要建設社會主義是困難的。」(《彭德懷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版,第257頁)

維護東北地區經濟建設。東北是全國解放最早的地區,東北地區的經濟恢復和建設在全國具有示範作用。周恩來指出:「中朝是唇齒之邦,唇亡齒寒。朝鮮如果被美帝國主義壓倒,我國東北就無法安定。我國的重工業半數在東北,東北的工業半數在南部,都在敵人轟炸威脅的範圍之內……如果美帝打到鴨綠江邊,我們怎能安定生產?」(《周恩來軍事文選》第四卷,第73頁)

抗美援朝戰爭打響後,1950年10月,毛澤東與民主人士周世釗談話時,周世釗問到朝鮮局勢,毛澤東指出:我們急切需要和平建設,如果要我寫出和平建設的理由,可以寫有百條千條,但這百條千條的理由不能抵住六個大字,就是「不能置之不理」。現在美帝的侵略矛頭直指我國東北,假如它真的把朝鮮搞垮了,縱不過鴨綠江,我們的東北也時常在它的威脅中過日子,要進行和平建設也有困難。我們抗美援朝就是不許它的如意算盤得逞。「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我們抗美援朝,就是保家衛國(《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一卷,第230頁)。

維護中國社會穩定。美國出兵朝鮮後,我國國內各種反動勢力活動明顯猖獗。不將美國在朝鮮的氣焰打下去,國內反動派氣焰就會更加囂張,不利於新生人民政權的鞏固和社會穩定。

著眼於國家長遠建設考慮。如果不出兵,整個東北將被牽制,1000多公裡的邊防線需要部署很多兵力,還要改善裝備和修建機場,隨時準備打仗,這是一筆無法計算的花費。志願軍組成後,彭德懷在師以上幹部動員大會上明確指出:「三五年以後再打,讓我們鬆一口氣,好不好?當然好!但是三五年以後還是要打的。我們三年五年辛辛苦苦建設起來一點工業,到那時還是要被打得稀爛……我們要建設國防,建設重工業,三五年是辦不好的,五年時間不能有過高的希望,短短的三五年,陸軍、空軍裝備不可能特別改善,海軍更談不上,所以遲打不如早打的好。」(《彭德懷軍事文選》,中央文獻出版社1988年版,第322頁)

第三,軍事準備的原因。就是黨中央有戰略預見地組建了東北邊防軍。韓戰一爆發,美國就立即武裝幹涉,雖然戰前朝鮮沒有向中國提出任何請求,且戰事開始後朝鮮人民軍勢如破竹,發展順利。但毛澤東、周恩來考慮到,由於美國武裝幹涉,朝鮮戰局形勢發展有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朝鮮人民軍能一鼓作氣,戰爭很快結束,至少告一段落,美國再想援助也需要長時間準備和調動更大兵力。另一種可能是,戰爭長期化,甚至戰爭形勢出現逆轉。因此中國不能沒有防範準備。周恩來說:「我們設想第一種情況下組織邊防軍,是備而不用;在第二種設想情況下,是加重了我們的責任,並且應該很快地積極準備。」(《周恩來軍事文選》第四卷,第45頁)

所以,在朝鮮內戰爆發不到兩個星期,美軍地面部隊進入朝鮮僅一個星期,中央軍委於1950年7月7日就開始著手組建東北邊防軍,抽調國防機動部隊共25.5萬餘人,集中到遼寧東部和吉林東南部地區,以保衛東北邊防和必要時支援朝鮮人民反抗侵略。東北邊防軍的全部準備都是以美軍為主要作戰對象、以朝鮮為作戰地區進行的。這為中共中央決策出兵準備了必要的軍事力量。

正是出於上述三個原因,中共中央才作出出兵援朝決策。中共中央決策出兵時全面分析了敵我雙方的優劣條件,認為美國雖強也有弱點,中國雖弱也有有利條件。美國在軍事上是一長三短:一長是鋼鐵多。三短是戰線太長,首尾難以相顧;運輸線太長,要橫跨大西洋和太平洋;兵力不足,並且士氣不高,是「鐵多氣少」。美國雖然握有原子彈,但不能輕易使用。因此,儘管美國在綜合國力和軍隊武器裝備上佔有絕對優勢,但並不是不可戰勝的。

