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晚,廣州地鐵就十號線署前路建設中公眾關心的問題作出回應。回應中明確,在廣泛徵求社會各界和廣大市民意見的基礎上,廣州市、越秀區和地鐵集團經過充分研究,明確了地鐵十號線署前路站(工程暫定名)建設及徵地拆遷有關安排。
值得注意的是,回應提到,經過廣泛徵求意見,有關部門研究確定,十號線署前路站與東山口站的換乘通道按遠期實施思路開展深化研究,過程中將廣泛聽取各方意見。位於署前路上的陳樹人紀念館、越秀區圖書館等房屋暫不拆遷。
廣州地鐵表示,建設地鐵是為了滿足人民美好出行的需要,政府和廣州地鐵集團各方將悉心聆聽社會各界和廣大市民的意見和建議,努力把地鐵建設得更好。
以下是廣州地鐵的回應內容:
一、十號線的走向及在署前路設站的必要性是什麼?
根據國家發改委批覆的《廣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2017-2023年)》,十號線新建段自石牌橋站至西塱站,全長約19.17km,共設置14座車站。該線路是我市軌道交通線網中加密結構線,屬於「十字+環+X」結構中「X」線之一,其功能定位為構建X形主骨架、加密中心城區線網、提升中心城區功能。由於十號線需與線網另外一條「X」型骨架線——十二號線在東湖站換乘,線路自五羊新城與五號線換乘折向西後,可供選擇的通道非常有限,且該區域建築物密集、人口高度集中,交通出行需求大,經過多輪比選論證,十號線最終選擇了沿廟前直街、廟前西街轉東湖路的通道方案,並在廟前直街設置署前路站,以進一步增加覆蓋和提高線網換乘效率。署前路站呈西北向東南走向,西北接署前路路口,東南接寺貝通津,與臨近的兩座車站寺右新馬路站和東湖站分別為1.6公裡、1.3公裡,設站間距較為合理。
二、經廣泛徵求意見後,十號線署前路站的拆遷方案是否有變化?
答:在9月11日 越秀區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中心公布的《關於廣州市軌道交通十號線署前路站項目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補償方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通告》中,涉及拆遷範圍的主要包括兩部分:一是十號線署前路車站建設範圍;二是署前路站與東山口站(一、六號線)換乘通道建設範圍。涉及拆遷的建築物均實施原址復建。
在公開徵求意見結束後,越秀區有關部門和地鐵集團研究確定了有關拆遷方案(如圖所示):
拆遷方案
1.車站建設用地:署前路站徵拆範圍按照滿足車站功能前提下,在原方案的基礎上縮小拆遷範圍,只拆除車站建設範圍內的房屋。
2.換乘通道:目前,東山口站客流壓力較大,已屬於高峰客流管制車站,在署前路設站,可服務周邊龜崗社區、新河浦等小區,也可減輕東山口地鐵站進出站壓力。按照最初計劃,建設換乘通道,市民可能更直接、更方便、更快捷地在署前路與東山口兩站之間換乘,而不需要出到地面。
經過廣泛徵求意見,有關部門研究確定,十號線署前路站與東山口站的換乘通道按遠期實施思路開展深化研究,過程中將廣泛聽取各方意見。位於署前路上的陳樹人紀念館、越秀區圖書館等房屋暫不拆遷。
三、徵拆範圍內的房屋屬性是什麼,是否涉及文化保護區?
答:根據廣州2015年第五次不可移動文化遺產普查,署前路片區位於第五次不可移動文化遺產普查範圍內,已完成了不可移動文化遺產普查。此次方案徵拆的範圍全部在廟前直街北側,這些建築不是不可移動文物、歷史建築或傳統風貌建築。車站拆遷未進入廟前直街南側的新河浦歷史文化保護街區核心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
四、署前路站建設需要克服哪些困難?
答:1.施工場地狹小:署前路站長153m,標段段寬21.8m,結構最大外部寬度33.4m,圍蔽寬度只有31m-42m。
2.拆遷範圍高差過大:署前路站拆遷後,北側場地比廟前直街高出近7m,需設置樁板牆等抗滑護坡。
3.管線遷改種類繁多:要完成供水、供電、通信、燃氣、排水等11類、583條管線遷改。
4.土方開挖運輸困難:出土及材料運輸線路需繞行中山一路、署前路。中山一路6:00-22:00貨車限行,22:00-次日6:00限行1.5T以上貨車。
為避免施工對周邊造成較大影響,建設過程中將採取多項措施,儘可能減小噪音、揚塵:投入國內最先進的施工設備雙輪銑槽機進行車站地下連續牆施工,工地設置噴淋系統,減少揚塵;安裝PM2.5監控設備,實時監測空氣品質。
事情經過
近日,廣州市越秀區發布《關於廣州市軌道交通十號線署前路站項目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補償方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通告》(下稱《徵收補償方案》),為推動署前路站建設,將對相關區域的房屋進行整體徵拆。
根據房屋徵收方案,越秀區計劃徵地範圍主要包括兩塊,一是廟前直街北側地塊,長約140米,二是署前路東側地塊,長度接近100米。
早前公布的拆遷範圍,X為擬拆除房屋。
據悉,相比廟前直街北側地塊多為小型臨街商鋪,署前路東側地塊上的主體較少且權屬清晰,主要有越秀區圖書館、陳樹人紀念館、銀行。其中,越秀區圖書館的前身原為東山區機關辦公大樓,陳樹人紀念館由廣州市政府於1988年興建,為紀念辛亥革命元老、嶺南畫派創始人之一陳樹人。
越秀區圖書館,是原東山區人民政府辦公大樓舊址。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譚錚
陳樹人紀念館,在明清時期為東山寺所在地。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譚錚
從署前路上的陳樹人紀念館和越秀區圖書館,到充滿煙火氣,陪伴幾代廣州人成長的廟前直街(北側),均在徵拆之列。日前,該事件引發了社會各界廣泛討論。隨著輿論的發酵,網絡對事件本身的解讀出現了不同理解。
10號線為中心城區軌道交通「加密線」
地鐵十號線呈東北至西南走向,起於現有的天河客運站,終於現有的西朗站。十號線建成後將與三號線天河客運站至石牌橋段貫通運營,貫穿天河、越秀、荔灣、海珠等四個中心城區,是一條名副其實的中心城區軌道交通「加密線」。
該線路全長約19.15公裡,共設置天河路、廣州大道中、寺右新馬路、署前路、東湖、濱江東路、中大南門、五鳳、東曉南、石溪、大幹圍、東沙、廣鋼新城和西朗站等14座車站,均為地下站,其中換乘站10座;十號線建成後將與三號線天河客運站至石牌橋段貫通運營;設廣鋼新城車輛段1座。車輛採用6節編組B型車,最高運行速度80公裡/小時。
十號線示意圖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金羊網,部分內容綜合自南方都市報
文圖 |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徐振天
編輯 | 艾心
校對 | 朱曉明
審發 | 魯釔山
猜你喜歡
按以下步驟
原標題:《最新!廣州地鐵官宣:暫不拆!》
閱讀原文