中國困難雖多,但也有有利條件。東北邊防軍已作了必要準備,並已調集了二線三線部隊;中國軍隊佔有數量上的優勢,經受了20多年革命戰爭的鍛鍊,官兵團結,凝聚力強,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向來有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之敵的經驗;中國是反抗侵略,進行的是正義之戰,有中國人民和朝鮮人民的全力支援;中國已同蘇聯籤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將獲得蘇聯的物資支援,等等。

毛澤東指出:「我們的願望是不要打仗,但你一定要打,就只好讓你打。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彈,我打手榴彈,抓住你的弱點,跟著你打,最後打敗你。」(《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上卷,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2010年版,第202頁)體現了不畏強敵、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大無畏革命膽略和非凡氣魄。

歷史證明,抗美援朝的出兵決策是正確的。抗美援朝出國作戰,志願軍將士在朝鮮戰場嚴厲地教訓了美國霸權主義,一舉將敵人從鴨綠江邊打回到三八線,震驚了全世界。抗美援朝出國作戰,中國人民有力地支援了朝鮮人民,穩定了朝鮮局勢,保護了中國大陸的安全,維護了亞洲及世界的和平。抗美援朝出國作戰,中國人民打出了新中國的軍威國威,徹底改變了近代以來中國在國際上軟弱可欺的形象,極大鼓舞了全世界被壓迫民族和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義事業。

相關焦點

  •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印度軍方態度突然發生180度大轉變
    但是僅僅一天後(21號),印軍對拉達克態度發生180度大轉變。印度空軍參謀長莫汗.巴哈杜爾說:「印度領土將不惜一切代價得到保護,但是最好以外交的形式實現,這符合所有人的利益」。外界都在關注兩個世界主要大國將如何化解現實矛盾。此前印度方面高調宣傳處理邊境衝突事件,引發了國內的抗議浪潮。從而把印度軍方和莫迪逼入尷尬困境。
  •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印軍對拉達克態度發生180度大轉變
    同樣,21日,印軍對拉達克地區態度也發生了180度大轉變,印空軍參謀長巴哈杜爾喊話道,印度將士仍會不惜一切代價的保護印方領土,但印方更應該以符合所有人的利益的外交方式來實現。 印軍是沒有辦法做出打這場無意義戰爭的選擇的,中方外交部已經將事件來龍去脈都交代清楚,也明確表明所有的責任都在印方
  • 讀懂偉大抗美援朝精神 | 長城評論
    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19日前往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參觀「銘記偉大勝利 捍衛和平正義——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他強調,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是正義的勝利、和平的勝利、人民的勝利。
  • 遠東韓戰:抗美援朝的成功是新中國取得的第一次偉大勝利!
    2020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抗美援朝的第70個年頭,在這次戰爭中中國人第一次和帝國主義精銳軍隊進行了正面較量。憑藉著小米加步槍的簡陋裝備,憑藉著鋼鐵般的東方精神,我們終於迫使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籤訂了《朝鮮停戰協定》。這場發生在遠東的韓戰,這次被我們稱之為抗美援朝的成功,是新中國取得的第一次偉大勝利!
  • 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但黨中央審時度勢,以「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的無畏氣概,以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精神,毅然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打破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 抗美援朝戰爭,不僅奏響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凱歌,更鍛造出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 時政新聞眼丨習近平: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聯播視頻丨習近平參觀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   穿越「時空隧道」 致敬那一場偉大的勝利   當天上午,這一主題展覽剛剛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開幕
  • 弘揚抗美援朝精神 奮力推進偉大事業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
    臨澤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10月23日,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我省廣大幹部群眾收聽收看大會實況直播後,引起強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要大力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銘記偉大勝利,捍衛和平正義,在新時代新徵程上披荊斬棘、奮勇前進,推進偉大事業。
  • 【樂都公安】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必須永續傳承、世代發揚
    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黨中央統攬全局,實施有力的戰爭動員和正確的戰爭指導,採取邊打、邊穩、邊建的方針,開展了波瀾壯闊的抗美援朝運動,全國各族人民舉國同心支撐起這場事關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的偉大抗爭,最終用偉大勝利向世界宣告「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同志們、朋友們!
  • 抗美援朝中的湖南力量
    毛澤東和黨中央反覆權衡,最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策。毛澤東主席號召:「全國和全世界的人民團結起來,打敗美帝國主義的任何挑釁。」他還說:現在是美國人逼著我們打這一仗的。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我們抗美援朝就是保家衛國 。
  • 抗美援朝老兵楊立山:親歷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
    抗美援朝老兵楊立山:親歷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 2020-11-03 17: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難以忘卻的偉大勝利|「這一仗打得很過癮」志願軍老兵回憶與美軍在...
    當年抗美援朝出國作戰時,32歲的文擊任志願軍炮兵第1師師長。如今70年過去,他依然難忘首戰雲山的情景。炮聲隆隆,歲月匆匆,侵蝕著老人的聽力,錘鍊出他高亢的聲調。與思維依舊敏銳的老將軍對話,聽他詳述那場中美王牌軍首次對決的諸多細節,令人心生「炮兵是戰爭之神」的感慨。毛澤東說過:「沒有炮兵就沒有勝利」。文擊深悟這句話的含義,「我這一生與炮兵結下不解之緣」。
  • 焦點訪談:為了大地春常在 殺出一條血路來
    70年來,我們始終沒有忘記老一輩革命家為維護國際正義、捍衛世界和平、保衛新生共和國所建立的不朽功勳,始終沒有忘記譜寫了氣壯山河英雄讚歌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將士以及所有為這場戰爭勝利作出貢獻的人們,始終沒有忘記在戰爭中英勇犧牲的烈士們。23日上午,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
  • 抗美援朝我們打敗17國聯軍,今天,我們決不懼怕美帝同盟!
    任何國家、任何力量及任何人都無法阻擋我們中國不斷崛起強大的步伐,都無法阻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麗徵程!隨著我們中國的不斷崛起強大、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我們中國在地區與國際影響力的快速提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利益集團國家羨慕、嫉妒又是恨。
  • (現場實錄)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
    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黨中央統攬全局,實施有力的戰爭動員和正確的戰爭指導,採取邊打、邊穩、邊建的方針,開展了波瀾壯闊的抗美援朝運動,全國各族人民舉國同心支撐起這場事關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的偉大抗爭,最終用偉大勝利向世界宣告「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
  • 紀念偉大的抗美援朝勝利70周年我專程來丹東看看當年的英雄城市
    70年前,由中華優秀兒女組成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肩負著人民的重託、民族的期望,高舉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旗幟,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發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歷經兩年零9個月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
  • 抗美援朝戰爭為中國國防現代化奠基
    中國面對自己的領土被侵佔和鄰邦危難,如果不敢應戰就會更受欺負,只能毅然同美國較量,才能「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從三個戰略方向的作戰條件考慮,中共中央認為最有利於發揮中國陸軍優勢、最有利於後勤供應和最便於得到蘇聯支援的戰場是在朝鮮。1950年10月,毛澤東下定出兵入朝的決心,又提出應得到蘇聯的援助,並專門派周恩來和林彪去見史達林,洽談蘇軍為中國入朝部隊提供空軍並供應武器。
  • 抗美援朝,為何美國寧願戰敗,也不用原子彈?不是宣稱準備好了嗎
    眾所周知,韓戰是一場以弱勝強的戰爭,中國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在裝備落後的情況下打敗了不可一世的美軍,逼得這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節節敗退,最後不得不停火撤軍。為什麼當時美國寧願戰敗也沒有使用原子彈呢?當時美國不是對外一直宣稱已經準備好了核打擊了嗎。最後美國人道出了真相:真不敢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